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社會實踐報告

隨着社會的進步,綠色環保成爲當今世界的主題,能源危機、資源危機正在影響我們的生活。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一篇環境保護社會實踐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環境保護社會實踐報告

實踐報告實踐主題:關於改革後鄉村環境治理

實踐目的:關注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是我們大學生隊社會應有的態度。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對社會的瞭解還太少,也不夠深入。而作爲一名知識分子,用自己所學的東西,積極回報社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點作爲大學生的我們做的也不夠。因此本人利用這次機會深入瞭解改革後的鄉村的環境治理,以致把書本的知識運用與實踐之中。並且使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有所加強,以便今後更好的適應社會。

實踐內容:當前,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正在由風險演變爲危機。保護農村生

態環境是農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政府公共物品供給的職能“缺位”是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需要明確界定政府職能,加大財政、政策扶持力度,同時應發揮基層各行動主體的積極性,以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由風險走向危機,在農村社會治理衆多的行動主體中,誰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對此學界並沒有達成一致的認識。有人認爲,農民是農村環境保護的直接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也是農村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農民應承擔更多職責;也有學者認爲,城市垃圾與工業廢氣、廢水是農村環境惡化的主要推手,而且就社會公共正義來講,過去農村爲了城市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犧牲,現在城市發展了應當“反哺”農村,帶動農業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而不是把污染轉嫁給農村帶來災難;還有學者認爲,鄉鎮企業的責任也不可推脫。不可否認,鄉鎮企業在轉移農村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發展地方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以及社會責任感淡漠等問題,進而導致重複建設、能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德國社會學家烏爾裏希·貝克在其風險社會理論中提出了“有組織的不負責任”概念,以說明風險責任界定的困難性。他不無憂慮地指出,公司、政策制定者和專家結成的聯盟製造了當代社會中的危險,然後又建立一套話語來推卸責任。他指出,風險往往被認爲是“燙手的山芋”,社會機構往往想方設法否認風險發生、隱藏其根源、阻止賠償或管理,從而導致了一種有組織的無人承擔責任的“總體共謀與責任缺失相伴”的奇怪現象。因此,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部門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應當承擔起主要責任。 新農村建設包括: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等諸多方面。在有着悠久歷史文化的我鄉,歷經三年艱苦建設,其新農村建設已經輪廓初現。

實踐結果:農村環境保護問題不僅是公共物品而且還是純度非常高的公共物品,對於此類公共物品,政府理應承擔生產與供給的主要職責。當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惡化表明,地方政府在對環境保護公共物品屬性的界定上仍然是不明確的,有的地方政府認爲環境保護更加接近於私人物品,甚至有的地方就將其視爲純粹的私人物品,認爲環境問題是當地村民自己的事情,應該更多發揮市場的作用。問題界定的模糊性直接導致政府在此類公共物品供給責任上的模糊性,因此,政府往往不僅未能有效消除此類公共物品的外部效應問題,反而放任市場機制在其不擅長的領地“恣意”失靈,致使環境保護公共物品供給萎縮、環境污染問題

加劇。因此,政府公共物品供給責任的缺位是農村生態環境危機形成的制度根源。實踐總結:在改革開放以後,雖說伴隨工農業的發展,鄉村環境被破壞得甚重,但人們慢慢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國家和政府也更加重視此問題。在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以前的污水亂排的現象也少見了,池塘裏的魚兒也重拾了往日的歡笑。

此次活動加強了我與社會的聯繫,有利於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加強和改

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找到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工作的新路子會實踐通過使學生了解國情,有助於我加深對黨的基本路線的認識,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接觸人民羣衆,我加深對人民羣衆的瞭解,同人民羣衆建立感情,樹立爲人民羣衆服務的思想;通過了解社會對知識和人才的需求,增強勤奮學習、奮發成才的責任感;通過了解改革和建設的長期性和複雜性,克服偏激急躁情緒,增強維護社會穩定的自覺性。總之這次實踐會讓我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