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主題演講稿6篇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生活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孝德主題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孝德主題演講稿6篇

孝德主題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

我是一棵小樹,有父母的愛,有雨滴的滋潤,有陽光的呵護,總有一天會成爲一棵保護父母的大樹。

無數的父母爲他們在對待走自己路的青少年時的叛逆而心碎。從童年對父母的依賴到少年一句話也不聽是怎麼回事?

“抽菸,喝酒,談戀愛,去網吧……”這些成年人的行爲體現在15歲的青少年身上。是社會的誘惑,還是自我的內心感受受到了影響?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代溝”,從小時候我和媽媽無話不談的時候,到此刻我們冷淡的時候?坐在班椅上,老師口水滿天飛,心裏卻不知道是哪個遊戲,也不知道是誰。拿着父母的錢到處亂花,但是我不知道,當你不上課亂花錢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父母的難處?他們可能在你一個月都不能工作的工地上工作;他們的血汗錢,帶着他們畢生的期望,託付給你。但是你,在哪個小飯館,和同學請客吃大餐,而你爸媽在哪個角落,默默吃着饅頭喝着涼水。

父母就是在你吃着肯德基津津有味時,自我卻說不好吃,啃着饅頭的人;父母就是給予了你生命,又用無數次身軀爲你擋風遮雨的人;父母就是每每你在外玩很晚時,在門外翹着等的人;父母就是當你生病時,着急如焚的人;父母就是每說要打你,可手掌卻沒有下去的人;父母可能就是跟你語言不多,但最關心你的人……。。

也許你不喜歡他們在逛了無數家店給你買回的衣服;也許你不喜歡他們對你的教育式,但請你千萬不要不喜歡他們。

多生動的語言已經訴說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要再去傷害他們了,他們的心已經千瘡百孔了,他們的頭髮也已經有了銀絲,他們的額頭或許出現了一兩道皺紋。無論他教育方式有多麼的不捨和你,但請你記住;他們的任何方式的出發點都是源於對你的—愛。

就讓你我用最真誠的孝心,去對待父母吧!

多謝大家!

孝德主題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我們期待已久的演講比賽如約而至,心情忐忑的我站在了演講的舞臺,感到十分的榮幸,此時此刻我們將要接受一次孝德的洗禮。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孝德之花綻放在你我心中》。

中國是個注重倫理、注重親情的國度,自古以來就以孝爲先以德爲本,今天就讓我同大家暢談一下我心中的孝與德。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國傳統道德和傳統教育中的至高地位。"百善孝爲先"孝道觀念深入人心,婦孺皆知,成爲一切道德的根本與起點。

那麼什麼是孝呢?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複的幸福,孝是親自爲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腳,孝是親自爲自己的父母點燃生日的蠟燭,但又有多少人爲父母洗過腳,又有多少人記得父母的生日和年齡。春秋時期魯國人子路,年輕時爲了讓父母能吃上米飯,他每日給寺廟修路,背石塊上山。那到工錢後,他步行百里去買米,給父母做香噴噴的米飯。冬天,他的手被凍的拿不住米袋,他就放在嘴邊哈氣取暖,繼續趕路;夏天,他顧不得在樹蔭下歇息涼快,頂着火辣辣的烈日前進,怕耽誤行程。子路的做法讓人感動,我們真的應該向古人的誠心和孝心學習啊!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但是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生命的短暫,忘了世上還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可有些東西將永無彌補。

孝以德爲本,即良好的品德是立身爲人的根本。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善良的品質是最值得讚賞的,它在每個人心中都是閃亮的;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大善是小善的積累,大惡是小惡與時間的乘積。俗話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平時一次遲到早退,偶爾說一次謊抄一次作業,值日時偷一次懶,或在嶄新的課桌上畫上幾筆。這些事情雖小,也許沒有人發現,但體現了一個學生的道德取向,我們要成爲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就要注意養成修身慎獨的習慣。老師在與老師不在一樣遵守紀律,家長管與家長不管一樣努力學習。

輕視一滴水,就不會有浩瀚的海洋;忽視一棵樹,就不會有茂密的深林;蔑視撿紙片,就不會養成良好的品質;敵視一個人,就不會擁有真正的孝心。同學們趕快爲自己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也許是一杯暖入人心的熱茶,也許是一張金燦燦的獎狀,也許是一碗自己親手做的而並不美味的菜餚,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生日禮物,也許是一頂青黑的博士帽。"孝"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壯舉,感恩之心也可隱藏於小事之中,但只要對父母長輩心存感激,小事也能體現孝德。"孝"不在於形式,不在於標榜,重要的是你的行動。

可憐天下父母心,世間爹孃請最真。養父母之身,敬父母之心,承父母之志。同學們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眼下做起。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學有所成,奉獻社會。用我們的滿腔熱情去開創未來完美精彩的人生!讓孝德之花綻放在你我的心中。

孝德主題演講稿3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爲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孃爲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着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爲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繮繩,將繮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着,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爲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爲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德主題演講稿4

敬愛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德在我心中》。

孝德就是尊祖愛親的品德,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父母對我們的愛凝聚了他們多少血汗!他們也不希望得到什麼,只希望自己的兒女好好做人,父母也就心滿意足了!我們要怎麼做纔算是報答呢?最近我《德孝好書大家讀》感受更深了,其中一篇《把蘋果留給媽媽吃》讓我明白了孝順其實很簡單!

文章講述了一個8歲的小女孩——黎東豔,她有一個從小患小兒麻痹症的母親,天生就嚴重智障,走不了路。禍不單行。8歲那年,爸爸因病去世,從此,家庭的重擔就落在她的肩上,成了家裏唯一的支柱,東豔她以一個孩子的堅韌和頑強天天服侍媽媽,跟媽媽一道過起了艱難而又不乏快樂的日子,並以此感動了社會各界,成爲重慶市年齡最小的孝老愛親模範人物。

她去領獎的那些天,心裏一直放不下,她擔心媽媽餓了所以先蒸好兩天的饅頭,看到賓館整潔的擺設,就想:如果媽媽能住上一晚該多好啊!服務員阿姨給她一個蘋果,她呆呆地看着,你們能想到爲什麼嗎?她不是不喜歡吃,也不是擔心還沒洗乾淨,更不是等別人幫她削皮,阿姨問她:你怎麼不吃啊?東豔說:"我想留給媽媽吃……"多麼淳樸的一句話啊!那位阿姨落淚了,我看到這裏,眼睛也溼潤了——她比我們還小,而我們,平時吃蘋果的時候,媽媽挑又紅又脆的的給我,我卻嫌媽媽沒幫我削皮;吃飯的時候,我們抱怨飯菜不合口味;穿衣服的時候,我們指責媽媽不給我買漂亮的……跟她比起來,我們差遠了。

同學們,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父母默默地爲我們操勞。如果你很細心,就會發現父母的臉上多了一絲絲皺紋,父母的頭上多了一絲銀髮。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幫媽媽做做家務,給他們拿一雙鞋,給他們揉揉肩,給他們沏杯熱茶,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等等。而且現在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長大以後好好報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孝敬"是每個少先隊員所要做到的,都應該做到,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讓孝德之花開在你我心中!

孝德主題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朋友們:

你們好,我是王壇鎮中學一名普普通通的學子,今天非常榮幸能站在此處,說一說自己對孝德的一片感言。隨着歷史的發展,虞舜先帝的身影雖然早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卻悄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每一塊充滿希望的田野裏,播灑在我們每一座綠水環繞的村落裏,也沉澱在我們每一個莘莘學子的心田裏,那就是大愛無言,大“孝”至親的孝文化!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的遠見;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心;孝是王壇蔣相村孝媳虞蓉,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婆婆的執著心;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孝都不會過時!

有人說,你可以不用做一個成功的人,但是你至少要做一個孝順的人。的確,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所以感恩父母便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站。

請想一想是誰用遒勁的手臂,爲我們撐起一片遮蔽風雨的天空?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爲我們輸送實現夢想的勇氣?是誰用含辛茹苦的汗水,爲我們澆灌幸福的家園?那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攙的.時候,我們怎能忘記那一雙雙牽掛的眼神?怎能忘記那深夜的一聲聲咳嗽?怎能忘記那曾經偉岸,如今卻逐漸衰老的背影?怎能忘記那因日復一日翹首相望,而佈滿憔悴的雙眼?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我知道,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應該是一種行動。我們作爲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

我知道,一個行動比一百次的醒悟、一百句悅耳動聽的言語都要重要的多!那麼,現在就讓我代表王壇中學的學子們,向養育我們的父母們,關愛我們的老師們,護佑我們的先輩們,道一聲:“謝謝”(鞠躬) 鼓舜王之操,續先輩之德!親愛的朋友們,那麼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築永恆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恆的奇蹟。謝謝,我的演講完了。

孝德主題演講稿6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四年一班的馮慧慧;我演講的題目是《崇尚孝德》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爲他忙碌,爲他操勞。那是一種無私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愛,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說,

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圖什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嚐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牀疊被子、整理房間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範。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一個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