2017歡慶春節手抄報圖片

春節,一個快樂的節日,讓人喜歡的節日。下面是歡慶春節手抄報圖片,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歡慶春節手抄報圖片

2017歡慶春節手抄報圖片

2017歡慶春節手抄報圖片 第2張

2017歡慶春節手抄報圖片 第3張

2017歡慶春節手抄報圖片 第4張

2017歡慶春節手抄報圖片 第5張

春節臨近,我們來到麗水的外婆家過年。這裏山清水秀,城市四面環山。

春節期間,這裏街道兩旁的樹上掛滿了紅燈籠。到了夜晚,彩燈閃爍,猶如天上的繁星點點。密集又錯落的紅燈籠散發出悠悠的暖色,播撒在路面上,馬路也變成了橙色。

鬧市的商鋪街上家家都開始賣酒水、糖果、堅果、對聯、窗花、鞭炮等熱門商品,街上的統一色調就是紅色的,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在紅色的海洋中。

一到過年時候,外婆外公就變得很忙碌。一邊上街採購種類繁多商品,一邊在家做各種各樣的糕點,餈粑、米糕、紅糖糕、糉子、生粉果、豆腐丸……

我最喜歡跟着外婆做糕點,龍泉人在糕點上很會動腦筋,不管是年糕、鬆糕、糖糕,都象徵着“節節高”的喜慶意思。也有專門賣這些傳統小吃的商鋪,但是到了春節,人們不再滿足於購買現成的糕點,而是親自動手,希望自己家的生活來年蒸蒸日上。

今天我們就要做八角鬆糕,外婆在前一天就先揹着三斤秈米,七斤糥米去磨坊磨成了米粉。只有這種比例的米磨成的粉才能糯中帶鬆。

外婆把米粉倒在一個大盆裏,再用三斤白糖兩斤水攪拌成糖水,倒進米粉中,不多不少,要讓攪拌的米粉乾乾鬆鬆中帶一點溼潤,又不能呈現糊狀的。

外婆吩咐我把大鐵盆裏的米粉和糖水攪拌均勻,並把出現的塊狀米粉捏碎,我樂此不疲,手拿竹篩子把碎末狀的米粉篩選下來,再手捏剩下的塊狀物,手掌一圍攏,它立馬“粉身碎骨”,對於小一點的塊狀,兩隻手指一捏,立刻瓦解。等我把米粉都弄勻稱,就放置一夜,等第二天再把它們裝進一個個竹蒸籠裏。

大約半小時,香噴噴的米糕就出爐了,外婆又交代我把棗子、花生、蘿蔔絲等裝飾物對稱擺放在六邊形的米糕上。

棗子、花生做爲吉祥喜慶的象徵,寓意多子多孫兒孫滿堂,象徵長壽多福!六角鬆糕寄託着這裏的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除夕夜,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鞭炮聲,漆黑的夜空綻放出一朵朵絢麗的煙花,萬家燈火閃閃爍爍。好一派喜氣洋洋的過年景象呀!

小時候,最盼的就是過年,總有許多好吃的,好玩的,噼裏啪啦的爆竹總是讓人很懷念。整個春節都是喜氣洋洋的,最喜歡在這種熱鬧的日子裏約上幾個朋友一塊出去走走。

臘月這天要熬臘八粥,不過一般在我們這兒,也能熬杏仁粥,白粥,許多人家基本不怎麼熬粥。大人們不怎麼喝粥,我們這些孩子最喜歡。從那冒着熱氣的大鍋裏,舀出一碗碗粥,往往會撒許多糖。饞嘴的孩子會吃很多————滋味很好。

除夕當屬最熱鬧的一天,一大早就被惱人的鞭炮聲吵醒了,一整天的熱鬧。入門。家家戶戶都是滿滿的酒菜香味,女人們都忙碌在廚房備年菜————臘肉,炸豆腐,肉丸子,這一天都要做好。男人們歡天喜地地去買酒,跟親朋好友小酌兩杯。

孩子們當然也沒閒着,大一點的要麼去廚房幫忙,還有打掃衛生,小一點的孩子在白天一般耐不住性子,會三五成羣地結伴出去放鞭炮。

除夕這一天還得扎燈籠,小孩子們也幫忙,不僅扎門前院裏掛的燈籠,也扎晚上孩子自己提的燈籠。有些人家自己扎,不少人家覺得麻煩,直接從外面買。不過,老一輩的人一向是自己扎,因爲對於他們來說,在特定的時間親手做特定的東西,已經成爲了一種習慣。

晚上纔是重頭戲,鞭炮聲要響一整個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其實也就是雜燴。整盆的年菜,整盆的饅頭,一段出來就讓人獨自直叫。大人都要喝酒,女人們聊着些家常,孩子們也在吃東西。還必須把菜加給孩子和長輩們。

吃過年夜飯後,最耐不住的就是孩子們,會拿着早就紮好的燈籠出門。除夕晚上是很熱鬧的,這天晚上分外亮堂。孩子們人手一盞燈籠,有紙糊的,有動物的,有卡通的,還有電動的,自然是琳琅滿目。

這天晚上是一年中最吵的。每個孩子都會放炮,不到天亮絕對不會停。

正月初一這天雖說不如除夕熱鬧,但是人們依舊很快樂。大街上全是昨夜燃放過的爆竹紙皮。

大一點的`孩子要提着禮當去給親戚朋友家拜年,一天下來,壓歲錢也收了不少,壓歲錢是每個孩子的“痛處”,壓歲錢一般都會被父母收走。

接下來幾天大家都是串串門,走走親戚家,孩子們玩玩鞭炮。

到了元宵節纔是有一個高潮。這天天剛亮,街上早有好多賣元宵的,各種餡兒的————什錦的,芝麻的,陳皮的,白糖的,讓人饞得不行。

要細細看過每一家的元宵,最後選擇最好的帶走幾打————一部分炸,剩下的煮。這樣的美食總讓孩子們忍不住多吃幾個,後果就是————不吃飯了。

晚上在博物館總要舉辦燈展,各式各樣,很是好看。還有許多許願燈,其實就是孔明燈,寫上心願,點着了看着燈升上天空。

鞭炮聲想起又落下,過年這齣戲就演完了,儘管來年還會重複同樣的戲碼,但是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歡樂,不同的年味,不同的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