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晏殊朗誦

蝶戀花經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蝶戀花晏殊朗誦,歡迎來參考!

原文: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

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着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之間透露着縷縷輕寒,燕子雙飛而去。

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都穿入紅紅的門戶。

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

想給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賞析:

寫閨中女子的情思在宋詞中並不少見,晏殊這首詞在內容上也無新穎之處,但是作者在藝術的表現上卻頗具匠心。他借閨中人的主觀感受和內心世界的活動,深婉而含蓄地表現了自己臨秋懷人那種執着而真摯的感情。秋晨本來黃花亭亭,蘭草青青,但在她眼裏卻是“檻菊愁煙蘭泣露”,秋菊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彷彿在憂愁;蘭草上沾滿了露水,好象在哭泣。這些秋菊和蘭草都還在柵欄之中,顯然,閨中這位女子是用擬人手法在自比,她爲什麼會有這種觸景之情呢?“羅幕輕寒”是說秋天輕微的寒意已透過絲綢的簾幕傳入閨房之中,她睡不着了,我們彷彿看到了她孤獨地站在房間裏看着庭院中柵欄裏的秋菊和蘭草在愁苦哭泣,可偏在這時,連平時朝夕相伴的燕子也成雙作對地翩然飛去了,這就更顯得閨房的悽清和姑娘的孤寂愁苦。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姑娘望着西天的明月,不禁遷怪於它:明月呀,你太不懂得離恨之苦了,竟然將清冷的.月光徹夜地斜照在我硃紅的窗戶上,是那樣的無情,致使不能成眠。讀到這裏,我們方纔明白,原來姑娘在思念着遠方的情人。內心世界表露得那麼深婉而含蓄。姑娘孤寂難耐,她要看一看心上的人,哪怕是一眼,哪怕是身影。“獨上高樓”,她要上樓去看。一個“獨”字,既見其孤寂,更見其羞澀;而一個“高”字卻又多麼真實地表達了姑娘急切地盼望能見到日夜思念的情人的感情。

可是上樓看到的是“昨夜西風凋碧樹”,一夜功夫,一排排綠樹已被西風颳得枯凋零,一個“凋”字,烘托了姑娘的孤寂悽苦之情,可謂情景交融。儘管憑欄極目遠眺,甚至已經“望盡天涯路”,(一個“盡”字,又一次感受到她相思情深,真是含而不露)可是“過盡千帆皆不是”,仍不見他的蹤影,真是望眼欲穿啊!望不到怎麼辦?姑娘要把心中的思念之情向他傾訴,怎麼去了這麼久,竟連一封書信也見不到,我要寫信給他,要讓他知道我的相思之情。“欲寄彩箋兼尺素”,這裏的“彩箋”和“尺素”都是書信,重複使用,姑娘反覆“欲寄”,是要把她對情人執着而真摯的戀情推向頂峯。信是寫好了,可誰知道他又在什麼地方呢?姑娘可犯愁了:“山長水闊知何處?”山那麼高遠,水那麼浩渺,中間那麼多阻礙,書信難通,一片愁苦之情表露出來了作者寫本詞寫到這裏打住,就激起了人們對姑娘追求愛情幸福而遇到困難的深深同情,這恐怕是本詞積極意義所在至於藝術上,下闋前三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歷來爲人傳誦。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這三句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境,並以此作比喻,對做學習、做成事業,必須要有象姑娘“望盡天涯路”那樣意志堅定、百折不撓、頑強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