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制進校園演講稿(精選5篇)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爲主,是爲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法制進校園演講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法制進校園演講稿(精選5篇)

法制進校園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您們好!

法律,既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準則,也是我們行爲活動的規範,在我磕磕絆絆的人生道路中,我慢慢的對法律有了更深的見解。

我第一次聽到法律是在幼兒園時,媽媽教給我交通的法律知識: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那時的我對法律的認識還是模模糊糊的,並不清楚法律是什麼東西。

上二年級的時候,我聽了一次社區法律知識講座,一位民警叔叔爲我們講了各種法律知識。那時候,我知道了許多法律的知識,比如:獨自在家有人敲門怎麼辦,發生火災如何逃生,被人搶劫後怎麼辦……我認識到法律是國家的一種維持次序的規定,一旦違反了規定,就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懲罰。我看着有關法律的幻燈片,聽着民警叔叔的講解,慢慢感受到了法律的莊嚴,神祕,法律給了我一種不可觸碰的神聖感。

現在,我已經六年級了,在電視,電腦各種地方,通過一個個法律故事的講述,我更深一層的瞭解了法律,知道了各種詐騙,搶劫手段,進行了火災演戲,增強了自我的防範意識,還懂得勸解別人要遵守法律。記得有一次,我弟弟來我家,他趁我不注意,玩起了打火機,我看見了,連忙勸阻弟弟,小孩子是不能玩火的,一不小心,就會發生火災,還爲弟弟介紹了幾起火災事故。弟弟聽了,意識到玩火的危害,乖乖地放下了打火機。

法律引領我成長,我從一個連法律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小孩,長成了一個漸漸瞭解法律的小公民,違反法律是不對的,違反法律的懲罰也很嚴重。“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我們小學生應該從小灌輸法律知識,懂法,守法,讓法律引領我們成長!

法制進校園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您們好!

同學們,交通安全身系安危,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講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但真正有多少人事實在在地按照交通法規去要求自己的呢?全國每年又有多少人在自己疏忽的一瞬間造成終身的遺憾,血的代價的慘痛的,我們一定要牢牢緊記!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從自身出發,讓我們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在悲劇發身在我們的身邊。

我們生活在學校的大家庭裏,由於少數同學課間亂跑、打鬥,發生同學之間相撞、摔傷等安全事故多起。前段時間,鄰縣有一小學五年級有個同學,中午放學鈴響過,他就衝出教室,追打同學,自己摔在樓梯口,摔斷了骨頭,花了一萬多元,目前身上還留着鋼板,六個月後還要開第二刀。

同學們聽了上述一筆筆血的教訓後,不知道你們想了什麼。我想,同學們至少會想到:這些教訓無論發生在誰的身上會給受害者人身造成傷害、甚至死亡;會給受害者家庭造成極大的損失;會給學校正常教學秩序造成混亂;會給社會造成不穩定影響。至少會想到:假如我們平時重視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則,就不會出現交通事故,起碼可以減少;假如我們注意飲食衛生,不食路邊攤點不衛生食品,就不會發生食物中毒;假如我們不從樓梯的扶手上下滑,上下樓梯靠右行,假如我們課間不追逐打鬧,不翻爬院牆,不用石子亂砸……我們就會少發生,甚至不發生流血的事件。至少會想到:這些傷害事件是能避免的。有關專家認爲,通過教育和預防,80%的中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安全第一,警鐘常鳴,希望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到:

1、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騎車同學要不騎英雄車,騎車不帶人,步行同學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穿過馬路要左右看看,等到沒有車輛通過時,方可過去。

2、不吃路邊攤點上的不衛生食品,有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3、課間不追逐、不打鬧,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從樓梯的扶手上上下滑,行至拐變處,要放慢腳步,預防相撞。

4、運動時,要遵守運動規則,注意自我保護。

5、不翻爬院牆,即使是球出院牆,也不允許翻院牆,可告知老師,用其他方法解決,要杜絕用石子砸人。

同學們,希望我們每天平平安安到校,高高興興回家,讓我們一起來創建我們的平安校園吧!

法制進校園演講稿3

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能和同學們在一起共同進行一次法制學習。不久前我觀看了同學們自己編寫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實,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學編寫的一個

毛阿敏偷稅漏稅的故事,我深受啓發,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你們的內心深處法律意識的真實反映。在這裏,我也給大家講一個我親眼目睹、令人深思的真人真事。事情發生在四小區的住宅樓,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樓的樓道窗前嬉戲,甲失手將乙推出窗外,重重地從高達20米的四樓摔了下來。當時乙的臉色鐵青,血從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後來,乙被市醫院急救車救走。此時,我給同學們出二個思考題:①甲失手致傷乙,算不算違法?②如果甲違法,違反了什麼法?結果應是:如果醫療簽定部門確定爲重傷,首先甲這種行爲造成的後果違法,其次甲違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條: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下面,我從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三個方面,來給同學們講一下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0世紀以來,青少年犯罪是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青少年犯罪佔全國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較高,約爲65%,處於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14-18歲的少年發案率上升較快,成爲違法犯罪的高發年齡階段,並以侵犯財產型犯罪與性犯罪居多,團伙作案數量劇增。人之初,性本善,這些少年,曾經天真無邪,如同一張白紙,他們的人生座標爲什麼變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筆來自哪裏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更是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一)青少年身心發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至爲關鍵的一個時期,是人從幼稚兒童期向青年期的過渡階段。處於這一特殊時期的人,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經歷着一場鉅變,從青少年的心理變化來看,主要表現爲:

求知慾增強,交往需要增加,有虛榮心,喜歡刺激,富於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強,有好勝心,易於衝動,愛感情用事,有較強的獨立意向,希望根據自己的想法、興趣去行事,認識問題直觀、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備的分析判斷、辨別能力。

這種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擾能力顯得相當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軌的舉動,實施違法犯罪。

(二)青少年不良的個性傾向性

人的個性傾向性是個性中最主動,最積極的因素,它決定着人對現實的態度,決定着人的認識和活動的趨向與選擇。個性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動機、興趣、信仰、觀念體系等,不良個性傾向性是大多數青少年實施犯罪行爲的主觀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個性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現爲:具有強烈的物質欲,權力慾,報復欲;在觀念體系上,概括地說,主要表現爲五觀不端正,以自我爲中心,只想索取,不願奉獻的極端利己的價值觀;過分追求金錢,享樂,名利,實惠,講究吃喝的人生觀;善惡、美醜、榮辱、愛憎、是非、苦樂,得失完全顛倒的道德觀;哥們義氣高於一切的封建行幫式的友誼觀;放蕩不羈,崇尚低級感官刺激的性愛觀等。正是在這些強烈,畸形的慾望驅使和錯誤觀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

下面,我重點給同學們講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希望同學們能引以爲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實際例子講給父母聽,糾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爲。

家庭是青少年個體生活、成長的第一空間,是青少年最早接觸的小社會。也可以說是一個大染缸。這就要求有些同學,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應是最爲重要的。父母代表社會對子女的教化也是最爲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訓會影響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還世代相傳。調查與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這一環境中能否健康發展,與家長對家庭的責任感,態度,對子女的教育引導,與其自身性格和言行舉止有着密切的聯繫,若父母對家庭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子女的態度適當,教育、引導得法,自身性格,言行舉止良好,家庭的內聚力,親和力增強,正面影響加大,子女實施不道德行爲,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負面影響大,實施違法犯罪行爲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導致犯罪。

其中影響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親情過剩,疏於管教,家庭暴力,單親家庭,不軌家庭五種。親情過剩。目前,在我國城鎮,18歲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在四二一家庭結構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祖輩、父輩的百般寵愛,被過度的親情所包圍,在家中儼然是一個小皇帝、小公主,處於一種特殊的地位,他們中一些人因而養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識和行爲習慣,凡事總是先考慮自己,從個人角度出發,不達目的不罷休。因此爲了達到個人目的,滿足自身的需要,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不受任何約束,甚至以身試法,以致違法犯罪。

近幾年來,因不良家庭因素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例子屢見不鮮。如:自97年上半年以來,佛山的一個少年暴力犯罪團伙共三十多人,最小的僅11歲,最大的17歲,在追求稱霸一方,爲所欲爲的目標下,以由小到大,由近到遠,吃幹吐淨爲盟,排列座次,三人成夥,五人成羣,穿插結合,交替作案,漸漸發展一個犯罪團伙。並於1999年被公安部門依法逮捕。

我希望通過這次的法制學習,在在座的同學能認清違法、犯法的後果,堅決抵制不良的誘惑,與不良的行爲作鬥爭,走正確的人生道路。

法制進校園演講稿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12月4日是我國的法制宣傳日。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你做什麼都必須有規矩,否則你什麼也做不了。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這個規矩就是法律。

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是社會進步和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加強法制宣傳,人民法制觀念普遍完善,公民守法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不斷增強,我國在依法治國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未來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是明天國家的捍衛者和建設者。是振興中華民族、繁榮祖國的希望,是各條戰線的生力軍和後備力量。

青少年法律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未來社會的穩定程度。中學生處於生理、心理生長髮育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培養法律意識,從小教育學生,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非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鄧小平同志說:“法制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必須提高法律意識,自覺學習法律基礎知識,逐步培養法律素質,成爲守法的好公民。

要善於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自覺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要大力宣傳法律法規,用正確的法制觀念影響身邊的人,推動身邊的人建設社會主義,爲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瞭解法律,遵守法律,與法律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唯一途徑。

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認識法律,遵守法律,保護法律,爲實現依法治國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法制進校園演講稿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自覺遵守校規,提升法制觀念”。

古人說:“無規不成方圓。”馬克思說:“我們必須遵守組織的規則,否則一切都會陷入污泥。”國有國法,校有校規。

這些法律法規是維護國家和學校的基本規則。國家要發展,學校要和諧,必須自覺遵守國家法律,自覺遵守校規,這是毫無疑問的。

自覺遵守校規,提升法制觀念,成爲文明學生,必須用智慧的眼睛、清醒的頭腦、理性的行爲、看學校,看社會,去做事,去爲人。

我們還年輕,我們往往迷惘與清醒並存。我們必須壓抑青春的激盪,收斂青春的野性,走向理性,拋棄感情的衝動,走向成熟。用校規,用法律規範我們的言行,不斷完善自己。

自覺遵守校規,提升法制觀念,做一個文明的學生,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關上水龍頭上的自來水,撿起地上的垃圾,當你不小心撞到對方的時候說聲對不起,見到老師問聲好……

所有這一切,我們要爲鑄造我們的高尚情操,並自覺有目的地去做。因爲高樓大廈總是一磚一瓦砌成,浩瀚大海皆由百川彙集。

文明的細節就像水裏的沙子。不管怎樣隨波逐流,總歸會沉下來,其中的一些還會落進蚌肉中,飽飲日月的精華,成爲引人注目的珍珠。

自覺遵守校規,提升法制觀念,做文明學生,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永不變化的良好習慣。壞習慣會讓你的生活陷入黑暗和低谷,而好習慣會讓你的生活充滿光明和理性。

“一個人真正的精神價值,是看他在沒有人注意的情況下會做些什麼。”一位名人曾經這樣說過。

我們必須堅持和理性地培養好習慣。

自覺遵守校規,提升法制觀念,是創建文明校園的保證。有校規和法律概念。我們並沒有失去自由,而是擺脫了束縛和狹隘,獲得了更廣闊的空間。

舉目瞭望我們的校園,五彩繽紛的鮮花,鬱鬱蔥蔥的樹木,乾淨寬敞的操場,窗明几淨的教室這一切標誌我們的老師和諧地工作,我們的同學享受在這美麗的校園學習,共同創造了學校的輝煌。這與我們共同遵守校規密切相關。

讓我們一如既往地自覺遵守校規,提升法制觀念,成爲一名文明的學生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