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學實習報告4篇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實習報告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教學實習報告4篇

教學實習報告 篇1

實習目的:教學實習是大學教育中一個極爲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作爲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外出到旅遊景區進行實地考察,對於增強專業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和鍛鍊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爲我們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可以檢驗教學效果,爲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積累經驗,併爲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準備。

實習內容:

本次教學實習,我們前往的位於成都市西南邊的大邑建川博物館和安仁古鎮。在此,我就安仁古鎮的一些情況做實踐報告。

安仁古鎮,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始建於唐朝,現存的舊式街坊建築多建子清末民初時期,尢以民國年間劉氏家族鼎盛時期的建築最多。安仁鎮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產業發展頗具規模,它的旅遊資源分爲兩大板塊:一是開發較早具有相當知名度的劉氏莊園(包括大型泥塑《收租院》),景點主要分佈在劉文彩公館和劉文輝公館。劉氏莊園以其獨特的歷史內涵以及其建築本身對中國高超的民間工匠藝術的充分體現而享譽海內外,是國際旅遊組織認定的四川旅遊發展“六朵金花”之一,在《四川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被列爲重點開發的旅遊資源,被國家列爲4A級旅遊區,併成爲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是鎮內現保存完好的十餘座公館羣和安仁鎮特有的古街、古道、古巷和古建築。三條古街(紅星街、樹人街、裕民街)、古樓、古塔和安仁中學(原文彩中學)保存完好,能夠很好地體現民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和文化特色,同時把川西民居風格與歐式建築風格巧妙地融爲一體,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但是,安仁古鎮的發展還是存在着不少的問題。

1、作爲一個4A級旅遊景區,安仁古鎮的基礎設施不完備。在古鎮街區很難看到垃圾桶等最基礎的設施,另外,我們僅僅是在景區入口的遊客中心見到公共廁所,一個景區如果沒有這些設施,對遊客來的行動來說是很不方便的。針對安仁的現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景區發展的重中之重。

2、古鎮缺少對自身歷史文化及旅遊景點的介紹設施。就其本身而言,安仁古鎮具有很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但是如此深厚的歷史沉澱在我們對古鎮進行實習考察的時候卻感受頗少。古鎮對自身歷史文化介紹這方面,去年我們實習的街子古鎮就做的較爲完善一些,在街子我們能在不同地方看到關於街子古鎮景點的簡介以及景區的路線圖,這樣方便了遊客的遊覽,同時會給遊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旅遊區吸引物的集羣效果不好。在該地有建川博物館、劉氏莊園、古鎮街區等一系列的旅遊景點,但是由於是一些相對獨立的點,各點之間的有一定的距離,這給遊客的遊覽造成了很大的不變,針對這一問題,能規劃出各點之間的遊覽線路並加以開發利用,不僅能夠增強遊客遊覽的趣味性,同時也增加當地的產業量,促進就業。

4、安仁古鎮知名度還不大。雖然作爲國際旅遊組織認定的四川旅遊發展“六朵金花”之一,在《四川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被列爲重點開發的旅遊資源,但是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來說其知名度還是不夠的。擴大宣傳力度,選擇古鎮中的一些歷史遺蹟及特色民風民俗加以宣傳,提高古鎮的知名度的同時,也可以滿足遊客的求異心理。

5、針對當今古鎮的雷同現象,發展特色旅遊,突出當地特色,是決定古鎮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推出古鎮特色,如特色文化、特色建築、特色小吃等。

教學實習報告 篇2

摘要:常言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縱使付出而不言,那貼心的溫暖,那滿心只爲桃李香的情,桃李怎能無知感?我在燦爛陽光學生學業輔導培訓班開展有關閱讀培訓、作文培訓、書法培訓以及家教輔導的社會實踐過後,自己作爲一名師範專業的大學生,由此引發了培訓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文化課業的思考,收穫了少許因材施教的學習實踐經驗、將書法筆法與起源結合有機運用於識字寫字教學的探索實踐經驗以及如何與小學生融洽相處的經驗。

關鍵詞:教學效率 社會實踐 因材施教 寫字教學 師生關係

【提綱】:

1.總述實踐背景(包括介紹實踐活動的目的、相關背景、時間、地點、人員、實踐方式);

2.分述

(1)因材施教(閱讀、作文、書法培訓及家教輔導)

相關經驗收穫

特別收穫:書法筆法與起源結合有機運用於識字寫字教學、書法培訓的因材施教

相關經驗收穫

(2)如何提高師生和諧關係(課堂教學【閱讀、作文、書法】、課後課業輔導、師生互動活動、師生日常生活)

相關經驗收穫

兩方面;

3.綜述:

點出自己所引發的有關培訓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文化課業的思考(綜合閱讀、作文、書法與課後輔導;師生活動活動及日常生活談論自己的觀點)。

昇華收穫,移花接木,點出作爲一名師範生,應當如何吸收經驗以提升學校的課堂課程教學、建立良好的新型師生關係。

【正文】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當自己感嘆光陰荏苒時,已然是一位大二的師範生。春夏去,秋冬至,我也將面臨可否登上那七尺講臺的問題。爲此,我自尋相關專業(包括小學生閱讀、作文、書法培訓以及家教輔導四方面工作)的社會實踐機會,來到燦爛陽光學生學業輔導培訓班實踐,爲一己收穫些就業前的社會從教經驗。

在培訓班,我白天進行鍼對於小學生的閱讀、作文、書法三方面教學內容的小班上課實踐。作爲新人的我,在老教師的帶領下展開實踐,自己一邊學習聽取間接的上課教學經驗,一邊現學現賣地付諸於實際課堂教學。晚間,我則按照老教師的要求對小學生進行家教輔導。

不論是閱讀、作文、書法教學,還是學生家教輔導,我在實踐過後,漸漸地明白到因材施教對學生提高自身的這些技能顯得頗爲重要。譬如學生在完成閱讀、作文訓練前,我要結合他們的年齡段、不擅長之處等,佈置以適應每位學生自己的專類訓練項目;學生在練習書法前,我要先進行一次摸底,根據每位學生書寫感、線條感以及基本功的不一,爲他們制定屬於他們自己的練習計劃;家教輔導方面,我則需要根據每位學生的短板,爲他們制定額外的補充練習。

在個人的培訓班實踐過程中,收穫最有特色的經驗莫屬書法教學。自己在培訓班還接受教授二至六年級小學生的書法,起初自己只是自學了書法,而現如今,我則需要學以從教。在教授書法過程之中,我忍堅持因材施教,在摸清每位學生的書寫感之後佈置他們以自己專屬的臨帖任務。在施教中,我發現學生臨帖練習的效果比描摹練習的更佳。

在進行鍼對小學生的書法素養方面的教學之前,我尤覺自己筆下的楷書字單板無神。我當仔細品味林語堂先生的“這種運動的美正是理解中國書法的鑰匙。中國書法的美在動在不靜,由於它表達了一種動態的美,它生存了下來,並且也同樣是千變萬化,不可勝數的。”這段話之後,慢慢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相長地獲得了點點滴滴的啓示:每個字的筆畫有序,橫豎撇捺之間會因序產生照應,點畫之間的靈活照應,就能使得整個字體有動感,倘若點畫寫出是美的,那麼它們之間的照應就具有一種運動的美。由此我便愈加明白歐楷書法家田蘊章先生的這句話:“楷書似走,行書、草書似跑”。我也因此由點到面地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文化的博大精深,表達一種動態美的書法諸體,由於善變、多形體,在歷朝歷代經諸多書法家的取長補短中趨優傳承。

我在培訓班實踐書法教學後,總結得自己的一套目前小範圍適用的`教學方法:將書法筆法與起源結合有機運用於識字寫字教學的探索實踐經驗。自己在教學中發現,倘若自己盲目照搬書法技法予以教授,小學生不但聽不進,而且難以保持長久興趣。因此,自己漸漸地摸索出通過欲授筆法先引字體起源的方式,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講故事的形式中,即在講述漢字起源中,循循導入每節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筆法技巧。這樣一來,小學生能處於一個輕鬆的聽故事課堂,結合老師黑板上的筆法演化的圖像演示,並間隔地回答老師的提問,從而使之在視聽說三位一體中,生動形象地掌握筆法技巧。當然,這隻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教學,每位學生還需結合自己的掌握程度以及基本功,進行強化書寫練習。

自己在有關教學閱讀、作文與書法的課堂、課後課業輔導、師生互動活動及師生日常生活中,直接抑或間接地習得些許如何與小學生融洽相處的經驗,使自己對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師生關係有了新的認識。

我在培訓班間接或直接地習得教師確實要有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以及平等的師生觀。在培訓班,諸多學生被送至培訓,皆是爲了提高某些方面的知識技能,儘管他們接受培訓的方面表現得不擅長,作爲教師絕不可對其實行懲罰,甚至認爲學生腐木不可雕也,而要認識到每位學生所擅長的才能,學會尊重理解、欣賞和悅納每一位學生,與其和諧平等相處。在與學生相處時,老師要充分信任、主任接近他們,民主公正地對待自己的每一位學生,以自身的值得被學生潛移默化影響的形象影響學生。

點出自己所引發的有關培訓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文化課業的思考(綜合閱讀、作文、書法與課後輔導;師生活動活動及日常生活談論自己的觀點)。

昇華收穫,移花接木,點出作爲一名師範生,應當如何吸收經驗以提升學校的課堂課程教學、建立良好的新型師生關係。

自己在培訓班培訓之後,引發瞭如何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培訓項目的思考。我認爲實幹的關鍵在於老師真心實意爲學生,無論是知識的教導,還是與學生的相處生活,只有立足學生實際,處處爲學生謀發展,滿心只爲桃李香,方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學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時間:XX年11月09日至XX年11月20日

二、實習地點:xxxx

三、實習目的:理論聯繫實際,充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通過實踐獲得相關教學經驗,爲以後的教學打下基礎,教學實習報告。

四、實習內容:代課,教學《沁園春 長沙》。

五、實習過程:

1、實習前的準備

起初是本專業的老師對我們的試講進行點評,針對去xxxx上課的同學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我們這組的同學便在老師的指點下對教案再進行完善,對教案知識再進行熟悉。

13日的下午,專業老師帶領我們與xxxx的實習指導老師見面,初次碰面,我們便忙開了,因剛好xx的同學期中考試完,我們便幫忙改試卷,實習報告《教學實習報告》。改試卷,只是以後教學中必有的一個階段,現在我們是提前體驗吧。在於我看來,改卷其實也是我自己在做一份試卷,考的不僅僅是我的知識,也是我的態度和耐力,以及我自己的判斷力。我需認真琢磨答案的優劣,給他們一個合理的分數。也就是今天下午,我們得知我們只需要進行一堂課的講解。只講一節課,剛知道時多少有點失望,我本以爲可以講一個星期呢。

然而既然此次實習只有一節課的時間,那就更應該好好抓住這個機會。雖說只有一節課,但是,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爲了能出色地完成此次教學實習,有質量的上完這一堂課,在上課之前,我仍積極用心的做了一些準備。我借閱了多本參考書。通過閱讀這些參考書,我整理了許多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對於其中有一些出入的地方,我也進行了有效的取捨。

除了借閱參考書之外,我也上網查找了許多相關資料,如“沁園春 長沙 教案”、“沁園春長沙精品教案”,雖然輸入的關鍵詞基本相同,但得出的結果卻是不一樣的,有的值得認真一看,但有的卻不值一翻。下載完這些資料後,我便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和研究,充分利用有參考價值的資料,並適當增添自己的見解,再結合從參考書中整理出來的資料,最終完成了一份自己感到比較滿意的教案。在正式上課之前,我的任務就是不斷完善關於《沁園春長沙》的知識。

2、教學開展階段

上課當天是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三,今天進行教學實習的同學都起了一個大早,我們相邀前往xxxx。鞠老師(我們的實習指導老師)指導我和另外兩位同學,很湊巧的是,今天我們三個人都有課,於是我們便相互聽對方講課,吸收一些經驗,鞠老師也在旁邊給我們一些指導。我是上午最後一堂課上課,看到前兩位同學出色的表現,我既鎮定又緊張,既希望自己能和他們一樣有出色的表現,又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

教學實習報告 篇4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作爲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爲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佔據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願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懷跟疼愛,讓我們帶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着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這一聲聲悠長而溫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裏包含的愛跟暖。”簡短的一段話,開啓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於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跟感悟學習內容。”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這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己喜愛的圖書,作爲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

3、引進生活的活水。

於漪老師提出:“語文應跟生活相聯繫,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裏,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澱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採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小學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寫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着: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