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辛棄疾古詩

鷓鴣天這首詞以短短的五十五個字,深刻地概括了一個抗金名將的悲慘遭遇。上片氣勢恢宏,下片悲涼如冰,心傷透骨。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鷓鴣天辛棄疾古詩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鷓鴣天辛棄疾古詩

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辛棄疾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憶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詞句註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

⑵少年時事:年輕時期的事情。

⑶壯歲旌旗擁萬夫:指作者領導起義軍抗金事,當時正二十歲出頭。他在《進美芹十論子》裏說:“臣嘗鳩衆二千,隸耿京,爲掌書記,與圖恢復,共藉兵二十五萬,納款於朝。”壯歲:少壯之時。

⑷錦襜(chān)突騎渡江初:指作者南歸前統帥部隊和敵人戰鬥之事。錦襜突騎:穿錦繡短衣的快速騎兵。襜:戰袍。衣蔽前曰“襜”。

⑸“燕兵”句:意謂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備。燕兵:此處指金兵。娖(chuò):整理的意思。銀胡觮(原字爲“革”旁加“錄”,音lù):銀色或鑲銀的箭袋。一說娖爲謹慎貌,胡觮是一種用皮製成的測聽器,軍士枕着它,可以測聽三十里內外的人馬聲響,見《通典》。

⑹“漢箭”句:意謂清晨宋軍便萬箭齊發,向金兵發起進攻。漢:代指宋。金僕姑:箭名,見《左傳·莊公十一年》。

⑺髭(zī)須:鬍子。脣上曰髭,脣下爲須。

⑻平戎策:平定當時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歸後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在政治上、軍事上都很有價值的抗金意見書。

⑼東家:東鄰。種樹書:表示退休歸耕農田。

賞析

這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下,其後方比較空虛,北方被佔區的'人民,乘機進行反金起義活動。山東濟南的農民耿京領導一支義軍,人數達二十餘萬,聲勢浩大。當時才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組織了二千多人的起義隊伍,歸附耿京。辛棄疾建議義軍和南宋取得聯繫,以便配合戰鬥。

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們一行十餘人到建康(今江蘇南京)謁見宋高宗。高宗得訊,授耿京爲天平軍節度使,授辛棄疾承務郎。辛棄疾等回到海州,得知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投降金人,義軍潰散。

他立即在海州組織五十名勇敢義兵,直趨濟州(治今山東鉅野)張安國駐地,要求和張會面,出其不意,把張縛置馬上,再向張部宣揚民族大義,帶領上萬軍隊,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過淮水後纔敢休息。

到臨安,把張安國獻給南宋朝廷處置。但宋高宗沒有抗金的決心,又畏懼義軍。辛棄疾南歸之後,義軍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縣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爲江陰僉判,一個地方助理小吏。這等於給了他們當頭一棒,使他們深感失望。

後來辛棄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爲進行練兵籌餉,常被彈劾罷官,閒居江西上饒、鉛山近二十年。他處處受到投降派的掣肘,報效國家的壯志難酬。這首詞是他晚年家居時,碰到客人和他談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從青年到晚年的經歷而作的。

鷓鴣天是詞牌名。壯歲即少壯之時。“壯歲旌旗擁萬夫”一句指作者領導起義軍抗金的事,當時他正二十歲出頭。襜是戰袍。錦襜突騎即穿錦繡短衣的快速騎兵。“錦襜(chān)突騎渡江初”指作者南歸前統帥部隊和敵人戰鬥之事。

燕兵在此處指金兵。“燕兵”一句意謂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備。娖(chuò)是整理的意思。銀胡觮(原字爲“革”旁加“錄”,音lù)是銀色或鑲銀的箭袋。一說娖爲謹慎貌,胡觮是一種用皮製成的測聽器,軍士枕着它,可以測聽三十里內外的人馬聲響。

“漢箭”句意謂清晨宋軍便萬箭齊發,向金兵發起進攻。漢在這裏代指南宋。金僕姑是一種箭名。髭(zī)須即鬍子。脣上曰髭,脣下爲須。平戎策是平定當時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歸後向朝廷提出的在政治上、軍事上都很有價值的抗金意見書。東家即東邊的鄰居。種樹書表示退休歸耕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