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孝道演講稿集錦六篇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爲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孝道演講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孝道演講稿集錦六篇

孝道演講稿 篇1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和文化的古老民族。“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影響着每一個華夏子孫。

三字經》有句名言“香九歲,能暖桌”。是關於蕭的,漢代孝敬長輩,流傳千古。他九歲就失去了母親,這讓他懂得了如何孝敬長輩。

夏天,他幫父親扇牀墊,驅蚊;冬天,他用自己的身體溫暖父親的牀,然後讓父親睡在牀上。蕭學習刻苦勤奮,不愧爲“大話西遊,江夏黃桐”。

相傳漢朝有一個叫郭巨的人,他的母親已經90歲了,家裏還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因爲家裏窮,他只能選擇贍養母親或者子女。爲了報答母親的恩情,郭巨和妻子連夜將孩子們擡到山裏,埋在山裏。

在所有的美德中,孝順是第一位的,像小黃翔和郭巨這樣的孝子數不勝數。我們對孝道並不陌生。似乎從認識開始,我們就經常聽長輩的教育:“做一個尊重長輩的孩子。”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給我的學生布置了一個特別的作業——幫父母洗腳。但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裏的“小皇帝”,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受苦。只是孩子作業本上處理作業的一個標誌。

不僅是孩子,《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也反映了現在人們生活的特點。不斷找理由不回家,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老人不想讓孩子回家做很多事情,只想讓孩子回家看看。

前段時間電視上經常播一則廣告:一位老母親忙了一天,做了一桌子菜,滿心歡喜地等着孩子回家吃飯。但是她接連接到家人和孩子的電話,說不能回家吃飯。老人放下電話,獨自坐在沙發上,直到深夜…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忍不住問:“怎麼了?”

現在,我們不需要孩子像小黃翔那樣溫暖父母,也不需要大人像郭巨那樣埋葬母親。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們可以拋棄孝道?

沒有!不是!孝道不僅僅體現在這兩個地方。孩子聽父母的話,讓父母少操心;成年人從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時間,經常回家陪父母。是孝道的體現。

父母要對父母更加孝順,總找不到不回家的理由。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贍養父母,經常回家看望父母,不僅是爲了孝順,也是爲了給孩子樹立榜樣。

如果連大人都不孝順,孩子讀“香九齡,能暖桌”也沒用。因爲他們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孝敬父母。

“孝”在中國已經存在了五千年,要發揚光大,傳承下去,不能讓它在21世紀消失。

孝道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數不勝數。陳毅孝順父母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懷着崇敬之情,我又看了一遍《孝敬父母》的文章。

陳毅是元帥,平時很忙。有一次,他抽空去看望癱瘓在牀的母親。媽媽大小便不能自理。在陳怡瑾家之前,她媽媽把她的尿布扔到了牀下。陳怡進屋後,問媽媽:“媽媽,我進來的時候,你在牀底下藏了什麼?”媽媽隱瞞不了,只能說實話。陳毅聽了,趕緊說:“媽,你臥病在牀好久了。我不能伺候你。我覺得很難過。我應該洗這些褲子。爲什麼要藏起來?”媽媽很尷尬。陳毅動情地說:“媽,我小時候你都不知道給我洗了幾片尿布。今天剛洗了10片,報答不了你的好意!”之後陳怡拿着紙尿褲等髒衣服洗乾淨,媽媽如釋重負的笑了。

陳毅有公務,但不忘母親。從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時間給媽媽洗尿布。從這點小事,我看得出陳毅是個孝子。

我想起了我的事。在家裏,我總是拿着食物張嘴,拿着衣服伸手。更別說照顧父母了。從現在開始,我希望成爲一個孝順父母,懂得照顧父母的'好孩子。

同學們,我發誓做一個對父母恭敬孝順的人。那你能做到嗎?

孝道演講稿 篇3

什麼是孝道?

一般認爲,只要能全力贍養父母,孝順就是孝順。我不反對這種觀點,是孝道,但這種孝道僅限於父母。這個孝道雖然是最基本的,但已經是孝道了。

但此時此刻,這種觀點可能被否定了,因爲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如果你真的想孝順我,就要有所成就。雖然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名利雙收的時代,但知識很重要,事業永遠重要。許多貧困山區的父母寧願餓死也不願送孩子上學。如果孩子真的能“出點成績”,那就是孝順。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爲什麼只有父母孝順?不可否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也許我們報答不了父母的恩情,所以我們需要孝順。但是能報答老師的恩情嗎?不,但是爲什麼我們不孝順老師呢?明白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技能和機會。在老師耐心的指導下,我們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爲什麼我們不孝順老師?我們應該。我們需要用優異的成績來獎勵老師的努力,我們需要人才來獎勵老師的培養,我們也需要通過成就事業來證明自己。

孝道這個永恆的話題,應該隨着時代的進步而拓展。也許對我們來說太大了,不能孝順全民族和衆生,聽起來很難,但是全民族養育了你,你應該孝順;很多很多人給了你一個愛的世界,所以你也要孝順;給你美好生存空間的都是生物,你要孝順。

只有當你成就了事業,你才能展示你的價值。努力創造自己的輝煌,給生你的父母,給辛辛苦苦培養你的老師,給養育你的整個民族一個滿意的答案。也許這是一種孝順吧!別人給你,你要懂得回報別人。中國有句老話:春來一滴水有回報。對父母忠誠盡責並不是孝道的全部。

成就一份事業,然後在自己的事業上默默奉獻,用自己的成就和愛回報世間的一切,這就是孝順。

孝道演講稿 篇4

“孝”從點滴事做起

我呢!曾經在《動物世界》中看到了一個令人刻骨銘心的畫面:小象出生後,腿腳不利索,腳步也不硬朗。但是,大象媽媽依然“狠心”用長鼻子驅趕這剛從母腹中落地的小象,企圖讓小象站起來自己行走。一次,兩次,——直至小象能夠自行走。能夠跟上象羣。這時的母象,眼睛裏似乎有如釋重負的喜悅在閃爍,也好像有欣喜的淚光在涌動...因爲小象能夠自己行走了,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了。主持人說:“生生不息的象羣得以繁衍,與大象父母對後代的“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

同學們!我們好好想一想。一隻大象,尚且懂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對自己嚴厲的要求是爲自己的好,而我們自己?把父母對我們的關愛當做是應該的,很坦蕩的樣子,就認爲父母改爲我們做這些事。

每當上學或放學的時候,在各個學校的門前,擠滿了接送學生的家長。有地位的用專車,沒地位的用摩托車,有錢而沒地位的打“出租車”,沒錢沒地位的家長親自來接。家長們不論地位尊卑、職務高低,一律採用相同的方式呵護自己的孩子。 “風雨”來了,有神通廣大的父親衝上去遮風擋雨,生活中遇到了難題,有任勞任怨的母親挺身而出;及時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也有家長請來的家教老師...、孩子成了每一個家庭耀眼的太陽,而這顆太陽的光輝,可又往往決定着這個家庭的幸福指數。

於是,有考上大學後,父母要每月來學校一次幫助收拾牀鋪的;也有每一個月都要把衣服寄到家裏,要父母洗的;還有一些特殊的,竟要父母辭職陪讀...、爲了孩子的成長,家長們幾乎是嘔心瀝血了。他們不惜血本的努力着,都是爲了我們以後的健康成長。

然而,我們回過頭來細想一下,父母爲了我們付出了這麼多,衣服髒了,破了,有人縫補,有人洗,生病了她們無微不至的照顧,等等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們自己,可是我們作爲他們的子女可曾又爲他們做過一些什麼呢?我們常說要盡孝道,要好好孝順父母,可是隻是經常掛在嘴邊,連一件小事都沒又幫他們做過一次,父母養育了我們十幾年,難道這就是他們的初衷嗎?我想不是的,所以我希望不要把“孝順”這兩個字只掛在嘴邊,要有實際行動,哪怕是在父母給自己穿針引線縫衣服時,幫他們一下,他們心裏已經很高興了。只要父母開心快樂,這就是我們作爲子女的最大的“孝順”了。

孝道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18級思想政治教育一班的賈珍玉。我演講的題目是《心繫感恩胸懷孝道》。

在這次演講之前,我特意在我的朋友圈中做了一個調查,你會給誰挑選最珍貴的禮物?得到的答案位居榜首的是父母,由此引發我的思考,爲什麼會是父母呢?讓我想到了孝,這個從古代到現代一直佔據着中華兒女情感中分量足夠重的詞彙。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在我國,影響深遠的儒家倫理思想中,“孝”一直處於核心地位,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望雲思親、上書救父、臥冰求鯉的故事,今有陳斌強背母上班的故事,陳斌強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是一名人民教師,他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癡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爲了更好的照顧母親,家住省城的陳斌強,每週都會將母親綁在自己的身上,騎摩托車30公里,帶着母親去上班,到了週五,又將母親帶回家中照料,一連五年,風雨無阻,他用自己樸實的行爲給他的學生,也給整個社會上了極爲生動的一課。

我們在品讀別人的故事時,其實也在反思自己。

來到安康學院之前,我從來沒有離開過我的父母。也是來到大學之後,我才發現孝敬父母並不是在父母生日的時候給他們郵寄一個沒有溫度的冷冰冰的禮物,也不是在等到父母生病住院時才放下自己的事情抽出時間去看他們,孝敬父母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每時每刻做起,我現在的舍友就是我的老師,他每天都會在晚飯的時候給他的父母打視頻電話,詢問他們吃的什麼,天氣轉暖涼了,要記得添加衣物,注意保暖;真的,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對我卻有很大的震撼與反思,我想問一問現場的各位,你們有誰能做到每天給父母打一個電話,有誰會將自己在學校發生的趣事分享給自己的父母,又有誰會記得在天氣轉涼的時候給父母一個關心一個問候?

孝順是對父母發自內心的感激、感動、感恩,是真心實意的對待。孝順不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來換取的才叫孝順,孝順不是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才叫孝順,孝順是每個普通平凡人都可以支配思想,摸着良心做到的簡單事兒。

所以,乘陽光正好,乘微風不噪,乘父母未老,珍惜當下,心懷感恩,及時盡孝!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孝道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我們常說人生是一場旅行。沿途有各種風景。不同的人陪伴我們走過不同的時光,旅程的終點也將是我們生命的終點。生於人生起點的我們,開始尋找自己的方向,匆匆前行,不願留下一片美好的風景。雖然生活是單行道,但我們害怕孤獨。很多人互相幫助,畫了很多相交的路。

我們在尋找那些與我們同行的人的方向,那些給我們的生活留下深刻印記的短暫時刻。那些人總是不在了,那些情節也無法重複,於是我們開始咀嚼過去的畫面,用親情、友情、愛情去珍惜珍貴的過去。

朋友們,在你們的旅途中,有沒有發現,凡事總有方向?我們經常會擔心、煩惱、困惑,爲什麼跑完步就找不到自己期待的東西了?實際上,那是我們沒有找到他們的地方。那麼,親情在哪裏呢?應該看哪裏?

其實親情在後面,不回頭很容易忘記。

當我們第一次睜開眼睛的時候,世界上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父親,一個是母親。當我們還在蹣跚學步時,他們在我們背後小心翼翼地幫助我們。當我們歡天喜地地奔跑時,他們在我們背後大聲衝鋒;當我們傷心哭泣時,他們在背後悄悄開導;當我們跑到遠處時,他們默默地盯着我們身後。有些人總是會走得越來越慢,他們的愛會在我們身後積累。我們常常凝視遠方,卻不知道之所以走了這麼遠,是因爲我們曾經有兩隻手在身後。

其實親情就在下面。不讀,總覺得很普通。

黑土可以滋養美麗的花朵,長出甜美的果實。而我們總是專注於生機勃勃的土壤,卻從未想過翻遍日漸貧瘠的土壤,縱橫交錯的溝壑,像母親眼角的皺紋;粗糙的黃沙像父親乾枯的雙手。其實親情永遠在底層。不翻厚厚的泥巴,怎麼看後面的故事?就好像不認真學習,怎麼能找到逝去歲月的痕跡?

其實家庭雖然遠,但也不遠。雖然我們似乎要離開,但我們總是在等待。回首往事,送上一個吻,送上一份祝福,生活會爲之增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