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詞的生命意識

晏殊是北宋時期有名的詞人,他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爲“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下面我們爲大家帶來晏殊詞的生命意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晏殊詞的生命意識

  晏殊詞的生命意識

[摘要] 晏殊詞清麗淡雅,溫蘊秀潔,但雅緻裏不乏閒愁,和婉中滿是嗟嘆。他愁人生無常,生命短暫,他嘆離多會少,歡娛無多,處處透露出無可奈何的生命意識。

[關鍵詞] 晏殊;生命意識;及時行樂

人爲何而活?人活着的意義何在?當你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就已經表明你開始在探索生命的意義。生命意識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它是指人對自身存在的審視,關注的是人在世界中的存在狀態,人生的歸宿和意義,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於人生的執著和對與生命痛苦的超越”[1]。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人們對生命的叩問與探索,從未停息。這種對自我、對自然的認識的深化,是人自我意識的覺醒。生性敏銳細緻的北宋詞人晏殊,以一本《珠玉詞》充滿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嘆,表現出高雅脫俗的士大夫情懷,真實再現了他對於生命的敏銳體驗和對於人生的深刻思考。

一、時間的流轉喚起生命意識的覺醒

春花秋草,春榮秋凋,時節流轉,在常人眼裏,這是理所當然的自然規律。“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劫,心亦搖焉”[2]。人世間一切生命何嘗不是如此,花草樹木的榮枯變化與人的生死經歷是那麼的相同,生存與死亡是人類永遠也擺脫不了的一個神祕而深奧的問題。思維敏捷、感受細膩的晏殊更是從中發出了時間永恆、人生短暫的深情喟嘆。

陽和二月芳飛遍,暖景融融。戲蝶遊蜂。深入千花粉豔中,何人解系天邊日,佔取春風,免使繁紅,一片西飛一片東。(《採桑子》)

陽和二月,大地春回,暖景融融,戲蝶遊蜂,千花粉豔,一派欣欣向榮之景。可是,詞人深知,盛極必衰。在這生機盎然的季節裏,詞人體會到了春之美、春之樂。但這瞬間的美的享受的背後,卻是時不我待的哀愁。

類似的詞還有:綠樹歸鶯,雕樑別燕,春光一去如流電。(《踏莎行》)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浣溪沙》)等等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春天是生命與希望的季節,然而,春光一去如流電,風雨過後,繁花落盡,就如同人生,青春易逝,人生易老,怎不讓人惜之、傷之?

在《珠玉詞》中,生命意識的覺醒主要體現爲個體生命的自我觀照,春景尚且使人惆悵傷情,對於秋景,詞人更是糾結於其中而長嘆人生無常。

重把一樽尋舊徑,所惜光陰去似飛,風飄露冷時。(《破陣子》)

春來秋去,往事知何處。燕子歸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酒闌人散忡忡。閒階獨倚梧桐,記得去年今日,依舊黃葉西風。(《清平樂》)

春來秋去,時間不等人。秋天,風飄露冷,落木蕭蕭,多少有機生物已在秋天終結了生命,開始了下一個輪迴。這季節的興替,時間的流轉,不禁喚起了詞人生命意識的覺醒,無奈光陰去似飛,奈何光景千留不住。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之無覓處,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做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木蘭花》)

“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3]。秋天,西風蕭瑟,草木凋零,無不昭示着人生暮年的來臨。“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面對細微平凡的落木、歸雁、西風斜日,詞人讀出了流年似水,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悵惘。

二、生命意識覺醒後的反思

1、懼怕死亡,強烈渴望個體生存

人,總是在努力生存,卻不得不無限接近死亡。人生短促,最終走向死亡是每個人的宿命,我們沒有權利選擇生,同樣,也無法主宰死,人生不易,死亡卻很執着。晏殊官至宰相,事業圓滿,生活幸福,聲望遠播。就是這樣一個成功人士,也最終免不了要走向生命的隕落,甚是無奈、糾結。《珠玉詞》中,表現這類主題的詞頗多。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

晏殊對生命意識的反思在這首詞中體現的尤爲明顯,“小園香徑獨徘徊”,生動勾畫出一個踽踽而行、沉思冥想的孤獨者形象,填詞飲酒,這一具體的生活方式是在“去年天氣舊亭臺”的環境氣氛中進行的。新舊對比,蘊含了詞人對生命意識的反思。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消魂。(《浣溪沙》)

兔走烏飛不住,人生幾度三臺。(《清平樂》)

晏殊是一個理性的詞人,他懂得有節制的享受生活的安逸,他善於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夕陽一去不復返,春燕歸來,卻只是似曾相識,去者長已矣,事物不斷髮展變化着,繁紅落盡,是悲愁。自然萬物尚且有凋敝的時候,人何以堪,這便引發了細心的詞人獨自徘徊,思量人的.生命意義,產生出對死亡的本能恐懼。

生命短暫,人生無常,人們由於懼怕死,因此就會產生出對生的強烈渴望。希望人生像天堂,渴求人能長生,這同樣也是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在晏殊的詞中,也有不少表達對生之渴望的作品。

人人如意祝爐香,爲壽百千長。(《喜遷鶯》)

家人拜上千春壽,深意滿瓊卮。綠鬢朱顏,道家裝束,長似少年時。(《少年遊》)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從古至今,渴望長壽,幻想不老的例子不少。在晏殊詞中,這類表達對生之渴望的作品將近五分之一[4]。這類詞有的是祝願長壽,有的是希望留住時間的步伐,無一例外的都表達了希望延長人生長度的願望。

杏樑歸雁雙回首。黃蜀葵花開應候,畫堂元是降生辰,玉盞更酌長命酒。爐中百添香獸,簾外青蛾回無袖,此時紅粉感恩人,拜向月宮千歲壽。(《木蘭花》)

長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辭花下醉芳陰,且留春。(《酒泉子》)

在浩瀚無窮的宇宙面前,人的生命渺如滄海之一粟,死亡是每個人最終的宿命。自然而然,人就會產生一種渴望延長自己生命的願望,渴望長生久視。晏殊把這種生命意識通過祝壽祝願詞表達了出來,用歡樂、祥和的祝壽場面表達渴望人生千千歲的願望。細細分析這類詞,就很容易發現在詞人的內心世界,有一種對當下生命當下歡樂的極度珍視,留戀以及渴望延長肉體生命的生命意識。這種珍視與心理需求,其實就是晏殊對死亡的本能恐懼和個體生存的強烈渴望的外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