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新生入學家長會上的演講稿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在新生入學家長會上的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在新生入學家長會上的演講稿

在新生入學家長會上的演講稿1

各位家長:

大家好,首先感謝所有的家長對幼兒園的支持和配合,更加要對今入園的家長朋友們表示感謝,你們選擇咪咪島幼兒園,說明了你們對幼兒園的認可和信任。作爲園長,我能回饋你們的唯一方式,就是盡心盡力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好,保護好,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更要快樂健康的學習。

介紹幼兒園

大家雖然經常到園裏接送孩子,或許在很多方面對幼兒園仍然沒有更深刻的認識,借這樣一個場合,我把我們園的內部管理等方面給家長做一個解說,讓各位家長對我們有一個更清晰的瞭解。

1、幼兒園成立於2010年12月,有5個正規教室,專業的音樂教室,玩具遊樂場。在2011年被教育局評爲《優秀單位》,2012年參加的中小學幼兒園藝術大賽中榮獲一等獎。教師才藝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2、我們幼兒園老師百分百是中師畢業,每一名老師都是經過我們認真挑選並考覈合格後才錄用的。

3、下面想給各位家長就孩子的伙食做一個說明。我們每天吃得蔬菜、食用油及肉類,都是從正規店鋪購買。本着符合孩子口感和健康的角度,我們從來不添加調味劑。

對家長的教育:之一

在座的家長,有的剛剛送孩子來幼兒園,有的已經一年多了,我想問一個問題:您爲什麼送孩子來上幼兒園?我找個家長問一下。(找家長)好了,你們說的也都對,但不是最主要的。如果是玩得好,顯然不是,就去公園了,如果是吃得好,更不是,在家裏吃得更好,爲了識字?你在家裏教,孩子學得也多。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來,是爲了讓孩子開始融入社會。大人有大人的社會,小孩子的社會在哪裏?只有幼兒園。在這裏,可以學會承擔,可以學會與別的小朋友分享,可以有自己的朋友等等。幼兒園是孩子的社會,是其他任何環境都代替不了的。

對家長的教育:之二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觀,他們看待事物與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別,成人很多時候會把自己的認知強加於孩子,這是不對的。

比如:小孩子跟在大人身後走路,前面一個小水坑,一腳就插進水坑裏了,可能還會把水踩地到處都是。爲什麼?大家有想過這個問題嗎?(請家長說)

有一定的道理。我來說說。如果是大人,一腳就邁過去了,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就會繞着過去。可他是孩子,在他的認知世界裏,他認爲這是一件快樂的事。進水坑裏了。把鞋子和衣服弄溼了,而你又是怎麼對待孩子的呢?你想過尊重孩子嗎?我們大人怎麼做纔對呢?我來找個家長問問。(問家長)

首先是家長要明白爲什麼,要蹲下來,耐心的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走,或許下次還會進水坑裏,沒關係,再說一次,相信就徹底解決了。咱們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耐心嗎?我想很多時候要麼斥責,甚至打罵。

對家長的教育:之三認識新事物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去教授知識,培養孩子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比如:媽媽有一天買回家一個菠蘿,把菠蘿放在桌子上就去廚房做菜了,一會就聽到孩子跑過來,媽媽,什麼啊?還扎人?媽媽說是菠蘿,對的菠蘿有刺,此時扎人的。又去幹活了,一會孩子把菠蘿在地上滾着玩,說媽媽,菠蘿還能滾,媽媽說對的,菠蘿是圓的,是可以滾動的。削皮以後,吃到嘴裏,原來菠蘿是酸酸甜甜的。媽媽就給孩子總結說:菠蘿扎人,能滾,削皮可以吃是,是酸的,甜的,這就是菠蘿。如果媽媽看見孩子向要摸菠蘿,很儘快干涉她說,不要碰,會扎手;動的告訴孩子,菠蘿是可以在地上滾的,是可以吃的,味道酸酸甜甜,那麼可以想想,這樣孩子只是被動的接受機器,久而久之,孩子講失去主動探索的能力。所以我們倡導:鼓勵孩子主動去探索未知事物,家長要科學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對家長的教育:之四對孩子的誤解。

還有一個例子:小明正在往昂貴金魚缸裏的熱水,被媽媽看到了。媽媽打了他,問他爲什麼?

小明說:天冷了,我都穿厚衣服了,金魚也會冷的,我要給他加點熱水。

這個實例告訴我們:我們大人要走進孩子的內心,要以孩子的思維去對待孩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很多時候,孩子的做法沒有錯,事大人錯了。就像這個故事,你能說小明錯了嗎?到底是誰錯了?我們做家長的,爲什麼不能再責怪孩子之前,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呢?希望從今天開始,當你責怪孩子之前,能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嗎?

家園共育之一:多問孩子封閉的問題

我能猜到有很多家長晚上接到孩子後,問的最多事2個問題:1、今天吃的什麼?2、今天學到什麼?呵呵,對不對?這麼問是有問題的,爲什麼呢?因爲孩子小,邏輯思維不夠強,就是說想問題不會拐彎。給家長舉個例子。我問小明,你給我做一個自我介紹,小明就懵了,什麼叫自我介紹啊?如果你問小明,幾歲了?4歲。男孩還是女孩啊?男孩。爸爸叫什麼啊?大明。這就是封閉的問題。所以,如果家長想知道知道孩子今天吃了什麼,可以看我們的食譜或者是問老師,想知道孩子今天學了什麼東西也是如此,先問老師學習的內容,如果今天學習了一個“天”,你寫出來,小明,認識嗎?小明認識,會組詞,不就行了嗎?現在大家能明白什麼叫封閉問題了嗎?

家園共育之二:讓孩子自己揹着書包

各位家長,你下午來接孩子,乾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把孩子的小書包接過來,自己替孩子揹着。難道孩子背不動嗎?本來該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你爲什麼要替孩子做?難道這是真正的疼愛嗎?你能替孩子幹一輩子嗎?現在社會上有多少孩子,都大學畢業了還啃老,靠父母養着。爲什麼?小時候不鍛鍊孩子的自強能力,長大了,誰幫他?

我希望各位都認真的想一想,自己以往是否真的錯了?或許還有家長會說,等孩子大了,在讓他背書包。你自己相信嗎?爲什麼老人都常說,三歲看大,劉歲看老?因爲在小時候,已經形成基本的行爲意識,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希望今天給大家講完後,如果你真正的愛孩子,請別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你那是在害他。

家園共育之三:正確對待打鬧

很多家長生怕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吃虧,總是詢問有沒有人打你了,有沒有人欺負你了。在現在教育觀中,對於“打架“我們也看作是一種不錯的教育手段。讓孩子們從打架中學習相處,解決問題,當然是在比較安全的情況下,這是關於社會人際交往學習中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俗話說“不打不相識”,不少家長對孩子常唸叨這樣一句話:只要你能學習好,別的什麼都不用你做。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導向之下,孩子的整體中和所致表現出明顯的缺陷,特別突出地表現在生存意識、實踐能力、意志品質等方面。不要全家老圍着一個“小太陽”轉,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生存、學會生活,這是每個孩子的成長必修課。

家園共育之四:榜樣的力量

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作爲家長,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你必須要先做到。對於一個學前年齡的孩子,言語傳授遠不如行爲示範更容易理解和記憶。要想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你就必須按規範時間作息;要向讓孩子吃飯不挑食不剩飯,你就必須什麼都吃的津津有味並不留一粒米。計較的家長一定教出事多、不合羣的孩子。假如讓孩子經常看到家長喜歡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的情景,他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在班裏,和小朋友相處時,也會是這樣,“他比我多了個積木”“她不讓我坐在這個椅子上”“他站隊的時候碰了我一下”等等,久而久之,就不會有小朋友和他交往、和他玩了。你們覺得這樣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好處麼?孩子上了幼兒園,與在家的時候更多的不同就是要開始接受教育了,那我們家長就不應該只關注吃、喝這些事情了,而是該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的性格發展,習慣養成,能力提高上。

家長容易犯的錯誤

1、過分溺愛包辦代替,讓孩子養成依耐性,剝奪了孩子的鍛鍊機會。要讓孩子學會整理內務,培養他做事有條理。從今天起,我向各位家長提出一個觀念,我們要“愛在心中,不在手中”。這句話什麼意思,各位家長應該很清楚了。在這裏,我還是想重複一下背書包的事情。在國外幼兒園的門前,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我們還會看到這樣很震動人心的場景,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裏一律是空着,而書包、衣物包等都由孩子肩背手拿着,進教室和離開教室錢都要將椅子擺放好,書包拿放好規定位置,家長從不伸手幫忙的從2—3歲開始訓練做事有條不紊的好習慣。愛孩子並不是幫他把一切做好,而是引導他如何把事情做好,如何專注的對待事請,如何從失敗中站起來,如何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

2、對孩子缺乏客觀的評價。在這點上家長容易出現這幾種問題

覺得自己的孩子最好。在家長眼裏,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這樣的想法也不足爲怪。只是,您不能完全看不見自己的孩子的不足和缺點,過分的包容孩子的錯誤。明明知道這樣是不對的,還要說“沒關係,孩子還小。”就像有的家長,覺得孩子不正確的行爲有趣,孩子大了人、發了脾氣摔了玩具,覺得是長了本事,甚至還用誇獎的口吻說,“寶寶真厲害!”您哈哈一笑,孩子然就不會認爲這是不對的行爲。

過度批評,與他人比較。在家的時候家長可能沒覺得孩子哪兒不夠好,上了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多了,爸爸媽媽就有了比較。毛毛學會寫字了,丁丁畫得畫真好看,可自己家的孩子怎麼哪兒哪兒不如人呢。同一個班,年齡也相差不多,爲什麼沒有別的孩子那麼突出。家長雖然望子成龍心切,可做法就很不合適了,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不會這個,不會那個,那個方面有沒有比誰誰表現好。當成人在一起交流關於孩子的情況時,常聽到別人說他家孩子怎麼怎麼出色,可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會到家中,就開始批評自己孩子,給孩子加壓,說他不如別人。其實,你想想,這樣的做法不就是您的虛榮心在作祟麼?孩子難道就是爲了給您添面子的麼?每一個孩子都是單獨的個體,都有着自己發展的軌跡和規律。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性,這方面不如別人,另一方面就一定會突出,或是現在還看不出他的長處,下半年說不定就變成了班中的佼佼者。這樣發展都是正常的,家長千萬不能太過着急,絕對不能拔苗助長,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的引導幼兒。每個幼兒只要他在本身的基礎上又提高就是進步,我們要縱向的來看孩子的進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他的點滴成績,而不是橫向的比較。要尊重孩子的獨特性,要給她們創造發揮自己的空間。

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智力的發展。先給各位家長一個概念,什麼是智力?智力,其實是一種能力,是通過改變自身、改變環境或找到一個新的環境去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幼兒時期,我們要發展的就是構成這種綜合能力的基礎能力,如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動手能力。這些纔是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也真是有效教育所提出的學能教育,《啓智訓練體系》能帶給孩子的好處。

忽視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缺少意志力的培養,忽視良好習慣的培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不少,請各位家長好好想想,你們是不是在這些方面做得有不對或不夠好的,影響甚至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那就請各位家長從今天起,改變您的做法,給孩子更多的動手的機會,讓孩子學會應該具有的能力。

<imgalt="新學期家長會——園長髮言稿"src="http://uploads。gzpinda。com/image/

請家長銘記的一道數學題

5天的幼兒園教育,我們老師教會孩子自己動手吃飯,自己穿衣服等等,可週末2天在家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依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週一開學來,我們老師辛苦一週鍛鍊的好習慣,全沒了。希望大家記住這道數學題,我們的希望是5+2=10

幼兒園入園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新生入園有哭鬧時在正常不過的現象了,這是兒依戀情緒的表現,叫做分離焦慮。嬰兒從出生後7個月期就漸漸開始發展依戀情緒,這是一種嬰幼兒心理髮育的過程。而且,在這個時期,我們要幫助寶寶形成這種心理特點。依戀,是嬰幼兒與其雙親或照顧着間一種特殊、持久的感情聯結。依戀感建立後,他會感到無後顧之憂,更加自由地去探索周圍的新鮮事物,願意與別人相互接近,從而第今後的認知發展和社會適應產生良好影響。隨着年齡的增大,這種依戀將周發展成一種安全性依戀。他不僅出盡孩子智力的發育,而且還能叫容易的在成年後自信心和對別人的信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幼兒進入幼兒園初期的分離焦慮就是有依戀情緒和對陌生環境的一種本能的不安全感或恐懼歸納引起的,一班表現在“焦慮不安、哭鬧、發脾氣、拒食、拒睡、攻擊他人、依戀某位老師或默默不語等。這種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入園初期,不哭的孩子很少,絕大多數孩子會哭鬧,通常這種現象會持續一到兩週的時間,長的會到一個月。這個時候,家長也不必太過緊張和擔心,我們是有辦法和控制這種現象的。當然,需要家長配合幼兒園,相信幼兒園有能力照看好你的孩子。最需要家長配合的一點就是,早上來送孩子的時候,把孩子交給老師轉身離開。另外可以給孩子這段時間吃些去火的事物,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生病。

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

1、首先向給家長說的就是,一定要按時接送。幼兒園時正規的教育機構,不能想送就送。你想啊,你斷斷續續,孩子的學習能養成習慣嗎?而習慣的養成是靠反覆鍛鍊的。比如孩子自己吃飯,今天在幼兒園裏,是孩子自己吃,課明天在家了,就一家人伺候着。對孩子的教育能形成習慣嗎?

2、多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家的情況,只有老師知道孩子在家裏的更多信息,也才能更準確的去關心孩子。

3、當然還有很多,我就不說了。

最後,還是再一次的感謝各位家長朋友對幼兒園的信任和支持。今天你把孩子交給了我們,明天我們將還你一個健康優秀的寶寶!祝各位好運常來,家庭幸福。謝謝大家!

在新生入學家長會上的演講稿2

各位家長:

晚上好,首先真誠的感謝大家配合我們的工作,正是有了大家的配合,我們的工作纔會有動力和目標。因爲我們最大的目標就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同時力求讓大家滿意。聽了剛纔的講座,大家一定會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有進一步的瞭解,今晚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因爲雖然大家都當了一定時間的幼兒園家長,但是象今天這樣近距離的接觸幼兒教育,還是第一次。我們可以就最內心的想法進行交流。我們的工作也許存在許多的缺點,但我們是真誠的。

二、新生家長鬚知

1、初入園時的心理準備

對於一個從未離開過家庭的幼兒來講,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和人羣中長時間地生活,很自然地會產生不安全感及各種不適應的反應。家長應於幼兒入園前一段時間給予幼兒情緒上的輔導,告訴他(她)幼兒園及所在班級的名稱,並結合幼兒的興趣將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描述給孩子。帶孩子一起來幼兒園參觀,看看幼兒園裏漂亮好玩的玩具,多多熟悉環境和教師,使幼兒園對孩子來說不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使孩子從內心向往幼兒園,誘發寶寶入園的慾望。

2、初入園時的家長配合

幼兒年齡較小,正是分離焦慮表現較明顯的時期,所以幼兒來園難免有哭鬧現象。但孩子這時的注意力也容易轉移,在教師組織活動的情況下,孩子的哭鬧現象會有所好轉,但孩子思維的另一個特點是直覺形象性,看到家長(不僅是自己的家長)就會想家、想爸爸媽媽。所以爲避免增加刺激孩子的機會,家長送完孩子後即可離去,相信教師會用適當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之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去。如果媽媽捨不得寶寶哭,一哭,媽媽就妥協讓步,很可能使寶寶形成習慣,久而久之,哭就成了要挾媽媽的手段,孩子的分離焦慮不但不能很好的解決,反而有可能加重。所以請送孩子入園後馬上離開請不要在教室外逗留,或者在窗戶外面偷看。

對於初入園的孩子,媽媽要注意多問一些正面的話題,如在幼兒園裏有什麼高興的事啊,和小朋友們玩過哪些好玩的遊戲啊,講一講班裏有意思的故事等。最好不要問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媽媽了。本來孩子就覺得離開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強化,很可能使寶寶傷心備至,進而更對幼兒園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幼兒園裏的事情,也不要勉強他,相信過一段時間,他高興的時候你不讓他說他也會說的。

新入園的前一兩個星期,孩子可能會對幼兒園產生牴觸情緒,還可能身體不適,不願去幼兒園,有的還可能會出現夢中驚醒的現象。這時父母要密切觀察孩子身體、情緒等各方面的變化,儘量給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幼兒有安全感,引導幼兒發現幼兒園的樂趣,和他們一起親近班裏的老師和小朋友,對老師有信賴感。一般情況下不要輕易給孩子請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現出堅決要求他去幼兒園的態度,一般來說,隨着幼兒對新環境的熟悉,幼兒會在20天左右的時間適應幼兒園生活。如果孩子確實感冒、不舒服,也不要強迫孩子來幼兒園,因爲健康的身體才能保證愉快的心情,讓孩子在家裏休養好了再來幼兒園。

3、新生家長所要注意的事情

A、積極參與園裏舉辦的各種教育活動和節目活動。

我們在舉行大型的親子活動時,會把內容、要求粘貼在外面的家園聯繫欄中,請注意隨時察看,積極參與。

B、遵守幼兒園的各項制度,按時接送幼兒,做到不遲到不早接,有事要請假。

C、熱愛幼兒,尊重幼兒,支持並滿足幼兒的合理要求。積極配合幼兒園工作,主動與班上老師配合,及時反饋幼兒在家情況,提出建議,共同教育幼兒。

D、幼兒及家長患傳染病時,應及時通報幼兒園,做好隔離工作。幼兒如曾患某種疾病或有家族病吏,也請及時告知,讓我們能共同做好防範準備。

E、遇到幼兒之間發生矛盾、糾紛時,家長應採取正確的方法引導、教育或向老師反映,恰當解決,不要訓斥、恫嚇任何一方兒童,以確保兒童身心健康。

F、講究公共衛生,不在幼兒園吸菸,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教育幼兒愛護公物,愛護幼兒園的設施、玩具,不隨意採摘花草樹。

G、不推、騎自行車入園,在幼兒園院外指定位置停放自行車;不在園外的小攤點爲幼兒購買零食等物品。

三、幼兒園管理

在新生入學家長會上的演講稿3

各位家長:

大家好!

非常歡迎您的孩子進入我園小班生活、學習。首先,我先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小一班的蔚蔚老師,幼師專業大專畢業。與我共同搭班的老師叫培培老師,幼師畢業,在我園實習階段,曹老師能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給予幼兒熱情、周到的照顧。在參加我園的新教師考試中,成績優異,被我園錄取。其次,爲了迎接小班孩子入園,我們爲他們配備了寬敞明亮的活動室,室內設置可供幼兒遊戲的玩具櫃,並在牆佈置孩子喜愛的畫面。爲了深入的瞭解每個孩子入園前的生活狀況,緩解孩子入園前的焦慮情緒,順利的渡過入園關,進入集體,我們是這樣做的:

第一:入園適應問題的提出

對於多數孩子來說,上幼兒園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進入集體生活,在這一時期,許多的孩子會因主要撫養者的離開而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這是他們對新生活暫時的不適應,適度的分離焦慮是正常的。但過度長時間的不適應會干擾幼兒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嚴重影響幼兒的在園生活。爲了能讓幼兒更快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我園希望家長能和老師共同配合做到下面幾個方面:

(一)讓幼兒瞭解新的環境。孩子對即將進入的新環境—幼兒園充滿了新奇、陌生甚至恐懼的感覺,消除這種緊張情緒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未開學時帶孩先來幼兒園走走、看看,讓他們看看幼兒園的遊戲場地和活動室、午睡室、盥洗室,邊看邊介紹,並告訴幼兒他即將來這裏,還有許多小朋友將和他一起玩。

1。男女幼兒適應差異顯著。女孩的適應性較男孩優越,而且男女幼兒個體間的差異較顯著。經過前人的研究發現,兒童在各種緊張情況中的焦慮、膽小沒有性別差異,只不過女性比男性更易報告她們懦弱、焦慮的感受,更傾向於強烈、深切的表達她們的情緒反應,而男孩的情感交流弱於女孩。還有,女孩對家長、老師的順從程度也高於男孩,也更易接受勸慰。因此,也就縮短了不適心情的持續時間,降低了嚴重程度。

2、可能會面臨到的狀況:一般孩子來園三步曲喜歡——恐懼——喜歡

①哭鬧②裝生病③說同伴欺侮他④絕食(舉例說明)⑤來接的時候委屈的哭

適應性差的孩子往往年齡偏小,孩子越小,對家庭護理人的依賴性越強。從生理上說,護理人與孩子大量的身體接觸及無微不至的生活照顧,使孩子不能長時間離開護理者,年齡越小,這種需要就越強烈,許多小年齡孩子適應障礙是由於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而造成的。

問卷調查發現,適應性差,尤其是有過度分離焦慮行爲的孩子,其父母有很大一部分不願過多地表露出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而且只花很少的時間去陪伴孩子。觀察發現,這些孩子都對母親的愛護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他們很難接受勸慰,情緒十分不穩定,成天想着"媽媽回來接我的"等。

適應能力低的孩子在參加集體活動是,往往缺乏獨立與同伴交往的能力,儘管想去,但不會主動加入。其實,現在家長都已十分注重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但是爲什麼有的孩子交往能力還是很弱呢?其原因是護理人的概念:"自己的孩子與陌生的孩子交往是不安全的”、他們喜歡代替孩子回答問題,甚至老師的問話回答都包辦了。“主動”解決孩子之間的糾紛。所以在孩子幼兒園中,當護理者一走開,您的孩子會呆坐着,渾身不自在。

孩子來園,首先會遇到大小便、吃飯、睡覺等問題。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面臨吃飯要喂、睡覺要陪、衣服不會穿這些問題。緊張不安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孩子雖小,但他們總希望得到同伴、教師的肯定。剛剛入園,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會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同伴們也容易接受這些孩子。這樣,往往會淡化思念之情。而反之,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會擔心不被同伴接受,不被老師喜歡。可見,家長對孩子獨立生活的培養是多麼的重要。解決的方法:

1、讓孩子愉快的度過入園的'第一天。孩子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害怕、焦慮是難免的,我園準備在9月1日、9月2日兩天請家長陪讀,以免孩子產生孤獨、焦慮感。

2、讓孩子帶一些熟悉的物品上幼兒園。

3、要隨時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即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提前家訪,問卷調查。

爲了讓孩子入園前就認識教師,暑假期間(8月)小班的兩位老師將逐個走訪每個孩子的家庭,在家訪前我們先電話聯繫預約時間,在孩子及孩子父母都在家時上門。家訪時,我們會認真解答家長的提問,向家長介紹幼兒入園後一日生活安排。同時,瞭解孩子在家生活習慣,聽取家長的意見與要求,以便做好入園後工作計劃的制定。

第三、學習文章:

1、《如何消除幼兒入園恐懼心理》

2、《如何使新入園幼兒克服午睡障礙》

第四、發放宣傳資料。簡單介紹資料內容。

在新生入學家長會上的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

大家好!

感謝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時間來參加青村幼兒園新生家長會,足可見我們現在的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幼兒園的一些園所情況和師資情況。我們錢橋點是青村幼兒園的分部。目前共有8個班級的規模。暑假期間園所進行了標準化的改造,從外部環境到內部設施都有了煥然一新的感覺,力求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加舒適、優美、現代化的環境。每個班級有兩名班主任,全部都是正式工。在主要負責帶班的16位老師中,35歲以上教師都擁有幼教高級職稱,35歲以下青年教師則全部都在進修華師大學前教育本科學歷。其中鎮級骨幹教師3名,區級骨幹教師1名,區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名。同時也是青年教師和老教師搭配,骨幹教師和新教師搭配,可以說人員配置還是相對合理的。我們園所秉行“一切爲了孩子,爲了一切的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的保教理念,爲您和孩子提供優質的服務。接下來重點想跟大家聊聊“家園配合,讓新生順利渡過心理斷奶期”這麼一個實際的話題。

孩子從家庭進入幼兒園,孩子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新的環境、新的生活,孩子都很陌生,不習慣,孩子哭鬧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可以這樣說,不哭的是極少數,哭的是大多數,而且不哭的經過一段時間,也許後犯勁兒,尤其是家長與幼兒園教師不積極配合,對這個問題不能正確理解和對待的,或是孩子在家中過分的溺愛,孩子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差、依賴性強的孩子或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堅持送的孩子,哭鬧的時間會更長。有這麼幾種情況,請家長注意:

1、孩子來園時就忐忑不安。家長把孩子交給教師後孩子會發生大哭大鬧現象,甚至躺在地上滾着哭,跺着腳哭,這種情況算不錯的,因爲往往哭着哭着,看父母走了他就不大哭了,哭是哭給父母看的,這樣大哭大鬧的孩子往往過勁兒過的快,一週就會不哭了。

2、孩子來園時很高興並與父母招手再見。父母走時比較放心,但往往新鮮感過了,或玩夠了時就會哭鬧,這樣的孩子往往第二、三天開始哭鬧,這樣叫“後犯勁”。這樣的孩子還不如開始就哭的孩子適應的快。所以說我們一看第一天不哭的就擔心“後犯勁”。

3、孩子來園時並不大哭大鬧,即使不高興,但教師哄哄就會好的,但這樣的孩子回家時卻往往哭給父母看,尤其是旱晨不起牀,主要是有心眼、想法纏着父母,不上幼兒園,但在幼兒卻表現的不錯,家長千萬不要認爲孩子不願去也就去了,結果正中了孩子的“計”,應該堅持,鼓勵孩子。

4、最讓人頭痛的是個別孩子非常“泥腿”,哭起來沒完沒了,他並不大哭大鬧,而是“乾哭”,有的是嘴裏還要叨叨着。“我找媽媽”、“媽媽還不來接呀等等”這樣的孩子不聽哄不聽勸,任性,而且其它活動,其它小朋友很難分散他的注意力,這樣的孩子過渡的要慢,最慢的要一個月左右。

5、有的孩子平常不哭,一到午飯後要上牀了就開始想家了,也有的孩子一天不大哭,等父母接來了卻抱着大哭,感到很委曲。

除以上幾種情況外,也有少部分孩子並不哭鬧,很快隨教師的指令進行活動了。

如果想讓孩子適應的快些,還要靠家長的配合。

1、家長要儘量多帶孩子到班上與教師熟悉、熟悉,看看廁所、洗手和渴水、睡覺的地方,並且告訴孩子怎樣上廁所,怎樣洗手,什麼時候睡覺,讓孩子有一個初步的印象,讓教師認識孩子並叫出孩子的乳名,孩子會感覺教師是熟人、親人,適應的就快。

2、要有決心堅持送孩子,不能一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明白孩子哭鬧是正常的事,千萬不要孩子回家百般的呵斥,好像欠了孩子什麼,這樣孩子反而更想家。

3、送孩子時,要果斷地交給老師馬上離開,千萬不能依戀不捨,三步兩回頭,更不能孩子哭,家長也哭,孩子會更加恐懼,也不能在遠處張望或中途來園看孩子,這時反而使孩子不易適應,只想找親人回家,實際這樣是在害孩子。

4、孩子剛入園,來園不要過早,在7:30以後最好,晚上接的不過晚。因爲孩子在園時間過長,會想家,第二天更不願來園。(早上七點半左右送幼兒入園,週一至週四下午三點三刻放學,週五下午三點放學)

總之,家長配合的好,孩子適應的快,家長配合的不好,孩子適應的就慢,這是我們的經驗,我們希望家長能正確理解和對待。

最後談談幼兒在園的安全問題:

我常說,家長不只是送來了一個孩子,而是送來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幼兒園我們就有責任保證孩子人身安全。但由於孩子年齡小,平衡能力差,肌體發育還不健全,還由於孩子是完全無民事行爲能力的人,孩子行爲的後果並不能自己預料。所以說家長應有心理準備,再好的幼兒園,再負責任的老師也不敢保證不發生這樣的意外傷害事故。所以幼兒園意外事故也時有發生,正因爲有事故的難以預料性,國家教育部於20xx年3月26日發部了第12號令,頒佈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含幼兒園在內)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入條指出:幼兒園發生的幼兒傷害事故,應當根據幼兒爲完全無行爲能力人的特點,參照《事故處理辦法》處理,幼兒園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有:

①因校舍、場地、公共設施及玩具或生活設施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的不安全因素。

②安全保衛、消防、設備等因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未及時採取措施的。③幼兒園向幼兒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要求的,或體罰、變相體罰幼兒造成事故的。

但有的事故幼兒園沒有過錯,那麼承擔責任的是幼兒的監護人。如:老師組織正常活動,一孩子因推搡造成另一孩子摔傷的,由推搡孩子的家長承擔責任(帶子受過)又如:孩子有特異體質或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園方的。

我們祈禱孩子安全無事故,但願家長們也正確理解和對待並重視對孩子安全教育,自我保護的教育。

各位家長:從今天起,我們就成爲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和朋友,孩子的成長進步離不開咱們的溝通和聯繫。讓我們通力協作,爲了孩子的健康全面發展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