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層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是進行社會實踐後需要完成的報告,是指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深入實際、深入社會,對完成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總結報告。下面小編收集了有關深入基層社會實踐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

深入基層社會實踐報告

篇一:深入基層社會實踐報告

按照教育局的統一安排,11月14——18日在xx學校下基層調研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時間,但深刻感到百日下基層活動意義非常重大,對於做好今後工作很有幫助。

在xx學校的時間裏,我們通過實地查看學校環境、深入課堂聽課、參加各種活動、列席各種會議,對學校情況有了進一步瞭解。這次下基層調研學習主要有四個方面體會。

一是學校領導班子工作作風紮實。在五天的活動中,接觸了學校領導班子的部分成員,列席了班子例會,感覺到學校班子成員分工明確,各項工作責任到人,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工作思路清晰,有條不紊。成員之間團結協作精神很強,工作中能夠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參加中學語文教研組和小學科學組的教研活動,感覺分管這兩個學科教學的領導不但認真組織活動,而且積極參與活動之中,每位領導都能很好的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特別是高永革校長日常事務性工作很多,但每天上午都堅持深入課堂聽課、參加教研活動,親臨教學一線指導教學工作。

二是學校各項工作有新起色。校園環境更加整潔,文化氛圍更加濃郁。教育教學秩序井然,學生行爲更加規範,良好習慣逐步形成。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用方面走在了全區前列,學校通過集中培訓、分散指導、教學比武、優質課展示等形式,調動廣大教室使用電子白板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成績穩步提升,特別是中學部克服了生源質量相對較弱,積極研究中考工作,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中考成績一年上一個新臺階,辦學聲譽逐年提升。

三是學校特色建設具有一定優勢。通過參加小學科學組的教研活動,感覺xx學校小學科學教研組有很強業務實力,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又有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他們都很熱愛小學學科教育工作。他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特別是張向陽老師在六年一班進行的學生自主學習實驗,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學生課前圍繞課題,利用網絡蒐集資料,下載、製作課件,認真備課,課堂上學生主講,教師做適時的引導和補充,收到了很好的實驗效果。我個人認爲這是學校特色建設的潛在資源,因此,建議學校應以小學科學教學爲突破口,以科學普及教育做爲特色創建目標。要進一步挖掘學校科學教育的資源和優勢,發揮小學科學教研組的作用,以點帶面,結合各學科特點,全面開展科學教育、科普活動。要把特色創建與常規的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全面提升師生的科學素養。

四是校舍嚴重不足,影響了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在中學部聽課時發現,學生使用的課桌沒有桌鬥,孩子們沒有放書包的地方,只能把書包放在椅子面上。坐一半椅子上課學習,那滋味一定不會舒服。原因是校舍不夠用,部分班級只能在語音教室上課。校舍不足問題在全區普遍存在,幾乎沒有一所學校具備全部專用教室。由於東園林小學遷建,臨時借用xx學校校舍,致使xx學校校舍不足問題就顯得尤爲突出。校舍不足,造成班容量過大,不能配齊各種專用教室,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也無法正常開展。

根據縣委的安排部署,從今年3月初開始,我到xx鎮蘆灣村參加“千名幹部下基層創先爭優”主題實踐活動。參加工作30多年來,也曾幾次下鄉開展基層工作,但是這次意義不同,是新世紀新時期幹部帶着學習的目的、解決問題和創建和諧的任務到基層去的。通過2個多月的民情訪談,使我深深體會到蘆灣村

的村民很質樸,生產、生活積極向上,思想心態很“陽光”,從心底裏感謝黨的政策,感謝縣委、縣政府出臺的惠農政策。與他們交談猶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與他們交談是一種無需投資的精神享受,與他們交流給人一種融入社會、迴歸自然、和諧發展的感覺,從他們身上使我收穫了一筆不菲的人生財富。

一、只有深入一線,走進羣衆才能感悟生活真諦

爲了全面準確掌握蘆灣村羣衆生產、生活狀況,我們根據摸排情況,工作組每個成員都與村裏部分困難戶結成“幫扶對子”,幫助他們一起進行春耕備耕生產,和他們一起拉家常,幫助消除他們心中的苦悶和疾慮。我們詳細瞭解這些貧困戶、困難戶、低保戶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詳細進行記錄,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逐個幫助解決。先後走訪慰問了趙玉蓮、季桂英、賈玉桂等12戶羣衆,併爲4戶生活生產特別困難的羣衆送去了春耕生產急需的化肥等物資,送上了我們工作組的一份關懷。通過和這些困難羣衆的訪談交流使我深深體會到:這些貧困的羣衆不是因爲他們不思進取,而是他們曾因各種各樣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們需要大家的關心來溫暖,需要大家的幫助來鼓勁,只要用誠心和他們交流,他們纔會敞開心扉接納你。這次“千名幹部下基層創先爭優”主題實踐活動,爲我們深入基層,走進羣衆、融入百姓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機會。我們抽調下基層的每一位幹部更應該珍惜這次機會,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把握好手中的權利,用博大的胸懷去包容羣衆,用真誠善良的心去溫暖羣衆,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饋社會。

二、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層才能體現自我價值

層工作經驗,對處理一些應急和上訪類問題束手無策等等。我們通過走訪羣衆、接待來訪、召開黨員羣衆會議等,已排查出土地、林木等矛盾糾紛9起,針對這些矛盾問題,我們分門別類,邀請熟悉情況的長者和村社幹部一起分析研究,尋找對策措施,引導羣衆本着互諒互讓的原則,卓有成效地化解地埂、制種、林木糾紛5起,4起正在協調處理當中。通過調處矛盾糾紛,使我學習和掌握了一些處理農村問題的經驗和方法,提高了處理基層問題的能力。我認爲每一個幹部應該把握好這次下基層的機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羣衆當作朋友、當成親人,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熱心、盡心、精心地爲羣衆服務。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生活作風積極投身農村工作,踏踏實實向羣衆學習,真真切切爲羣衆服務,樸樸素素和羣衆交流,與農民羣衆打成一片,以羣衆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從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習慣,培養優秀品質,展現良好形象,切實贏得羣衆的尊重和信賴,只有這樣,才能使你的才華有施展的舞臺,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體現。

三、只有貼近羣衆,樹好形象才能密切黨羣關係

近年來,中央、省、市、縣實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兩免一補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爲什麼幹羣關係越拉越遠呢?幹部與羣衆之間好像有了一堵“無形牆”。我認爲這就是因爲我們各級幹部深入基層的少了,和羣衆打成一片的少了,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困難的少了,羣衆聽到黨的聲音少了……。在目前開展的春季植樹造林活動中,我們和蘆灣村羣衆一起在村公益林場栽植紅柳和沙棗苗木10萬多株,1000多畝。有了我們的加入,有了我們的身影,羣衆建設家鄉的熱情和積極性更加高漲。他們熱情的和我們交流,拉家常,說感受,談困難,讚揚黨的政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淳樸,從他們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動力。通過這次下基層活動,使我明白農村工作包羅萬象,包括鄉鎮和縣上各部門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社一級落實和解決,而且需要廣大羣衆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決策和部署得不到羣衆的認可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真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羣衆工作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核心,黨的各項惠民政策需要我們各級幹部來宣傳,農業科技技術需要我們來推廣,農民羣衆的憂愁需要我們來分擔,生活困難羣衆的問題需要我們來解決,和諧社會需要我們共同來建設。我們的工作還不適應形勢任務的要求,工作作風與人民羣衆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廣大機關幹部情況熟了,作風好了,素質高了,技術硬了,能力強了,工作實了,羣衆聽到的聲音多了,幹部和羣衆之間的“無形牆”纔會消失,幹羣關係纔會更融洽。

這次“千名幹部下基層創先爭優”主題實踐活動,正是縣委給全縣幹部搭建了一個“創先”的平臺,提供了一條“爭優”的途經、創造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機會。我們要把這次“千名幹部下基層創先爭優”主題實踐活動作爲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我們要把羣衆的發展作爲檢驗工作實效的唯一標杆,只有幹羣合力纔是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幹部羣衆會齊心協力把臨澤的明天建設的更美好。

篇二:大學生下基層社會實踐報告

這次參加團工委組織的中央國家機關青年下基層“百村調研”活動,讓我對基層農村有了新的認識,對農村存在的一些現象和問題有更深刻的體會。

我們調研的地點在族坑村,隸屬於尋烏縣留車鎮,瀕臨廣東,全村總面積4平方公里,土地屬紫色幼年土,適應於糧食、花生、水果、蔬菜開發種植。全村有11個村小組,農戶369戶,人口1490人,主要以農耕和勞務收入爲主,大部分青年務工外出,果業、花生、菸葉、養殖等是村裏的致富門路。從整體情況看,農村生活狀況有了很明顯的改善,兩層小樓比比皆是,內部裝修不算豪華,但電視、太陽能熱水器、燃氣、自來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農村道路硬化率也比較高,部分路段已實現水泥化,爲車輛通行和農業機械化創造了有利條件;農民收入來源多樣化,外出打工收入是主要部分,此外留守農民通過種植果樹、養豬、工程承包等增加收入,僅依靠種田獲得收入的狀況有所改善;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全面普及,據瞭解,兒童入學率已達到百分之百;農村醫保和養老保險已經全面覆蓋,老年人每月能按時領到養老補貼,醫療報銷渠道基本暢通,在看到農村生活條件改善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現象和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是農村耕地不足。族坑村總耕地面積爲1600畝,據瞭解,實際耕地面積不足千畝。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在村人口主要爲老人和兒童,大部分青年人均外出打工,家中勞動力不足,造成耕地面積下降;另外就是耕地收入較低,雖然國家減免了農業稅、實行農業補貼,但耕地收入仍然較低,投入產出比不高,農民耕地積極性不足,部分農民改爲種植果樹和養殖業;第三是土地流轉制度仍不完善。農村耕地面積不足,從目前來看,農民的收入並未有明顯減少,但糧食產量的減少,將推動物價進一步上漲,影響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對國家糧食安全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同時會加大農民支出壓力,看似名義收入在上漲,而實際收入在下降。

二是農村小學生源減少。族坑村小學共有學生58名,包括學前班和一到三年級,四年級以後到鎮上中心小學學習。據當地一青年老師回憶,他當年也是在族坑小學上學,師範畢業後回村任教,當年小學一到五年級全有,每個班有70-80個學生,比現在整個學校的人都多。通過進一步瞭解,我們發現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個是計劃生育的原因,出生率下降,現在普遍一家一個孩子,個別家庭會生兩個孩子;第二就是生源轉移,部分學生隨父母搬遷至打工地或當地縣城;再有就是受教育條件的限制,還有部分學生去教育條件相對好的學校。此外,優秀學生流失現象也比較嚴重,“鎮裏搶村裏的,縣裏搶鎮裏的,市裏搶縣裏的”。小學生源的減少會帶來比較多的問題,比如,降低學校所得經費,教學條件較難改善;影響老師上課情緒;學生的學習氛圍不足;沒有優秀學生的帶頭作用等等。這樣就會造成村裏招不到學生,教育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

三是返鄉民工的困惑。在我們走訪過程中,接觸到一位返鄉農民工,他是爲了照顧家裏的孩子和老人返鄉的。在訪談中,他也提出了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一個是收入明顯下降,以前家裏的地由老人種,現在返鄉後,打工收入沒有了,等於一家人僅靠種地獲得收入;第二是農活經驗欠缺,從十幾歲出門打工就一直沒有做過農活,回鄉後需要重新學習,積累農業經驗;再有就致富資金不足,他也想依靠在外面學習到技術開辦工廠,或者引進果樹苗種植,但貸款困難,指標申請難,且抵押物價值較低,同時也擔心經營風險,一旦投入不能產生效益,對家庭打擊較大,孩子上學費用及老人養老都成問題。隨着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但他們在返鄉的過程中多少會遇到上述問題,這時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

四是惠農政策的落實問題。在與農戶、村幹部交談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對國家的惠農政策非常滿意,感到很高興。但部分村幹部反映在落實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政策較難把握,定量指標容易,定性的指標不便操作,如落實不當,較易發生矛盾。部分農戶對一些政策仍存在一些疑問,如貧困生的界定,只有住校生纔有補貼;醫保報銷程序較爲複雜,在實際報銷中很難區別報銷項目和非報銷項目,報銷比例也很難把握。

我參加的“百村調研”活動已經結束,可以說,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農村的生活條件已經極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由於對“三農”政策的瞭解和關注甚少,這裏就提不出有效的建議和意見了。但我會持續關注“三農”的情況,因爲,農村是佔我國國土面積最大的地方,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農民是佔我國人口比例最高的羣體。

最後,要感謝族坑村人的熱情好客,在他們眼中我再次體會到了淳樸,還有一手好廚藝的老陳、精神幹練的村支書、志願下鄉的大學生村官......我會永遠記得你們!

篇三:大學生深入基層社會實踐報告

隨着暑假的到來,以“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爲主題,唱響“同人民緊密結合,爲祖國奉獻青春,實踐成才,服務社會”的主旋律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轟轟烈烈地展開,我院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成立了“實踐‘三個代表’,傳播先進技術”實踐服務隊,即計算機技能培訓志願者服務隊,身爲其中一名隊員,我感到非常榮幸,並積極投身到暑期社會實踐的熱潮中去。

在院團委書記程保國老師和指導老師李志勇老師的帶領下,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本着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的宗旨,小分隊15名隊員分別奔赴高新技術開發區、體育中心多家電腦公司、新鄉縣監察局等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服務工作,力爭做到社會實踐與專業實習相結合、與服務和諧社會相結合,突出“特色實踐”,打造“精品意識”。

7月11日,我與其他5名隊員同行,奔赴新鄉縣監察局,進行了爲期半個月的社會實踐。在這半個月中,我們努力做到學習、實踐“兩不誤,兩促進”,在幫助縣委有關部門處理材料、解決技術難題的同時,不斷與有關領導進行交流,瞭解基層情況。我們的工作能力及年輕人特有的熱情,贏得了領導們的好評。

在新鄉縣監察局有關領導的熱情幫助下,我們多次深入農村基層,結合“三農”政策和科學發展觀,對農村的經濟狀況,醫療狀況,產業結構調整,稅費改革,旅遊開發等方面展開調查,並向他們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懷着滿腔的激情,我們積極主動地幫助農民羣衆幹農活,幫忙他們解決一些社會問題,併爲他們的生產,生活出謀劃策。面對農民渴求知識的新景象,我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的希望,感受到身上肩負的重任,也充分認識到書本知識與實際生產需要的差距,“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把農村當作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闢新途徑,即“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學習教育與實踐活動“兩不誤,兩促進”,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黨員的自身思想道德修養與理性認識。我院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成立了社會實踐小分隊臨時黨支部,要求全體黨員把黨員的先進性貫徹到社會實踐的各個環節之中,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並以此爲契機,開展參觀學習“社會主義新農村”——劉莊、參觀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軍教導大隊等多種實踐活動,真正把學習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學生黨員在實踐中成長。

我們分別於7月20日和7月22日奔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四軍和劉莊進行參觀學習。通過仔細聆聽史來賀同志的先進事蹟報告、參觀史來賀同志先進事蹟展覽館,我們認真學習史來賀同志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勇於拼搏,知難而進。五十四軍之行,我們更是親身感受到當代軍人不怕苦、不怕累、甘願爲祖國奉獻青春的優良品質。

參觀學習結束後,我們主動與村黨支部成員和軍人黨員們進行交流,認識到我們的黨歷來重視思想教育,注重從思想上、組織上教育廣大黨員,通過開展經常性和適當的集中性的教育相結合,有效地加強和完善黨的自身。此次倡導開展此次先進性教育活動,不但是應時之舉、有利之舉,也是創新之舉,我們應該從這三個方面理解、認識黨中央的部署、安排,深刻領會中央的.決心、論斷和精心安排,自覺、積極投入到這個活動中來。通過交流,我們都表示受益匪淺,不僅增強了我們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堅定了理想信念,也讓我們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增強爲人民服務的本領,在實踐活動中結合我們的專業特色,用己所學、盡己之力,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接受鍛鍊、增長才幹,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半個月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着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爲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和新鄉縣監察局確立了長期的聯繫,今後將長期開展交流活動。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爲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隨着暑假的到來,以“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爲主題,唱響“同人民緊密結合,爲祖國奉獻青春,實踐成才,服務社會”的主旋律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轟轟烈烈地展開,我院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成立了“實踐‘三個代表’,傳播先進技術”實踐服務隊,即計算機技能培訓志願者服務隊,身爲其中一名隊員,我感到非常榮幸,並積極投身到暑期社會實踐的熱潮中去。

在院團委書記程保國老師和指導老師李志勇老師的帶領下,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本着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的宗旨,小分隊15名隊員分別奔赴高新技術開發區、體育中心多家電腦公司、新鄉縣監察局等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服務工作,力爭做到社會實踐與專業實習相結合、與服務和諧社會相結合,突出“特色實踐”,打造“精品意識”。

7月11日,我與其他5名隊員同行,奔赴新鄉縣監察局,進行了爲期半個月的社會實踐。在這半個月中,我們努力做到學習、實踐“兩不誤,兩促進”,在幫助縣委有關部門處理材料、解決技術難題的同時,不斷與有關領導進行交流,瞭解基層情況。我們的工作能力及年輕人特有的熱情,贏得了領導們的好評。

在新鄉縣監察局有關領導的熱情幫助下,我們多次深入農村基層,結合“三農”政策和科學發展觀,對農村的經濟狀況,醫療狀況,產業結構調整,稅費改革,旅遊開發等方面展開調查,並向他們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懷着滿腔的激情,我們積極主動地幫助農民羣衆幹農活,幫忙他們解決一些社會問題,併爲他們的生產,生活出謀劃策。面對農民渴求知識的新景象,我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的希望,感受到身上肩負的重任,也充分認識到書本知識與實際生產需要的差距,“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把農村當作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闢新途徑,即“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學習教育與實踐活動“兩不誤,兩促進”,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黨員的自身思想道德修養與理性認識。我院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成立了社會實踐小分隊臨時黨支部,要求全體黨員把黨員的先進性貫徹到社會實踐的各個環節之中,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並以此爲契機,開展參觀學習“社會主義新農村”——劉莊、參觀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軍教導大隊等多種實踐活動,真正把學習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學生黨員在實踐中成長。

我們分別於7月20日和7月22日奔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四軍和劉莊進行參觀學習。通過仔細聆聽史來賀同志的先進事蹟報告、參觀史來賀同志先進事蹟展覽館,我們認真學習史來賀同志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勇於拼搏,知難而進。五十四軍之行,我們更是親身感受到當代軍人不怕苦、不怕累、甘願爲祖國奉獻青春的優良品質。

參觀學習結束後,我們主動與村黨支部成員和軍人黨員們進行交流,認識到我們的黨歷來重視思想教育,注重從思想上、組織上教育廣大黨員,通過開展經常性和適當的集中性的教育相結合,有效地加強和完善黨的自身。此次倡導開展此次先進性教育活動,不但是應時之舉、有利之舉,也是創新之舉,我們應該從這三個方面理解、認識黨中央的部署、安排,深刻領會中央的決心、論斷和精心安排,自覺、積極投入到這個活動中來。通過交流,我們都表示受益匪淺,不僅增強了我們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堅定了理想信念,也讓我們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增強爲人民服務的本領,在實踐活動中結合我們的專業特色,用己所學、盡己之力,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接受鍛鍊、增長才幹,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半個月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着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爲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和新鄉縣監察局確立了長期的聯繫,今後將長期開展交流活動。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爲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篇四:大學生深入基層社會實踐報告

按照教育局的統一安排,11月14——18日在xx學校下基層調研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時間,但深刻感到百日下基層活動意義非常重大,對於做好今後工作很有幫助。

在xx學校的時間裏,我們通過實地查看學校環境、深入課堂聽課、參加各種活動、列席各種會議,對學校情況有了進一步瞭解。這次下基層調研學習主要有四個方面體會。

一是學校領導班子工作作風紮實。在五天的活動中,接觸了學校領導班子的部分成員,列席了班子例會,感覺到學校班子成員分工明確,各項工作責任到人,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工作思路清晰,有條不紊。成員之間團結協作精神很強,工作中能夠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參加中學語文教研組和小學科學組的教研活動,感覺分管這兩個學科教學的領導不但認真組織活動,而且積極參與活動之中,每位領導都能很好的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特別是高永革校長日常事務性工作很多,但每天上午都堅持深入課堂聽課、參加教研活動,親臨教學一線指導教學工作。

二是學校各項工作有新起色。校園環境更加整潔,文化氛圍更加濃郁。教育教學秩序井然,學生行爲更加規範,良好習慣逐步形成。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用方面走在了全區前列,學校通過集中培訓、分散指導、教學比武、優質課展示等形式,調動廣大教室使用電子白板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成績穩步提升,特別是中學部克服了生源質量相對較弱,積極研究中考工作,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中考成績一年上一個新臺階,辦學聲譽逐年提升。

三是學校特色建設具有一定優勢。通過參加小學科學組的教研活動,感覺xx學校小學科學教研組有很強業務實力,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又有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他們都很熱愛小學學科教育工作。他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特別是張向陽老師在六年一班進行的學生自主學習實驗,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學生課前圍繞課題,利用網絡蒐集資料,下載、製作課件,認真備課,課堂上學生主講,教師做適時的引導和補充,收到了很好的實驗效果。我個人認爲這是學校特色建設的潛在資源,因此,建議學校應以小學科學教學爲突破口,以科學普及教育做爲特色創建目標。要進一步挖掘學校科學教育的資源和優勢,發揮小學科學教研組的作用,以點帶面,結合各學科特點,全面開展科學教育、科普活動。要把特色創建與常規的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全面提升師生的科學素養。

四是校舍嚴重不足,影響了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在中學部聽課時發現,學生使用的課桌沒有桌鬥,孩子們沒有放書包的地方,只能把書包放在椅子面上。坐一半椅子上課學習,那滋味一定不會舒服。原因是校舍不夠用,部分班級只能在語音教室上課。校舍不足問題在全區普遍存在,幾乎沒有一所學校具備全部專用教室。由於東園林小學遷建,臨時借用xx學校校舍,致使xx學校校舍不足問題就顯得尤爲突出。校舍不足,造成班容量過大,不能配齊各種專用教室,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也無法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