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

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1

一個介於我的大學生活二年級和三年級之間的一個重要的假期,總共有將近兩個月的自由時間。光陰似箭,時光如梭,彈指一揮間,大學生活已經度過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識中似乎只是不經意的一瞬。

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

回首往事,不禁一種強烈的緊張感涌上心頭,於是我發現自己在這個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無所事事了,我必須做點什麼。同時,經過自己十餘年的知識積澱和兩年多的專業知識學習,我也確實需要一個平臺來檢驗一下自己的實際水平,既能總結過去,也爲未來的發展方向找點支撐。

於是期末考試剛結束,7月5日——假期開始的第一天,我就馬不停蹄地來到了黃岡《鄂東晚報》報社參加實習。俗話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昇華理論。在實習過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實際的新聞採寫,而真刀真槍的實踐也能檢驗自己的專業水平,昇華、豐富自己理論知識。實習也就成了我這個假期的重頭戲。

來到報社,我被分配跟隨《鄂東晚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熊慶萍老師。後來,熊老師又帶了一個實習生——一個來自華科的女孩,自然我們倆成了搭檔。像其他實習生的經歷一樣,開始的一兩天我被要求去看報社以往出版過的報紙,我發現我不再像以前實習那樣視其爲一件不可推脫的負擔,通過看報紙我熟悉了《鄂東晚報》的一貫辦報風格,瞭解了報紙所注重報道的新聞類型,掌握了報紙基本排版規律、新聞稿件構成等諸多的信息,在我以後的實習過程中證明這項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寫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隨後實習的日子裏,熊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有關黃州各小區物業管理情況調查的選題。這次稿件的採寫過程成爲我本次實習中最難忘的經歷,並且這篇稿件也成爲了自己實習中所撰寫的衆多稿件中甚爲自豪的一篇。

實習那些天,正是黃岡天氣較爲炎熱的一段時間,每天氣溫都是35度以上。爲了搞好採訪,我和搭檔頭頂烈日,常常是揮汗如雨,總共花費了四五天的時間去深入到黃州各小區採訪第一手資料。我們的足跡遍及城區東坡、東門、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個小區,幾乎走遍了黃州城區的大街小巷。

因爲之前實際採訪經驗並不是很多,加上進入各個小區採訪我們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爲難的是好多時候採訪對象根本就不跟我們記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們倆一度都失去了採訪下去的勇氣,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變如今物業管理混亂局面而能夠安居樂業的小區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給了我們繼續工作下去的勇氣。

自古英雄多磨難。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採訪完成後,我梳理資料,借鑑網上的信息,查閱有關書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東晚報》房產週刊的謝老師那裏去審查,嚴格的謝老師總能從中找出很多不足,於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來改,心裏真是很不情願。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誤之處越來越少,稿件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專業,黃天不負有心人,最終一篇高質量的稿件見諸報端。

此後,我在報社又相繼參與並撰寫了農民工受傷、未成年人進網吧、區工商局表彰大會、夏季飲料消費調查等一些稿件(具體數量並未清點,也並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鍊。

屈指算來,從7月5日開始,一直到8月4日結束,我總共在《鄂東晚報》待了一個月,自己是受益匪淺。除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得到了相應的鍛鍊和提高外,我覺得最寶貴的就是我在報社裏邊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幾個實習生既從各位報社準記者那裏學到了很多教科書里根本就沒有的東西,並且我們幾個人還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實習結束後,我就回到了青島老家,在家裏一直是挺無聊的,沒有什麼願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裏除了吃就是看看電視什麼的,偶爾也會出去上上網,但是不經常,因爲父母在身邊,不能表現的太墮落了,裝裝乖孩子還是應該的。

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2

在暑假裏我準備出去實習,這是我計劃已久的事情了。之前因爲各種事情耽誤了,假期的時間總是抽不出空來,所以一直想實習卻沒有成功。不過這個暑假我是再也不會浪費時間了,我已經決定了。

我的專業是中文專業,現在這種專業已經不是很流行了,主要是工作不是很好找,而且學出來用處也不是很大,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就是記者了。我也是衝着記者的身份,我想到一家報社去實習。

今暑假期間,我參與了xx日報報業集團旗下xx衛報社關於刷卡取報的市場調研活動,以調研的方式在第一線感受刷卡取報這一新模式給傳統報紙發行模式帶來的衝擊。其間,我還通過與報社發行部何主任及其他工作人員的談話和交流,較爲深入的瞭解了《xx衛報》以地鐵這一新型公共交通工具爲載體的發行渠道。對於這兩種創新發行模式,我謹以個人觀點作出相關分析。

背景材料:

xx日報報業集團是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在集團黨委帶領下,集團員工發揚創新進娶務實敬業、誠信和諧的精神,聚精會神抓導向,一心一意謀發展。集團新聞宣傳平穩有序,經濟實力顯著增長,內部改革取得突破,和諧建設出現新的面貌。

《xx衛報》是由xx日報報業集團和xx地鐵總公司聯合打造的一份綜合類新聞日報,以“輕鬆,時尚,有用”爲辦報宗旨。

《xx衛報》xx年5月15日正式創刊,運用自身獨有的運作模式,僅用了40天時間,就將發行推至16萬份,一時間引起中國傳媒界巨大的震動;改版後的《xx衛報》集讀者俱樂部、免費刷卡取報、地鐵派送和公共場所贈閱於一身,通過與蘇果、麥當勞等企業合作的一系列的活動策劃打響了品牌知名度,提升了自我形象,截至目前,《xx衛報》發行總量已攀升至30萬份,穩居xx地區都市日報發行前三強。《xx衛報》在國內首創數碼刷卡取報系統,1200多臺刷卡機已基本覆蓋南京主城區,其獨有的地鐵內發行量突破10萬份,創造出都市日報快速發展的奇蹟。

主要發行渠道:

地鐵派送:每天7:30-13:00在南京地鐵沿線各站發行8-10萬份;

xx主城區200棟精品寫字樓固定訂閱;

全市266個讀報居民小區家庭訂閱;

xx主城區1200個報亭刷卡點會員讀者刷卡取報;

主城區1000個特約零售報攤零售;

大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定點投遞;

xx新街口、山西路、珠江路等鬧市區分別有100個人工派送點;

市區主要加油站、蘇果連鎖超市、休閒娛樂場所贈閱。

搭乘“開往春天的地鐵”:

全國首創刷卡取報新模式:

xx年4月《xx衛報》實施全國首創刷卡取報發行模式,截至目前,xx市已有1500家報攤成爲《xx衛報》特約刷卡點,近10萬名讀者通過刷卡方式領取報紙。

僅僅兩年的時間,通過刷卡取報方式,《xx衛報》已經從一張改版初期純粹的“地鐵報”發展爲一份主流報紙,日刷卡量目前達到近10萬份,報攤發行量居於xx前三名。也正是這種首創的刷卡方式,使得《xx衛報》地面的發行量達到了地鐵發行量的2倍多。

首先,刷卡的方式順應了現代社會生活的快節奏。年輕的一代不會讓每天買報找零來一點點謀殺自己的時間,採用刷卡的方式更適合他們的口味,更加便捷。事實上,在我進行刷卡人數調查時,很多社區的老年人也喜歡上了這種便捷的取報方式,這省掉了他們出門爲家人取報時準備零錢的麻煩。

其次,特約刷卡點定點發行方式可實現讀者人羣精確投放;讓每位持卡者都成爲《xx衛報》的尊貴會員,這也是持卡刷報的另一個亮點。成爲會員就意味着讀者不僅可以免費享受《xx衛報》帶來的多種優惠服務,還可以到300家本報特約加盟商戶享受最低消費折扣的超值優惠服務,以及報紙最近開展的報紙購物活動——東方樂購。可以說,會員制穩定了部分讀者,正是越來越多的取報卡的辦理和使用成就了《xx衛報》的地面發行量。正如上文所述,如今網購、團購風行,《xx衛報》依託會員制定期開展的報紙購物也成爲了一種時尚,反過來也在一定程度上鞏固和吸引了部分年輕讀者羣,保證了發行量。

xx年《xx衛報》改版後正式在xx地鐵一號線進行免費派發,現派發量近10萬份,被稱爲地鐵發行的“霸主”。

地鐵這種軌道交通方式對於中國大多數城市來說是一種新生事物,同樣,地鐵報對於中國報業來說也是個新生事物。作爲一份剛剛完成改版、“重獲新生”的都市日報,《xx衛報》的定位更加傾向於年輕、時尚和快節奏,因此,地鐵就當仁不讓的成爲了《xx衛報》要佔領的首要“高地”。

地鐵中熙熙攘攘的是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都市青年,他們年輕但不失穩重,前衛但不迷茫,他們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標,有着爲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工作的進取心。快節奏的工作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讓他們不在流連於電視機前,如何更快、更準、更便捷的獲取自己所需資訊曾經是他們頭痛的問題。如今,一份以“輕鬆,時尚,有用”爲宗旨,針對年輕、前衛的羣體量身定做的報紙出現在了地鐵。沒有找零的麻煩,因爲它是免費的;不必擔心沒有取報點,因爲在地鐵的各個出(入)口都有它的身影!對於讀者來說,原來取報可以如此的便捷!

主動篩選閱讀人羣,對應目標客戶的廣告商捕捉到這一點後,自然不會熟視無睹,這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報紙廣告的吸納問題。《xx衛報》讀者羣體因鎖定在有穩定工作、固定收入、有消費能力的年輕時尚人羣,使廣告主實效千人成本降至最低點,其良好的廣告投放效果也使得該報成爲衆多廣告商的必選媒體。而從盈利模式上看,更在一定程度上爲報紙持久性運作和可循環性發展提供了保障。這就是用“重點培養”取代“普遍撒網”,從發行上做出差異化,與其他報紙廣告發布“多而不專”帶來的低效率宣傳效果及其惡性循環形成鮮明的對比。

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3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記者,名叫xx,知性達雅,渾身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活力氣質。她告訴我,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來深圳特區報已經有好幾年了,從在老報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區報業大廈上班,一路走過來的。

看起來她是個能幹精練的女記者,而且經驗十足,做事很乾脆,我知道,未來的兩個月我將從她那裏學到許多東西。第一天,3月24日,這是正式實踐的第一天,我和誰都不認識,只認識xx記者。

我以爲她馬上就能給我什麼採訪任務和寫稿任務,所以我就坐在商貿組的大沙發上等,結果她也沒有怎麼理我,只隨便交代了我幾句,就讓我認真看《深圳特區報》,因爲她看起來也是很忙的樣子,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匆忙寫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該去採訪什麼?”

她擡眼看看我,沒有多說什麼,就拿起手頭的初稿,讓我把它整理成一篇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學校期間學習的書本知識,“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倒金塔”我在心裏對自己囑咐道,不到一會兒,我就把那的消息完成了。“這麼快”潘記者很詫異地說。我很自豪的對她說,“這種小稿件寫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鳴得意的樣子~

幾分鐘以後,我才意識到我的輕狂和錯誤。我的稿件被“槍斃”了,因爲風格問題,也因爲脈絡問題,這個時候我才瞭解到潘記者讓我認真閱讀特區報的用心了。隨後,潘記者把她在特區報發表的稿件集冊拿給我看,讓我認真體會一下,還特別叮嚀說,一定要仔細地看,最好能隨時做個筆記。

我沒有說什麼話,從那以後我不再以爲坐着看報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也認識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凡事還是從小事做起啊。

幾天以後,我終於適應了特區報的風格並能正式開始展開工作了,潘記者也沒有對我客氣,一件件的採訪任務和寫作任務就交到我手裏。雖然在此過程中我不斷地犯了錯誤,但同時也不斷地在學習,在改進;商貿組的其他記者也漸漸地混得熟了,也開始和他們後面跑跑展會、公司、酒店和政府機關等,有時候他們不方便去的時候,他們就讓我獨身前去。

感覺在深圳,記者還是比較吃得開的,比較受人尊重,比較受人看重,到哪裏去採訪都能贏得不少方便。不過,深圳終究是個商業化比較濃厚的城市,爲什麼呢~我記得有幾次應邀去採訪,採訪完了以後他們居然掏出好幾百塊錢,說是讓我坐車回報社。鬼才相信他們呢,深圳的公交車費、打的費用雖然比全國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於要那麼多錢吧!我死活不要,他們也死活不放過我,沒有辦法,最後我只拿了100塊錢,打的回報社去了。

每個做記者的人在自己的採訪經歷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採訪深圳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黃木崗又一村,那是中國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大約2、3個平方公里的地方卻住進了十萬人之多,他們都是全國各地來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裏面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不過總算秩序井然。黃木崗我去了兩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網吧,所謂“黑”就是因爲它沒有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那次是接到行政執法局的要求我作爲實踐記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雲天”的網吧,72臺電腦主機和相關配件,6個網吧工作人員。據城管部門的同志說,這家網吧的老闆慘了,二三十萬的投資全投水缸裏去了。我採訪那網吧老闆的時候,他對偶簡直就是聲淚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機器啊,就這樣被全部沒收了。我知道,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整治網吧,它只不過諸多被取締的千萬網吧之一而已,但從現場觀看的諸多臨時住居人員的同情和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來,他們很不高興,諾大的黃木崗,能夠上網的地方不多,而這家“雲天”網吧收費低廉設施齊全,正好滿足了他們的生活要求……那次採訪雖然很成功,但總也感覺不痛快。

實踐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點就要去擠公交車,有時候人太多,竟然連公交車的門都擠不進,時常還要被別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時候晚上8點鐘還有采訪任務;實踐的日子同樣也是快樂的:讓我見識了不少的東西,讓我第一次去五星級賓館裏吃了一頓,讓我學習了不少事情,讓我體味了不少感情,讓我結識了一些朋友……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報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實踐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穫將會使我終身受益。實踐崗位是由院xx*團聯繫的,我很高興有自己的一份,但當我得知是在xx報實踐時,已有的興奮感不覺少了好幾分。說實話,當初在院報看報紙時,對《xx報》總有一種不屑的感覺,認爲他們的報紙做的很枯燥,可讀性不強,只是簡單的例行報道,並帶有一定的專業性,社會新聞不多,但還是硬着頭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幾個團友一塊兒來到xx報,到達時已9點多了,招待我們的是辦公室的鄭主任,她耐心地向我們介紹了報社的主要活動安排,又帶我們認識報社總編、副總編和其他的記者。由於時間關係,這一天已沒有什麼採訪活動了,她就安排我們在閱覽室熟悉報紙。

第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並沒有學到什麼新聞知識,但辦公室記者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我決定不管有多麼枯燥,我都會努力在這裏堅持下去。

由於xx報的專業性,我們可採訪和參加的活動比較少,很多的時候都是針對東風的人和物,我們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觀”,對於社會新聞,一般只有週末版塊才用。這樣一來,我們就只好在閱覽室呆着。時間久了便覺無聊,指導老師看出了我(優習網)們的心思,就讓我們自己出去採寫新聞,找新聞點。於是我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時可以提高新聞敏感性和職業道德。

但事情總有不盡人意,在xx報實習的學生較多,有鄖醫的,有湖南師範大學的等。他們幾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聞專業的師哥師姐,我們幾個“冒牌貨”在新聞專業用語和獲取新聞方面都比他們差很多,再加上指導老師考慮到大三的專業師哥師姐們面臨着就業問題,平時給他們提供的鍛鍊機會就多一些,這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但我們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以後的每天早晨,我們提前一小時到報社,主動找指導老師詢問有沒有采訪任務,爭取更多的鍛鍊機會,實在沒有,就向教師請教一些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問題,同時在閱覽室看一些與新聞寫作有關的雜誌,重要的部分還特意記在採訪本上,我們的執着與主動獲得了指導老師和主編的好評,我也體會到: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與指導老師相處的'日子裏,我漸漸認識到做一名優秀的記者是不容易的。記得有一次xx公司召開穩定工作會議,會議在下午2:15開始,指導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在2:00之前到達會場,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暑天的沉悶與燥熱使人由內到外都極其難受,但記者們絲毫沒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會時外面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都沒有帶傘,也許是時間觀念的“驅使”,記者老師毫不猶豫地衝進了雨林,我們卻躲在後邊不走,等回到報社時,發現記者們已穿着溼透的衣服開始工作了。當我們將這一次的新聞稿慎重地交給指導老師時,他一臉嚴肅地說:“開會時不是明確強調這次會議的內容不準讓媒體報道嗎?”我們爲自己的不認真頓感慚愧。事後我才體會到:記者們在享着“無冕之王”的稱譽背後還經歷着多少辛酸,擔負着多少社會責任。

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4

這個暑假,在xx日報社實習,前後總共有44天,在報紙上發表並標明有我名字的文章,剛剛看了下,總共有25篇。呵呵,竟然又多了一篇。總的來說,感覺還不錯。那裏的記者挺好的,待我也不錯。

就這個暑假來說,我是第二個到xx日報記者部的實習生,jqq比我早幾天,而gl就是跟我同一天到的。剛去的那天上午,啥都不知道,就坐在旁邊的一個辦公室裏看報紙,把幾天的報紙都看了一遍。就這樣,一個上午就過去了。要知道,我早上9點多到的,只有一個叫xx的記者在,給我泡了茶,呵呵。第一天就知道了,原來記者很少在辦公室的,都出去採訪或者寫稿去了,記者上班可是沒那麼準時的哦,比較靈活。

在我還什麼都不懂的時候,xx記者就帶我出去了,呵呵,還跑興寧去,真遠。雖然也是剛來報社的記者,但是對我挺好的,雖然我不是他帶,但他卻經常帶着我。記得有次我用座機給一位支隊隊長打電話採訪,沒處理好惹人家不快了,xx幫我處理好,還好好的安慰了我一下。呵呵,謝謝了。xx記者就是帶我的那個記者啦,因爲比較少在辦公室,所以我來報社幾天後才認識的。xx記者還跟我爸有過交往,在前兩年的中博會時,xx都跟着去報道了,所以跟帶隊的我爸就這樣認識的。xx也挺好的,有什麼會議都會叫我跟着去。其實我覺得開會或者陪同訪問之類的事情,帶着個實習生挺麻煩的。除此之外,有許多不是很急的稿件都會讓我先寫一下,然後再他寫,同時也會指出我寫作那些方面不足,以此提高我的寫稿水平。xx最讓我佩服的是他那滔滔不絕的話。一次去豐順,在那彎彎的小路上行車,讓我暈暈乎乎的,但是xx卻沒受到任何影響,一路上滔滔不絕的說話;到了豐順,又滔滔不絕的開始進行着採訪;回來時,仍然是一路上的滔滔不絕。真佩服,哪裏有那麼多的話題來說。 總的來說,這次暑期實習,還算是收益匪淺,學會了挺多的。不過畢竟只是一次實習,以後還有很多路要走。也發現,自己還有非常多的地方需要提高,得繼續努力。已經在考慮,以後要在哪裏工作,做哪方面的工作,自己該往哪方面發展?好好努力咯。

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5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的應屆畢業生操作能力差的問題,爲了響應學校關於暑期社會實踐安排,同時使自己能更早更好的深入社會,瞭解社會,參與社會建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應對能力,結合自己所學專業,今年暑假,我在咸陽日報社進行了爲期50天的暑期社會實踐。現將該次社會實踐的有關事項向學校作如下報告。

一、實踐單位的基本概況

我實習所在的咸陽日報社創刊於1962年,於xx年1月改出對開四版周七刊,並取得出版八版的審批。該報現爲XX市惟一一張能夠代表城市發展形象和具有重要影響的主流政經綜合報紙。

作爲xx,《咸陽日報》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團結、穩定、鼓勁的辦報方針,以“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位”爲口號,提出並強化辦“一張既讓各級黨委政府滿意,又使廣大幹部羣衆滿意的綜合性日報”的辦報理念,在努力做好黨政國策宣傳工作的同時,又讓羣衆喜聞樂見。報社現有咸陽日報正報、咸陽日報《都市週刊》、《社會視點》、《教育週刊》和互聯網電子版等版面,形成了一張正報三個專刊和一個電子版的格局。欄目豐富,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突出了貼近性、服務性、可讀性爲一體的辦報風格,咸陽日報社管轄辦公室、財務部、總編辦、要聞部、政經部、社會新聞部、攝影部、科教部、經營部、發行部、廣告部、印刷廠11部和1廠。共有幹部職工近百人。

二、實踐中的主要活動

我的實習是從今年暑假的7月12日到8月31日,共爲期50天。我主要跟隨咸陽日報社要聞部著名記者李發偉老師實習。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共跟隨李老師外出採訪21次,學寫新聞稿件20餘篇,聯名發表文章28篇。其中3篇是由自己採寫的稿件(後附有實踐過程中刊登的部分文章)。住宿、吃飯、交通費用共花費1000餘元。

每天我都早到辦公室,主動做好單位的衛生保潔工作。積極配合老師工作,隨同老師採訪、寫稿、審稿、送稿。同時我還虛心向在報社工作多年的老編輯陳澄海老師學習了稿件的編輯,並通過加晚班,在畫板校對部門跟申效斌主任學習了報紙的後期製作知識和方法。通過對一張張報紙的學習,對一篇篇新聞稿件的處理,使我對報紙,特別是黨報的有關知識和要求有了清楚的認識。

李老師是市長的專職記者,所以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我主要跟隨他進行了“市委五屆四次(擴大)會議”的專題報道;省市領導一些視察活動的相關報道;市上幾次大型活動的報道;同時,由於XX市正在進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雙創”建設,李老師是該項建設的主要記者,因此,我們還主要隨同市“雙創”辦工作人員,就我市這項活動進行了一系列專題採訪報道,主要針對涉及“雙創”的佔道經營,單位衛生檢查,市場整治,市政建設,賓館飯店小餐飲專項整治,網吧專項整治等活動進行了專題報道。通過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使得各種不文明現象得到了重視和治理,使市區及周邊環境有了明顯好轉。讓我對媒體的力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6

今年我讀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說是難忘,因爲我沒有回家,而是在報社實習工作了兩個月,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太好了,我非常興奮自己能夠有一次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特別是在報社,這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夢,不過我相信,只要我不斷的努力,我就會一直不斷地進步,今年暑假我就是在不斷的進步中走過!

通過學校宣傳部老師以及大通社的幾位學生幹部的努力爭取,我總算得到實習機會了。在知道結果的那一刻我異常激動,然後認真規劃了一下自己的暑假,這樣,自己距離曾經的記者夢就會近很多的。這次實習總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我們得到了報社領導和記者老師們的認可,也從中學到不少知識,爲人處事和新聞觀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另外,通過實習我們對記者和編輯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再幼稚的感覺什麼是什麼,學會了怎樣實事求,尊重事件的本來面目,與自己的新聞夢想更近了。

能到《平原晚報》實習,自己真的不敢奢望,之前去過《洛陽晚報》,那裏的威嚴讓我有種自卑的心理,畢竟《平原晚報》也是一家市級報社,無論要求還是紀律都應該是非常高的,而我只是一名大二的主修廣播電視新聞學的本科生,並沒有與之相當的能力。所以,事先我們幾個就認真做好準備,從與老師交談的態度到提要求的措辭都是經過我們四個人的反覆推敲才最終實施的。也許是年輕吧,我們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頭,想早早地進入社會,多隨記者外出採訪,體驗一下學校以外的新聞傳播情況,爲以後的求職應聘準備條件。

因爲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我和陳靜分到《平原晚報》總部,跟一個編輯老師學習編輯稿件,偶爾和記者出去做一些採訪。王騰和晴川則跟晚報一性格豪爽的樓市記者跑樓市。剛來的幾天,我們每天早上8點之前都會到報社,打掃衛生,整理老師的文件。旁邊的記者老師看到我們汗如雨下的樣子,都誇師大的學生有素質,積極主動,我們幾個總會是笑臉應答,因爲我們是揹負着師大和宣傳部以及大通社的榮譽去實習的,我們必須展現師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可實習將近半個月了,也沒什麼採訪人物,我們幾個都非常着急,情緒也開始有懈怠。偶爾寫點消極的感慨,把寶貴的時間都忘記了。其實在那段時間裏我們完全有時間和機會學好方正飛騰這個軟件的,只是我們都太不切實際了。

真的也許是還年輕的緣故吧,我們缺少社會閱歷,記者們出去採訪很少帶我們,有些任務我們也不方便跟去。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報社度過的,看報紙,寫評論,偶爾也寫一些感慨,然後時間就這樣慢慢地走完了。不過看到記者們在聽到有突發事件後立刻趕赴事發現場的魄力時,我還是由衷地敬佩和羨慕,也許將來從事這個行業了,我也會嚴格要求自己的。

經過一個月的實習,新聞在我的意識裏越來越成爲一種模糊的概念了。隨着對其漸入瞭解,就像一個點和一個圈的關係,當還是點的時候,我並不覺得新聞有多難,需要把握多少度。當點漸漸擴大,成爲一個周長繼續擴大的圓時,我才體會到新聞也有其更深層的類似於藝術表現的市儈和絕妙。新聞源於生活,源於社會,源於黨和人民。新聞的幾個要素包括真實性、時效性、趣味性及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真實性,在學習過程中我也反覆在思考辨證這個問題。但一味地追求新聞的真實性是不可能順利完成新聞的廣泛傳播的。以前總是認爲,新聞,是什麼就是什麼,要絕對堅持其真實性。

可是實習的這一個月,當所謂的理論和時間相撞時,理論只是一片空白,並且顯得比較膚淺。現在的新聞傳播同樣考慮社會效應和大衆的接受限度,如果一味追求真實,只會把新聞送進死衚衕。怎樣很藝術的變相表達纔可能達到新聞傳播的最終目的,讓新聞起到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

有一次單獨去輝縣的向陽幸福院,碰到新鄉好多媒體的記者,參與完那個活動之後,我感慨頗多,做新聞的困惑和疑問也逐漸增加。回來後我一直在探究新聞策劃和策劃新聞這兩個問題,現在社會,什麼事情都講究策劃,新聞也不例外。前者是爲順利正常有步驟地進行新聞傳播而採取的一種理性的新聞規劃,後者則是爲達到一定的目的用不恰當的手段對新聞事實進行扭曲和擺佈。聯想現在的新聞,好多都已經是擺佈出來的,有的甚至是虛假的,每年查處的虛假新聞也不在少數,大多都是很雷人的。這樣的新聞傳播環境無可否認地造就了一批喪失社會良知和責任心的新聞工作者,他們會拿封口費,會寫虛假廣告,會看關係發新聞,會“不辭辛勞”搭上地區腕兒級人物然後伺機找“岔兒”領費,會“獨當一面”給人辦事包人滿意……這些只是我的個人見聞,但是當它們一天天多起來的時候,我想到中國新聞事業的悲哀,想到作爲一個記者會在這樣紛繁複雜的環境裏逐漸喪失原本的理念和意志,想到像成舍我、王韜以及其他優秀的新聞工作者還在的話,他們會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實習快要結束了,和報社的老師也慢慢熟悉起來,偶爾也會和其他記者老師一起出去採訪,回來之後忙着寫稿,生活開始過得充實。最後一次是“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我和報社的焦老師一起去採訪一個護航索馬里海域回來休假的海軍士官。得到通知後,晚上回來查找關於我國這次索馬里護航的相關情況,然後設計問題,理清思路和邏輯。在學校做這類人物通訊,絕對有充足的時間,可是在報社,可就不一定有了。由於時間倉促,老師說我的設計的問題很不成熟,去的路上我沒想到老師會讓我一個人獨立完成這篇稿子,也就沒在意。還好與採訪對象在年齡上有優勢,他剛大學畢業,算是05級的學長,彼此之間可以聊的話題很多,然後我就在聊天中變相採訪,得到了很多細節。回來後,老師臨時有事,就讓我先寫,沒辦法我就硬着頭皮趁熱打鐵用兩個多小時完成了這4000多字的人物通訊。老師看後,露出很意外的表情,然後點頭表示讚賞。昨晚和劉月一起改稿子,她改我的我改她的,氣氛挺好,感覺不錯。真希望這樣的事情可以多發生幾次。

和老師出去採訪的幾次經歷,讓我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說辦到就能辦到的,採訪前要做充分的準備,採訪中要引導被採訪者,不能隨採訪者自己的意願,還要注意提到與採訪對象相關的人,蒐集多方素材,這樣在寫稿的時候就可以水到渠成。以前在學校的採訪,都是事先策劃好的,有老師和同學一起,大家集思廣益。而現在,大部分時候老師會把任務完全交給你,而你就必須保質保量的完成,而這個過程不能僅僅說得到鍛鍊就可以一筆帶過的,像專業課上學到的採訪方法和技巧以及原則性的問題,都是必須掌握好的,這樣在學以致用的情況下又提高了自身的新聞業務水平。

第一次實習,得到很多實用的東西。也明白新聞真實的難度,所以以後不會再鑽這個牛角尖了。不過作爲一個新聞人,必要的社會良知和責任感還是必須堅持的,這是一個新聞人稱其爲人的最起碼素質和底線。還好實習期間遇到的都是一些社會小問題,有的糾紛也不傷大局,總體上社會主義的新聞還是比較安定的,大的事件我們接觸不到,這些小的事件就正好讓我們練筆了。需要大力宣傳的,我們要學會把原本只有一度的意義提升到三度,沒有那麼好,也要看情況,巧妙地誇大。而一些批評揭露的新聞,可就沒這麼輕鬆了,有時候費了好大勁,好不容易完成的採訪和披露,對方找一下報社上層領導,一個小小記者幾天的辛苦就白費了。現實就是這樣無奈,所以一些圓滑的記者就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沒有得罪人的時候,幹嗎總跟自己過不去呢。於是很多不公平的現象就應運而生了,這也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有些事情並不是自己能決定的,記者的道路是很艱難的。堅持兩年,執着地選報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因爲喜歡,所以熱衷。正是這樣,我纔會有更多的動力好好規劃自己的新聞路,從點滴積累開始,一步一個腳印,難與不難也是視努力而定的。在以後的學習和實踐中,我仍會堅持,爲圓自己的記者夢而努力。

新聞難做,這是很正常的,不過我擔心的是自己想做這份難做的工作連機會都沒有,現在大學生找工作多難啊。好的單位幾乎不要人,差的單位大學生一般都不願意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導致現在就業形勢越來越難。我不想這樣,在畢業後就失業,我會通過社會實踐提高自己能力,在我畢業的時候可以直接找到工作單位,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的!

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7

實踐職務:報社實習記者

實踐地點:××××××××××*報

實踐時間:年7月16日至8月16日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報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實踐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穫將會使我終身受益。

實踐崗位是由院××*團聯繫的,我很高興有自己的一份,但當我得知是在××××報實踐時,已有的興奮感不覺少了好幾分。說實話,當初在院報看報紙時,對《××××報》總有一種不屑的感覺,認爲他們的報紙做的很枯燥,可讀性不強,只是簡單的例行報道,並帶有一定的專業性,社會新聞不多,但還是硬着頭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幾個團友一塊兒來到××××報,到達時已9點多了,招待我們的是辦公室的鄭主任,她耐心地向我們介紹了報社的主要活動安排,又帶我們認識報社總編、副總編和其他的記者。由於時間關係,這一天已沒有什麼採訪活動了,她就安排我們在閱覽室熟悉報紙。

第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並沒有學到什麼新聞知識,但辦公室記者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我決定不管有多麼枯燥,我都會努力在這裏堅持下去。

由於××××報的專業性,我們可採訪和參加的活動比較少,很多的時候都是針對東風的人和物,我們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觀”,對於社會新聞,一般只有週末版塊才用。這樣一來,我們就只好在閱覽室呆着。時間久了便覺無聊,指導老師看出了我(公文有約)們的心思,就讓我們自己出去採寫新聞,找新聞點。於是我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時可以提高新聞敏感性和職業道德。

但事情總有不盡人意,在××××報實習的學生較多,有鄖醫的,有湖南師範大學的等。他們幾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聞專業的師哥師姐,我們幾個“冒牌貨”在新聞專業用語和獲取新聞方面都比他們差很多,再加上指導老師考慮到大三的專業師哥師姐們面臨着就業問題,平時給他們提供的鍛鍊機會就多一些,這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但我們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以後的每天早晨,我們提前一小時到報社,主動找指導老師詢問有沒有采訪任務,爭取更多的鍛鍊機會,實在沒有,就向教師請教一些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問題,同時在閱覽室看一些與新聞寫作有關的雜誌,重要的部分還特意記在採訪本上,我們的執着與主動獲得了指導老師和主編的好評,我也體會到: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與指導老師相處的日子裏,我漸漸認識到做一名優秀的記者是不容易的。記得有一次××公司召開穩定工作會議,會議在下午2:15開始,指導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在2:00之前到達會場,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暑天的沉悶與燥熱使人由內到外都極其難受,但記者們絲毫沒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會時外面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都沒有帶傘,也許是時間觀念的“驅使”,記者老師毫不猶豫地衝進了雨林,我們卻躲在後邊不走,等回到報社時,發現記者們已穿着溼透的衣服開始工作了。當我們將這一次的新聞稿慎重地交給指導老師時,他一臉嚴肅地說:“開會時不是明確強調這次會議的內容不準讓媒體報道嗎?”我們爲自己的不認真頓感慚愧。事後我才體會到:記者們在享着“無冕之王”的稱譽背後還經歷着多少辛酸,擔負着多少社會責任。

報社裏有一位姓黃的前輩,七十多歲了,對報紙卻還頗有研究,他時常對我們傳授新聞寫作的經驗,他說:“新聞歸根到底還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終都要體現在字面上纔算數。”他列舉了一些因用詞不當而鬧出的笑話和差錯的新聞案例,告訴我們用詞造句的重要性,並說:“現在的大學生啊,語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們要多學多記,多理解,學一學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訪黃前輩的辦公室時,我們發現黃老的辦公桌上有好幾本中文詞典,陳舊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名人名言,成語解釋和有問題的新聞例篇,對應的分析評論等。我們由衷地感到博學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學到老”應該作爲這次暑期實踐的結束語。

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8

大學生暑期社會時間活動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重要舉措。爲成長爲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我也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拓展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增了知識,長了才幹,還得到了實踐單位領導的讚譽。

很快的,署假又過來了,面對最後一年的校園生活,想着剛剛過去的最後一個署假,緊張沉默之後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腦海裏的每一個足跡都是那麼的深,真的說不出是什麼感覺,伴着時間,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賽跑,不可能從真實的兩面去看清它,只是經意不經意的感受着有種東西在過去,也許更適合的只有那句話:時不待我,怎可駐足

xx工人日報的新聞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般沒什麼人在辦公室,以至於我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纔在辦公室見過每個人。他們一般都在外面跑新聞,只有趕稿的時候纔會出現在辦公室,或者說,只是來交稿的時候出現在報社。跟着來無影,去無蹤的老師們學習,確實有點難度。

每天上班,辦公室是我開門,總是要等很久纔有記者來上班。初來的幾天,我每天第一個去,坐着看半天報紙,然後上網找料,經常找不到新聞線索,我心裏很着急,幾乎都是老師給我一個電話,聯繫一下,就開始出去或者電話採訪。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彷徨。

1、高溫系列採訪

纔來了一天,也還不認識什麼老師,帶我的老師又常年不在辦公室。史老看我們有點小空,於是,讓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去外面採訪一下高溫下的務工人員。我們在九蓮社區門口發現了一個縫衣服的阿姨和兩兄弟的修鞋鋪。一翻生疏的招呼後,就開始和他們聊了起來,雖然他們都不願意多講,更不願意我們把他們寫到報紙上去,但最後也勉強地瞭解到了我們需要的信息。回來努力寫稿,直到下午一點多才記得還沒吃飯。

2、稿件不能發

夏老師常跟我說:自己去找找有什麼好寫的,然後發到我郵箱。由於我還沒有自己的消息網,所以,我經常去論壇找還沒被髮掘過的消息。突然被我發現了有關移動集團彩鈴的帖子我的彩鈴都被和諧了!心想着終於找到可寫的了,於是我打電話去了移動的人工服務檯,以辦業務爲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寫了一篇稿子,心裏很喜。第二天,夏老師就來辦公室說這篇稿子不能發,因爲報社的領導和移動的老闆關係很好。這樣的理由我很無語,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種體會。

3、電話採訪

電話採訪是採訪中經常會用到的,而最經常用的號碼就是114查詢臺。在這期間,我電話採訪過游泳池的水質檢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師傅自來水事件。電話採訪最容易吃閉門羹,打過去不接或者告訴你應該找哪個部門,採用迂迴戰術是常常碰見的。康師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電話去各個公司,比如統一,都只有嘟嘟的聲音,看來還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緒。

4、實習生出差

據說,我們報社實習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卻偷偷地去了,還是代表整個報社,說來心裏也挺慌的。我們報社和杭州電臺、電視臺聯合主辦了一個和諧中秋的活動,主要是在全省評選最感動的外來務工人員。夏老師突然有事,我戰戰兢兢地一個人去了,什麼都不知道的小菜鳥,就這樣跟着他們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溫州,跟着採訪了三個人,一切還算順利。這種處在初級階段的人,還是在旁邊多學習老師們纔是對的。

經過這四個星期的社會實踐,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一些在課本中無法學到的東西。怎麼跟不同的人相處,怎麼跟不同身份的人說話,怎樣處理突發的狀況。還有一些是我將要學的知識,比如攝影和新聞寫作,這些我都在實踐中提早得到了鍛鍊。社會實踐是驗證實力的試金石。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的大舞臺,我才真正體驗到自身知識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論知識只有與實踐密切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行不行,實踐中看!

報社假期社會實踐報告9

暑假爲我們提供了一個生活的節點,讓我們去體驗社會,走向實踐,感受生存。今年暑假的實習讓我收穫良多,感慨良多。

新聞學專業是一門務實的學科,對實踐能力要求很強。從採訪、寫作到最後的編輯校對,都和實踐緊密相連,可謂熟能生巧,如果僅僅依靠學校學的一點兒理論知識,不切身體驗,這樣的媒體人只會紙上談兵。進入大學也是進入了自己的新聞旅程,大一大二對我來說是新聞的啓蒙,雖然說起步晚了點兒但系統的學習讓我對着門學科有了自己的認識。通過對各種報紙的瞭解,對各種報人的學習,以及對作爲老一輩傳媒人的老師的敬佩,都使我躍躍欲試,想快點兒加入傳媒人的行列。

今年暑假我有幸進入了南陽晚報社實習,本想象着我是魚兒他是水,憑藉着我對報紙生產流程的瞭然於心,一定難不倒我,但事實上卻讓我直面了骨感的現實。行動開始前我對這次旅程充滿了各種幻想,信心滿滿,總是提醒自己以一個爺們兒的姿態來生存,新聞本身就是一件體力活。第一站先去見了南陽的一個親戚,也是被潑的第一盆冷水。在那個叔叔家交談了很多新聞方面的話題,比較輕鬆,但當被問起五四時期的著名女報人時便一個也說不出來,從學過的現代時期中國著名報人到國際著名報人一遍遍的搜索,腦子裏給的答案是沒學過啊,也不敢吱聲,一時啞口無言。這也讓我瞭解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不全面的,而且學習缺乏主動,新聞方面的著作讀的太少。通過後來的查找,讓我認識了好多五四時期的著名女報人,其中對邵飄萍的妻子湯修慧印象最爲深刻。

每天有千千萬萬的新聞發生,面對魚龍混雜的新聞信息,媒體要做好受衆的把關人,掌握好報道的平衡性。既要發揮媒體輿論監督的作用,鐵肩擔道義,懲奸除惡,又要做好輿論引導,多傳播正能量,告訴受衆正義總能戰勝邪惡。只有從受衆出發,爲受衆多辦實事,維護手中的利益,懲惡揚善,媒體才能又更好的出路。

接下來的日子裏,每一次出去採訪都會收穫不同的感受。在一次採訪冒名貸款的事件中,晚報社又給我上了珍貴的一課。七月中旬的一天,有個姓周的男同志向報社反應情況說,他被冒名貸款了三十萬,現在信用社已經把他的信用凍結不讓他再貸款了。原來這位周某這幾天準備投資一個項目,資金不夠需要到信用社貸款,拿上所有的證件到了信用社,工作人員告訴他他三年前貸的三十萬到現在都沒還,已經過了保證日期,他的信用檔案上被記了一筆,現在不能貸款了。但周某說他從來沒有貸過款,之後他到信用社多次打聽這件事都沒有合理的說法,最後不得不求助晚報。接到這件事情之後,主任把任務分配給了我們。瞭解完全部情況後的第二天,我們就來到了信用社,把整件事情反映給了信用社這部分的負責人馬理事,希望他能解釋一下這件事情。馬理事得知事情始末後,就叫下邊的人去他們的網絡系統上查詢,我們等了片刻後有電話回了過來,隨後瞭解到電話是從周先生所在地區的信用社蒲山分社打過來的,說是周先生的內弟之前帶過款,而據我們瞭解周先生是確認自己周圍的人沒有貸過款之後才求助晚報的,於是就猜測應該是信用社下面的人出的差錯,這會兒領導查到了,就編了個說法,於是我們就編個理由離開了等他們的回話。幾天過去了,沒有一點兒動靜,又過了幾天我們被信用社信貸科的一個人叫了出來,說要請劉姐我們吃頓飯討論一下這件事情,當聽完這個人的話後,劉姐當即就找個理由回絕了,說我們先把這件事情解決了什麼都好說。回去後,她告訴我他們想私下裏把這件事情解決了,這個時候態度立場要強硬,不能犯錯誤,而且事情解決不了會使更多的人遇到冒名貸款的事情,要真正解決問題。我當時就覺得,記者這個行業所揹負的重大責任,一定要時時刻刻的把良知背到身上。在劉姐的強烈跟蹤採訪下堅持下,信用社最後查處了問題的根源,處理了一些人員,並對周某賠禮道歉。

記者有時候更像偵探,爲了真想,尋找蛛絲馬跡。記者這種特別的偵探服務於我們的廣大受衆,積極發揮自己輿論監督的作用,影響社會。每當要談起媒體的威力,我總會想起那篇《被收容者孫zhi剛之死》,因爲一篇新聞報道,暴露出城市收容制度的弊端,草根公知紛紛出頭,最後在輿論的壓力下,國務院頒佈新法。這就是文明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