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黑板報資料內容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許許多多的黑板報吧,黑板報是以固定或移動的黑板作載體,用粉筆或廣告顏料作書寫繪畫工具的普及性宣傳陣地。黑板報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黑板報資料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中秋黑板報資料內容

有位副食鋪老闆,在店牌上把“中秋月餅”誤寫成“中秋曰餅。”

一個顧客對他說:“這月餅的‘月’字,寫的是個白字。”店主一本正經地說:“哪裏是‘白’字?‘白’字上頭還有一撇哩!”

這幅中秋節黑板報排版設計美觀,色彩搭配靚麗,特別是內容選取豐富,書寫工整,值得學習。

中秋美文:中秋的月亮

敦禮臣著《燕京歲時記》雲:“京師之日八月節者,即中秋也。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祝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師諺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竈。”

此記作於四十年前,至今風俗似無甚變更,雖民生調敝,百物較二年前超過五倍,但中秋吃月餅恐怕還不肯放棄,至於賞月則未必有此興趣了罷。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爲佳節,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

我回想鄉間一般對於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塗目,祝曰眼目清涼。相信月中有裟婆樹,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間,此亦似即所謂月華,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頭大如鬥,必須斷開,乃能取出寶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種怪物,忽圓忽缺,諸多變異,潮水受它的呼喚,古人又相信其與女人生活有關。更奇的是與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關係,拉丁文便稱此病日月光病,彷彿與日射病可以對比似的。這說法現代醫家當然是不承認了,但是我還有點相信,不是說其間隔發作的類似,實在覺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貝,了會生影響,正是可能的事罷。

好多年前夜間從東城口家來,路上望見在昏黑的天上,掛着一鉤深黃的殘月,看去很是悽慘,我想我們現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覺,古時原始生活的人當更如何?住在巖窟之下,遇見這種情景,聽着豺狼曝叫,夜鳥飛鳴,大約沒有什麼好的心情,--不,即使並無這些禽獸騷擾,單是那月亮的威嚇也就夠了,它簡直是一個妖怪,別的種種異物喜歡在月夜出現,這也只是風雲之會,不過跑龍套罷了。

等到月亮漸漸的圓了起來,它的形相也漸和善了,望前後的三天光景幾乎是一位富翁的臉,難怪能夠得到許多人的喜悅,可是總是有一股冷氣,無論如何還是去不掉的。只恐“瓊樓玉字,高處不勝寒,”東坡這句詞很能寫出明月的精神來,向來傳說的忠愛之意究竟是否寄託在內,現在不關重要,可以姑且不談。總之我於賞月無甚趣味,賞雪賞雨也是一樣,因爲對於自然還是畏過於愛,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樂是於我頗少緣分的。中秋的意義,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於看月亮,而還帳又過於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爲鄉人也。

中秋隨筆:近中秋

隨着年齡的增長,對節日的喜悅漸漸淡去。若非要記着送禮,我根本就不記得什麼時候是中秋。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誰還有心思去記哪天是什麼節日呢!

不像小時候,總是盼望着過節、盼望着放假、盼望着圓圓的、大大的、香噴噴的月光餅。好不容易等到了中秋的那天晚上,父母曬好月光。我們兄妹幾個就趕緊搬出凳子,端出大大的月光餅,接着再端出盛滿清水的臉盒,把一面鏡子放下去,然後我們幾個就擠在臉盒旁爭着看水裏的月光。這樣的方式美其名曰:曬月光。是我們孩子中秋節最喜歡的節目。當然,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節目,而是節目後那香噴噴的、又大又圓的月光餅。據說,吃了曬過月光的月光餅後,就能看到月亮上的嫦娥與吳剛了。

於是我們邊吃月餅,邊盯着頭頂圓圓亮亮的月亮,期盼着嫦娥美麗的身影還有吳剛不停砍大樹的樣子。可是看了半天,卻連他們的影子都看不到。於是挨着母親坐下,一個勁的'問:媽媽,嫦娥真在月亮上嗎?吳剛真的一直在砍樹嗎?爲什麼我看不到呢?

中秋節,就在一家人的其樂融融中度過。那時年紀小,不知愁滋味,只知道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那便是開心。記憶中,那天的父母也是開心。而現在想想,其實,那時的父母該是有些心事的吧,一年到頭忙忙碌碌都賺不了幾個錢,在過節那天,爲了孩子們,又不得不破費。只是看着孩子們那股高興勁,他們又該是欣慰的吧!(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一次體會這句詩的思親情懷,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

那時只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政府還沒有實施免費政策。我們兄妹三人高額的學費壓的父母喘不過氣來,無奈之下,只能遠赴他鄉打工。

哥哥寄宿學校,家裏只餘我與妹妹兩人相互照應。那一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思念的滋味,那是一種父母在家時不會有的思念。除了上學,回到家面對空空的房子,面對冷清的廚房,面對睡時黑暗的害怕……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日復一日中,逐漸加深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那年的中秋,是第一個父母不在身邊的節日。看着別家熱熱鬧鬧的曬月光,我們卻冷冷清清的吃着我們自己去買來的簡單的月餅及食物,望着天上圓圓的月亮,黯然傷神,月圓了,人卻不圓。嫦娥與后羿大約也是如此思念着對方的吧,只是他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凡間。

此時此刻,遠在他鄉的父母,是否也正在與我們同看一輪明月,是否也正在思念着他們遙遠的孩子們?可是,他們的傷感,他們的思念,他們的愁滋味,月亮又怎麼會懂呢!

後來,偶爾聽母親與人談起那段歲月,我留意到母親的眼洭微微泛紅。她說,只留兩個孩子在家,身在遠方的她,每每想起,總會自責愧疚不已!我可敬又可憐的母親啊,在我亦爲人母的時候,我才深深的體會到您當時的那種不得已而爲之的痛。

中秋,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它承載着人們最美好的心願:月圓,人團圓。

每個在外漂泊的遊子,一到中秋,思鄉情更濃。於他們來說,與家人一起吃月餅、一起話家常、一起共賞明月,都是一件極美好又奢侈的事情。

還記得我在外工作的第一個中秋節,工作因素,回不了家。那天晚上,與同事們一起,舉杯邀明月,對酒當歌,氣氛熱鬧非凡,可是我內心卻隱隱有一絲落寞。那一絲落寞,是美食美酒及朋友無法填滿的,因爲那是父親的期盼、母親呼喚,那是一張桌子、幾個月餅、一些水果的溫馨……然而,那麼簡單的事情,對於我來說,卻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許是上天的眷顧。如今的生活,雖不甚富裕,卻已安定,家人都在身邊。再也不用“每逢佳節倍思親”了,生活平淡、歲月靜好!

如今,中秋佳節在即,我卻再也沒有幼時那種純粹的快樂與期盼,也沒有“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親情懷。只剩一種淡泊的心增,感覺中秋與別的日子也沒有太大的不一樣。

只是現在的商家,爲了賺取大量的利益,早早就開始搞活動了。比如月餅一倏街之類的,在大型的商場,一個月前就開始了。所有的麪包店,也早早打出了訂月餅的招牌廣告。就連幼兒園,也老早就開始準備慶中秋活動了……

這一系列的活動,時刻提醒着人們,中秋快到了。爲了配合這節日的喜慶,也爲了這過好這個節日,我不得不在月餅一倏街裏徘徊,不得不做了我生平第一個燈籠。只爲寶寶說,中秋活動每個同學都要上交一個家長與自己共同完成的燈籠!

寶寶拿着燈籠,興奮到手舞足蹈。我不由自主地抱起她,輕輕地哼起了兒歌:“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爲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塊月餅一片情啊……”恍惚中,似乎看到了幼時的自己,把頭枕在母親膝蓋上,聽她一遍一遍的哼着:八月十五月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