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考試3分鐘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是參加影視表演專業面試的所有考生都必須進行的第一場考試,是考生向評委老師展示自己的一個重要且不可多得的機會。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表演考試3分鐘自我介紹,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表演考試3分鐘自我介紹

表演考試3分鐘自我介紹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我是xx號選手。

我來自炎黃故里河南**。中原自古多才俊,在這塊人才輩出的熱土上,我接受了**年的優秀教育。我驕傲,因爲我終於可以用自己的才華去詮釋這塊土地的人傑地靈;我期待着,現在是你們,將來是更多的觀衆,能夠傾聽到**這塊熱土成長的聲音。

我喜歡長笛,喜歡鋼琴,喜歡用或舒緩或熱烈的音樂表達我對生命的熱愛,詮釋我對人生的理解。實現了真的渴望,才能夠算到過了天堂。現在,影視表演,就是我最想去的地方,我會緊握着自己的夢想不放,固執的守侯,真誠的期待。我知道,自己就像一隻蛹,需要更多磨難與砥礪,我希望能得到這次機會,從而讓自己變成那隻最美麗的蝴蝶,無限接影視表演那份光華與榮耀。

我曾爲時光匆匆流逝而遺憾,曾爲生命如此短暫而感傷,曾爲花草樹木的調殘而惆悵,曾爲生活的堅信而彷徨,當情海思緒積壓我心頭的時候,我想尋找一葉扁舟,在大海上游蕩,讓思緒盡情的釋放。於是我愛上了能傾訴心聲的表演專業,它精彩而不平凡,它充實、不煩瑣,它神聖美麗而不驕傲媚俗,它帶給我無盡的快樂和自信,讓我更堅定的去選擇它。愛生活,愛表演,這就是我,一個愛唱愛跳愛笑愛鬧而又多愁善感的女孩,希望陽光下的蓓蕾能在這裏開放,在電波的搖籃裏茁壯成長!

請記住我,**號考生———****!

拓展:表演考試自我介紹方式

自我介紹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方便他人快速的瞭解你,如今藝術院校招生把其作爲面試的第一個環節,這充分說明藝校對自我介紹的重視程度。影視表演藝考面試中的自我介紹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標籤式”,只要一句話:“我叫某某某”,或加上考號、地區、學校等。它的作用,是在錄像時“自報家門”,以便評委辨認,相當於筆試中先填寫姓 名、考號一樣。這種介紹並沒有什麼技巧。

另一種是“演講式”。它要求考生作一兩分鐘的口頭介紹,大約兩三百字。其作用是藉此瞭解考生的基本情況,順便考覈他們的形象氣質、語言表達能力。它 比“標籤式”詳細得多,有一定的技巧。

影視表演藝考時演講式自我介紹需要注意三點,一是要有具體材料,不要作秀表演;二是要講究表達技巧,不要摘成填表式;三是要抓住特色,不要流於一般。

第一點:要有具體材料,不要作秀表演

自我介紹,顧名思義,就是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如姓名、年齡、家庭、經歷、特長、性格等,考官也藉此對你作詳細瞭解和深入考查。但在實際面試中,卻發現許多考生講的完全不合要求,他們根本不是作自我介紹,而只是“作秀”表演。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沒有具體的介紹。

自我介紹時,最普遍、最嚴重的毛病,是考生根本沒介紹具體情況,缺乏起碼的要素,缺乏基本的信息。許多人只在開頭點了一句“我叫某某某”,之後就完全離題,空發議論,沒有任何屬於個人的事實。

謹記:自我介紹就是嚴格意義上的自我介紹,是你對學校的彙報,也是學校對你的瞭解,完全靠材料取勝,用事實說話。介紹時,最好每一句話都有你個人的特色,都應該只屬於你而不屬於別人。介紹時,最好每一句話都有信息點,都是一個事實,自己應該少發議論,少作評價。擺出材料,“用事實說話”,評委自會從中得出總體印象。

二、只有空洞的抒情

沒有具體的介紹,就只剩下空洞的抒情了。大家知道,“介紹”一類文章應該屬於“說明文”範疇,而沒有材料的介紹就只好靠空洞的抒情來撐門面了。特別是有些擅長寫作的“秀才”們,齒於擺材料,而片面地追求所謂的“文采”和“哲理”,於是就寫成了文縐縐的“抒情文”。如:

1、平平凡凡的我,卻不願過關在火柴盒裏的生活:飛揚的個性,青春的激情,開朗的性格,總覺得自己應該展翅飛翔!

2、有人說,用一種冷靜的態度和冷峻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文字中自然免不了有憂鬱的美,或美的憂鬱。我說不是。

3、我把每一個有朝霞的早晨,看作是週末的早晨。但當我發現往後退,就是開始於一點點放縱自己。我開始打點行裝,開始漫長的人生跋涉……

乍一看,這些話很有文采,很浪漫,其實都很空洞,沒有實際內容,頗有點無病呻吟的味道,矯揉造作,透出一股濃濃的“中學生腔”,也是一種“作秀”。

三、盲目摹仿“參賽宣言”

還有一個普遍現象,盲目辜仿“參賽宣言”。近年來,許多地方大搞“選美”、“選秀”和“挑戰主持人”之類的活動,選手登臺時,都有發表“參賽宣言”的環節。於是衆人競相摹仿,藝術類招生的口試也難免受其影響。其實這二者有很大的差別,專業不同,目的不同,場合不同,時間限制不同,選拔方式也不同,不可盲目照搬。但許多人認爲“參賽宣言”很時髦,仍免不了“作秀”表演,動不動就是豪言壯語,看上去牛氣沖天,實際上千篇一律。常見的套話有:

1、我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

2、給我一個支點,我將舉起地球!

3、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講到性格時,卻又光圖時髦而無內容,模棱兩可。如:

1、我是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既外向,又內向。

2、我愛說、愛笑、愛哭、愛鬧;我敢愛、敢恨、敢悲、敢怒!

3、我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還有的公開拉選票,顯得十分庸俗。如:

1、各位評委,請投我一票!

2、請大家支持我!

3、評委老師,請給我一次機會吧!

上述的話可以用,但是用多、用濫了,就顯得噦嗦、俗氣了。專業招生考試是一種人才選拔,是真正意義上的競賽,需要嚴肅,需要科學,不可將二者混淆,盲目移植。

四、過多傾訴自己的理想。

還有一種常見的偏向,就是傾訴自己的理想,篇幅太長,比重過大。許多人剛講了姓名、年齡、學校後,就迫不及待地講自己如何酷愛藝術,袒露心跡,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比重過大,從策劃學的角度來講並不恰當。因爲時間不允許,每個人只有一分多鐘“自我介紹”的機會,你不抓緊推銷自己,卻大談考這個專業的迫切心情,絕對是喧賓奪主了。其實,你來報考這個專業,行爲本身已經說明了一切,還用你一再表白嗎?何況評委最感興趣的,並不是你的心情如何迫切,更不會以迫切程度來區別、取捨,而是看你已具備哪些報考的條件。所以,關於報考這個專業的迫切心情不宜多講,有一句就夠了。

總之,“自我介紹”最重要的是定位要準確,不盲目“追星”,不表演作秀,不發表“參賽宣言”,實在一點好。

第二點:要講究表達技巧,不要摘成填表式

與以上情況相反,有人走上另一極端,類似填寫考生登記表一樣。如:“我叫xx,今年xx歲,來自xx市。”雖然有要素,卻又太簡單、太直白,雖有骨架,卻缺乏血肉,這也是不成功的。要增強表達效果,就有必要對重點要素作些說明、渲染、強調,要抓住各種巧合做文章,既可展示一定的文化品位,又可加深別人的記憶。

姓名介紹不能少,如:

1、我叫郭城,當歌星郭富城不再“富”的時候,就變成我了。

2、我叫張弛,弓長張,鬆弛的弛,它出自古語“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3、我叫劉維,與著名歌星劉維維只差一個字。我也喜歡唱歌,不過比起劉維維來就不只差一個字了。

這些介紹,都對姓名作了重複或說明。有的是防止同音誤聽,有的介紹了取名的由採或含義,有的與名人比照,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加深別人對你的印象。尤其在面試中,只講一遍是肯定記不住的,有必要強調一下,不妨“羅嗦”一點。有的在結尾處還照應一下:“這就是我,一個叫某某某的長沙伢子。”在每天幾十上首位考生中,如果評委能夠記住你的名字,至少記得某個特徵,這個自我介紹就是成功了。

家鄉也應該稍作介紹。如:

1、“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這首著名的歌,使我的.家鄉瀏陽名揚四海。

2、一千多年前,詩人陶淵明描寫過號稱“世外挑源”的理想樂土,那就是我的家鄉,湖南桃源。

一般來說,家鄉應介紹到縣市一級,並要舉出一件它最出名的東西,或是名人,或是名產等以喚醒別人的聯想記憶。有人介紹家鄉太泛,如“我來自江南”,“我出生在一個美麗的小山村”,“我家在洞庭湖畔”,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信息不很確切,要素沒出來。當然要視情況而定,如果你來自大城市,知名度很高,就沒有必要再說明了。

年齡和出生年月,也可以發揮。如:

1、我出生在19XX年建軍節,所以取名“建軍”。

2、再過幾天,就是我十八歲的生日。在我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公民的時候,但願生日能給我帶來好運。

諸如此類,原來單調的東西立刻變得形象化、立體化了,評委就可以通過這些瞭解你、記住你,這就成功了。當然,並不是說每個人的每個信息點都要渲染一番,因爲不是每個人都有巧合點,或雖有巧合點但扯得太遠,要轉彎抹角解釋很多,那也沒必要渲染。總之,各人只能量體裁衣,根據自己具體情況設計,包裝自己、推銷自己。

第三點:要抓住特色,不要流於一般

有些人作介紹時,基本要素並不缺,也做了必要的渲染,但總體印象仍很一般化。這裏有客觀事實的限制,也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考生多半是十幾歲的中學生,經歷簡單,沒有太多的東西可講;另一方面,則是不善於“推銷”自己。

那麼,該如何抓住自己的特色進行包裝和“推銷”呢?最重要的,要有一定的策劃意識,把自己擺在宏觀的背景下,經過綜合分析,瞭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找出合適的定位,進行“形象設計”。正如商品廣告,它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對產品作了全方位的介紹,而只是突出了其中一點,但這一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一兩分鐘的自我介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什麼都講,但這一點一定要引人關注。

具體說來,可以考慮這幾個方面:

一、要抓住屬於“少數”的東西。比方說,你是少數民族,是華僑,是港澳臺學生,是宗教界人士子弟,是黨員,是在職職工,是往屆生,是外地考生等,都應該抓住做文章。這些都屬“少數”,甚至是獨一無二的,很容易被考官記住特徵標籤。如:

1、我是一位土家族姑娘,有着土家人淳樸勤勞的品德,有着土家人能歌善舞的本領。

2、我是一位華僑,十八年前出生在印尼,四年前隨父母回國定居。

3、在這麼多考生中,我是少數幾位已經參加工作的在職生之一。

二、抓住特殊的情趣點做文章。這些往往並不是要素,但很有趣味,同樣也能引起別人的關注。如:

1、我父母都是軍人,十九年前,我出生在內蒙古綠色的草原、紅色的軍營中,每天伴着軍號聲醒來。十三歲時才離開軍營,來勁江南水鄉岳陽。

2、十八年前,母親回長沙老家生孩子,不料半路發作,在臨時改作產房的臥鋪車廂裏生下一個女嬰,那就是我。從出生那天起,我就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3、我來自一個單親家庭,四歲起我就失去了父愛。是母親把我拉扯大,我一定努力上進,將來好好報答母親。

三、抓住自己當幹部、獲獎、參賽等情況做文章。許多同學當過班團幹部,受過各種獎勵,參加過培訓或比賽,取得過較好的名次,發表過作品等等,都是自己的“資本”,都可以介紹一番。當然,要分清級別和分量,只需突出級別高、影響大的獎勵至少區縣一級,而校級、年級、班級的獎勵就不必提了。如:

1、我是學校“紅楓廣播站”的站長,還做過省電臺少兒節目的客座主持。

2、八歲那年,我進了省少兒體校學體操,取得過全國比賽的第五名。

3、小學時,我參加過兩年多的美術培訓班,我畫的《摘星星》還被選送到日本,參加過國際兒童畫展。

四、抓住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做文章。這是在以上幾條都沒有,或不夠分量時的補救辦法。準確地說,興趣愛好並不是特長,缺乏競爭優勢,但至少說明你有這方面的潛在素質,這也算一種特色。如:

1、我最喜歡集郵,目前已有郵票1700多張。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有一枚“大龍”郵票,還有一張奧運冠軍簽名的首日封。

2、各門功課中,我最喜歡地理和歷史,每年暑假我都要外出旅遊。目前,我已經到過十三個省,我的願望是在三十一歲以前走遍全國三十一個省。

3、我興趣廣泛,最喜歡文學,父親書櫃裏的文學名著大多看過。我最喜歡《紅樓夢》和《文化苦旅》,還喜歡曹禺的戲劇和汪國真的詩。

總而言之,影視表演藝考演講式突出的自我介紹是會把握好時間拿出具體材料不作秀掌握一定的表達技巧不流於一般會抓住特色介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