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死不低頭的文天祥

說起文天祥,個個都知道他是愛國詩人,最著名的《過零丁洋》還有《正氣歌》是膾炙人口,連中學教科書裏面也有詳細介紹。他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共同看到了宋朝乃至華夏的滅亡。就來看看文天祥最高尚最令人欽佩的品質——忠義。

寧死不低頭的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他二十歲就進京考取進士。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對於打理朝政一事已經開始有點怠惰了,文天祥考試的時候寫以法天不息作爲題目議論策對,寫了一共一萬多字且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皇帝親自選拔他爲第一名。當時考官上奏說這個考子的文章借鑑古人,他的忠心就像鐵石一般不可搖動!根據《堯山堂外紀-卷六十三·宋》記載:理宗見其名曰:“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說明當時的文天祥年紀輕輕已經以忠誠出名,受到皇帝的青睞。

好了,這麼出色的人皇上當然任用了,到了文天祥做官的時候,他被任命爲寧海軍節度判官,當時元朝大舉侵略宋朝,據《宋史-卷四百一十八-列傳第一百七十七》記載:開慶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說上遷都,人莫敢議其非者。天祥時入爲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後稍遷至刑部郎官。皇帝宋理宗的身邊紅人董宋臣建議皇上要遷都,他是位宦官。既然當前紅人都說要遷都,識時務的都已經找好了陣型,哪裏會出聲反對呢?忠正不柯的文天祥首當其衝,上書說要斬殺董宋臣這擾亂朝綱的小人,結果皇帝當然不批准,他就自己辭官去了。後來逐漸升官,他又去上書列出董宋臣的一一罪項,結果還是不被採納。連續多次,他因舉報多人而遭到罷官貶職,就算不斷流放也繼續他的忠心之舉。許多人評價說識時務者爲俊傑,文天祥是忠臣,可是不會當官,沒有選對方向。此言非也,沒有此等忠心在苦苦支撐着國家,恐怕宋朝一下子就大批大批地成爲了亡國奴了。

是金子總會發光,當文天祥被委任爲贛州(今江西境內)知州時。長江上游告急,急需四方進京勤王。他一時沒有辦法,召集了萬餘烏合之衆,雖然也知道這並不能稍微阻擋元軍的虎狼之師,不過他希望他以身殉國後,會激勵起有識之士,忠義之臣來效仿。此舉當真感動了不少將士啊!當時他家底稍厚,也有許多歌姬在家,他覺得自己對於國家沒什麼貢獻,就盡散家產,充當軍費,進京勤王。實在是令人敬佩的忠誠之舉。

  文天祥在獄中做出流芳百世的《正氣歌》

而最著名的莫過於文天祥就義了,宋朝終究逃不過滅亡,沒死的宋人都被俘虜到元朝,據記載: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長揖不拜。左右強之,堅立不爲動。又極言: “天祥相宋於再造之時,宋亡矣,天祥當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也知道文天祥是能臣,所以想要招降他爲自己辦事,更以中書省宰相這麼高的職位善待他,沒想到文天祥無論如何也不肯跪拜元朝皇帝,更揚言說:“宋朝滅亡了,自己也要跟着死了。”打死也不肯投降,身在敵營,絲毫沒有畏怯,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折服所有人。既然不受降那就被人扔進了監獄,元軍又打算用親情打動他,叫他的女兒寫信給他看,文天祥看到後,痛不欲生,如果自己死了,女兒可能就要遭到元軍的侮辱,骨肉之情,最爲關切。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正色道:“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忠義當先,人情親情也不例外,死不低頭!有人評價說他真是太過固執太執着於面子,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嘛。此話其實也不過,但是不論他是真忠義還是愛面子,這種不服輸不怕死的精神還是爲我們亡國的宋朝挽回了不少面子,令別人刮目相看的。此後,元朝大臣建議賜死,元世祖見留着也沒什麼用了,就准奏了。

文天祥在監獄備受煎熬,在獄中做出流芳百世的《正氣歌》,出獄時絕筆自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說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了,盡了自己的責任了,當真的是捨生取義。被砍頭時,執行的官吏問他還有沒有什麼遺言要說,他卻問哪裏是南邊?哪裏是北邊?知道之後就對着南邊跪拜不已。南邊就是自己曾經的大宋所在,也是華夏兒女的發跡之處。忠心耿耿的他即使在敵人的朝廷中,即使在面對死亡,也要表露出自己的忠義之心,想必當時的他心理一定百感交集,十分難受。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雖然救不了自己的國家,不過他的忠義之舉,浩然正氣,備受後世之人讚頌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