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名句演講稿

論語-演講稿

論語名句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們剛剛學習了《論語六則》,其中有這樣一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這一句話,不長,卻涵蓋了我們的人生。年幼時便要立志於學,稍長些就要學有所成,立家立業。但學成不是理想的結束,它開啓着閃爍智慧光芒的四十歲。五十歲, 我們已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仍要努力作爲,即使已不再像年輕時一樣拼命追求最終的結果。六十歲,我們已經可以虛懷若谷,淡然面對他人的批評與斥責。等到了七十歲,人生的境界已變的自由而又合理,專屬於自己的最高境界,需要我們用一生去磨練,去追求。而孔子偉大的品格,也便可以由這句話得知。他一生都在追求一個更加完美的人生。他爲之奮鬥不止的,就是這樣一種雲淡風輕,就是這樣一種循序漸進,就是這樣一種聖人的品格而不是事業。

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這樣一種不可逾越的時光界限,對於我們,也是如此。 即使下一秒有再多繁花盛開,我們也得先將這一秒的小草採摘;即使下一秒是無邊黑暗,我們也不可能跨越它去尋找光明彼岸。人生,自然不能違背了發展軌跡。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才能按照客觀規律,一步一步走下去。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你是否功成名就,不在於你是否爲社會作出了驚天動地的貢獻;更不在於你的經歷是否轟轟烈烈;而在於你是否在應該做某件事的時候,用盡了全力去做好它;在於你是否遵循着規律,沒有讓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在最美的歲月裏,在於你是否做到了對於自己做的'事情無愧於心,因爲他們被安放在時間的模子裏是那樣的恰到好處。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年輕時不學習,不努力,等待他們的將會是更大的失敗。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時不進步,難道要等到四五十歲了才拾起理想,期待奇蹟發生麼?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說:“生活的目標是使生活合乎於自然規律。”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什麼是自然規律?孔子已給了我們答案。遵循規律生活,並不是不求創新,只知道一味的按照既定的程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行走;也不是看破紅塵,抱着無所謂的態度聽天由命,而是啓發着我們在某段特定的時間內,除了做特定的事去推動人生的車輪向前走以外,別無選擇。你還是要銳意進取,還是要不懈努力。命運爲每個人安排好了相同的軌跡,但絕沒有兩個人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因爲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走法,上天拓的路很寬,走着走着,人和人就有了差別,但只要你遵守了生命發展最基本的規律,每一種活法盡頭都是一個春暖花開,鶯歌燕舞的世界。但如果你在某一時間,做了這段路上不該出現的事,等待你的,只能是深淵。這,纔是孔子告訴我們的,如何堅定地走在人生的旅途中,讓每一步都踏實且井然有序。

人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它更是一個美到極致的過程。同時,這一過程,也必須是一個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想要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我們就要注重腳下踏上的每一步。這,求不得別人,更急不得自己,語言無法描述的境界,還得要等到時間的洗禮,那麼,就讓我們,從志於學做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