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破陣子

全詩表現了將士們昂揚的戰鬥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也表達了辛棄疾堅持收復失地,堅決抗金救國的決心和願望。下面和小編一起賞析一下辛棄疾這首古詩《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破陣子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註釋】

⑴《破陣子》: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出自《破陣樂》,後用爲詞調。

⑵陳同甫:陳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縣)人。爲人才氣豪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曾被誣下獄。終生未仕。孝宗隆興初,以布衣身分五次向朝廷上書《中興五論》.建議遷都建康,設行宮於武昌,以圖進取中原。對於隆興和議表示反對,始終堅持抗戰.反對屈膝投降。與詞人志同道合.結爲摯友。其風格與辛詞相同。

⑶挑燈:把燈芯挑亮。看劍:抽出寶劍來細看。

⑷夢迴:夢中。吹角連營:各個軍營裏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角:軍中樂器,長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銅製成,外加彩繪.名目畫角。始僅直吹,後用以橫吹。其聲哀厲高亢,聞之使人振奮。

⑸八百里:牛名。《世俗新語·汰侈》載,晉代王愷有一頭珍貴的牛,叫八百里駁。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賞給部下。麾下:部下。麾:旌旗。炙:指烤熟的牛肉。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處泛指各種樂器。翻:演奏。塞外聲:指悲壯粗礦的戰歌。

⑺沙場:戰場。秋點兵:古代點兵用武,多在秋天。點兵:檢閱軍隊。

⑻馬作的盧飛快: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的飛快。作:像……一樣。的盧:良馬名,一種性烈的快馬。相傳劉備在荊州遇險,前臨檀溪,後有追兵,幸虧騎的盧馬,一躍三丈,而脫離險境。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⑼霹靂:本是疾雷聲,此處比喻弓弦響聲之大。

⑽了卻:了結,把事情做完。天下事:指恢復中原事。

⑾贏得:得到,獲得。

⑿可憐:可惜。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寫作背景】

辛棄疾20歲時,就在家鄉歷誇(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閒居近二十年。這首詞,抒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抒寫了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翻譯】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紮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裏,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着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奔馳,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後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髮已經叢生!

【翻譯二】

醉夢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髮人!

【賞析】

該詞是作者失意閒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詞的上片,寫作者閒居家中心情苦悶,只能借酒澆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時,還一次又一次地撥亮燈火,久久地端詳着曾伴隨自己征戰殺敵的寶劍,渴望着重上前線,揮師北伐。作者帶着這樣的思念和渴望進入夢中。他恍惚覺得天已拂曉,連綿不斷的軍營裏響起了一片嘹亮雄壯的號角聲。他把大塊的烤牛肉犒勞將士們,讓他們分享;軍樂隊奏着高亢激越的邊塞戰歌,以助興壯威。在秋風獵獵的.戰場上,他檢閱着各路兵馬,準備出征。

詞的下片,緊接着描寫了壯烈的戰鬥和勝利的結局:將士們騎駿馬飛奔,快如“的盧”,風馳電掣;拉開強弓萬箭齊發,響如“霹靂”,驚心動魄。敵人崩潰了,徹底失敗了。他率領將士們終於完成了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偉業,贏得了生前死後不朽的英名。到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個意氣昂揚、抱負宏大的忠勇將軍的形象,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然而,在詞的最後,作者卻發出一聲長嘆:“可憐白髮生!”從感情的高峯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鬥,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實際上,在苟安賣國的統治集團的壓制下,作者報國無門,歲月虛度。“可憐白髮生”,包含着多少難以訴說的鬱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爲「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爲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裏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一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裏、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