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社的實習報告彙總9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在報社的實習報告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彙總9篇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1

爲了能走出象牙塔全面瞭解社會生活,我於暑假期間在山東省日照市日照日報社開始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實習。大學即將進入尾聲,實習是學生從學校步入社會的一個必經之路,也是更好地瞭解社會的一次機會,同時爲日後的工作打下一個基礎。

實習的一個月期間我跟隨人事教育部的老師學習,不僅瞭解了人事教育部的大體工作,也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回憶在報社實習的日子裏,經歷了陌生的環境、人際的複雜性以及各種突發性事件,都要求自己進一步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隨機應變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在思想上提高工作的自覺性、責任感,從而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餘,沉着應對。

一個月裏我明白了人力資源是做什麼的,也看來一些有關人力資源的著作,比如《績效導向的領導力》、《人力資源教程》等。在一個月中,我參與了員工的培訓組織工作,老師在很多細節上的考慮周到,讓我對工作更加的認真負責,這中間也有突發的事情發生,我都在老師的帶領下及時處理好了,保證了培訓的順利進行。人事教育部的主要工作職能總述:

1、 負責組織建設公司運營管理的各項機制;

2、 負責組織召開公司人力資源會議;

3、 負責組織召開公司各級人員的述職會議;

4、 負責組織制定職能管理財務指標的預算並分析;

5、 負責公司員工招聘、培訓、薪酬、績效、管理工作。

在一個月裏我收穫的更多的是做人以及處事的道理,體驗了社會實際工作中的現實問題,總結如下:

1、實習是一份工作,不能老是想着自己是大學生,沒有什麼工作經驗,可以犯錯,可以遲到,可以散漫,可以偷懶等!工作了就不是在學校,公司有自己的規則,不遵守公司規則的人,必將遭到公司的處罰。

2、領導佈置的工作最好一次性做好,做對,不然自己可能就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去做事了,在領導的眼裏,你就失去了信任。有突發事件,一定要及時上報給領導,不要認爲自己可以處理,就不如實及時上報領導,這時自己就大錯特錯。

3、在公司上班,不要認爲自己年輕,比公司同事有想法、有活力。要學會低調做人,學會和同事相處,不然自己就會被同事冷落了。

4、在公司上班,一定要學會給領導提供有建設性合理的建議,這樣對自己未來的發展纔有利,領導會認爲你很有潛力。

5、在公司上班,一定要從苦事、髒事做起,比如掃地、拖地板等工作,你一定要主動做事。

6、所做的事情雖小,但真正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容易。

7、一定要學會不斷總結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從方法、工作流程、效果等總結經驗,不斷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自己才能不斷改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不管別人說的對,還是錯誤,都是代表別人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事情的方式。

8、走過的每一步,都要求自己力爭踏實、穩重、應變、執着、追求、輝煌!這是每一個成功人事必備的素質和特徵。

在這裏,我非常感謝領導對我這次暑期實習的大力支持,感謝報社給我這次實習機會,感謝人力資源部各位同事在這段時間裏給我的幫助和指導。這段時間的磨練,使我懂得了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運作的基本流程,對招聘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瞭解,鍛鍊了實際操作能力,對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再次感謝報社給予的這次寶貴的實習

機會。雖然這次短暫的暑期實習結束了,但對我來說這只是邁向社會的一個開始。

我會記住一句話:“書本學來的東西,終究是要經過實踐的,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2

兩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剛進報社聽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做新聞就是要多聽多看多想多感受。當時理解的很淺顯,但通過這兩個月時間的磨練,我知道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所含概的東西很多。所謂多聽多看多感受在我現在的理解,對於新聞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現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質。

報社的總編室裏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發行量第一的報紙纔是最好的報紙”我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發行量第一是一個很難的目標,因爲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調。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爲四個方面: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麼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於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舉個例子,有一期的瀟湘晨報專門做了一個關於老百姓看病的專欄,記者暗訪了湖南幾個區域的大小醫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達189元。小病花大錢看似小事,但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晨報卻抓住了這個事件,把它寫成了精彩的新聞。這篇稿件看似平常,內容寫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卻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內幕寫出來,給老百姓開了一張明白的“清單”,最點,寫出了大量不爲人所知的內幕,在內容上進行了突破創新,是很可貴的。

在實習期間,我作爲記者,走遍了長沙的大街小巷、鄉鎮村莊,走高樓、下小巷,用文字記錄下了一個個的新聞事件。在這期間,翻閱了大量的關於政治的、社會的、生活的資料和報刊,對於社會各個層面的現狀有了十分深刻的瞭解。在採訪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各個階層的人羣,在與他們打交道的同時,自己也學到了以前所沒有學到過的東西,那就是交流,溝通。這兩個字看似簡單,而且人人都會,但是會和會不一樣,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溝通。作爲記者,要善於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要讓被採訪對象能夠信任你,把積壓在心裏的話向你傾訴,這樣才能使一條新聞能夠豐滿起來,而不至於只是個骨架沒有內容。除了要善於交流溝通外,善於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新聞來說,如何通過自己的思考豐富新聞的內容,增加新聞的深度是記者顯現功力的地方。另外還要善於分析材料。舉我採訪打擊假冒僞劣商品、保護知識產權的例子,當時接到任務是隨工商執法人員去查處步行街,後來在採訪回來的時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這樣的素材去做新聞的話很單一,關於打假這樣的新聞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豐滿的話頂多只是作爲一條簡訊來播出,這樣的新聞又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所以我就主動和工商部門聯繫,尋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經過努力,說不定可以找到關於假酒的,假閥門的,假調味品的等等,這樣的話這條新聞的素材就豐富多了,最後雖然沒有做爲新聞節目播放出來,但我的想法和提議都得到了老師的鼓勵與贊同。我想還是比較成功的。主要是從中學到了經驗,長了見識。

實習的這段時間,除了採訪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寫作了,兩個月的採訪經歷讓我更加的成熟和穩重,讓我的內心更加的豐富,所以我很感激這兩個月的時光帶給我的採訪經驗。採訪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寫作是採訪的表現和結果,既要深入採訪,又要講究寫作,二者不可偏廢。但從採訪寫作關係的實質來看,應該說是採訪決定寫作。另外,要想寫好新聞就必須有客觀的事實依據,而寫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賴與採訪,要做好新聞,必須抓好採訪寫作的兩個明顯特點,要更加強調實踐性,再就是要有鮮明的政治性。此外,新聞採訪和寫作要特別注意要正確對待我們黨的新聞工作在採寫方面的傳統經驗,正確對待西方新聞界的採訪寫作經驗。尤其要注意在寫新聞的時候不要把寫新聞與敘事混爲一談。記得剛進報社實習的時候,老師就要我練筆,寫一個關於爭創文明城市的新聞,而我卻寫成了

敘事性的散文。後來經過多寫多練才慢慢了擺脫了將新聞寫成散文的缺點。所以關於寫作一定要多寫多練。

結束了兩個月的實習,今天總結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無窮,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裏,親歷了各種新聞事件的前後,讓我對於社會層面的瞭解又深入了一層。不管是政策法規、社會民生,新聞所給予的對於我們周邊信息的瞭解和反思,是人的閱歷中不可或缺的一筆。我很感激這兩個月的時光,它帶給我的社會經驗和見識都是無價之寶。對我以後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3

從就讀新聞專業以來,我一直嚮往每天在外面跑新聞的生活,可以見識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用自己的文字讓生活更加美好,那一定是坐班的上班族無法體驗的快樂,大學生報社暑期實習報告。

暑假的專業實習,我來到了北京青年報的本市熱線版,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做一名記者的辛苦和快樂,同時讓我對這一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一天到報社報道,看着北京青年報20層的大樓我真緊張了一陣,電梯上下的人們互相搭着話,聊得也都是報紙上的今天的好新聞,頭版的圖片如何如何。我感覺北青的氛圍一點一點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儘快融入到這種緊張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熱線版,熱線組的老師都很親切,老師告訴我:記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來報社,有活兒就直接從家去然後寫完稿晚上八點前發給編輯,工作就完成了。聽到這個我長出一口氣,暫時放鬆了,原來記者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啊。但當我體驗過記者生活,才瞭解其中滋味。

編輯安排我的第一個工作是接熱線。專門負責接熱線老師告訴我,接熱線基本是所有實習生的第一課。接聽電話,把事件重點記下來,最重要留下聯繫方式,以備日後記者和線人聯繫。但老師也告訴我說,記者一般會比較關注車禍爆炸等突發事件,但所有來電都要耐心的聽,然後做好記錄。在接熱線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無能爲力,雖然是關注身邊的急事難事怪事趣事,但熱線組是無法切實爲市民排憂解難的,只能讓問題得到關注,但當市民需要切實的幫助打來的時候,我感覺真的很複雜,也十分無奈,實習報告《大學生報社暑期實習報告》。這中間也確實接到一些有意思的電話,很多熱心市民關注北青報,關注身邊的生活。接熱線同時也提高我了與人溝通,篩選信息的能力。

下面列舉些我接到的熱線之最:

最艱難的父親———一爲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經傾盡所有,現在家裏只能喝粥,急需醫藥費,求助紅十字無果。

最差勁的VEVA手機———最多一天接到4通電話都是反應VEVA手機質量太差,與電視購物上承諾嚴重不符,並且沒有售後服務。

最可憐的愛情失敗者——一名三十歲男子來電說,比自己小7歲的老婆和網友跑了,捲走了他所有的現金和存款,留下他和僅兩歲的兒子,他們甚至沒領結婚證。

最無厘頭的登廣告要求——一一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腳腳底板給商家作爲廣告展板,問爲什麼要用腳底板,他解釋人們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從而達到宣傳商品的效果…..

最有責任感的市民——一一體育大學已退休教師,曾經向有關部門反應多達30多次體育大學大門外有影響市容的殘破小房,一直無人管理,嚴重影響北京城市形象,願意帶着記者親自走訪。

最現實的線人——一——一因爲提供線索被採納後會有線索費,所以也就產生了一些專業線人,在熱線組最出名的要數馬先生了,他每次都會先問你有興趣做這條兒嗎?有的話我再告訴你……

最巧合的來電——————有一位女士來電指名找我,說我 和老師做的那條新聞就發生在她家附近,那天正好我負責接熱線,她說感謝你們對這問題的關注,當時我真是感覺好奇妙。

在接熱線的半個月裏,我確實感到,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新聞的敏感性還不夠,有時普通市民有着更細微的觀察力,他們發現社會中存在的的問題,苦於找不到解決的渠道,求助於媒體,說明他們是很信任並且依賴媒體的,我也感到隱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又覺得自己的能力其實很有限,除了安慰的話語,也只能幫他們記錄下來,而後編輯看了熱線記錄又會因爲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棄,很多的最後都是以不能做,不好做而告終。間接的幫助也是無法給予,這些信任遭到不得已的冷遇多了以後,是否還能堅定的存在?我希望市民能夠多些理解,相關部門能夠重視,然後媒體人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4

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在杭州日報社記者部做了一名實習生記者。想到7月6號那天得知消息之後便開始興奮。後來更是得知我是將兩名大二新聞專業學生給踢掉,自己搶到了那個實習崗位時,更加的覺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廣場想,明天我一定要行爲得體到位,注意細節。沒有經驗不要緊,但一定要讓人家覺得有潛力。

但是有一句話是怎麼說的來着?對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來了,怪累的,但總的感受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挺無聊。那天早上七點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資的八點四十五才陸陸續續的來。哦,對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還忙了一陣,但到了下午就變得十分太平,記者部沒有一通電話打入,所以在那麼涼快的屋裏,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邊和某人發短信,邊靠着背椅這麼靠着,從來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個小時。到後來,就是早上九點去報社,中午吃好午飯回家,下午兩點半上班,傍晚五點準時下班。然後去街上買些東西,五點二十準時在某人實習的公司門口等着,然後送某人上車回家。如此循環往復一月。

雖說我在報社裏的活動粗略來說就是——採訪、撰稿、發表……過程挺無聊的,但細數一下,感受還是有一些。

先說點好玩的吧。以前經常聽到電臺騙人,比如虛假新聞、虛假廣告一類的,但很少想過電臺也很容易被人騙。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電話,說人民商場處有一女孩要從高架橋上向下跳。聽到這一消息,記者們興奮得不行,連忙帶了攝像機奔出門去。哎,記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可不到半小時就回來了。原來他們在橋上轉了兩圈,也沒看到一個女孩的影子。(其實我到認爲,他們應該到橋下看看,說不定已經跳下去了呢)後來又有一通電話說是一河邊上有人要跳河,結果大家又是興奮地(造孽啊)出發,沮喪的歸來。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個結論:記者像農民一樣好騙啊!

接下來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採訪了兩次,結果兩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園,僱主家丟了一個價值四萬塊錢的攝影機、但我們就是剛進那保姆公司大門,才說明了來意,就被一箇中年男子不大禮貌的往外趕,還說“誰讓你們來的!”第二次就更嚴重了。有一個女孩被騙了錢到公安局報案,我們就是到公安局瞭解點情況,竟被很粗暴的轟了出來。一個滿身肥膘、滿臉橫肉、滿眼蔑視、滿口官腔、滿嘴嚼着中午飯的胖公安逛出來,一口標準的土話“走走走,快走!”說着還推了一下拿相機的大二的實習生哥哥。我當時很是氣憤,出門就對那個哥哥說:“什麼態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靜:“咳,這種事多了,現在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覺得自己待人比較真心,所以至今幾乎沒有被惡意拒絕過。今天的被拒,雖然有所準備,但當它真正到來時心裏還是不大舒服。社會上的人不比身邊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並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別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報。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我們這些要踏入社會的人卻不好接受。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5

在大學裏我學的是新聞專業,說的明白點就是寫文章的專業,很多學生在畢業後就成爲了記者,因爲去別的工作崗位上不是很合適,專業也不對口。

爲了以後的工作,我必須要出去實習,因爲現在的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了社會難題。爲了畢業後我至於畢業就失業,我必須要及早打算。在學校裏就把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提高到可以直接工作的水平。

我決定在暑假裏出去實習,地方我已經找好了,是一家不錯的報社。

今年暑假,我有幸來到《xx晚報》熱線部,進行爲期三週的專業實習。在這寶貴的三週時間裏,我不僅對專業知識有了更爲深刻地瞭解,同時也學到課本外的實踐經驗。這些收穫對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使我受益匪淺。

第一天到報社時,我心裏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該從哪裏下手。負責帶我的小彥老師給我介紹了部門的大體情況,採訪的具體流程以及新聞記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項。第一天,老師沒有帶我採訪,而是讓我在閱覽室閱讀報紙。說實話,以前看報紙往往只是看個熱鬧,根本沒有意識去觀察新聞的思路和寫法。

從第二天起,我就跟着老師開始了緊張而忙碌的採訪。一旦接到新聞線索,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立刻奔赴現場。用老師的話講,記者就是一臺不分晝夜時刻待命的機器。我所在熱線部的主要採訪任務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新聞。在這xx多天裏,我隨老師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個xx城。無論風吹日曬,哪裏有新聞,哪裏就有我們的腳印。我是一個比較嬌氣的女孩,平時出門打傘,下雨打車。但是在採訪期間,我明白記者是來不及顧及這些的。隨着我漸漸融入工作,這些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忽略了。我們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報社接熱線電話,下午出去採訪,晚上回家寫稿。任務多時,稿子往往不止一個,回家後常常要寫到深夜。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記者的生活並非像想象中那麼浪漫,記者不僅是無冕之王,更是一個肩負重大使命的職業羣體。

新聞容易忽略一些事實細節,而恰恰是這些細節比如人物,時間,地點等必須要精確。剛開始採訪時,自己總不注意,人名地名沒有留心去反覆覈實。在老師的囑咐下,我知道了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小事其實是新聞中最重要的。一個錯誤的人名甚至會影響整個新聞的真實性。另外,新聞中每一個字,每一個稱謂都要準確具體。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採訪稿中,負責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門我用了城管部門這個稱謂。主任在審稿時指出這個稱謂過於籠統,讓我打電話再次確認。確認之後城管部門變成了**街道辦事處城管指揮中心。主任告訴我,越是這種責任單位,名稱越要具體,絕不能出絲毫的差錯。

在和老師採訪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無論走到哪裏,老師總能細心留意身邊的細節。記得在採訪盲人老人爲簋街製作忙問地圖時,我觀察到的是兩位老人半小時完成一份、因此,我從老人效率高的角度採寫。然而,老師告訴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圖上的地名只有40來字,半個小時意味着老人平均扎一個盲文需要將近一分鐘的時間,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讓我明白採訪時不僅要觀察,還要細心。

真實性是新聞的基本原則之一。前不久的紙陷包子和華南虎事件使大衆對新聞真實性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也給新聞工作者敲響了警鐘。爲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無論新聞線索來自何方,無論新聞事件大小,我們都必須深入現場採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做真實的新聞,爲社會負責也爲自己負責。老師告訴我,這種情況對於記者再普遍不過,雖然很多時候在做無謂的勞動,爲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必須親歷而爲。

在報社,我發現很多記者並非新聞專業出身,理工科的記者作新聞也非常優秀。的確,記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相比之下社會知識和經驗也同樣很重要。要想成爲一名出色的記者就必須有全面的知識結構。記者是綜合性人才,對每一領域雖然不能都像本專業那樣投入,但至少都應有一定的涉獵。在我的採訪中,有一次是關於網上銀行密碼被盜的新聞。噹噹事人拿着米多長的銀行對賬單給我們看時,我發現由於相關知識的缺乏,我很難理解。於是,我立刻上網蒐集相關資料,彌補這方面的知識,在最短的時間內弄清了網上銀行的具體流程和網絡黑客的基本情況。這件事也提醒我對不同的領域,如果一點兒不瞭解的話,在採訪中就可能受阻。爲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採訪前的準備工作應深入,提前瞭解所採訪的領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書,多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面。

靈活變通是記者需要掌握的一個技巧。有些時候做新聞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很多新聞是在換了一種思路後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師採訪某盲人學校時,我們原定思路是採寫一篇類似會議新聞。由於活動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難挖掘出亮點。但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錄音器的盲人記者。這似乎有點不同尋常。於是我們在活動結束後對這位盲人記者進行了採訪。沒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經歷。和老師一合計,我們決定改變之前的選題。

實習期間,我翻閱了大量的報紙雜誌,瞭解了很多報業知識,。在採訪過程中,接觸到了各個階層的人羣,在與他們打交道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東西人際交流。作爲新聞記者,這個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採訪對象信任你,把積壓在心底的話向你透露,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特別是在人物專訪時,這往往也是一條新聞取勝的關鍵。除了不斷練習與人交往的能力,我的體會還有采訪前務必對你的採訪對象做一個全方位的背景瞭解。這樣做可以是使你的採訪對象感到自己不適合一個陌生人交談,不僅會很快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像老朋友一樣聊天,也會獲得對方的尊重。

通過這一次在報社裏的實習,我感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截。以前寫文章,就是沒有任何實際的空寫,沒有任何的可信力,現在我感覺自己寫東西就是“下筆如有神”,可以很快的將我要寫的東西表達出來,這都是實習的來的。

以後我還是會出去實習的,一次實習可是讓我提高這麼多,那多幾次實習那我不就可以提高的更多了,在畢業以後找工作的時候我可以和任何報社拍板,我寫文章很好,實習過幾次,工作找起來應該不難。

同時我也希望在校的大學生應該多出來走走,實習一下,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這樣畢業以後纔不至於在人生路上迷失自己,迎接自己美好的未來!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6

於健東,讀報參考小組組長。

報告內容:

尊敬的院領導,尊敬的報業集團領導,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全班同學以及我們小組感謝報業集團的領導爲我們提供的這個寶貴的實習機會,同時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對我們的熱情招待和巨大的幫助。謝謝!

在剛剛結束的大三專業認識實習中,我們組十分幸運,連續三個星期參加了國內著名刊物——《讀報參考》的實習活動,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們在《讀報參考》的短短几周實習,編輯部老師們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冷靜、執着的思維方式,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等,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時,編輯部老師們不僅爲我們的實習提供了單獨的辦公室,而且在日常實習過程中爲我們提供了許多無私的幫助,使我們的實習得到十分圓滿順利地完成。在這裏再次由衷地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謝謝!

以下是關於我們組的實習報告:

一、《讀報參考》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未來:

一) . 歷史:

成立時間:

《讀報參考》創辦於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來叫做《吹風與信息》,是原青島日報社的一份內部刊物。

其編輯部前身爲青島日報社資料室,負責管理報社的刊物資料等及報紙文摘版的編輯工作。

《讀報參考》試發行時,爲每份單頁四版,每期一百份,在報社內部免費發行。後來逐漸增至 16 頁,又增加到 32 頁,最後到目前的 48 頁。

當時主要刊登社會信息、政策規定、新聞線索、外報動向及部分有參考價值的文章資料,發行範圍只限於報社的編採人員,後來又逐步擴大到報社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及全市新聞幹部。

1991 年,擴充了刊物的部分內容,更名爲《讀報參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讀報參考》經批准正式在省內發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讀報參考》半月刊正式創刊。

經過兩年成功運轉,到 1993 年 7 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讀報參考》開始向全國發行。

99 年到 XX 年,發行量成倍增長,期發行量達 45 萬份。

XX 年改爲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現狀:

目前編輯部共有 21 人,主要負責《讀報參考》的編輯出版工作,此外,還負責管理報業集團資料室,和集團內部信息的錄入處理。

《讀報參考》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

目前,《讀報參考》每月三期,印刷點除青島外還有柳州、蘭州、南昌三個分印點,刊物發行到全國 200 多個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穩定現有《讀報參考》的宗旨、讀者羣及發行量的同時,編輯部正在積極組織年輕編輯創辦一份新風格、新讀者定位的試行刊。以進一步開拓讀者市場,細分讀者羣。

二 . 實習的具體內容:

一 ). 市場調查:

在正式進行編輯實習之前,在編輯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我們組進行了有組織的市場調查。在棧橋、百盛、火車站附近幾個比較繁華的地段,對不同報刊攤位和不同年齡段、身份特徵的人羣進行的隨機調查,我們獲得了很多關於《讀報參考》的市場定位的準確程度、讀者評價、改彩版前後的銷售狀況及其他相關問題的第一手信息,並對目前青島刊物市場的大體情況有了初步認識。

調查結果使我們認識到:

① 《讀報參考》的讀者市場定位是十分準確的,讀者評價很高,銷售量比較穩定;

② 近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銷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較明顯的下降;

③ 對於現有的宗旨和風格、以及讀者市場都已經成熟、穩定了的《讀報參考》而言,重新進行市場定位,並獲得讀者市場的成功機率不大 ;

④ 其他讀者市場尚有開發的潛力,如:二十至三十歲之間,有一定學歷、初入社會的人羣。

二) . 實習階段的主要內容:

1 、在對讀者市場進行了初步定位之後,我們小組以模擬出版一期《讀報參考》爲目標,仿照原刊的形式開始進行選稿,之後,我們的指導老師———責任編輯戚欣爲我們進行了指導和修改,然後我們根據老師的指導重新篩選、修改了稿件。最後將最終的選稿上交給了編輯部,編輯部的部分老師爲我們進一步審閱和指導,併爲每個組員一一講解。

過程中,暴露了我們選編稿件時在讀者定位不準等一些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加深了我們對稿件選編的認識。

2 、在實習期間編輯部出版了 兩期 《讀報參考》,我們參與了兩期大樣的校對。在校對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諸如忽略標點修改、不注重轉載稿件時人稱等詞語的修改等問題,並得到及時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標點等又沒有錯誤,其次,通讀文章,對文章內容、人稱、邏輯等問題進行改正。

3 、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嘗試了對近期的三個社會熱點問題進行了不同於《讀報參考》原刊風格的多角度的綜合報道。這個過程是一個真正鍛鍊編輯,和體現編輯能力的過程。首先,要蒐集大量、全面的資料,然後根據主題對材料進行刪改、綜合。這個過程,我們着重地注意了從多角度報道事件,反映來自不同社會層面的人們的聲音,稿件中去除了來自記者和編輯的評論性話語和觀點,給讀者留下充足的餘地去自己評論。同時,進行稿件綜合報道還要注意事件發生的邏輯性等問題。

4 、其間,我們還參觀了報業集團照排、校對等部門,熟悉了稿件的網上操作修改。我們還參觀了報業集團的四方區印刷廠,觀看了大型印刷車間的運作。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刊物出版過程的認識。

( ** 按原定計劃,我們本來是應該能夠出版一期由我們編輯的雜誌,並通過整個出刊的過程更加實際地瞭解整個雜誌的運轉流程。但由於編輯部十分繁忙,原定計劃未能實現,這不失爲小小的遺憾。但對於整個實習過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穫而言,這個遺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總之,整個實習過程使我們對一部文摘性雜誌產生的整個流程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使我們對未來專業課的學習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三、《讀報參考》對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 ; 《讀報參考》對稿件的要求 :

一)、《讀報參考》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

在與編輯部老師們的一次座談中,我們瞭解到,在編輯部年輕成員裏,一人是新聞系畢業,一人是歷史學專業、一人是中文專業畢業,一人是中文系畢業,沒有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其他文科專業。我認爲,這種情況主要是由《讀報參考》自身特點決定的。

《讀報參考》本身的特點:

一,文摘性的雜誌。

二、面向的讀者羣是側重於關心政治、社會和歷史的實事新聞的中老年男性讀者羣。這種特點要求編輯的能力方面應偏重於稿件的選擇和編輯,並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和廣泛的社會、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

同時,《讀報參考》目前還在對刊物的未來發展前景等問題,進行探索。

綜合以上現狀,我們認爲《讀報參考》作爲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 、高層次的決策人才:這種人才應具備相當的有關媒體的專業知識,擁有管理一個傳媒實體的能力,能夠對所在媒體的未來發展方向作出正確的判斷,能夠制定出符合讀者市場的、有效可行的近期及長遠的發展規劃。這種人才也應該是複合型的,要對媒體所在整個行業領域的運作機制和發展前景有相當的認識,知識面應該涵蓋新聞和經濟兩個領域,其能力的重點應是在實際操作中使新聞事業發展與經濟學科知識的相互結合。

2 、知識面廣的人才:這種人才應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尤其是對社會科學各領域,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等諸方面的學識都達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對某一社會現象、問題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認知和分析。這決定着刊物內容報道的廣度,以及影響的讀者對客觀事物認知的全面性。

3 、專業知識領域強的人才:這部分人才仍應側重於社會科學學科,這類人才應在所學專業上有比較深的造詣,能夠對某一社會領域的現象、問題作出深度的認知和分析。這決定着刊物內容報道的深度,影響着讀者對客觀事物認知的深刻性。

二)、《讀報參考》對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

受讀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選擇就有一定的特點和固定性,其內容主要分爲以下幾大塊 :①政策性強的內容;②近期重大問題事件;③海外事件;④歷史回憶性內容。

其中主要是有關近期的社會熱點問題的深度報道。由於這部分讀者羣大多數都經歷過新中國成立、文革等政治性很強的歷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還有一部分有關此方面的歷史記錄性的稿件。總之,稿件的選擇的過程就是“本着辦刊宗旨,找準讀者定位”的過程,只要適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後,稿件還應注意其政治性和社會影響,對於違揹我國國家重大政策方針,以及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政治後果和負面社會影響等的內容或稿件,應予以適當和必要的編輯修改或者刪去不用,保證刊物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積極的、正面的。

四、實習體會:

一)、經過幾周的實習,我對《讀報參考》這樣一份文摘性的雜誌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讀報參考》的成功,簡單地說,首先在於找準了自己的市場定位,這也找準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其次在於爲所選定的讀者市場提供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新聞信息。

具體來說:在實際編輯出版過程中,編輯部

① 注重刊物欄目的設置,如“八面風”、“觀察與思考”、“熱點透視”、“社會廣角”等,爲配合國家反腐敗鬥爭,還特設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錄”三個欄目,以此警示社會。

② 在稿件的選編上突出“廣選、精編”的原則。在千餘種報刊中精選最有價值的文章,對每一篇稿件都經過精心地編輯,並配有編者按。

③ 注重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內容,封面採用黑白新聞圖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點,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總之,作爲一份在國內有影響的期刊,《讀報參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過實習,我還認識到了以下問題:

1 、任何一份成功的雜誌都需要一個準確的讀者定位。我覺得,給雜誌選擇讀者羣就好像給種子選擇生長的土壤,只有根據種子自身的生長特點,準確地選擇最適合其生長的土壤,種子纔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長起來。

2 、編輯的素質和能力對於刊物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我認爲 , 編輯自身除了要有專業的學識和廣泛的知識外,最關鍵的還是應具備人文主義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同時,編輯進行稿件選編不僅要緊扣刊物的市場定位,同時要注意輿論導向和對讀者高尚情操的引導、培養。

3 、通過實習,我還感覺到,最理想化的報道應該是中性的、人性化的報道。編輯記者不要參與其中,進行中性的報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現事實和背景給讀者;要人性化地報道,避免主觀偏見和偏激的修辭,留下足夠的空間給讀者自己去進行思考和

評判,從而形成真正的源自於民衆的輿論呼聲,以此來反作用於社會。

我認爲,這種輿論引導過程是最理想的。當然,這種觀念也是建立在對受衆的獨立認知能力的信任基礎之上的。

4 、在實習中,我還認識到,刊物要多記錄“發生在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事,和發生在不平凡的人身上的平凡的事”。這也是人性化的報道的另一個方面。

以上是我關於專業認識實習的報告。其中有部分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請老師、同學們多多指教。 謝謝!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7

我相信我的實習是別有風味的,而正是這種與衆不同讓我學到了更多的東西,改變了我的很多認識。

7月7日,我來到了魯中晨報傳媒大廈,見到了預約好了的老師。正當我以爲事情會按照我的預料發展——也就是自己會被安排到報紙的新聞部或者熱線部開始無休止的忙碌的時候,一點點外改變了我這次小實習的常規路線。由於老師已經不在記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週末》的雜誌時,我也就被理所當然的在這本小雜誌中度過了一個複雜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較鬱悶的,因爲我是在想不出這本校雜誌能夠給我帶來多少專業方面的鍛鍊,但是隨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漸漸的改變了這種想法,而漸漸的意識到無論什麼對我這個一窮二白的菜鳥來講都是一種收穫。

我可以毫不隱晦的說我的實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辦公室離看書,看雜誌。一開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費事麼要花費這麼多的時間浪費在觀察上面。後來也慢慢的也意識到看書是完成一個新聞專業的學生從辦報紙到做雜誌的觀念的轉變,也就是對語感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認識,做報紙做得就是一種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聞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學造詣,但求易解;但做雜誌起碼已經是完全脫離了新聞領域,儘管他還能夠對當今的熱點問題形成自己的評述,但是新聞的時效性已經對其失去了作用。從語言方面來講報紙力求簡明,而雜誌有着很明確的受衆羣體,所以語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徵,或是唯美,或是紀實但是絕對不想報紙那樣乾癟,除了事物本身之外雜誌的編者往往還透漏着自己的一點個人偏好

每一本雜誌都有着自己的,由於在辦公室呆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研究雜誌也成了我給自己定下的一個任務,在這期間我曾經認真的翻閱了《名牌》《城事》《青年記者》基本雜誌,也頗有一份心得,《名牌》雜誌由於其大衆化的`特曾難道這前衛的潮流,凸顯這80後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於其在內容方面大膽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於是在淄博地區創辦的一本剛有雛形的雜誌極具本地的氣息,整本雜誌是按照一定比例來報答淄博的過去和現在的,樸實自然尤其是圖片的選用是其制勝點之一,而《青年記者》與其說是一本書,更不如說是一本教材,一個學術交流陣地,上面個各流派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實際結束後我也意識到從報紙道雜誌其實就是某種程度上的昇華。因爲以前我根本沒有接觸過報紙,所以一接管雜誌在所難免有偏見,這好比在工作崗位上沒有上過基層就去了當小組長,現在也明白這是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我總覺得有點遺憾的是沒有好基本功。說來也有意思,等啥時候習慣了辦雜誌的心理,習慣了這樣的小資情調等到再有機會去報社實習的時候就得咱轉換思維了。

儘快完成角色的轉變,是老師的建議,也是我在實習期間努力的一個方向。尤其是在實習過了一半之後,也慢慢的感覺到在學校裏面所收到的教育過於傳統,缺乏靈活,實習總結《暑期報社實習總結報告》。學會變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於一名新聞工作者來講,新聞是一種極具“靈性”的東西,好多有用的都是從業人員的靈光一閃啊,而這種東西是不可能培養出來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儘管有勤能補拙這一說,但我仍然堅信有些天分東西是勤奮不回來的,是註定的。就拿魯中晨報奧運小組發回來的稿子和圖片,有的記者的東西就是那麼普通,但是總是有那麼幾個記者拍回來的照片總能讓人感到靈光一閃。當然我從來不敢說自己是否適合幹這一行。每次想到這裏,我都會想起採寫老師老程第一次給我們上課說我們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將來能夠從事新聞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當時我還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樣子,現在看來,這個數字明顯太樂觀了。話再說回來,儘管傳統的教學帶給我得,動手機會少之又少,但是就實踐得情況來看我還是沒有很好的把握住機會,心中也是有點遺憾,這樣也好,最起碼在最後來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側重,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能夠在學校裏面學到的,工作本身其實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

下面還是回到正題,簡簡單單得對小實習中基本功的鍛鍊做一下總結,採訪(主要是雜誌方面)沒有我想象得那麼簡單,其實什麼樣的採訪都有,關鍵是你在採訪開始之前的準備有多少,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採訪氛圍。在談話得同時不要被自己的採訪對象牽着走,(這是我曾經犯過的一個錯誤)時刻記着自己的採訪目的。寫稿方面,第一次寫稿時滿腔熱情,然後3000字就被槍斃掉了,稿子沒寫好我聽取了以下得兩個方面的建議,意識採訪工作沒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雜誌的風格。

之所以認爲我的小實習有和別人的於衆不同之處,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實習期間我們曾經爲雜誌社跑過廣告業務,儘管是專業以外的東西,但我看來對我人際交流方面還是有一定培養的。廣告和採訪雖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側重點不同。說服客戶在自己的雜誌上做廣告需要一個人如實得而又揚長避短得把自己的雜誌推銷出去,期間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說話要有層次感。一開始我連自己在講什麼都不知道,更別說什麼效果了,後來就好多了。無論結果如何我是終究覺得這是我小實習中一次難得的收穫,在將來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誰又能保證這種收穫沒有用呢?

每次聆聽老師談起將來,無論是就業還是新聞得將來發展情景,都頗有一份感觸。他說,儘管整個社會層面都在強調就業形勢得嚴峻性,其實還是沒有那麼嚴重的,就目前的形式來說,本科生畢業絕對能夠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憑卻沒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識層面應有的東西還是吧!而就新聞專業得前景來講,在這個社會新聞氾濫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層次得專業記者,市場就職位的調節也是帶有相當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飽和的職位造成大家的趨之若鶩,然後飽和之後形成新的失業類羣。關於媒體自身的建設,每個報社都應該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就拿我們實習的單位來講幾年之前報社對財經新聞得報道還是缺乏力度得,後來隨着人們對經濟現象的關注越來越多,報社纔開始發展。儘管如此,在對財經方面得報道還是失去了先機,當然這直接影響到了報紙的銷售量和效益。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8

報社實習報告怎麼寫?能去報社工作的人,基本上文筆都比較好,寫一份實習報告自然不在話下。不過,我們還是整理出了一份報社實習報告範文,大家可以從這篇實習報告範文中,找到實習報告寫作技巧。

從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報社進行了爲期十五天的實習。短短的實習期雖然出去採訪的次數並不多,但閱歷倒是增加不少,應該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很多學問。發覺書本所講的理論與實踐多少是有距離的,我們學生要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並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經歷過親身感受過才知道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而經過了四次的外出採訪,有順利接受採訪的,有被拒絕採訪的,事後都是受益匪淺的。以下是我的實習報告總結:

書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校就知道做記者人際很重要,一個良好的人際網,以及相關的新聞素質是很重要的,但運用到實際,要做到得心應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聞的事實性,客觀性,針對不同的讀者羣進行換位思考。

吳記者把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叫到他面前,在網上隨手找了一篇報道讓我倆看,我們睜大眼睛看,是關於學校的一篇研究報道,看完了新聞我倆面面相覷卻不懂有什麼看頭。吳記者就說你們要盡力利用周圍身邊的所有資源獲取新聞,做自己熟悉的領域。就像現在從你們的學校出發,從自己的最方便的出發。看這新聞你們覺得有什麼可以做?我們依然沉默。“你們首先必須遵循新聞的事實和客觀性,然後想想我們這份報紙是什麼人羣看得多,你們自己還想從這消息事件知道什麼,也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想他們還想知道什麼,進行這樣一個換位思考。”在吳記者的引導下,我們從這消息找出還可以報道的東西,然後聯繫新聞當事人,開始着手實習的第一篇新聞。

做自己熟悉的領域,不斷提高自我交際能力,擴大交際圈

因爲是放假時間聯繫不到學校教授,我們的採訪一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報社吳記者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電腦,電話,身邊的所有人都可以發生作用。再說你們是學生,本來就具有得天獨厚的便捷,發散人力去幹吧,沒有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後來經過多方面真的就是聯繫上了教授。

其實當記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際圈,有豐富的信息資源纔可以儘快儘量準確的辦好事情。就像一篇報道,你可以找到相關的新聞對象,根據“六人認識論”人傳人,以一傳十,十傳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對象。而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採訪得心應手。我們就嘗試過,因爲是記者的身份而遭受採訪拒絕,而老記者通過某個有點“權力”的朋友幫忙,我們最終還是可以進行採訪獲得了需要的新聞信息。當然人際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對於記者來說更加是重中之重。

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邊的報紙,沒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說發現有新的材料可以寫。他說報道說還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們可以補充這些消息作爲新聞,還是會有很多讀者關注。這是關於湛江節能燈的同一篇新聞,我看完了就把報紙扔到一邊了。而主任卻看到了可以寫的新聞,就是新聞敏感,就是經驗?對於自己目光狹隘我真的無話可說,問了主任很笨的問題:“怎麼發現新聞?”主任就說,“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就要做別人所沒有的。學會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好一個處處留心,做別人所沒有,因爲主任的仔細觀察,我是寫了兩篇跟蹤報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識珠”恐怕這消息就會隨着報紙一起沉默,成了沒有的東西。其實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不只是經久“沙場”的老記者纔可以做到的。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去動腦,有沒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看這新聞就要懂得從新聞找新聞,“查缺補漏”都可以派上用場。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細心一點記錄會發現生活裏有很多學問。

急轉彎把握時機,改錯都可順帶新消息

因爲是電話採訪的緣故,登出來的新聞人物的一些個人資料與實際有點出入,當事人的父親打來投訴電話,當時自己卻不知道如何解決心裏生怕被罵。無奈硬着頭皮尋求老記者的幫忙,誰知老記者輕快的說:“沒事阿,用不着登什麼更正消息,你應該再聯繫當事人,希望獲取新的消息,然後在新的報道里重聲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緊張的樣子他還補充一句:“不用緊張,錯誤是有的,有時候可以將錯就錯,這不又可以有新聞出來了,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過這樣一個途徑去解決錯誤報道的問題,更加想不到還可以順帶出新聞。發覺解決問題只要用心去想,還是有很多辦法的。這是一堂很好的課。在接下來的報道我也幾乎是竭盡全力,盡力把這則“意外”的新聞寫好。

鐵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於沒有做好相關的程序採訪沒有順利完成,消息只獲得一部分。見我們無精打采的樣子陳記者告訴我們,“雖然沒有獲得完全的消息,但還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據這些材料,換一個報道形式,比如本來是深度報道的就變成圖片新聞。記住,就算鐵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沒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就肯定會遇上很多的閉門羹,你們要慢慢適應,只要盡力了就好了。”

後來我們回到報社根據所有的材料整理好還是寫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響。“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採訪寫稿子的時候這句話也會用得上。在生活中難免就會有不如意,而在經歷風雨之後或者失敗後,勇敢的人總是可以站起來的。站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鐵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鐵倒了可以站起來,可以從失意中意識到什麼,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長成熟,我想這就是那一把沙。

從領導看階層性,當好記者一項重任務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我們報社陪同領導慰問軍團。第一次如此接近領導,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義的泛濫。領導們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們記者的到來也不是爲寫什麼稿子,一電臺老記者就說這類性會議我們陪同就夠了,稿子就寫一百來字。後來才發覺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領導喝酒,而我們卻不得不喝,真的很無奈。然後我們當女記者更加難,因爲沒有人會護着我們,而往往也是首要對象,那時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對。社會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時,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這個社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從實習過程中我發現,也許現實就是這樣,不得不面對一些你無能爲力的事情,當發現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時應該始終保有自己的原則就好了。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9

(一)實習心得

大學生暑期社會時間活動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重要舉措。作爲大一生活學習的總結,我也參加了社會實習活動。得到了實習單位領導的讚譽,而且在實習活動中拓展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增了知識,長了才幹。

很快的,署假又過來了,面對最後一年的校園生活,想着剛剛過去的最後一個署假,緊張沉默之後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腦海裏的每一個足跡都是那麼的深,真的說不出是什麼感覺,伴着時間,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賽跑,不可能從真實的兩面去看清它,只是經意不經意的感受着有種東西在過去,也許更適合的只有那句話:時不待我,怎可駐足

xx工人日報的新聞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般沒什麼人在辦公室,以至於我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纔在辦公室見過每個人。他們一般都在外面跑新聞,只有趕稿的時候纔會出現在辦公室,或者說,只是來交稿的時候出現在報社。跟着“來無影,去無蹤”的老師們學習,確實有點難度。

每天上班,辦公室是我開門,總是要等很久纔有記者來上班。初來的幾天,我每天第一個去,坐着看半天報紙,然後上網找料,經常找不到新聞線索,我心裏很着急,幾乎都是老師給我一個電話,聯繫一下,就開始出去或者電話採訪。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彷徨。

1、高溫系列採訪

纔來了一天,也還不認識什麼老師,帶我的老師又常年不在辦公室。史老看我們有點小空,於是,讓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去外面採訪一下高溫下的務工人員。我們在九蓮社區門口發現了一個縫衣服的阿姨和兩兄弟的修鞋鋪。一翻生疏的招呼後,就開始和他們聊了起來,雖然他們都不願意多講,更不願意我們把他們寫到報紙上去,但最後也勉強地瞭解到了我們需要的信息。回來努力寫稿,直到下午一點多才記得還沒吃飯。

2、稿件不能發

夏老師常跟我說:“自己去找找有什麼好寫的,然後發到我郵箱。”由於我還沒有自己的消息網,所以,我經常去論壇找還沒被髮掘過的消息。突然被我發現了有關移動集團彩鈴的帖子——“我的彩鈴都被和諧了!”心想着終於找到可寫的了,於是我打電話去了移動的人工服務檯,以辦業務爲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寫了一篇稿子,心裏很喜。第二天,夏老師就來辦公室說這篇稿子不能發,因爲報社的領導和移動的老闆關係很好。這樣的理由我很無語,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種體會。

3、電話採訪

電話採訪是採訪中經常會用到的,而最經常用的號碼就是114查詢臺。在這期間,我電話採訪過游泳池的水質檢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師傅“自來水事件”。電話採訪最容易吃閉門羹,打過去不接或者告訴你應該找哪個部門,採用迂迴戰術是常常碰見的。“康師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電話去各個公司,比如統一,都只有“嘟嘟”的聲音,看來還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緒。

4、實習生出差

據說,我們報社實習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卻偷偷地去了,還是代表整個報社,說來心裏也挺慌的。我們報社和杭州電臺、電視臺聯合主辦了一個“和諧中秋”的活動,主要是在全省評選最感動的外來務工人員。夏老師突然有事,我戰戰兢兢地一個人去了,什麼都不知道的小菜鳥,就這樣跟着他們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溫州,跟着採訪了三個人,一切還算順利。這種處在初級階段的人,還是在旁邊多學習老師們纔是對的。

經過這四個星期的社會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一些在課本中無法學到的東西。怎麼跟不同的人相處,怎麼跟不同身份的人說話,怎樣處理突發的狀況。還有一些是我將要學的知識,比如攝影和新聞寫作,這些我都在實習中提早得到了鍛鍊。社會實習是驗證實力的“試金石”。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的大舞臺,我才真正體驗到自身知識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論知識只有與實習密切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行不行,實習中看!

通過實習,我在各個崗位上都得到了鍛鍊,並且對於如何將理論與實習相結合有了新的體會。

(二)建議事項

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光有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求自己在以後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要求自己的寫作水平一定要過硬。

在實習中不斷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新,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