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文明演講稿彙編10篇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文明演講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文明演講稿彙編10篇

文明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來到這裏競選“文明學生”這個光榮的稱號。 文明是什麼?也許,大家會想,這是一個多麼抽象的概念啊!其實不然,很簡單: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的親切,是見到師長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推崇的優良行爲。

我們作爲光榮的少先隊員,同時又是文明的好市民、小主人,我們要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在外面,爸爸媽媽過馬路時總是不看紅綠燈,沒車就走、有縫就鑽。我看見了,心想:這樣做可不行!於是,我向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闖紅燈的危害可大了!第一,這樣做安全得不到保障;第二,這樣做沒有公共道德,會被人瞧不起。以後不要闖紅燈了,好嗎?”爸爸媽媽聽了,都說:“寶貝說得對,以後我們不會再在這樣了。”

俗話說:“人無完人。”我也是如此,我知道自己身上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但是,在今後的日子裏我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做得更好。

人們經常把文明比如一盞盞燈,燈光亮一些,我們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只要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些文明的事情,我相信我們身邊的那些陋習就 會越來越少。我會盡一個“文明少 年”應盡的職責,帶動全體同學,讓我們親近文明,表現文明,實踐文明,做文明少年,創文明校園,讓文明充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謝謝大家!

五年四班 杜浩林

文明演講稿 篇2

有人說:“播下一個動作,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品格。”同學們,你播下了什麼樣的習慣,又收穫了什麼品格呢?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隻小老鼠,他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對別人很不禮貌。

一次,他去上學,一隻蝸牛迎面走了過來,擋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兇巴巴地說:“小不點兒,滾開,別擋我的路!”小老鼠說着一腳踢了過去,把蝸牛踢很遠。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邊喝水,覺得河裏的一條小魚妨礙了他,於是,撿起一塊石頭就扔了過去。小魚受到襲擊,嚇了一跳,連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小豬躺在路邊,就趾高氣揚地說:“誰給你這麼大的膽子,竟然敢擋住我的路!”說完,一腳踢了過去。“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到小豬的腳上,小豬倒沒什麼事,小老鼠卻“哎喲!哎喲!”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說:“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別人,今天嚐到苦頭了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

同學們,想一想,你有過小老鼠這樣的舉動或心理嗎?你有沒有想過,你播下的這個小動作,讓你失去了什麼?答案是:文明。

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同學們,讓我們從小培養良好的文明行爲,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嘴,不隨地吐痰;管好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心裏裝着“請,你好,謝謝,對不起”,做到內在真心誠意,外在彬彬有禮,爭做文明少年,爭創“文明班級”,讓文明之花綻放校園!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告別陋習,擁抱文明。

我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爲禮儀之邦,這曾令無數炎黃子孫爲之驕傲、自豪。但是,如今許許多多的事例,令我們感到難堪。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據報道,國外一些地方,如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爲什麼呢?因爲有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

第二個例子:前年十一,新疆烏魯木齊一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很顯然,不文明行爲給我國的國際形象帶來了較多的負面影響。

走在校園裏,隨處可見到各種不文明的現象:有人將塑料袋隨手扔在樓梯間、操場中,甚至校道上,以至校園中總顯得不太乾淨,各個教學樓後甚至滿地垃圾;有的人滿口髒話,開口稱老子,帶髒字,不堪入耳,完全不象一箇中學生;有的人在樓道里、宿舍內大呼小叫,追逐打鬧,引來周圍居民不少詫異的眼光;有的人躲在廁所裏抽菸、打架,遇到矛盾總是講狠,象街上的小混混、二流子;有人騎車橫衝直撞,完全不遵守交通規則;還有男女生在公共場所行爲舉止過分親呢,旁若無人,沒有絲毫羞恥心;有人頭髮上花裏胡哨,染黃髮,還有女生燙髮。這些行爲已經給我校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如果給我校的教學業績打個分,我打100分,因爲我校的任何一項指標都可以名列全省前茅;如果一定要給我們的文明程度打個分,能打多少分?我看只能打70分,及格了卻還必須不斷提高。

知恥而後勇。正因爲優秀,所以我們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我們不僅要贏在學業上,而且要贏在文明程度上。我們該怎麼做?

從今天開始,每個人要對自已和同學暗暗進行“三比三反對”,一比外貌,誰更端莊、清爽、衣着得體,反對留長髮、染髮、燙髮;二比語言,“請、你好、謝謝、對不起”這些禮貌用語,誰用得更多,反對滿口髒話;三比行爲,誰更加講禮貌、有修養、守紀律,反對舉止粗俗。“三比”之後,我們就大致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了。

文明,現在已經成爲社會進步的標誌,它是高貴、是修養、是禮儀、是風度。讓追求卓越的我們,遠離粗鄙,遠離庸俗,擁抱文明。謝謝大家!因爲文明而美麗同學們,當你每天在校園裏的時候,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儀表呢?人們常說:儀表是心靈的寫照。可見,人的儀表與其人格是密切相連的。幾十年前,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就曾在該校的一面大立鏡上方懸掛一幅“鏡箴”,告誡每個學生都要注意自己的儀表美。“鏡箴”上寫着:“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鈕必扣,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做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作爲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個人的舉止風度是指從他舉手投足等身體各部位的直觀動作,以及待人接物與人交往的行爲中具體表現出來的。“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是古人對人體姿態的形象概括,也是對人們舉止的形象化要求。注意正確穿着之後,便要注意我們每天在學校的姿態。我們正處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的年齡,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應是生機勃勃而充滿朝氣的。從踏進校門開始,便是我們每天投入學習的開始,因此要保持情緒高昂、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而絕不能萎靡不振、垂頭喪氣。

禮儀,作爲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並積累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着每個人的行爲。禮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適應時代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禮儀的重要性,在於它有助於培養積極的心態,養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領導才能,建立自信心,塑造迷人的個性,它讓你看起來充滿熱情,富有合作精神,保持身心健康,這些都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們學習禮儀,首先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爲起點,禮儀從話中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纔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

今天,在莊嚴的國旗下,我們高一(16)班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倡議大家做到“四個五”:“五無”: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劃;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語。“五節約”: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粒米、一張紙、一分錢。“五帶”:把禮儀帶進學校;把微笑帶進校園;把孝敬帶回家裏;把謙讓帶入社會;把仁愛帶給別人。“五提倡”:說話輕聲;走路慢行、待人禮貌、講究衛生;團結進取。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文明不再是純粹的理念,而是每個同學的自覺言行!讓文明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內化的集體自律!

最後,我選了這樣一句話送給大家,來結束我今天的講話:人不是因爲美麗才文明,而是因爲文明而美麗!

文明演講稿 篇4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創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園。

詩人艾青有一句詩:“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之所以一開始就想起來了這句詩,因爲它不僅飽含着詩人對家鄉的熱愛,更多的包含着一種堅毅的時代精神和青春的氣息,讓我爲之激動和振奮,面對這片養育了我們的熱土,我們可愛的家鄉,在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作爲一名小學生,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銘刻在我的記憶中,時刻在鞭策着我的言行,那是去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天氣悶熱,在廣場乘涼,路過垃圾箱的時候,隨手把手裏的空飲料瓶一扔,沒想到扔到了垃圾箱外邊,我當時沒在意,繼續往前走,“媽媽。這個姐姐亂扔垃圾,不愛護環境衛生”----稚嫩的聲音如同六月的驚雷劃破了長空,在我耳旁驚響,尷尬的轉過身,看到的是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那充滿童真的目光裏寫滿了不解和疑惑,如同麥芒一樣紮在我的臉上,當看到孩子的小手正拿着我扔出的瓶子扔進垃圾箱的時候,當孩子的母親一邊露出對孩子讚賞的目光一邊向我透出歉意微笑的時候,我的臉紅了,我被孩子的行爲深深的打動了,也爲自己的行爲感到深深的自責!孩子的行爲向我們詮釋了一個講了不知多少遍,卻都從來沒有認真去實踐的言論,那就是愛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只有從自己身邊的小事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做起,投身創衛,才能美化我們的家園。

作爲城市的一員,作爲這座城市的主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齊心協力,共同奏響這曲爭當創衛先鋒的凱歌!----“花香蝶自來”城市的環境衛生搞好了,城市的品位和層次提高了,就可以吸引和聚集大批的人才,使他們樂於在這座美麗的城市工作、生活,才能得到更多投資者和創業者的青睞,才能大力促進招商引資,更進一步加快我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步伐。

我愛生我養我的這片黃土,我愛我美麗的家園,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就一定能夠做好各項工作,創建文明城市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讓我們用愛心去關注我們周圍的變化,用我們的熱情去傳播創衛的理念,用我們的行動去肩負創衛的重任。我相信:那時的古城西安一定會天更藍、水更綠、花更豔、人更美!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我們現在的城市越來越不明亮潔淨了,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我們國民的素質太差。走在路上,處處可見人們隨手把垃圾扔掉,即使垃圾箱就離着幾步之遙。在美國哈佛大學的一條小路上只用中文寫着:請勿踐踏草坪!哈佛大學是一個國際化的大學,爲什麼只用中文寫呢?中國人,你們不會在認爲這是人家給你宣傳漢語吧?在老撾的一所公共廁所裏,只用中文寫着:便後請沖水。難道宣傳漢語都到了廁所裏了麼?!我們現在做的實在是不好,而且中國犯罪分子也日日張狂。新加坡是全球公認的最乾淨的城市,一條小小的道路上也是片紙不留,更何況條條大路呢?你知道這是怎麼來的嗎?新加坡的法律實在是嚴。新加坡刑法具有“剛柔並濟,以剛爲主”的鮮明特色。本書翻譯了新加坡刑法中較爲重要的幾部法律:《新加坡刑法典》、《刑法(臨時規定)法》、《新加坡反賄賂法》和《恐怖主義(制止提供資助)法》。在新加坡,隨地吐一次痰或者是扔一次廢紙,就會被罰款幾千元人民幣,還會加上清掃一天大街。吐上四口痰,扔上四次廢物或偷一樣東西就會招來讓你終生難忘的“鞭刑”!在那樣嚴格的法律下,新加坡國民怎可能去犯罪呢?這樣一來,城市就文明多了,國民素質也就一下子上去了。

文明演講稿 篇5

我們身邊有很多默默無聞的人幫助我們,比如環衛工人,交警,還有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環衛工人的工作並沒有得到大家的理解。他們認爲自己的工作又髒又亂。他們不知道,雖然他們不是明星,但他們的家庭並不太富裕。他們生活簡樸,心地善良,默默無聞地爲社會做貢獻。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環衛工人在烈日下打掃衛生。一個小女孩站在路中間吃冰淇淋,一輛大卡車迎面而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環衛工人看到了,跑上來抱住了小女孩,避開了飛奔而去的大卡車。這件事讓我感動得流淚。

太陽在地球上燃燒,地球就像一個火鍋,而環衛工人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們真的很難!

每天早上,我們還在酣睡,而環衛工人已經在街上忙活了幾個小時。他們不知疲倦地工作,在城市的街道上忙碌着。這樣人們起牀後就可以看到一個乾淨的城市,呼吸新鮮空氣。

環衛工人是默默無聞的奉獻者。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是我們城市的捍衛者。他們的辛勤工作給我們帶來了城市的美麗和生活的舒適。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文明使者——環衛工人!

文明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承蒙學生的喜愛和領導的厚愛,我有幸成爲了"文明教師"候選人之一。如今站在臺上,面對那麼多優秀的同行,我難免心慌。"文明教師",我想在一百個人眼裏,就應該有一百中解讀。今天,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成長經歷。

記得,我剛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我總是在抱怨。抱怨學校,抱怨領導,抱怨學生,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唯獨不抱怨的就是自己。真不知道當時自己的底氣從哪兒來。"年少無知",也許是爲自己開脫的最好理由吧。面對自己的"臉紅耳赤",領導總是"一笑而過".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那"微微一笑很傾城".領導一直以來的包容和一路的幫扶,我心裏是滿滿的感激。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個團隊可以讓你走得更遠。感謝英語組的夥伴們,一直以來的支持、鼓勵和幫助,因爲有你們,每個學期我們組都能很好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尤其是海珍老師,她跟我同在初三級組,每一次的月考改卷工作,她總是擔心會不會因爲她而影響整個小組的改卷工作,事實上,她每一次不但很快完成自己的任務,還默默地幫着其他同事,可她從來都不說,而是還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所有這一切,我都記在心。

兩校合併之初,來到新的工作環境,難免有所不適。莊副校長忙前忙後,爲我們安排所需的一切,讓我們消除了顧慮。感動校長的貼心和細心,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覺得很暖心。而且,有幸聆聽了莊副校長兩次關於"課改"的精彩講座,收益匪淺。中途因爲一些特殊的原因,梅鳳老師排除種種困難,接下三(2)班的班主任工作,還因此涉及到了少除老師,需要兩個校區跑,我一直心存感激……相比較之下,我真的很慚愧。"文明教師",他們纔是當之無愧的。一路走過來,我需要感謝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我很珍惜在我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

因爲懂得了感恩,我才發現,這個世界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總有那麼一些人,在偷偷地愛着你,總有那麼一些不期而遇的溫暖,讓人瞬間感動。從教之路十幾年,一路上我收穫了滿滿的感動。來自領導的,來自同行的,更多的是來自學生的。因爲感動,也懂得了包容。面對學生,以前總是有着萬般的不滿、抱怨。現在更多是理解、包容和感動。遇到優秀的學生,我就覺得自己很幸運。即使老師上的課是那麼的枯燥無味,他們的不嫌棄,總是讓我滿懷感激。最令我動容的是那些相對落後的學生。記得有位學生跟我說過:老師,雖然我的英語成績很差,但是我還是很喜歡上你的課。就有那麼一羣什麼都聽不懂的學生,卻能認認真真地聽完你的每一節課。他們的尊重,他們的.懂事,都讓我感動不已。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不容易,可是在這個世界上又有誰容易呢?你所有的付出,學生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天冷時,提醒你注意"添衣保暖";疲勞時,提醒你要"注意休息";感冒時,悄悄放在你桌子上的感冒藥,課間遞過來的一塊餅乾;上下樓梯時,一句甜甜的"老師好",還有,在校園裏不期而遇時,一個輕輕地擁抱……所有的一切,都讓我滿心歡喜。

很多時候,我們都低估了學生的感受能力。記得那是和梅鳳老師班主任工作交接的那個晚上。我跟她說了班上學生的情況。特別提到竹華和柳蔓同學。 當時我很生氣地說:班上就是這兩個事最多。的確,在剛開學的那個月裏,給我添了不少亂子。當時,我們倆還站在教室的外面。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竹華和柳蔓從教室裏出來,我說,有什麼事就跟新班主任說吧。她倆卻說,就是找你,只能跟你說。她們把我拉到教室旁邊的過道上,突然緊緊抱住我,哭着對我說:老師,我們之前太任性了,對不起,請你原諒我們。那一刻,我真的是百感交集。感動、開心、有後悔。現在回想起來,我依然不能釋懷。我相信,只要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愛的種子,終有一天,你就能品嚐到甜蜜的果實。

所以,我常常感嘆,教書不易,育人更難。面對這一羣特殊的羣體,我常常捫心自問,如何才能扮演好老師這個角色?一直以來,我都很迷茫。直到有一天,當我擁有了雙重身份:學生家長和老師。我心中就有了自己的答案: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麼樣的老師?那我就應該做什麼樣的老師。20xx年《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劉媛媛,在最後一場總冠軍爭奪賽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人生是怎麼樣的取決於自己的感受。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動的一生。你一輩子都致力於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鬥士的一生。20xx年春晚的一句流行語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我永遠相信努力的意義。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堅持,一切就會發生改變,儘管你看不見。泰戈爾說過這樣一句話:飛鳥從天空飛過,可它並沒有留下痕跡。可是,你自己卻知道,你已經在這片天空飛翔過。

最後,與大家共勉:世界並不完美,試着去讚美這殘缺的世界!

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7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想說,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這陽春三月,春意濃濃、生機勃勃,意味着我們該有一個嶄新面貌。那麼怎樣才能使小學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裏呢?

我們小學生要着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爲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升旗儀式,最爲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於“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因爲它直接關係到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了這個班的班風班貌。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剩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較強的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在3月這個文明禮貌月,全中國都瀰漫着文明禮貌的芳香。而這些芳香正來自於各種花朵,你,便是他們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於未來,無負於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文明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文明禮儀記心中”

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爲傳誦。“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在生活當中,我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對老師來說,我們是學生;對父母來說,我們是兒女;對國家來說,我們是一位小公民。我們的身上寄託着父母、老師、祖國的希望。作爲一位光榮的小公民,那怎樣才能養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呢?首先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而禮貌和道德是互爲表裏的,禮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禮貌的內涵。因此,我們要認清該做與不該做的,以此來規範我們的行爲。其次我們要遵守紀律,文明有禮。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播下行爲,收穫習慣;播下習慣,收穫性格;播下性格,收穫命運。”的確,良好的習慣能架起我們成功的通天之路!爲了爭做一個文明守紀的小公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必須“從自我做起,加強自護自律,爭做文明雛鷹。”例如,在家裏向父母長輩問好,主動給他們倒上一杯熱茶,添上一碗飯,這是孝敬長輩的表現;每天進校門,對值日的同學點頭致意,平時見到老師和客人主動問好,這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在公共汽車上舉止文明,不爭不搶,見到老弱病殘,見到懷抱嬰兒的母親主動讓位,這是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誠實守信,助人爲樂,主動幫助小同學解決困難,這是文明的體現,下課後的作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上下樓梯一律向右走,見到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紅領巾崗哨的批評和勸阻,受到別人的幫助應該主動誠懇地說謝謝。這是校園禮儀的體現。

同學們,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去做文明有禮的一代新人!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

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爲,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爲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

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纔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爲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作爲一箇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同學們,文明禮儀是人類社會最起碼的道德規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學識水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俄國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一種資本。”良好的禮儀習慣的形成,可以轉化爲一個人內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禮儀不僅涉及個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關學校社會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學子的心;形象禮儀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激烈的社會競爭不允許我們停留於顧影自憐之中,讓“形象禮儀常駐你我心中”,讓我們“學好禮儀,美化形象”,努力用雙臂構建自己的人生大廈。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文明演講稿 篇10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 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 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 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但我們不僅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衆。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 臣李鴻章出 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