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鄉村旅遊的演講稿

關於這一點自己想從三次浪潮的理論與整個世界,尤其是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時間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關於中國鄉村旅遊的演講稿

曾經在二十年以前寫過一本書,美學事業中的人生,人生在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中存在,如何使這單條的循環變成導向於美的上行性螺旋呢?我在默默的思索。

實際說現在我在思索這個問題也是螺旋的問題,過去的祖輩的農耕生活,農村農民的鄉野風光在工業化的浪潮中,好象逐漸離我們遠去,中國的商業化的浪潮蓬勃的向前發展。但是我們突然發現,農耕文明的某種光輝燦爛的一面又重新浮現我們的面前。

對於這個問題,自己的研究,或自己作爲一個驢友的實際的經驗,起於91、93做交流教授的期間,之前想着美國是發達國家,工業化程度非常度,城市化的發展成就也是非常輝煌。但是我到了這個地方,華盛頓大學是一個周邊被鄉村包圍的小鎮,這樣的一個小城週末的時候小城商店也關着門,整個城裏的老師、學生、商家都走空了,到鄉村去了,郊遊去了。這裏的圖片反映着91年當年的冬天開始跟着美國教授學滑雪,完全是鄉野,找到一個比較可以的地方開始滑雪,在那個地方開始學起滑雪。夏天到城外的河邊、草坪,往着藍天白雲發呆。

想當年是淘金的時代,曾經紅火過的地方,現在就在這個架子上金屬的小錘,我們望着望着,突然懂得工業化時代的人們追求的是什麼東西。美國好象先行一步,城市人嚮往鄉村,鄉村人嚮往城市生活。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城市化、工業化、商業化的浪潮蓬蓬勃 勃,給鄉村旅遊提供了最大的市場,最大的契機,從世界經驗的角度被證明的道理。

回國以後,從安徽大學來到了華師大,從事旅遊研究,在旅遊研究的初期,似乎已經感受到休閒向我們招手,當時寫了一篇文章,從自己很有限的美國做交流教授的兩年經驗,空餘的時間做鄉村旅遊交流的經驗,提出了休閒本身所應有的是一種詩化的脈脈溫情,是一種適情順性的自然哲學,是個性發展的心靈衝動。

前幾天爲了開會,我把95年的文章翻出來,把觀點放在博客上。就這個夏天,我到歐洲探親,住在荷蘭,這是我在那裏住過一個月的時間,和二十年前在美國住過的一模一樣,象詩一樣的畫面,居住的公寓就在畫面裏,每天就在畫面裏生活。

我在想是不是世博會以後,城市讓人生活更美好,甚至給人一種誤解,美好的生活就在城市,不排除城市有美好的一面,但是這只是比較,還有鄉村,鄉村讓生活更休閒,鄉村讓休閒更美好。

我的休閒觀,建立在螺旋上升的基礎上,遊牧農耕問題就是鄉村,帶來自然普真。第二浪潮,工業化社會,第三浪潮,後工業化,現代服務業爲主的社會,人與自然相脫節,人不受重視,否定之否定,在當代社會形態裏更高的階段上肯定了第一浪潮,遊牧農耕的一些東西。第四浪潮,以休閒者爲中心的特種服務業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未來學者研究的一種結論,這樣以休閒爲中心的特種服務業佔主題的社會向我們招手。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我們實際上已經看到浪潮更迭所形成的休閒發展的大趨勢,而大趨勢中,與城市休閒並行的還是重要的概念鄉村休閒。實際上史發展的內在邏輯,正題,遊牧農耕社會,反題,工業社會,合題,後工業社會,人和自然向和諧的後工業社會。否定之否定產生的世界聞名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第一浪潮的文明角度上說,我們國家積澱着大量的遺產,這些是四處採風拍過來的,採取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生活離我們慢慢遠去。大工業生產的隆隆機器運作聲響,打破純樸原野的寧靜與閒適。工業化的進程作爲第二次浪潮使社會生活。於是人們渴望鬆馳緊張的神經,伴隨電腦科技和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促成當代人的休閒追求。

我曾經寫過文章:說不盡這一個東錢湖,如今風靡的休閒文化,在其哲學本質上,是與第一次浪潮的舒緩生活節奏一脈相承的,是傳統的翻新和復歸。

我曾經走過很多地方,其中有一個地方在浙江被稱之華東最後的香格里拉,實際上就是一個很普通的鄉村,唯一一個不通公路的地方,我在那裏一次一次的考察,這個地方也許永久不修公路對當地的發展更有利。 這是我實地考察的照片,迎接 我們爬山開始是一隻小狗,老人、孩子、小狗在享受着休閒的生活,我曾經和當地的老百姓說,如果這裏的旅遊搞火,這位老人可以休閒的曬太陽,我們遊人可以給他發工資的。

這樣的一個村落,在自然的羣山懷抱中,周圍就是農田,這是冬天,農民都在冬閒。這是山上看下去的景觀,這是驢友在那個地方跋山涉水,這是完善安營的地方。

我要說的是象這樣的鄉野風光,正是工業化時代發展到比較高的.發展階段以後,我們的城市人所向往的東西。

我們古代的傳統的鄉野農耕文明的某種場景,未來發展中將會大有用武之地,我們的鄉村不應當在城市化、工業化、商業化大潮中逐漸的被跌蕩的乾淨。

我們一直呼籲迴歸自然和傳統,文明的演化軌跡並非一位直線向前,而是螺旋上升。

這樣自然的情景在鄉村可以看到,這樣的溫馨的場景在鄉村味道很濃的小城可以看到。我們從城市的角度上說,城市人現在最喜歡最嚮往的是什麼?就拿我們單位里老師的最近兩次活動給大家秀一下,我們來到了鄉村,來到了安吉,在那個地方老師們覺得其樂融融。在自然的環境中,在鄉野的環境中,我們的老師很休閒,很放鬆,很沒有架子,因此不苟言笑的老師這時的笑容都很燦爛。這樣的笑容在城市裏可不容易收集。

最近一次我們的老師又到太湖西山出遊了一次,這是著名油畫家周長江教授的留影,不是我照的好,是鄉野情調好。我們老師的合影,在鄉村、湖邊的慢悠悠的散步,留下在城市中絕對很難得到的狂味。 走向農村,走向鄉野,在農村中經常抱抱大樹,把靜電釋放掉。

這在西山寫的一首詩:觸景生情,自己給自己斷語,在家裏絕對寫不出來,使我們的生活更富有詩意。

從國際比較文化來說,從文化象徵的角度來說,古希臘有兩個著名的雕塑,維納斯和擲鐵餅者,對自然健美人體的推崇以及對靜穆中的偉大之人生境界的嚮往。

一項市場調查告訴我們,在98年上海市民有一萬分問卷,回收了7千分,最理想的出遊目的地是什麼?空氣清新、有野趣、自然清真的地方。

這是我們鄉村旅遊的市場,這是我們鄉村休閒的市場,鄉村旅遊和鄉村休閒還有聯繫,還有很重要的區別,鄉村旅遊比如現在處於什麼階段,很多城市的人到鄉村,哪怕上海一日遊。鄉村旅遊是在鄉村靜下心呆一段時間,住一夜或兩夜。

從東錢湖說起,我們的管委會主任原先在那裏工作了四年,在原先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把東錢湖打造成理想的家園,在這過程中,中國青年報社的許社長功不可沒,起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樣的東錢湖之路將通過一本書,我們合作寫了這樣一本書,難得糊塗,做了一個介紹,有興趣大家可以看這本書。

這是我自己拍的照片,這些照片首先是感動了我,也感動了我的學生。這個地方原先就是一個鄉村,現在變成了一個絕佳的鄉村休閒地,真的是非常的漂亮,當地的農民也變成鄉村旅遊或鄉村休閒很重要的主體,變成重要的利益相關者,我親自去採訪過他們,那些農民發自內心的燦爛笑容,告訴我們說,客人們現在把我們當園丁,我們把客人當人客,把客人當成自己家人一樣看待。

曾經在一個論壇上說過,都市化的浪潮過程中,我們的湖泊休閒扮演着撫慰心靈很重要的文化角色。

這也是順應了迴歸自然,迴歸傳統的人心之所向。對湖泊情有獨鍾的心靈的嚮往,已經越來越多的灌注在都市人的心靈中。湖泊包含的某種自然人化的況味被大家所認識。內陸民族難以直觀滄海的替代性滿足。比如青海把湖當海。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和鄉村休閒相關的湖泊都是都市矯情的抗衡,因此把好看和耐看結合在一起,使鄉村旅遊地變成雅俗共享,正因爲這樣,我是非常不遺餘力推廣着、宣傳着東錢湖,專門爲東錢湖寫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