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1

隨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遊已成爲大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閒方式,我市旅遊人數也是連年增高。出門在外,市民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着個人,更關乎着揚州的城市形象。創建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展示美好揚州的旅遊形象,是每位市民和旅遊從業者共同的責任。在此,我們向所有旅遊從業人員、市民和旅行社發出如下倡議:

一、旅遊從業者要以身作則,積極教育引導遊客文明出遊。各旅行社和所有領隊、導遊,要率先踐行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頒佈的《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爲公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行爲指南》等相關條例,以身作則,用自身的文明言行帶動遊客;規範經營,恪守職業道德,遵紀守法,信守合同;切實履行引導遊客文明旅遊的職責,做好說明、提醒和引導工作,及時勸阻遊客不文明行爲,引導遊客文明出遊。

二、廣大市民要克己守禮,文明出遊。出門在外,市民的一言一行都關係到揚州的城市形象。每位市民都應從自身做起,守公德,講禮儀,文明遊覽,安全出行,摒棄不良習慣,注意言談舉止;守秩序、講衛生、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尊重旅遊目的地的文化習俗,爭做文明和友誼的傳播者。以文明的言行舉止爲自己加分,爲揚州添彩。

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共創文明、共樹新風。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不是靠一個人就能建立起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需要社會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經營。要褒揚先進典型,批評不文明惡性。社會各界要對有損揚州城市形象、違背社會公德的不文明行爲說“不”,用公衆監督的力量推動文明旅遊良好風尚的形成。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提升旅遊文明素質,展示揚州的文明風采。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2

在學校,我是一個講文明的好學生,做到了遵守校規,上課遵守紀律,發言先舉手,認真聽老師講課;尊敬老師,見到老師主動問好;能和同學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做到得理讓人,失理道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同學有了困難要主動幫助;在學習上不斷努力,不怕苦不怕累,態度積極主動,遇到困難,學會自己解決;愛護校園裏的花草樹木和一切公共設施,不亂丟亂扔,服從老師的管理,接受值勤學生的批評勸阻;講究衛生,熱愛勞動,關心班集體,爲班集體爭光。

在家裏,我是一個講文明的好孩子,不嬌不慣。尊敬長輩,體貼、孝敬父母,與鄰里和睦相處;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爲父母分憂解愁;面對父母長輩的批評,能認真聽取,不發脾氣,不頂撞;家裏來了客人,熱情、大方、有禮貌的招待。

在公共場合,我爭做一個講文明的小公民。遵守交通法規;保護環境衛生;自覺遵守公共秩序,不大聲喧譁,不妨礙他人;尊老愛幼,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時時處處爲別人着想,做到“與人爲善,心中有他人”。

細微之處見精神,做一個文明學生就要從點滴做起,養成的良好行爲習慣。同學們,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做一個講文明的小學生。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3

有一首歌,我們每天都唱;有一首歌,就像一年四季花開。這首歌的名字叫“禮儀”。

當你邁着輕快的步伐走進校園,你會看到那些手裏拿着掃帚,埋頭掃地的學生嗎?當你在一個乾淨的校園裏開心玩耍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到角落裏那個默默收拾垃圾的老人?

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校園裏,學生們,我們怎麼能忽視到處飛舞的果皮紙屑,怎麼能在乾淨的牆上留下字跡和腳印,怎麼能和同學朋友吵鬧呢?爲什麼不能和同學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同學們,校園之美不僅在於環境,還在於你們的文明禮貌!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里,遇到一個女職工提着一盆水上樓。女工一看到列寧,就要回去讓路。列寧攔住她說:“你不用這樣。你已經帶着你的東西走了一半,我卻兩手空空。請先走!”他大聲而親切地說出了“請”這個詞。然後他把自己壓在牆上,讓那個女人上樓,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嗎?

也許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錯覺,文明禮儀只有偉人和名人才具備,而我們普通人做不到。其實講文明講禮儀很簡單。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給同學借文具,幫助摔倒的孩子……這些都是文明禮貌,愛心奉獻!

文明是風,可以吹動每一個同學的心;文明是一朵花,可以讓校園更美。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引領文明風氣,創建文明校園,努力做文明學生!相信自己,我們能行!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朋友們:

大家早上(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讓駕校插上文明的翅膀。

我是臨安天平駕校一名普通的員工,工作以來,我目睹了成千上萬名駕駛學員經過駕校大熔爐的厲練之後,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我也目睹了在通往鄉鎮的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在城市的街道上車水馬龍的繁忙景象!

然而,發達的交通條件在給我們帶來方便與快捷的同時,也給我們穩定的社會環境帶來了不和諧的音符:這繁榮的背後,駕駛人不文明的行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擁堵;給我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障礙;甚至給我們生命安全帶來了威脅。所以在這裏,我要呼籲:文明——美好生活需要你!文明——社會發展需要你!文明——人類生存更需要你!

在我們中國,近2個億的機動車駕駛人接受了我們駕校的再教育,駕校門外還有更多的人在排隊等候,這是一項永久和艱鉅的教育工作,這更是一項光榮而偉大的教育工程。

幾十年前,我們的駕駛人,靠的是傳、幫、帶,稱之謂以師帶徒。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駕校應運而生,學員人數之多,涉面之廣是世界上哪一所學校都無法相比的。在以師帶徒的年代,師付教,徒弟學,沒有資料,不成規模,如今我們的教材更加系統,管理更加規範,教學更加科學。但是,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隻會開車的機器人,而是需要每一個駕駛人都能遵章守紀,都能品德高尚,都能文明開車。播下一個動作,收穫一個習慣;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得到的是文明和進步。我們的教練,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教練員,更是學員品德和文明的指導員。

汽車是人類文明時代的產物,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文明的駕駛人:有的,亂停亂放逆向行駛;有的,超速行駛,搶道闖紅燈;有的竟目無法紀,酒後駕車!就是那麼不經意的閃念之間,悲劇一次又一次的上演了。當車輪行駛在生命的邊緣,我們該如何面對?事實告訴我們,無視文明行車就意味着無視生命。我們希望文明之花常開,我們希望生活之樹常青;我們更希望生命之河長流。

也許我們還沒有忘記,20xx年6月30日,南京司機__,酒後駕車,連撞9人,造成5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更可悲的是,撞了人還揚長而去。

也許我們也沒有忘記,去年八月五日,杭州一家通信設備公司的董事長,酒後駕車,幾分鐘內撞了26人,造成1人死亡,7人住院,18人輕傷的重大事故。

面對一起起因爲不文明而引起的惡性事故,面對一具具冰涼的屍體,面對一個個破碎的家庭,難道我們還不能接受不文明對於生命的警告嗎?

《師說》裏有句話說得好: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我們駕校、教練來說,授業就是傳授駕駛技術,而傳道就是傳授道德,傳授文明。雖然,以上說的多起交通事故,與我們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是,如果肇事者在學車的期間,教練能把傳道作爲重點課目,學校能把文明行車作爲重點教學內容,那麼,不文明的駕駛行爲,就會大大減少,因不文明開車而發生的交通事故就有可能避免。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5

共同創建一個衛生、和諧的生存環境,構建一座美麗、環保的山水園林城市,是我們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創建全國衛生城市,我們一直在行動。”

衆所周知,近幾年來,環境衛生成爲了我們關注的焦點,隨着環境越來越惡劣,人們的環保意識也被逐步“喚醒”。從電視上動畫版的“創衛”宣傳短片,到報紙上關於“創衛”的報道,再到街道上每天來回忙碌的灑水車和環衛工人不間斷辛勤工作的背影,再看看我們學校開展的“三月衛生月”活動,校園內的衛生環境一天天在改變,原本很乾淨的校園顯得更加潔淨,空氣也更加清新,同學們都自覺的維護着校園的環境衛生。

看,校門口繫着紅色飄帶的環保小衛士正一絲不苟的檢查着是否有同學帶零食進校,是否有同學在校園外亂扔垃圾;再看,校內操場上偶爾的小垃圾,也馬上有同學迅速的拾起,而跑道邊的垃圾桶也顯得格外整潔、醒目,不再像以前如擺設一樣。

學校是學習文化知識的搖籃,更是培養我們社會公德、文明習慣、樹立健康人格的教育殿堂,代表着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同學們,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穫一個習慣,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進一大步,作爲高年級的我們更應爲低年級的同學做好榜樣,對不文明、不衛生的行爲,我們大家就要一起SAY“NO”。讓我們攜手共創衛生文明城市,爲仙桃“五張名片邀天下,桃花源裏好創業”再增添一張漂亮的名片吧!這張名片就是我們,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請大家跟我一起說“講文明、懂禮貌!講衛生、樹新風!”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6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三字經裏有這麼一句話:“小時候,小的時候,要親老師親朋友,要學禮儀。”意思是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尊敬老師,愛護同學,學會人際交往的禮儀。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來說,文明禮儀既是個人素質和教育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觀念。

在我們的校園裏,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上課鈴響後,一些男生橫衝直撞跑出教室,和其他同學大聲說笑,有時還說一兩句髒話。其他同學可能因爲一點小口角就態度堅決,甚至加拳頭加腳。我們必須停止並結束這些不良習俗。

有些同學覺得文明禮貌真的很難。其實可以從生活中很多小事體現出來:打了別人“對不起”;得到幫助時“謝謝”;和別人說再見時的一句“再見”。只是這些小事都是小事。

文明禮儀不在於嘴上說說,而在於真正的實踐。我覺得:今天輸了,就不是失敗,因爲明天還會再來;如果你輸了錢,你不是失敗者,因爲生命的價值不在錢包裏;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徹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做文明禮儀的小主人,讓我們的校園少一些粗話,多一些歡笑和歡笑,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裏綻放!

有時候,一句誠實禮貌的語言可以平息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魯下流的話會引起軒然大波。“好話三冬暖,壞話六月傷人。”這是事實。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過程中,作爲21世紀的小學生,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使用優雅、簡單、健康、進步的語言,用文明的語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真正體現新世紀小學生的優秀精神面貌。

謝謝,我的演講結束了。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7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要想成才,文明做人。

一滴水蘊藏着大海的本質,一束光反映了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修養。文明習慣是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行爲情操的重要表現。文明與不文明,二者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一件小事這樣做是文明的,那樣做是不文明的,涇渭分明,道理並不複雜。一個人難能可貴的是養成文明習慣,一個人難就難在能夠長期堅持文明習慣。

在我們的身邊,文明與不文明的現象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吃了東西,隨手就把包裝紙、食品袋等扔在地上,而有的同學卻隨手把它撿起來,放到垃圾箱裏;有的同學用髒手摸潔白的牆壁,而多數同學一到校就主動打掃包乾區;有的同學課上聽不懂就想說話,而有些同學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能獨立思考,絕不交頭接耳,唯恐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極個別同學影響了他人,還不以爲恥,而有些同學偶爾影響了他人時能禮貌地說聲“對不起”。以上所述中,哪些是文明行爲,哪些是不文明行爲,我們不難判斷,我們對這兩種行爲在心底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

12月初我校將迎來三年一次的教育局督導評估,這是一件大事,需要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才能獲得好評。但是我們的行爲習慣是否能過這一關呢?校園裏不能亂扔垃圾,但有些同學卻把垃圾塞在樹叢等一些不易讓人發現的角落裏,大大增加了值日同學的工作難度;爲了安全,校內不準騎車,有些同學卻在校內趟車;見到老師應該主動問好,可有些同學見到老師假裝沒看見;到專用教室上課要排隊,可我們的隊伍卻排得歪歪扭扭,還大聲喧譁;課間不能大氣吵嚷,追逐打鬧,但還有個別班級課間紀律仍然很嘈雜,個別同學在走廊樓梯上追打;週一升旗儀式要穿好校服,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能做到。再看我們的午餐紀律,學校要求大家排隊進餐廳,做到文明進餐,我們的有些同學,吃飯時這桌走到那桌,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吃完飯後要將桌子收拾乾淨,可我們的飯桌上還是一片狼藉,捫心自問,你有過這些不文明的舉動嗎?

要想在督導評估中獲得優秀級,我們必須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不文明的行爲。我想,只要你是正直的芙中學生,你一定會讓文明之花在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綻放。

同學們,無論你們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你們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而一個人只有學會做人,學會善待這些小事,纔算具備了成功的基礎。同學們,成才先成人,愛國先愛校。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長期堅持下去。我們還必須從小處着眼,千萬不能把一些不文明的言談舉止看做小事,因爲它代表着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標誌着一個民族的健康程度,影響着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學校是我們的家,建設要靠大家,讓我們努力養成文明習慣,讓我們的校容校貌和人文氣質放出異彩!

最後,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播種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爲;播種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願同學們思想上重視,行爲上落實,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把握好自己的命運。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8

什麼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是在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學生遇到困難時的熱心幫助;就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那種親切感;見到老師是一種溫暖的問候;一不小心撞到對方就是一句“對不起”;是有意識地把垃圾放進垃圾箱的行爲;是有人隨地吐痰就主動制止,也不是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文明禮儀是一種素質,文明禮儀是一種修養。

文明禮儀是人類進步的象徵,是人類漫長曆史中的燈塔。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文明,我們就失去了做人的基礎,我們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

文明禮儀包括禮、禮、貌、禮。不僅是尊重人,更是尊重社會秩序和文化秩序。文明禮儀不僅是人的外在言語和行爲的表現,也反映了人的內在氣質。日常生活中,文明禮儀隨處可見,在文明城市深圳,更需要文明禮儀!

文明禮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開始,從身邊的每一個動作開始。講文明話,做文明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用文明行爲來規範,我們要管好自己,教育好自己,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學會關心,學會合作,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的校園裏遍地開花。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我的名字叫劉志修,我來自四年級三班。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就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古人歷來重視“禮”,視之爲做人、做事、治國的根本。

“文明禮儀”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了會影響自己的形象,大了會影響國家的聲譽。前不久看了一篇關於新加坡的報道,新加坡是一個講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公共場所的標語大多是用英語寫的。但是一些禮貌的口號,比如“禁止隨地吐痰”、“禁止吸菸”、“禁止進入草坪”,都是用中文寫的。爲什麼?人們回答說:“因爲這些不文明行爲大多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爲此,一位訪問新加坡的中學校長興致勃勃地說:“不文明行爲也是國家的恥辱。”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央視曾經報道過,國慶過後,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骸。佔地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些地方不到一平米的地上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集的景點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組成的,反思我們的行動說明文明離我們還很遠。

我們周圍和一些學生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爲。比如有的同學給人起外號,打罵同學,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插隊,追着玩,見老師不打招呼,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尊老愛幼,在家罵爺爺奶奶等等。這些現象不僅影響了學校和我們每個人的形象,也影響了我們自己未來的成長。

梁啓超曾經說過,少年智慧是民族智慧,少年力量是民族力量。我們是未來的接班人。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培養文明禮儀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開始,從身邊的每一個動作開始。讓我們撿起地上的紙屑和塑料袋,向老師問好,說文明話,做文明人。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讓文明禮儀成爲我們每個人自覺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不再是外在的約束,而是內化的自律。讓我們攜起手來,努力成爲社會文明禮儀的先鋒。

師生,文明禮貌與你我他相連,創造和諧社會靠大家。讓文明禮儀永遠活在世界上,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校園裏遍地開花。

小學生有關文明的演講稿10

我們是新時代的小學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接班人。所以要從小做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文明的好習慣。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因爲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傳統美德。要想繼承這種美德,必須從小學會做人,在小學生的日常行爲中貫徹每一條規則。其中一個說:

尊敬老師,見面要敬禮,主動打招呼,用尊稱而不是直呼其名。

每天在學校,我們都會遇到很多老師,一些教語文,一些教數學,一些教科學,還有一些教音樂。我們不能叫出每個老師的姓。這時,我們可以禮貌地說:“老師好!”這句話,包括我們對老師的尊重,也代表着學生對老師給我們傳授知識的感謝。老師聽到這句深情的話會有多激動!

初級代碼最後一條說:誠實勇敢,不說謊,改正錯誤。短短十二個字,寫了中華美德骨幹中心,也有親身經歷。我記得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一天晚上,爸爸給我做了一頓飯,我想出去玩。爸爸讓我吃完一碗粥和一個煮雞蛋再下去玩。粥吃完了,我還要吃一個雞蛋,你到底要不要吃?我開始懷疑。這時,我好像聽到朋友叫我去地板下玩。於是匆匆吃了幾個雞蛋,放在鐵鍋後面,跟爸爸說吃完了,然後出去玩。回來看到父親陰沉的臉,知道自己又犯了錯,就低着頭等着批評。過了一會兒,爸爸問我:“你吃完了嗎?”我心裏突然一驚,啊,壞了,讓爸爸去找。“世界上最可恨的就是說謊。撒謊比偷東西更糟糕。你小時候對社會撒過謊。沒有你的未來空間!”父親的話激勵了我,我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中華美德無窮無盡。我們要從小學開始,循序漸進,成爲守法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