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正氣歌人物故事

文天祥是一名愛國的民族英雄,下面一起去欣賞一下文天祥正氣歌人物故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文天祥正氣歌人物故事

文天祥正氣歌創造背景

文天祥於祥興元年(1278)10月因叛徒的出賣被元軍所俘。翌年10月被解至燕京。元朝統治者對他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許以高位,文天祥都誓死不屈,決心以身報國,絲毫不爲所動,因而被囚三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慷慨就義。這首詩是他死前一年在獄中所作。

文天祥正氣歌人物故事

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自號文山,民族英雄。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爲名,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歷任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鬆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爲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佔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佔領。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儘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於景炎元(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宋端宗趙昺任命爲右丞相。

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爲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後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巖、梅州等地,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鬥爭。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後,又以重兵進攻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元江西宣慰使李恆在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收容殘部,退往循州(舊治在今廣東龍川西)。

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新會崖山,爲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範押往崖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崖山滅亡後,張弘範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聖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纔給他鬆了手縛:又過了半月,纔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甚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爲宋盡忠,只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爲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孃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爲奴,過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儘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文天祥被關的那間土牢,又矮又窄,陰暗潮溼。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滿地是水;一到夏天,地面上發出一陣陣蒸氣,更加悶熱。牢房的隔壁,有獄卒的爐竈,有陳年的穀倉,發出陣陣煙火氣、黴氣,再加上廁所裏大糞的氣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極其難受。文天祥被關在這間牢房裏,惡劣的環境只能折磨他的身體,卻並不能摧毀他的意志。他 相信,只要有愛國愛民族的浩然正氣,就能夠戰勝一切惡劣的環境。 他在牢房中,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正氣歌》。

歷史侷限

這首詩歌中,首先是作者所列舉的許多歷史人物,既不僅是民族英雄,也不一定都是對歷史對人民有過什麼重大貢獻的英雄人物。如“爲嵇侍中血”詩句中的嵇紹,不過是由於皇室內訌,他爲了保衛一個昏庸皇帝晉惠帝而犧牲了的一個封建社會的忠臣。至於管寧更不過是一位逃避現實,獨善其身的隱士;雖然作者把他們都當做歷史上英雄人物來歌頌,但其實是不可取的。

其次,作者文天祥雖然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英勇犧牲的出發點很大程度是來自封建社會的忠君思想。他自幼就羨慕古代忠臣、義士的行爲:在江西學宮看到一些忠臣畫象,就慨然說:“設不俎豆其間,非丈夫也。"並且在臨刑時還以學習古代聖賢,成仁取義,作爲自己爲國盡忠的信條。出此可見,他的`思想基礎,基本上是建立在忠君之上的。正因爲他具有這種封建的忠君思想,才限制了他的視野,使他作品的積極內容,受到了限制。因而,在評價他的積極意義的同時,對於不與人民利益相符的思想是應該加以批判的。他在被捕之後能夠堅持民族氣節,不爲威屈,不爲利誘,終於爲國犧牲,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氣節,爲祖國保持了“正氣”,自然也應該肯定。但是作者文天祥的愛國思想,畢竟和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思想,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

最後,正因爲作者文天祥受到了封建忠君思想的限制,因此在詩中也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一些宣傳儒家教義和封建倫理觀念的東西,如“三綱實繫命,道義爲之根"等,都是封建教條,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