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學校教師述職報告

我一直認爲要想做好一名教師,就必須要有一顆善於探尋的心,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真正讓孩子快樂了,讓孩子較爲全面的成長了,不斷地去思考要想立足於未來的社會孩子們究竟需要什麼,作爲他們的老師應該怎樣把他們需要的,家長與社會需要他們懂得的都給予他們。在我的教育教學中我這樣想着,也不斷爲學生的需要努力着。

年度學校教師述職報告

九年級的語文教材上有“生命的意義”一篇課文,參考書只要求背誦“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段名句,體會保爾的思想感情。我反覆閱讀着“人”這段話,回想起過去與學生談起畢業去向問題時,有的嫌種地累,有的嫌汽車修理髒~~~對未來充滿幻想,這樣的拈輕怕重怎麼能負擔起以後的人生。他們需要認清現實,認清自己,我決定以這篇課文爲契機與他們細細的探討一下生命的意義。可是這樣深奧的問題絕不是三言兩語,一兩節課就能夠說的清的。通觀整冊教材第一課是“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同樣身有缺陷的海倫凱勒用親身的體驗告訴人們器官的珍貴,要熱愛生命。我又找到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對教材進行重組,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匆匆》“生命的意義”放在一個單元講.開學初學生在“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中瞭解了生命的珍貴,在《匆匆》中感悟到要珍惜時間.那麼在有限的時間裏應該怎樣利用自己的器官去創造生活呢.自然提出了生命的意義。學完本課當我問及學生的生活目標,有個學生告訴我當醫生。這個目標挺遠大沒什麼不好,可對於我們的孩子卻沒有什麼現實意義。於是我告訴學生目標應該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的,又聯繫現實進一步詮釋生命的意義。再問及學生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畢業後想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做家務。爸爸媽媽爲你們早出晚歸日日操勞,現在他們的年齡已經大了,還能養你們多久呢?當他們離開我們那一天你怎麼辦呢?在一點點的引導下終於祖秋傑給了我這樣的答案:我是聾啞人,我掌握的知識很少,不能像海倫凱勒一樣爲很多殘疾人做貢獻。那我能做什麼呢?我像我畢業後像我的爸爸媽媽一樣做農民,把糧食貢獻給人類。當春天,我將一撮撮嫩綠的水稻插到水田裏;夏天,田裏的秧苗長大了,綠油油的我認真把肥料撒到水田裏,讓稻草更茁壯成長;當秋天到來,綠色的稻子變成金黃色,我拿着鐮刀去田裏把成熟的稻子割下來。最後我把大米賣給人們,人們吃着我種的稻米,是多麼幸福啊!

王東超:我是個聾啞人,我掌握的知識很少,可是我想我以後也要自食其力,養活我的爸爸媽媽,爲了這個目標,我要按媽媽說的去做,去哈爾濱學按摩,儘管我不很喜歡,但我會努力去實現我的目標,我會認真按師傅教的去做,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按摩師,給很多人帶來身體的健康,讓爸爸媽媽布再爲我操心。

也許有人會說我引導的太現實,甚至有些殘酷,驚醒了孩子們的夢,但現實就是這樣,我不希望我的學生走向社會後無所適從正日掩面嘆息,我要給他們一個方向,讓他們有準備的走向社會走向未來。我想這是他們需要的。在教育教學中我力求每一節課都認真的`準備,深刻的挖掘,讓學生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情感的陶冶,品德的提升,人生的感悟。努力地給予孩子們,他們所需要的所有。

本學期於我來說有着不同的意義,伴我九年的學生們即將飛離我的呵護,走向社會。開學初,我在班務日誌中對我的學生寫到:在第一課《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中有這樣一句話: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件東西一旦失去,纔會留戀它。我想我們都應該把握現在的擁有,從此刻起用每天、每時、每分去愛、去關懷我們身邊的你、我、他!去珍惜相識的緣分!可我卻沒有履行這份約定,因病休息了很長時間,返回學校時,從學生的日記作文中我看到了學生們對我的掛念,從他們寫給我的紙條中讀到了他們不能給我慶祝生日的遺憾。很感動、很幸福。九年了,每一天都如溪水般平淡,讓我也覺得我的人生也就這般平凡了。而這些特殊的孩子卻給了我特殊的人生經歷和情感體驗,在他們用手語、用卡片、用禮物向我訴說着感激的同時,我又何嘗不一樣的在感激着他們呢。就像我寫給他們的那句話一樣:因爲有你們讓我感受到身爲一名教師的幸福。愛你們每個人,爲有你們這樣好的學生而驕傲。

不能和同事們共同爲準備公開課而緊張,爲練團體操而流汗,不能和我的學生們共同度過這最後的一個學期,是我的遺憾。但這份殘缺的遺憾將激勵我去加倍珍惜今後的教學時光,爲更多殘疾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