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軾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天氣候溫暖適中,中國內陸大部分地區有降雨,萬物生機萌發,氣候多變,乍暖還寒。小編精心爲你整理了描寫春天的詩句,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關於蘇軾描寫春天的古詩

一、題都城南莊

唐代: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

去年春天,就在這扇門裏,姑娘臉龐,相映鮮豔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註釋

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賞析

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着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豔——“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蘇軾詩人抓住了“尋春遇豔”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爲豔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出蘇軾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爲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蘇軾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迴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着極重要的作用。因爲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纔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爲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儘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性,有富於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並不是一首小敘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於它的廣泛流傳,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於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於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它詮釋了一種普遍性的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尋春遇豔”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慣於以抒情蘇軾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二、春宵

宋代: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譯文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極短的時間也十分珍貴。花兒散發着絲絲縷縷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

樓臺深處,富貴人家還在輕歌曼舞,那輕輕的歌聲和管樂聲還不時地彌散於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經很深了,掛着鞦韆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靜。

註釋

春宵:春夜。

一刻:刻,計時單位,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分爲一百刻。一刻,比喻時間短暫。

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發出清香。

月有陰: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

歌管:歌聲和管樂聲。

賞析

開篇兩句寫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寶貴,花朵盛開,月色醉人。這兩句不僅寫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後兩句寫的是官宦貴族階層盡情享樂的情景。夜已經很深了,院落裏一片沉寂,他們卻還在樓臺裏盡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樂,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良辰美景更顯得珍貴。作者的描寫不無諷刺意味。

全篇寫得明白如畫卻又立意深沉。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深深譴責。詩句華美而含蓄,耐人尋味。特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人們常常用來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暫和寶貴。

三、《望江南 超然臺作》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作品賞析

【註釋】: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並由其弟蘇轍題名“ 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

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 ”,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徵: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 ,直說登臨遠眺,而“ 半壕春水一城花 ”,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後,以“煙雨暗千家”作結,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着千家萬戶。

於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裏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係緊密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爲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後,重新點火,稱爲“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後”,一是說,寒食過後,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後,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 ,詞情盪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爲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爲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着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 ,緊緊圍繞着“超然”二字,至此,即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複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遊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

四、《一叢花 初春病起》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朝來初日半含山。樓閣淡疏煙。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作品賞析

【註釋】:

此詞抓住“初春”和病癒初起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寫詞人初春病癒後既喜悅又疏慵的心緒。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三句,寫春寒猶重,而用臘侵、雪破錶述,起筆便呈新奇。“東風”二句進一步刻畫“ 今年春淺 ”的特色--不光春來得遲,而且即使“有信”也“無人見 ”,春天只在“柳際花邊”露了此“微意 ”。這既表現了今年初春的異常 ,同時也暗中透露了詞人特有的乍覺乍喜的心情。

此處“微意”和“柳際花邊”啓人聯想 ,含蘊深細,極見個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悅心情:初春時節,縱然夜寒且長,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曖”了 ,就連那報時鐘鼓,也覺其音韻“清圓”悅耳。至此,初春乍覺而興奮之情,極有層次、極細膩地刻畫了出來。

下片前二句寫初春晨景,仍貼合着“病起”的特殊景況,只寫樓閣中所見所感 ,“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 。”景象雖不闊大 ,但色調明麗,充滿生機,清新可喜。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實描繪,又符合作者獨特的環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說到遊人郊苑尋芳,進而聯想到“小桃杏應已爭先”。“爭先”即先於其他花卉而開放,此處只說推想,未有實見,還是緊扣“初春病起”的獨特情景落筆,寫得生動活潑,意趣盎然。這四句與上片前四句在寫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敘事兼寫景,景是出以虛筆;下片四句寫景兼敘事,景則有實有虛。這樣不但避免了重複呆板,同時也符合詞人病起遣興的邏輯。上片寫日出之前初醒時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辭,病起逢春,自然興奮愉悅;下片寫日出之後,見到明麗的晨景 ,故以實筆描畫 ,這既合乎情理,又爲下文蓄勢。詞人由眼前景,自然會聯想到尋芳之趣,聯想到樓閣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應也“作尋芳計”。

最後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陡然逆轉,與前景前情大異其趣。這曲折的波瀾,實際上卻仍是緊扣“病起”二字。因爲儘管春回大地,而病體方起,畢竟少歡樂之趣。“疏慵”對“少悰”,“愛眠”應“衰病”,“日高眠”合“尋芳計 ”,這樣上文逢春情緒到此處一跌。這種心理上的變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對此,此詞表現得刻細膩,真切動人。

這首詞在極普通、極尋常的生活感受中,寫出了作者的個性 、襟懷和心緒,堪稱隨境興懷 、因題而著、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的佳作。

五、《江神子/江城子》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爲問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六、《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七、《惠崇春江曉景二首(亦作書袞儀所藏惠崇畫二》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羣,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八、《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