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實習報告七篇

在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城市實習報告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城市實習報告七篇

城市實習報告 篇1

目錄:

1實習概況

2實習記錄

3分析與討論

4實習心得

5參考書目

6對實習的建議

1實習概況:

1.1 實習目的:

增進對於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增強對城市的感性認識,發現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並能將課本中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城市生態課實習報告。

1.2 實習時間以及內容:

時間:XX年4月5日

路線:從北大地學樓出發,沿着燕南園,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到蔚秀園,穿過承澤園到海淀公園,經六郎莊,直至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到萬壽山北坡。沿途觀察當地的建築,植被,動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動,並向遇到的人展開一些調查,獲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實習效果和教訓:

1.3.1實習效果:

總結實習的所得,實習的主要目的都達到了。這次實習使我對於城市中人與環境,與其他生物的關係有了感性的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因此使得自己以後思考問題能站在一個更爲全面的角度 。

1.3.2實習教訓:

但由於是第一次實習,實習經驗還不是很足,特別是到了頤和園後,由於頤和園的秀麗風光並且有些累了,有些放鬆,所以遺漏了許多細節,使得這次實習並不是很圓滿。同時這個教訓也應該謹記,爭取在下次實習時能做得更好!

2 實習記錄

本部分將以路線和我所見所聞爲線索,詳細的概括在實習中所見到的各個方面。

2.1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的“世外桃源”,我們去時正好是在春天“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時候,燕南園一片綠色。其中的樓房大都建於50年代,帶有西方建築的風格。在一個垃圾周圍,我們看到了一種叫做車前草的耐踐踏的植物。在燕南園裏我還看到了一片在這嘈雜的城市中難以見到的一片綠地,裏面自然生長着的植物,說得出名的說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種,這與我們在公園中所見到的人工的單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實習報告《城市生態課實習報告》。而在這綠地中我還同時看到了蚯蚓糞。在園中,我訪問了一位正在修剪樹枝的女士。當問及對住在燕南園的感受時,她的語氣充滿了自豪,她說到:“這麼好的地方,有這麼多的古樹,這麼多的植物,有時候還有許多小鳥,在哪找的到?!”同時她還表示在燕南與別墅中,她願意選擇燕南。也許別墅中也會有樹,然而她認爲那裏的環境過於人工化遠不及燕南的自然環境舒服。在離開燕南的時候,我回頭看到這處於一片碧綠的樓房中有些的牆壁上爬滿了一種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與這古香古色的建築形成了對照,給人以一種古樸之感,這的確是一個“世外桃源”!

2.2 靜園及其附近:

靜園的草還帶有些黃色,靜園原來是一片蘋果園,因爲修蓋新圖書館而將這蘋果園該成現在的樣子,以給學生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靜園中的人並不多,不大的靜園反而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靜園後面的園子到是已經呈現出一片綠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綠蔭,給人一種與靜園不同的感覺。然而很遺憾的是,由於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許踐踏。在南北閣的屋檐下,我們發現了小鳥以及它們所築造的窩。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從靜園出來,我們沿着小山坡間的路到未名湖。這條路很安靜,偶爾可以看到一兩個人在這靜謐的山坡上大樹下看書。未名湖邊的柳樹已經發芽,隨風飄舞,給人以“楊柳依依”之美感。粉紅的桃樹也已經開花,夾雜於萬綠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師帶我們去看了在翻尾石魚旁邊的一塊小沙灘,沙灘上有着許多小草,中間有一條路。這個沙灘與翻尾石魚連成一體,是未名湖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然而老師告訴我們小沙灘上原有一塊介紹翻尾石魚的碑,是後來才移到沙灘前面。

2.4 蔚秀園:

我們從西門出直接進入蔚秀園。進入蔚秀園,我看到的是有些蕭條的景色,還有一個充滿髒水的河,河邊有些野草。在這小河旁邊,我訪問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訴我,她還是喜歡住在這裏面,雖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邊,我們看到了一個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個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難見到的畫面,一羣老太太在剪野菜,還有兩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對情侶在看書。此時大概已經9點半,太陽已經有些大了,然而,由於山包上的大樹遮擋了陽光,使得這裏成爲了一個極好的乘涼之地。那兩個小男孩告訴我,他們覺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覺得住在這裏面有這麼一個其他地方沒有的小山包,他們玩的東西玩的花樣比其他人更爲豐富。當我走近這些老太太時,卻詫異地發現她們竟然是將這些野菜連根拔起,而她們並不認爲這會對這小山包造成破壞。而矛盾的是,這些老太太告訴我們她們都很喜歡這個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萬泉文化公園:

進入萬泉文化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小型兒童遊樂場以及其後的一片草地。因爲是週末,玩的小朋友比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帶着他們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對帶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訴我他們經常帶他們的孩子來這玩,因爲這視野開闊,空間大,空氣新鮮,而他們更爲喜歡帶孩子在草地上玩,因爲遊樂場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傷,而他們的孩子也更喜歡在草地上玩。但讓他們不滿意的是,廣場中的樹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時候沒有足夠的乘涼的地方。告別了快樂的一家子,我卻發現在離他們不遠處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請勿踐踏”四個大字。

城市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目的

實習是城市規劃這門課程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際規劃意識與規劃能力,實現平時課堂所學知識系統化、能力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城市規劃生產實習報告。實習不同於課堂的學習,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學生自我實踐的教學性實踐活動。是大學理論課程與實際工作的聯繫和紐帶。由此我認爲,大學課程的實習應該具有以下目的與任務。

實習最直接的目的便是運用和檢驗學生平日所學的理論知識。大學課程的學習一般都是彼此孤立地進行,並且都是一些來自於書本上的間接知識。而野外實習對學生綜合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自我實踐創造了條件。學生通過對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實際運用,可以加深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實習還可以對我們掌握知識的水平進行檢驗。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唯一的衡量標準。並且,通過實習,能暴露我們平常學習中的許多缺陷。認識到這種缺陷後,學生纔會從理想化的境界中走向現實,纔會比較冷靜地、客觀地認識自己,進而有意識地重溫那些大學裏雖然學過,但通過教育實習的運用和檢驗說明並沒有真正掌握的有關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講,實習不僅可以運用和檢驗實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而且還可以鞏固和提高我們的知識水平。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愈來俞顯得重要,並越來越引起教育部門和用人單位的關注,實習報告《城市規劃生產實習報告》。爲進一步加強實踐環節,XX年5月,我校安排了爲期2月的生產實習,其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編制程序及各階段的內容及編制深度,初步掌握規劃設計文件的編制方法,培養學生從事實際規劃設計的能力,鞏固課程學習中所掌握的知識,並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現就將本次的實習情況總結和彙報。

二、實習單位情況

深圳市清華苑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成立於1995年4月,爲適應建築市場發展的需要,從XX年7月起改製爲有限責任公司,是建設部批准的建築甲級設計單位(資格證書號:a144016751)、規劃乙級設計單位([粵]城規編第(082019)號)。業務範圍是: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及相應的工程諮詢和景觀設計、裝飾設計。

公司以清華校訓“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爲核心理念,全體員工努力工作,精心設計,贏得了顧客和社會的支持與信任。至XX年公司完成各類型工程設計項目950多項(含在建項目),完成規劃類用地面積約3.4萬公頃,完成建築設計面積約6200萬平方米。獲部、省、市級優秀工程設計獎73項。XX年我公司榮獲“深圳市勘察設計行業優秀企業”稱號,公司總建築師梁鴻文教授被評爲“深圳市勘察設計行業優秀總建築師”。公司於XX年底通過了iso9001-XX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目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充分、適宜、有效,設計產品合格率100%。

目前,公司擁有十二個專業設計室、十二個各有業務側重的綜合設計所、室,共有人員400餘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爲工程技術人員,有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規劃師50多人。公司裝備了大批先進設備,確保設計產品出圖優質高效。

城市實習報告 篇3

院 系:建築 與 城市規劃學院

專 業:城市規劃

年 級:

學 號:

姓 名: 0315123 031512321 李冰彬

指導老師:沈妤喆 劉會曉 趙玉鳳

時 間:20xx 年 12月 30日

20xx年12月20日 星期五天氣:陰

今天是城市認知省外部分的開始,上午只是整理了下前些日子的資料,畫了些鋼筆畫練筆,除此之外並沒有多做什麼活動,下午把行李收拾了一下,爲晚上的出行做準備。

在進入大學之前我幾乎沒有旅行的經歷,從小到大也沒出過省區,所以對着旅行也有不小的期待,大一的時候去過一次美術寫生,但那次是在鄉村裏面,和這一次的城市認知有些不同。前者大多是自然美景,而後者則是在城市中認識建築及城市的規劃。

揹着自己大大的揹包,我與同學們一起乘上了開往火車站的大巴,火車站有着不小的一段路程,在火車上還要度過16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有很長的時間供我們思考這次旅行,不過,對於城市規劃知識的匱乏認知讓我產生一些迷茫:到了地方到我們該注意些什麼?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

夜晚,火車夾帶着懵懂無知的青年們衝入那濃厚的黑暗中??

20xx年12月21日 星期六天氣:陰

下午四點左右火車抵達成都。幾乎一整天都花在了火車上,晚上也不可能很有活力地出去蹦躂的,畢竟要收拾整理下行李,火車旅途的疲勞也必須以休息來解除。

火車上是熟悉的從北方到南方的變化,從平原變得多山。所以火車便要不停地鑽隧道,因而在後半途中,大多數時間耳朵會感到不舒服,手機也是頻頻沒有信號。沿途的景色變化在冬天裏十分明顯。落葉闊葉林到常綠闊葉林,由光丫丫的枝幹變爲深色的綠葉,恍惚間有一種由冬入夏的錯覺。沿途的建築物也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氣候的特點:屋頂的斜度,房屋的樣式。當然也會有一些地方的特色建築,不過現在我還說不太具體,這是日後需要精進的地方。

這次的火車旅途和平日的有一些區別,以往坐車周圍很多都是不認識的人,因而心裏總是略有些警惕,防人之心不可無。而這次周圍幾乎都是眼熟的同學,因而心裏放得比較開,火車上一路與同學談笑,時間倒也不十分難過。只不過夜裏的休息就有一些影響了,只得暫時湊合一下,到地方了再好好休息。

到旅館後,整理了一下東西我們幾個人商量着到周圍逛逛,也順便吃個晚飯。這裏離火車站比較近,據說龍蛇混雜,所以我們也沒準備逛太遠。不過這幾個男同學一起倒也沒什麼需要擔心的!

在周圍的幾條街走了走,同學們是吃貨,不久滿眼便只有食物了。貴州的同學做了個半東道主,給我們介紹成都的火鍋。麻辣,是四川的地方特色。然而卻是我們東南沿海地區的弱項,因此一頓火鍋後被辣得半張臉都發麻。猛然吸口氣都會被辣氣所嗆到。

回到房間後,打開電腦上了下網時間便不早了,洗了個澡,帶着疲倦,狹着空調的熱氣,我,慢慢的進入夢鄉??臨睡前,我腦海中閃過對明日旅遊的期待,成都,會是什麼樣子!

20xx年12月22日 星期日天氣:陰,小雨

驟然變暖的溫度,加上空調無微不至的“照料”,我的生物鐘被徹底打亂,要不是同學來敲門叫醒了我,我必然會睡過頭。似乎是個不怎樣的開頭!9點多,我們一行人坐上去往目的地的大巴,拉開了這次城市認知的序幕。

今天的第一站是成都的寬窄巷,下車時看着頗有古風的街道頓時有了感覺。寬窄巷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築格局的最後遺產,也是北方衚衕文化和建築格局在南方的“孤本”。以上一句話是我買的地圖上對寬窄巷子的介紹。確實,到這裏巷子的風格然後聯想到印象中的老北京。然而南方的柔和配上了北方的巷子使它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味道。

寬窄巷中不只是寬巷子和窄巷子兩條巷子,還有一條井巷子,井巷子中的牆壁上有着一些壁畫,記錄下了歷史留下的痕跡,巷子中還有着一些小吃攤子。眼中映着老成都的影子,小吃的香味似乎讓我們觸摸到了老成都中的休閒生活。

寬窄巷中有一些化妝成銅人模樣的“相倌”,初到時,走馬觀花目不暇接的看着巷子兩旁的景色,我們自然而然的把他們當成是這景色的一部分。在這裏我不得不稱讚一下他們的站功,不動時宛如銅像,當人羣經過時,忽然間發聲行動,驚擾了一個個遊者。

下午去的地方是錦裏,它是成都首座以傳統川西古鎮爲建築風格的旅遊休閒街。旁邊坐落着武侯祠,所以在這裏見到了許多三國題材的東西。

在步行休閒街的一天讓我們應接不暇的同時,晃花了我們的意識,到結束時,我只記得風景和小吃,說認識的話,只是認識了一些景點的知識吧!

20xx年12月23日 星期一天氣:陰

帶有霧氣的成都朦朦朧朧,像籠罩了一層紗衣。

今天去的的地方是天府廣場和銀石廣場兩個地方,兩條繁華的商業街,這裏與昨日的原生態休閒小街不一樣,這裏沒有一絲古老氣息,高樓林立,完全一派現代風格。

我們的首站是天府廣場,我在聽聞這個名字時候的第一個反應時,讓我想起以前學習過的一篇文章,我不解的問同學這裏的天府是來源於“天府之國”的稱呼吧?後來我搜了一下資料,證實了這個由來:秦太守李冰在此建成了舉世聞名、萬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從人,不知飢謹”,從此被譽爲“天府之國”。天府廣場的面積不小,初到時,我以爲這裏單純的是一個廣場,不過誰知這裏暗含乾坤。廣場地下是一個大型的購物廣場,而且地鐵像蛛網一般把周圍聯繫成一個整體,使得周圍地區的交通便利了很多。

廣場周圍有科技館和藝術館,不過可惜,今天並沒有什麼活動。老師讓我們多多留意城市的分區,周圍建築的分佈朝向等,然而身處城市中確實對準確的認識這些部分遊者一些難度,畢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下午的銀石廣場之旅倒是碰上了一個“LOL”的盛事,OMG團隊的見面會,不過那時候我們一行人正在地下逛着,錯過了。但我也不是“LOL”的遊戲者,倒是也沒什麼遺憾。

在城市裏呆的一天,鋼筋混凝土的森林,地下是錯綜的道路網,就像原始深林的現代翻版一般。

城市實習報告 篇4

第一章:實習目的

1、通過參觀實際建築,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建築文化、建築知識以及建築施工、建築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城市建設系房建班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2、通過參觀在建工程及閱讀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比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識讀工程圖的能力。

3、通過畢業生產實習,瞭解建築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瞭解建築材料的特性及應用。

4、通過畢業生產實習,培養學生勞動的觀點,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爲今後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5、鞏固、深化、拓寬所學過的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知識,提高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獨立進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鍛鍊自己識圖能力;

6、掌握普通住宅樓的施工程序以及概預算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即內部施工的延續性、施工組織的合理性;

7、在熟悉資料的同時鍛鍊自己蒐集有效資料的能力;瞭解我國有關的建設方針和政策,正確使用本專業的有關技術規範和規定,熟悉想應的預算軟件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8、熟悉目前建設工程預算定額單位估價表及當地的取費標準,掌握標誌施工組織設計和編制施工圖預算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實習報告《城市建設系房建班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9、將學習運用到實際中來,瞭解住房就等於瞭解了當今的經濟,也就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速度,以便確定將來怎樣我們的住房條件和品位,爲住房發展建立最基本的信息。爲以後工作奠定紮實基礎

第二章:邵陽學院專家樓25#樓簡介及工程概況

工程概況:邵陽學院專家樓25#樓由湖南現代建築公司承建,全樓佔地面積53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爲3678.23平方米,建築總高度爲20.21米,全樓工6層,屬於二類多層建築,該樓主體結構實際設計使用年限爲50年,建築耐火等級爲二級,抗震設防裂度爲六度。

結構類型:磚混結構

設計標高:本集資住宅工程爲6層磚混結構建築,建築物佔地面積536.5m2,本工程相對標高±0.000=261.400m。室外標高低於架空層地面0.15米,衛生間樓面低於室內樓地面30mm各層標註均爲建築完成標高屋面標高爲結構標高。衛生間,陽臺均在內牆下部樓板處澆200高c15素砼,並做15厚聚氨脂塗膜 防水層沒牆反起400高,應進行閉水試驗.

屋面:屋面防水等級爲二級,按兩道防水設防進行設計採用保溫隔熱,屋面均採用100pvc白色塑料雨水管有組織排水。

所有預埋件預留孔均須按圖所注部位進行預留,不應後鑿。

第三章:實習內容及心得

一:熟悉工地

本工程25#樓坐落在邵陽學院七裏坪校區,流動人員較多,要保證安全施工與文明施工;工程毗鄰207國道,交通方便。

二:熟悉圖紙

在實習第一天,指導老師林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施工圖紙的基本識圖方法,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的畢業設計就是這棟樓的施工組織設計和預算,再加上我們隨身攜帶03g101-1圖集在手上,因此對施工圖紙並不是很困難,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一個我們不懂的標註:jql-1:表示基礎圈樑1號。

城市實習報告 篇5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後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於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爲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着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築羣——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羣。

很多人認爲,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築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

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築等人爲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築與老式建築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裏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衆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着十幾幢精緻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裏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裏就住着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澱了。

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指出,儘管略顯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儘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裏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澱,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

那麼,除了書香,對於久在這裏居住的人們來說,它又意味着什麼呢?

在實習過程中接受採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裏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爲,燕南園有着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於一個臺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爲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爲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着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築特色。

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被採訪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來遊覽觀光的人羣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潔淨,過路的汽車揚塵和製造噪音,給園內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其二是公廁的問題。公廁佔用的土地是過去孩子們的遊戲場,而由於疏於管理,公廁的建設不僅消滅了孩子的遊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燕南園中,每戶獨立的住宅中都有獨立的衛生設施,公廁的設立只是爲園外小商小販提供了便利。作爲北大校園中少見的幾個室外公廁之一,它的設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選址在富有文化底蘊和深厚內涵的燕南園,選址在老教授們讀書治學的燕南園,或許並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辦公與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採訪者指出,燕南園中有的住宅已經被學校劃歸某些行政機構,行政機構的辦公進一步打破了園子的寧靜,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園的風韻,代表的正是北大風韻的一部分,是治學的風範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許,它的寧靜不應該遭到打破和窺伺……

3、蘋果園的變遷——靜園草坪

著名的靜園草坪過去是一片蘋果園,作爲草坪,它取代的是過去的東草坪的地位。曾經的東草坪就在現在的新圖書館的位置,它曾經是很爲學生們所喜愛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學生這樣寫道:“東草坪是北大老圖書館東邊的那塊地兒。這裏曾經是高曉鬆那幫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兒極盡能事的舞臺,更是我們北大人讀書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侶相識、相約、相戀在東草坪,他們對這塊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誠說:這塊地兒空着怪可惜的,我給你們點兒錢,再修半截圖書館吧。一年後,這裏再沒有一人一張報紙一本書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還莊嚴肅穆的建築淹沒了本來該發生的好多故事。”

後經學生強烈要求,原先的蘋果園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復了,然而那片校園中不可多得的果園卻永遠地失去了。多少總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許真的很難。這些年來,北大爲了接納越來越多的求學者,爲了與國際接軌,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爲的獨特的風景都只能讓位給新的建築,這引起了無數老北大人的感懷。而發展總是要有的,關鍵是怎樣發展,如何在適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們的驕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開始縮小,或者未名湖周圍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築,那纔是我們真正的悲哀。

4、匠心獨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徑

北大的校園北部可以說是古韻十足,像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優美的浪漫中又給人以思想和歷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於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一位總是喜歡留連於未名湖畔的清華學生說。這種文人士大夫氣,從那一條條通向未名湖的小徑也可以體現出來,它的廕庇和靜謐,構成了北大獨特的風景。

幽靜的小徑邊生長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頭,它獨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針下部的蠟質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會使土壤受到酸化影響,土質變差,以至於到了颳風的時候會有塵土飛揚。而石頭可以防止揚塵,從而保證了這裏路面與空氣的清新與潔淨。

而路旁的傳統建築的大屋檐則爲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於耳。在這裏,人與自然真正融爲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是的,在生態建設方面,我們的確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們後來在西校門,看到了一隻對人毫無恐懼的喜鵲。由衷的喜悅,升起……

5、蔚秀園與暢春園

有着悠久歷史的燕園,是我們的驕傲。

“北京大學燕園校區,早在金代就成爲京郊著名的風景區。到了明代,大規模構築園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賜園”。民國期間成爲燕京大學校園。校園的用地中包括了八個古園遺址,即“勺園”、“淑春園”、“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蔚秀園”、“承澤園”及“治貝子園”等。在位置上與圓明園毗鄰,在內容、造園風格上與圓明園之萬春園中的若干園中園有類似之處。不同於宏麗的皇家園林,也有別於咫尺山林的私家園林而獨具一格。後歷經滄桑,諸多古園或隨同圓明園一起付之帝國主義列強之火,或被軍閥侵佔變賣,不少已經夷爲平地。……淑春園、朗潤園、鳴鶴園、承澤園爲倖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爲完整,這是校園歷史悠久的見證,也是寶貴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協和大學、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及北京匯文大學合併,建成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從軍閥陳樹藩手中以六萬銀元買到了淑春園和南部的勺園故址作校址,由美國建築師H。Y。Mrphg負責校園規劃設計,並於1921年動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園最初用地40公頃,學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後徵得朗潤園、鳴鶴園、鏡春園、蔚秀園、承澤園爲教工宿舍福利區,同期還購得治貝子園爲燕大農學系實習場地。北京大學未名湖燕園建築功能與環境統一,建築藝術與環境協調。採用傳統民族風格的個體建築與古老園林風格相協調,縱橫交替的建築軸線佈置與園林環境相互滲透,建築組羣母題的應用構成和諧的韻律。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

回顧,讓我們擁有更多瞭解的渴望。今天作爲教工住宅區的幾個園子,又是怎樣的呢?

走進蔚秀園,故園的風韻依稀可辨。然而“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的感懷卻蕩然無存。樓房與平房在同一個平面上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柏油路與土路在同一個湖邊顯示着自己的功用。因爲這裏修建了幾個條件十分簡陋的價格低廉的小旅館,往來的人更是各色各樣,破壞了那種靜謐而安逸的環境感觀。由於過度的對外開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園的今天很是讓人失望,隨處可見的垃圾,簡陋的小飯館和同樣簡陋的小旅館讓人頓失興趣……

那麼,長期在此居住的住戶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戶對此處的反映多是“髒亂差”——垃圾隨處可見,湖邊的平房排放廢氣嚴重污染環境。湖水主要來自萬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氣熏天,蚊蟲成羣。

至於住宅距離湖邊稍微遠一些的住戶,則認爲除了管理不善之外,這裏的生活還差強人意。而且位置比較方便,距離頤和園、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較適宜居住。一個學者模樣的老人說,“大學裏能有北大環境的很少”。一個看上去有八、九十歲的隨兒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說:“環境還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6、未名湖的湖心島與翻尾石魚

湖光塔影,讓人留連忘返。未名湖景色出衆,已經成爲北大風景的標誌。環湖的楊柳婀娜多姿,枝條低垂,溫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隱隱浮現。橫臥在湖中的有石舫,點綴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島。幽靜的湖心島是未名湖上的一顆珍珠。翻尾石魚,則是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從老師那裏,才知道了其背後的故事。小島原先是蘆葦等植物旺盛生長的優良環境,是一個生態極其協調的小環境,與翻尾石魚一道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在百年校慶時,學校爲了更好地進行介紹和說明,在小島上設立了一塊說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遊客上島,人的影響使得蘆葦的生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直到蘆葦完全從小島上消失。

好在學校已經認識到這點,今天看到的說明牌,已經從小島上轉移到湖邊。具有自恢復性的`生態系統,在得到長期發展的條件後,應該可以恢復到原先的狀態。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重新擁有一個優良生態的小島,然而並非所有的錯誤都可以得到補救,有時候,一個不很英明的決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遺憾的。規劃的長遠性由此可見一斑。只願小島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啓示。

城市實習報告 篇6

學院名稱: 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

專業名稱: 測繪工程。

姓名:

指導老師:

一、序言

(1)實習名稱工程測量實習。

(2)實習目的。

1,鞏固課堂教學知識,加深對控制測量學基本理論的理解,能夠用有關理論指導作業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內容得到一次實際的應用,使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深化。

2,進行控制測量野外作業的基本技能訓練,提高動手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四等控制測量的作業程序及施測方法。

3,對野外觀測成果的整理、檢查和計算。掌握用測量平差理論處理控制測量的基本技能。

4,通過完成控制測量實際任務的鍛鍊,提高學生獨立從事測繪工作的計劃、組織與管理理論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品質和職業道德,達到綜合素質培養的教學目的。

(3)實習時間9.29-10.25。

(4)實習地點資江沿江風景帶。

(5)實習任務。

1,橋樑施工控制網的建立。

2,道路中線測量。

3,貫通測量。

4,控制網的推算與平差計算。

5,實習報告的編寫。

二、測區概況

我們的測區是繞資江一橋,資江三橋和兩岸沿江風光帶的閉合環,控制點主要在河提兩側的附近,因此地形、地貌穩定和良好,但過往車輛和行人很少。控制點是新選設的,測區有利用已有測繪成果及資料分析。埋設的點保存得很好,沒有受到破壞,非常的穩定和牢固。

三、實習內容

(1)選點

我組成員根據何老師的吩咐,帶好了錘子,釘子,油漆進行測區的選點工作。首先,我們利用棱鏡前後看,考慮衆多因素來進行控制點的選擇(確保前後點通視);接着,我們把我們負責選好的點上打好釘子,用油漆標記好點的位置,再做好編號。

(2)雙四邊形測量

(1)平面控制

一、要求

平面控制網的精度要求,國家四等平面控制;建網方式,採用邊角網的方式。在施工區域兩側各建三個永久性觀測墩,橋軸線上河岸處一邊一個點。

平面座標系採用橋周座標系。

一、儀器檢驗

在一測區開始作業前應對光學經緯儀進行以下項目的檢驗:

①照準部旋轉正確性的檢驗;

②光學測微器行差與隙動差的測定;

③水平軸不垂直於垂直軸之差的測定;

④垂直微動螺旋使用正確性的檢驗。

二.測區選點概括

同樣的導線測量的路線也是個閉合環,我組從1號點至6號點(見後佈局圖),利用測回法,通過萊卡全站儀進行導線測量。採用盤左、盤右兩個位置觀測,測出該閉合環的每個轉折角(一般測內角,便於平差計算)和每條邊長,並要求每個測站六個測回。先在1號點架好全站儀,對中,再經粗平和精平後,具體觀測順序:1,盤左位置瞄準8號點的棱鏡C,置零後,得讀數C左2,直接旋轉,瞄準1號點的棱鏡,得讀數A左,則3

如此重複六次,則測完一個點,直至測區八個點測完爲止。(見表數據)

(2)高程控制

一)、實習要求

高程控制點的精度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

在離施工區域外200米處有一國家一等點,高程爲56.000米。無誤差影響。

二)、實習的組織與準備

瞭解精密水準測量的規範,掌握規範要求和注意點,瞭解精密水準測量記錄紙的觀察記錄順序。

對班級人員分組,精密水準測量分組情況:

本組組員:

三)、實習的儀器和工具

精密水準測量:DZS2水準儀一臺,銦鋼水準尺一對,皮尺一把,精密水準測量記錄紙。

四)、測量過程

1、儀器的檢驗:精密水準儀在使用前對其i角進行檢驗,其i角不大於15”。

2、水準路線的選擇:我組從象山餐廳上17號點出發,至壘球場附近再返回17號點,導線全長20xx多米,即採用與已知點聯測的導線方案。

3、測站觀測操作程序:

1)、首先將儀器整平;

α3)、用微傾螺旋使附合氣泡精確符合,用契形絲夾準基本分劃,並讀數記錄;

4)、旋轉望遠鏡照準前視水準尺,使氣泡精確符合,用用契形絲夾準基本分劃,並讀數記錄;

5)、仍前視,使氣泡精確符合,用契形絲夾準輔本分劃,並讀數記錄;

6)、旋轉望遠鏡照準後視水準尺,使氣泡精確符合,用契形絲夾準輔本分劃,並讀數記錄;

7)、所有測站均採用“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序。

整個水準測量路線是繞學校外圍一週,形成一個閉合環。我組測量有其中的兩條邊長,從2號點到1號點,再從1號點到8號點(見後佈局略圖)。根據水準測量的原理---利用水準儀提供一條水平視線並藉助水準尺,測定兩點間的高差,由已知高程推算未知點的高程;從2號點開始,架好儀器,整平儀器,按着後前前後的程序進行讀數,到了1號點,再以1號點爲起點測回到2號點,進行往返觀測。由於這兩點距離較遠,爲了確保一定的讀書精度,這時需要加設若干個臨時的立尺點,作爲傳遞高程的過度點,

五)、1二等水準測量主要技術要求

(3)道路中線測量。

一側引橋兩側各有一引橋,引橋設計情況如下。

一側橋樑引橋的的1s=60m,R=1000m,α=22o10′。設ZH點的里程爲K5+350.33m,爲引橋的起點,引橋設計爲圓曲線帶有緩和曲線的曲線線型。試求。

城市實習報告 篇7

引言

人與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着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爲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爲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 “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着影響。”

正是爲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爲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20xx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後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於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爲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着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築羣——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羣。

2、校園裏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衆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着十幾幢精緻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裏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裏就住着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澱了。

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指出,儘管略顯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儘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裏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澱,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

那麼,除了書香,對於久在這裏居住的人們來說,它又意味着什麼呢?

在實習過程中接受採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裏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爲,燕南園有着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於一個臺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爲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爲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着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築特色。

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被採訪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來遊覽觀光的人羣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潔淨,過路的汽車揚塵和製造噪音,給園內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其二是公廁的問題。公廁佔用的土地是過去孩子們的遊戲場,而由於疏於管理,公廁的建設不僅消滅了孩子的遊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燕南園中,每戶獨立的住宅中都有獨立的衛生設施,公廁的設立只是爲園外小商小販提供了便利。作爲北大校園中少見的幾個室外公廁之一,它的設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選址在富有文化底蘊和深厚內涵的燕南園,選址在老教授們讀書治學的燕南園,或許並不是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