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原文賞析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是北宋詞人柳永抒寫對所戀秦樓歌妓相思、愁戚之作。下面我們爲大家帶來了柳永《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原文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柳永《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原文賞析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

  原文: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負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

  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殫雲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

  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雲態?原低幃暱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譯文

一覺醒來時,一縷寒風透過窗櫺吹進房中,把孤燈吹熄。酒醒後的淒涼本已難耐,又聽見屋外臺階上的落雨點點滴滴。可嘆我遷延漂泊,孑然一身,淪落天涯。如今想起來,真是辜負了佳人的一片真情,多少山盟海誓竟成空言,又怎能忍心把從前的兩情歡愉,陡然間變成眼下這孤獨憂戚。

愁悶之極!反覆地回憶,想當初那洞房深處,多少次暢飲歡歌,雙雙遊嬉於鴛鴦被底。那時節我盡心奉承,生怕耗費她一點氣力。萬種柔情,千般親暱,我二人纏綿無盡,兩情相依相惜。

看如今,漫漫長夜漏壺永滴,就這樣兩地相思隔絕千里。我真是自尋離愁,卻讓你牽腸掛肚徒悲悽。不知要等到哪日,你我重擁鴛鴦被,共度歡情,如膠似漆。到那時,願帷幕低垂玉枕親暱。我會輕輕細說告訴你,在這偏遠的寒江水鄉,我夜夜難眠,數着寒更把你思念,把你惦記。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註釋

① 因循:不振作之意。

② 陡頓:突然。

③ 殫(dān)雲尤雨:指男女貪戀歡情。殫,困擾,糾纏。

④ 秦雲:秦樓雲雨。形容男歡女愛。

⑤暱:親近,親暱。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創作背景

作者久羈他鄉,不能與情人歡聚的苦悶。於是他把羈旅之苦和相思之苦交織在一起,抒寫下這首這曲憂傷的浪子悲歌。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賞析

這是柳永創制的慢詞的一個範例。原《浪淘沙》詞,爲28字或54字體,而柳永這首慢詞,則爲135字之長篇。此詞分三片。第一片寫夜半酒醒時的悲慼,第二片追思以往之情事,第三片寫眼前相思之情。對主人公的心理及思想活動,都給予了充分的體現。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生平

家庭出生

永於雍熙四年(987)生於京東西路濟州任城縣,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許攜帶家眷前往。柳宜無奈將妻子與兒子柳永帶回福建崇安老家,請其繼母也就是柳永的繼祖母虞氏代養,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歲時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過其童年時代的,此後柳永終身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崇安。《建寧府志》中錄的那首寫在崇安中峯寺的《中峯寺》詩,就出於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稱之爲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裏(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鄉茶景村)人,那裏興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鍾靈毓秀之山水,養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灑脫飄溢的人生情懷和浮世苦短,何來雲歸的經世之觀,故柳永一出家門,便沒再回來,那個美麗的`家鄉,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於四方的純粹思念中。

仕途坎坷

柳永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託。作爲北宋第一個專心作詞的詞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寫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是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爲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歌妓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許多篇章用悽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著有《樂章集》。柳永的父親(柳宜)、叔叔(柳宣)、哥哥(三接、三複)、兒子(柳涗)、侄子(柳淇)都是進士。柳永本人卻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賜進士出身,是時已是年近半百。詞作極佳,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極富感染力。

奉旨填詞

永中了科舉,不曾想到他作的《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一句惹了皇帝,丟了官職。衆所周知,進士是要皇帝御筆批准的,然而這詞一日傳到了宋仁宗耳朵裏,宋仁宗很生氣,便把柳永的名字從中榜名單中抹去,笑罵:“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落榜後,柳永自稱:“奉旨填詞。”奉旨填詞,何等瀟灑!

感情之事

北宋仁宗時,有位名妓謝玉英,色佳才秀,最愛唱柳永的詞。柳永才高氣傲,惱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舉而只得個餘杭縣宰。途經江州,照例流浪妓家,結識謝玉英,見其書房有一冊“柳七新詞”,都是她用蠅頭小楷抄錄的。因而與她一讀而知心,才情相配。臨別時,柳永寫新詞表示永不變心,謝玉英則發誓從此閉門謝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餘杭任上三年,又結識了許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謝玉英。任滿回京,到江州與她相會。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悵,在花牆上賦詞一首。最後道:“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善賦,試問朝朝暮暮,行雲何處去?”

謝玉英回來見到柳永詞,嘆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賣掉傢俬趕往東京尋柳永。幾經周折,謝玉英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家找到了柳永。久別重逢,種種情懷難以訴說,兩人再修前好。謝玉英就在陳師師東院住下,與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後來柳永出言不遜,得罪朝官,仁宗罷了他屯田員外郎,聖諭道:“任作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從此,專出入名妓花樓,衣食都由名妓們供給,都求他賜一詞以擡高身價。他也樂得漫遊名妓之家以填詞爲業,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