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旗下講話演講稿4篇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爲主,是爲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旗下講話演講稿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旗下講話演講稿4篇

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愛護校園公物,爭做校園主人》。

一說起愛護公物,也許有人會認爲這是老生常談,因爲類似愛護公物光榮,破壞公物可恥、愛護公物,人人有責這樣的口號恐怕連幼兒園小朋友也能說上幾條。

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做得怎麼樣呢?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校園裏破壞公物的現象還是有的:不知你們是否看到樓道教室的牆壁上污跡斑斑,有些班級壞了的門窗;還有課桌上,椅子上,甚至是廁所的牆上,經常會看見各式各樣的塗鴉你有沒有想過,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行爲都對公物造成了損壞,也給其他同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還會增加學校對公物的維修費用。

愛護公物其實並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在校園裏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美麗的身影:他們彎腰撿起了地上的垃圾,他們隨手關掉了水龍頭,他們愛護着自己的課桌椅,他們小心地使用計算機,他們使得校園更美麗了。我們要真誠地感謝這些自覺愛護學校公物的同學,只要同學們平時多想想,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行爲,就一定能夠改掉不良習慣,成爲一名公共環境的保護者,爭做校園主人。同時藉此機會希望大家做到:愛護公物,從我做起,挪動桌椅,小心翼翼;開門開窗,輕手輕腳;愛護公物,從小事做起,不要在雪白的牆上蹬踏留跡;不要讓電燈開關粉身碎骨;不要讓電話機身首異處;愛護公物從身邊做起:隨手關燈節約每一度電;呵護校園裏的一草一木;擰緊水龍頭,節約每一滴水;拾起地上的紙屑,保持環境衛生。

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面孔一樣愛護環境,要像珍惜自己的身體一樣珍惜公物。

讓我們攜起手來,杜絕損壞公物破壞環境行爲。把美的外在形象與良好的德行結合起來,做一個有文明、有修養的學生。讓我們一起用心呵護每棵草、維護每一張桌椅、每一塊牆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用今天的努力來營造我們溫馨的家園。

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文明學生,創和諧校園。話題很老,但不過時。它對學生和學校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人生因什麼而精彩?答案很多,但有一個答案一定正確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校園因什麼而文明?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文明是一種進步,是思想的科學,行爲的端正、習慣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品質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從教育成長的角度,文明是告別昨日的無知和粗俗,是自覺的控制,是人性的戰勝,戰勝不符合社會、法律、紀律、公德的本能慾望,是把自己從相互敵視、相互防範中解放出來,從心靈的戰爭中解放出來,從狹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羈絆中解放出來……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作爲一箇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要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爲。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做清潔打掃工作,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爲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講禮貌的人。禮貌用語在他嘴邊,遠離污言穢語,他懂得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因爲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同樣重要。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着良好衛生習慣愛護公共財物的人。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踐踏草坪,不會亂塗亂畫,更不會踢門、浪費水電……而且會勸阻、制止破壞行爲,及時報告。他會自覺維護校園環境,他更不會亂丟飲料杯、面巾紙、塑料袋、紙片,而且會動手撿拾紙片。因爲他懂得環境是大家的環境,把美好留給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會尊敬師長和友愛同學,關愛身邊的人和事,不會與同學吵架、搞不團結,他會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長輩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導……

同學們,我們正值,風華正茂,我們滿懷憧憬,我們充滿激情,我們追求成長和長大,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親近文明,表現文明,實踐文明,做文明學生,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謝謝大家,我的講話到此結束。

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

衆所周知,讀書使人進步。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中國前任主席多次語重心長的提醒國民:“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則說:“學生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纔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能不斷成長和強大。”

讀書,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樂趣。通過閱讀,我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宇宙蒼空,世間萬物的繽紛景象和神奇奧祕,感受古今中外的風雲歷史。

小學階段,是讀書的最佳時期,科學研究表明,8—15歲是一個人的黃金閱讀期。在這一段時間裏,如果珍惜寶貴時間,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大量童話、漫畫、小說、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書籍,將對他今後的理想實現、事業成功和幸福人生產生積極作用。

康成小學是一所書香校園。步入學校,同學們是否留意教學樓門前大柱子上的好書推薦,是否瀏覽過樓梯牆壁上的《三字經》《弟子規》《古今賢文》等文化版面,是否在各班級閱讀展示臺上貼有你相片的上方,又多了一枚代表你讀過書籍的小書籤;學校閱覽室、班級圖書角和親子閱讀記錄卡里,是否有你更多的讀書記錄。每天早上來到教室,你是否主動拿出學校印製的《經典伴我成長》,和同學們一起奏出朗朗書聲呢。

同學們,擁有了書,我們就擁有了良師益友,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就能徜徉於書的海洋,盡情享受世界的樂趣。讓我們充分利用課餘時間,以閱讀爲樂,讓閱讀點燃智慧人生!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4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公元前278年,人們爲紀念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九歌》、《天問》等不朽詩篇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 ——屈原投汨羅江自盡的那天,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20xx多年以來,端午節成爲中華民族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說起吃糉子除了我國有這個習慣外,國外也有,如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哥斯達黎加、墨西哥、祕魯等,不過部分國家吃糉子就不一定和端午節有聯繫了。

新加坡作家尤今的散文《糉子》中提到煮糉子的情景:鍋裏的糉子,在阿婆眼裏,已不是食物,而是藝術品。阿婆臉上那專注而執著的神情,就像燒陶的藝人......竹葉,蘆葦,挾裹着古文化的氣息。代表着一種清雅高潔的人格,一種纏綿悱惻的相思,想千年前,當人們競着龍舟把糉子拋向汩羅時,不也是懷着一樣高潔的相思嗎?

可悲的是在中西方文化交融與碰撞的今天,現代青年學生熱衷於西方的節日,導致民族情感日益淡漠。衆所周知,韓國官方及民間大量組織和個人通過主觀臆斷和無端想象將衆多歷史名人、文化傳統、歷史瑰寶“囊括”於自己的懷中。韓國已經將“端午祭”成功地申請了世界文化遺產,但是端午節真的是韓國的嗎?!難道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也真的是韓國人嗎?!韓國端午申遺成功,向我們敲響警鐘!做個經濟大國不如做個文化大國,只有文化強國才能晉升世界先進國家之列。作爲龍的傳人、炎黃子孫,必須爲優秀民族傳統的弘揚,國家文化遺產的傳承而努力。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從20xx年起爲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xx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此次國旗下的講話爲契機,同學們應積極參加各種端午紀念屈原活動,“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雖然,常常都有糉子吃,可這糉子,也是讓我們走近了屈原,緬懷了屈原,更瞭解了屈原。它傳承着民族感情;它能使我們瞭解古文化、古建築、民俗民風、歷史傳統;它弘揚了民族勤勞勇敢的精神;學習屈原愛國、求索的高尚人格 ,向全世界宣揚中國的魅力,讓全世界與我們共同感受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同學們認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讓我們行動! HB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