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想演講稿(通用7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衆。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理想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教育理想演講稿(通用7篇)

我的教育理想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們:

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

各位老師,這是朱永新《新教育之夢》一書中的一段話。是啊,人生本來就如夢。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註定了我們的人生是“教師人生”。

“教師人生”要求教師不再把教育僅僅作爲一門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來對待、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

“教師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教師人生”需要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當然,“教師人生”還需要責任,需要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

此刻,我站在這裏,站在“做學生喜愛、家長滿意教師”的演講臺上,我內心誠惶誠恐,我不敢亮嗓高喊:我是學生喜愛、家長滿意的教師!我的耳旁縈繞着一串串的問號,你是一位學生喜愛的教師嗎?你是一位家長滿意的教師嗎?前日翻開王蒙主編的《吾愛吾師》一書,我的心一下子就緊縮了,手在不知不覺中顫抖。我有些害怕,與書中的這些教師比起來,我的差距實在太大了。爲師者應以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冰心先生回憶葉聖陶先生時,說他總是“謙和慈藹,淳樸熱情,一股純正誠懇之氣撲面而來”;著名作家汪曾祺之師沈從文對學生“總是用一種善意的含情的微笑”,這一份笑容是發自內心的,發自對學生真誠的喜歡、對教育的全身心投入,也出自他們很高的學識與修養。正是有了這份真誠的笑容,學生們先“親其師”而後自然會“信其道”。

我,一個選擇“教師人生”的我,難道不應該在學生的回憶裏留下一點什麼?不應該在家長的口碑中樹立點什麼?感謝學校這次演講,讓我重新認識了一下自己,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享受教育,我的教育理想。希望通過對自我和“眼中的我”認識的四點反思,來闡述我的享受之樂,理想之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的教育理想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人在年少的時候總會有很多的夢想,想成爲科學家,想成爲藝術家,想成爲醫生,想幹出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異想天開,我想,這正是年少時光的美妙之處。

我在小學時,整天無憂無慮,不知道什麼是理想,似乎也沒有想過什麼是自己的夢想;到了初中,我的興趣很廣泛,喜歡攝影、喜愛文學、喜歡自己用易拉罐和漆包線DIY小電動機,但我還是沒有所謂的自己的遠大理想。

直到有一天,我來到了蚌埠師範學校,這個由當老師的父母悄悄擦去我填的中考志願而爲我唯一選擇的學校。第一天進校時,在校園路邊一個小木牌上看到的那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就是這一句話,讓我確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20xx年,我從一名學生變成了一名老師。在工作中,我越來越發現當老師的快樂,雖然它需要太多的堅持與付出。我和我的孩子們一起快樂地成長。春天,我們一起來到田野,以油菜花爲背景,以大塊的草地爲舞臺,盡情地唱呀跳呀,朗誦着春天的詩句;我們一起在田埂上找一種我們稱爲“毛義”的小草,拔出來,剝去外皮放入嘴裏,嚼出甜絲絲的春天的味道;夏天,我們會在課餘時間圍在池塘邊上觀察小蝌蚪、一起釣蝦、一起摘蓮蓬;在教室裏,我和孩子們快樂地享受着成長的每一個日子,每個月我們都在一起爲當月過生日的同學送去大家最樸實無華的祝福,我們改編課文來表演課本劇,我們會扮演小記者召開新聞發佈會,我們會邀請家長參加我們的聯歡會,告訴家長孩子們都很棒;我們會在週末時一起到敬老院,爲老人們打掃臥室,爲他們洗頭、梳頭,爲他們包餃子。我也會在假期裏,騎着我的小摩托車去拜訪孩子們和他們的家人,有時這樣的拜訪會是在田間地頭。

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快樂,一起迎接風雨,一起沐浴陽光,一起用心感受世界的美妙,感受生活的美好。除了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樂觀的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

有這樣一句話:把孩子看作天使,老師便生活在天堂;把孩子看作魔鬼,老師便生活在地獄。我從教的第一個十年,就是生活在天堂裏。

20xx年以後,因爲工作性質和內容發生了變化,我能夠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我迷失了自己,突然找不到了方向。掙扎了三年之後,我決定要改變!我要回到原本的真實的自我!所以,我選擇了改變,來到了新城。

又一次,我能夠和孩子們朝夕相處;又一次,我又能夠和孩子們一起快樂成長;又一次,我又找回了我最想要的那種感覺。我走在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徜徉於學習的海洋,一起採擷智慧的火花,我快樂着孩子們的快樂,煩惱着孩子們的煩惱,幸福着孩子們的幸福。

今天,談到教育理想。我想起《麥田裏的守望者》主人公霍爾頓·科菲爾德的人生理想是“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又想起上週的一節課上,一道選擇題,我問“答案是第幾個?”“2!”孩子們異口同聲。“你們都2嗎?”我笑着問。“老師你也2呀!”孩子們反應很快,“我們都很2!”

我願意做有點2、不像老師的老師,陪着孩子們在一個寬容,輕鬆的環境中自由、快樂的成長。

似乎,過於簡單。但這,就是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的教育理想演講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教育理想

我,來自瑞安市一中,自20xx年擔任校長工作以來,堅信諺語“一頭威猛的獅子帶領一羊羣可以戰勝一頭綿羊帶領的一羣獅子”,深知校長工作的重要性。一直以來信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教育思想,引領學校走向多元卓越,人本和諧“。

我認爲:教育的本質是知識遺忘之後剩下的全體,教育人生的經歷就是一種體驗收穫。”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的基本含義就是:給每一位學生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學生髮現自身的潛能,培養積極的人生情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創造。

首先學校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校的功能是育人。學校必須要培育於社會有用的人才,爲學生髮展打下基礎。”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思想是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這與學校育人的功能是一致。

其次素質教育的實質是貫徹的教育方針,教育方針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爲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使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重視學生潛能發展符合素質教育的訴求。

其三科學發展觀實質是按規律辦事。作爲學校教育必須要事實求實的依託的原爲基礎,按照學校的培養目標,促進學生的人身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充分發揮天賦與愛好。我的教育思想始終貫徹這按規律辦教育。

作爲擔任十年校長崗位的我,教育思想提出有走過了三個歷程:20xx年剛開始接任校長,在考試指揮棒的指引下,面對素質教育的要求,我思考教育的本質,認同個性+特長的辦學理念。

至20xx年,發現個性鮮明的學生還是在那些優生中表現的較多,對於大多數學生還是陪讀的現象,不能張揚自己的個性,也沒有場所、途徑、方向可以讓他們張揚。不過學生想成功的願望還是非常強烈,記得當時一位不父親產業去選擇自己創辦戶外俱樂部,寫信感謝學校科技教育給他帶來的變化,給我帶來的深思。多元智能理論的出現,啓迪我對教育思想的新認識,需要爲了學生潛能的發展奠基。於是我們創辦大量的學生俱樂部,開始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帶給學生的快樂需求。

自20xx年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發現每一位學生渴望成功已經成爲共識。記得當時一次家長會,一位家長拿到一張素質運動會的獎狀感嘆,我家孩子什麼都不行就是體育還可以。我認識到學校教育不能爲學生量身定做,但可以爲學生終身發展注入原動力。又遇學生生源的激烈變化,擇校生增多,要使每一位學生成材,我認識到,學生最大的學校生涯收穫還是在於學生中每一次的成功體驗,在若干年之後回憶還會有喜滋滋的感覺就是那場曾經有過的成功或不成功體驗。

於是提出”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教育思想,只要孩子在學生有這種成功及到不成功的人生經歷,這種收穫的經驗於其終身學生必將會是一個新的起點,有了這種體驗情懷,孩子們必會找到學習、工作、規劃人生的基點。

在工作中我秉承這一思念,去引導學校人本和諧。

從本身實際出發,我比較關注理想的教師,怎樣做一個理想的教師。要做一名我認爲要做一個理想的教育者,首先他要有絕對的知識基礎。因爲教師最基礎的功能是教授學生知識,而現在大多數教師也是這麼做的。而要想更好的教授學生,老師就得一直學習。因爲時代在變,知識會隨着變。教師只有不停的學習,纔會授予學生與時俱進的知識。其實,在整個社會正在倡導和踐行終身教育。

其次理想的教師應是愛學生的教師。朱教授在論及”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說到了我們現在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角色,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纔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我知道做一個理想的教師不容易,尤其是當付諸實際時,很多問題就會出現,這時候的解決之道就會與我們所想大相徑庭。但我仍然懷揣做理想教師的夢。

“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我的教育理想》激勵我們,不要放棄我們的理想。只要不放棄,理想就不會終究是理想。我會努力,努力將來成爲一個理想的教師。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的教育理想演講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爲什麼一定要把大多學校建在喧鬧的城市,讓孩子集體遠離自然,遠離寧靜,遠離安全?爲什麼讓這麼多的教師集體創造巨大的失誤,讓教師承擔風險,承擔失敗,承擔譴責?

歷史的過往常常給我們留有最美好的懷念,記得我上學時,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上得起學,那時我們在校時間沒有這麼長,我們每天下午回家都是麗陽在天,一派明媚,早早的回家,之後去幫媽媽幹活。媽媽不會催促我去作業,只怕她自己的活路幹不完,那時也沒有上晚自習的說法。

我們也沒有現在學生這麼多的負擔,更沒有這麼多的興趣和惡習,我們照樣考上了大學,我們什麼苦也能受,我們什麼事也能幹,我們沒有家長如今的厚愛,也沒有如今的溫飽,我們經歷過貧寒之苦,經歷過衣食之虞,但我們懂得與家人同甘共苦,一段貧困的歷史滋養了一代結實的人。

社會發展的速度讓我們也深感驚異,彈指間,天上人間,我們已經發展到讓我們的孩子有了不再向往學校的時候,甚至到了厭惡憎惡憎恨的地步。我們這些從歷史的那頭走到這頭的人,知道感恩,懂得惜福,面對當今這些斬斷歷史而“暴富”的子弟,這些缺少“鈣質”缺少“情商”的受教育者,在我們內心激起了多少愛與恨的情感波瀾?爲什麼我們的教育會如此的悲哀?我們的教育如果收穫了這樣的結果,那我們的教育的出路在哪裏?

我們的教育就是等同於分數的教育,我們首先是教育目的誤導了教育行爲,記得我們小學時學習的一課文《毛主席語錄》,文章內容就是當時我們的教育方針,我記得最真切:“我們的教育方針: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爲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學生也這樣,以學爲主,兼學別樣,既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記得我們那時有學校的農場,我們不時的去農場勞動,我們還爲農副公司撿過杏仁,這是實踐了我們當時的教育方針。

現在還有多少人能想起毛主席的這段語錄?還能想起我們有這樣的教育方針?我們今天之所以教育失敗,就是因爲我們遺忘了教育方針。當我們一味的培養智育人才的時候,我們失卻了其他教育內容,因而也失卻了人才身上應該具備的其他素質,我們的孩子因此被教養成“五無”之人——無情,無能,無望,無奈,無責任心。我們的教育方針就是我們的一個教育理想。

我們的學制太長。我們小時候小學5年,中學4年,大學專科2年,本科4年。如果完成這個完整的學業過程,就是20xx年或20xx年,孩子7歲上學,18歲或21歲就可以走向社會和生活,而現在呢?小學6年,中學6年,專科3年,本科4或5年,在不斷提高學歷的今天,還有3年碩士學習,想想,完成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一個孩子7歲入學,進入社會和生活,他多大了啊?我們把孩子靜養太久了,他們進入社會的腳步邁的太遲了,鍛鍊的最佳時機錯過了,所以致使今天的孩子無法做到“三十而立”,所以就有了“啃老族”,也有了“父母在,不按揭”令人心寒的心聲。我們的學制如此長,我們的孩子學了那麼久,最後的結果竟是如此。縮短學制,提前磨練,也許就是一種教育的理想。

我們的班額太大。現在叫囂城市化,因爲城市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於是,我們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以速戰的進程很快使城市人口密集,外地務工者,周邊農民雲集城市,城市學校的擴建,師資力量的壯大,遠遠沒有農民進城的速度高,這些民工子弟就學自然就成了“加賽”。我們小時候一個班有30幾個同學,現在各省市規定的標準班額中小學基本在40到45人,高中是50到55人,但是,我們現在的絕大多數小學初中班級,每班平均65人左右,高中普通學校也近70到75人。

這種“超員”負荷,給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也就是說,我們在教學中也時刻承擔着風險,我們教育失敗的可能性太大了,因爲班大,我們顧不過來,我們對好些孩子學習的失誤無法及時督導和補救,我們不是積累成功,我們在很大程度上積累了失誤,因而造就了差生,造就了學生學業的失敗,因爲學業失敗,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銳減,成長的信心消逝了。

我們在今天這樣一個“金字塔式”的選拔教育模式下,在過程中已經使大部分孩子淪爲學習的落魄者,這撥學生成了“金字塔”穩固的基座。這種現狀,大班教學是罪魁禍首,那麼小班額或標準班額一定就是我們教育的理想了。

我們的生活需要城市的繁華和繁榮,但學習卻恰恰需要一種安靜和安寧。現在我們把大多數鄉下學校合併在城區,而城區交通擁擠,人口密集,街市喧囂,環境污濁,我們的孩子被隔離在自然之外,被圍困在這座堅固的石林之中,美其名曰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概念是城市教育一定比鄉村教育好。

但真理也不是絕對的,何況這樣的缺少真理的的說法?我們的學校多在城區中心,我們的教學大樓就矗立在車水馬龍的街道邊上。我們的學生在教室聽課的時候,大街上的汽笛聲,建築工地的機械聲,商鋪勁爆的音樂聲,店鋪開張的禮炮聲,聲聲入耳。

我們的孩子遠離了寧靜的同時,也遠離了安全,他們上下學時,交通擁擠,道路堵塞,人馬混亂,搶時間,搶車道,常常造成安全事故,致傷致殘致亡的學生不在少數。除了人身安全外,還有精神靈魂的安全,好些學生進城急急忙忙趕超城市水平,他們遠離父母的監管,他們進吧,學消費,租屋逃課,提前荒廢學業,甚至有些學生由於各種心理問題,輕生自殺的也屢見不鮮。我們的行話是:環境育人。狂躁的環境培養不出優雅的人,非自然的環境滋養不出正常的人。

給學校一片樂土,給一片淨土,給一片適合人生存成長成才的園地,讓我們的孩子別在文字符號裏欣賞四季美景認識花鳥魚蟲,別在急管繁弦中求得勤奮進取,別在危機四伏的環境裏追求健康成長,能夠真正育人的環境一定是我們的又一個教育理想。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的教育理想演講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每當舉步走向教室,心底的自豪就油然而生,站在黑板前,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青春煥發了活力,播撒出滿腔心血,收穫的是無限希望。在忙碌的耕耘間隙,我們沒有忘記潛下心來,靜靜的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什麼?

什麼是理想的教育呢?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到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如果從來沒有看到過一部令他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著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那麼,他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之中。

萬籟俱寂時,坐在書桌前與燈火相輝映,我們無怨!晨霧朦朧時,在曉風殘月中踏醒校園,我們無悔!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去擦亮學生期待的目光,用自己的能量去點燃學生的希望。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就是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寫照與追求。

我們因材施教,誨人不倦,讓學生個性張揚、激情勃發。我們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緒點化掉學困生心中的冰結;我們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激勵又揚起希望的風帆。

不論是家人之間的純美的至愛親情,還是親朋故友之間誠摯的友誼,也不論是師生之間的傾情給予,還是陌生人之間默默無言的相互關愛,都能給我們的心靈以溫暖的慰藉,給平淡的日子以清新明麗的感動。在工作中,如果我們能用心去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那麼這就是理想的教育。

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不同的教育理念。這就讓我們要以一顆質樸的心,去對孩子、對教育多一點關懷。也讓我們從中不斷地尋求人生的教育樂趣,不斷地去播撒心血,等待着收穫希望。

我們願俯下身子、虛心學習、盡其全力,讓我們的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我們只要那若干年後桃李滿天下的欣慰。那是清晨燦爛的旭日,那是雨後絢麗的彩虹,那是高山流水般幽雅的音韻。憑着這樣的理想,我們可以支撐起一方未來的天空;憑着這樣的信念,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

既然是鷹,就搏擊長空吧!

既然是馬,就放縱奔跑吧!

我們有飛揚的激情,有指點江山的壯志,有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情。那就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去燃燒生命吧!也許我會疲倦,也許我會躊躇,但我更會無怨無悔。就讓我守候於一方淨土,執着於一份清淡,去固守我們心中理想的教育。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的教育理想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師使命》。

七年前,我懷揣着美好的夢想,踏上了這條充滿希望的陽光之路。當我第一次走上三尺講臺的時候,是那樣的激動和自豪,看着那一雙雙靈動的、渴求知識的眼神,我意識到肩負責任的重大。七年的探索實踐和積極面對,讓我深深地愛上了教師——這一平凡而又充實的職業。我深知作爲一名員教師,要時刻不忘教育初心,努力拼搏,甘於奉獻,做好爲教育事業奮鬥一生的準備!

清晨,當黎明的曙光灑進教室,我靜候在三尺講臺旁,聆聽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那是天底下最動聽的樂章;課堂上,孩子們在我耐心地教導下,一天天地進步與成長,那是我繼續前行的力量;課餘時間,和孩子們親切地交流玩耍,他們活潑的身姿和燦爛的笑容,那是我快樂的源泉……然而,教育工作並非一帆風順,班裏淘氣任性、不求上進的問題學生時常有之,他們常常使我頭痛萬分。但身爲人師的這顆責任心一遍遍地告誡自己:不要放棄,不能放棄,多點耐心,用愛去包容他們,呵護他們!相信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顆草都有泛綠的時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數不清的教師把自己的青春和健康都獻給了三尺講臺,換來了桃李滿天下。這就是教師職業的幸福,這就是教師職業的崇高。

多年過去了,我一直都記得快要退休的XX老師,她的敬業精神和誠摯的'職業情懷深深地影響着我。初見她的時候,面容很憔悴卻神情激昂,他正在和教導主任討要更多的課節,“都病了,就在家好好休息吧,別硬撐着了”“我身體真的沒事,求求你就讓我給孩子們上課吧”“X老師,我也是爲了你好,最多給你兩節課”“就給我多安排幾節課吧,我真的能行”,在她的再三請求下,主任只好無奈地給他安排了五節課。她開心地連連道謝,激動地都快哭了!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她這樣的年紀還能如此賣力地工作,後來才慢慢地瞭解到她身患重病,常年被疾病折磨。即便是這樣,她依然記掛着孩子們,記掛着讓她揮灑了大半輩子汗水的三尺講臺。就是這樣一位老師,但凡有一點兒時間,她一定會去聽其他教師的課,不斷學習,完善自我。她熱愛課堂,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課堂讓她覺得更加充實,更加幸福,覺得自己是年輕的。就這樣,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一直做着不平凡的事兒!

像X老師這樣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最美教師”張麗莉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捨生忘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學生的生命安全,撐起了一片師者大愛的天空;“教師媽媽”領路人陳錦華,用他的實際行動守護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讓愛不再缺席;聾啞教師“鄭璇” “脣耕手耘”推開聾啞人的希望之門,用愛搭建了“聾聽”世界的橋樑,她讓無聲的翅膀盡情飛翔!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執着堅守,才讓孩子們的未來充滿希望,充滿光明!

作爲一名員教師,我努力學習,不斷反思,積極進取,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點一滴的行動履行着一名教師的職責,詮釋着一名共產員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

精神,已爲我們鋪就宏偉藍圖,我們更應堅守心中的理想信念——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師使命。以百倍的努力和忠誠砥礪前行,不負芳華,踐行自己的諾言!開啓一扇扇心靈之窗,讓每一個幼小的生命熠熠閃光!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的教育理想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懷揣着一份熾熱的理想。

然而,什麼是夢?什麼又是理想?夢是期待,而理想是堅強,是你把飄渺的夢,堅持作爲自己理想的勇氣與執着。但捫心自問,我們還有多少人能夠成就自己最初的理想?

我們的理想,也許是二十歲的壯志豪情;也許是青春期的衝動與迷茫;也許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聲,渴望成功,渴望成爲焦點!無數的“可能”,無數的“希望”,只因我們的青春歲月充滿奇蹟,我們心中大大小小的夢,它們鮮活的存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芬芳瀰漫,歷久彌新!

親愛的朋友們,回眸自己走過的路,還記得那些曾經帶來的內心悸動的夢麼?

我們青年人愛幻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但如果不經過奮鬥,那理想終究是理想,絕無實現的可能。朋友們,請牢記,只有後悔大學混了幾年的人,而不會有後悔上了大學的人。即使是那些在校時把他的母校罵成人間地獄的人,多年以後,回憶起大學時光,也往往會感慨萬分,甚至淚流滿面。不管你未來大學過得如何,至少你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人生只有一個大學階段,青春只能走一遭!

大家分享個故事,有人曾問三個砌牆的工人:“你們在做什麼?”第一個人說:“我在砌一堵牆。”第二個人說:“我在建造一幢大廈。”第三個人說:“我在建築世界上最具特色的人類家園。”後來,第三個人成了享譽盛名的建築師。這,就是理想的力量。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做一件事情,只要開始行動就可算是獲得了成功的一半。

演講大師齊格勒曾說過這麼一段話:世界上牽引力最大的火車頭,停在鐵軌上,爲了防滑,只需在它的八個驅動輪前面,各塞一塊一寸見方的木塊,這個龐然大物便無法動彈。然而,一旦火車頭開始啓動,這小小的木塊就再也不可能抵擋住它了;當它的時速達到100公里時,一堵5英尺厚的鋼筋混泥土牆都會被它輕而易舉地撞穿!從令其無法動彈的小木塊,到撞穿一堵鋼筋混泥土牆,威力如此懸殊,原因不是別的,就因它“動”了起來。

一個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必須一心一意地做,必須少說些漂亮話,多做些日常平凡的小事情。

人都有惰性,都有太多的慾望,有時難免戰勝不了身心的卷怠,抵禦不住世俗的誘惑。今日事,今日畢!立即行動,成功就離你最近!二十歲,別人這樣問我:你的理想是什麼?我會驕傲的對你說:我的理想是做一個不怕任何困難,任何打擊,任何挫折與失敗,跌倒後定能爬起來繼續向前走的人!

是啊!在權衡了“一年的苦難”與“一輩子的後悔”以後,心中不禁長嘆“奮鬥方能騰飛!”那麼既然躲不掉這個擔在身上的角色,何不微笑着大步走出去,給自己看,給別人看,告訴那個曾經痛苦一夜的'自己,站出來的,不會是被憂傷壓垮的靈魂!

無論歲月給我們留下了多少份遺憾,無論世事在我們胸口劃過多少道傷痕,只要我們還有呼吸,只要還有希望,就定能重塑自己的理想!只要我們還有生存的氧氣,就定會有締造激情的勇氣!

大學是一個新的起點。今天的我已超過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必將會超過今天!朋友們,選擇堅持,選擇珍惜,選擇成就生命的激情,讓我們勇敢的去實現心中最初的悸動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