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教學在Excel數據處理中的應用實踐論文

一、項目教學的概述

項目教學在Excel數據處理中的應用實踐論文

項目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一系列教學活動[1] 。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去處理某個相對獨立的項目。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學生要明確活動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基本要求和目標。而學生活動主要是設計計劃、收集資源、活動實施、評價及彙報展示。項目教學主要由“內容、活動、情境、結果”四大要素構成,應滿足以下幾個條件[2] 。

第一,項目的設計,一要儘量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或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有直接關係;二要有一定的難度。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是對已有舊知識、舊技能的回顧練習,更多的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嘗試學習使用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第二,項目計劃的制定要由學生獨立進行,確定計劃步驟和任務分工。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獨立計劃和處理問題的時間和機會,允許學生根據任務目標自主安排學習方式。

第三,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生起主體作用,教師則在過程中適當給予引導和幫助。

第四,項目教學過程中,師生應進行過程性評價。項目完成後,師生共同對項目成果進行最終評價和總結。

與傳統教學法比較,項目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即通過項目主題的設計,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二,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項目教學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協調製定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是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只起指導者和協助者的作用,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

第三,重視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在項目教學中,項目的設計和選取是關鍵。由於項目教學創設了真實的情境,使得學生在完成與自己學習生活、就業相關的項目過程中,鍛鍊了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體驗了課堂以外的互動式的合作學習,豐富了溝通、團隊協作、專業技能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和就業意識的培養。

二、項目教學在Excel數據處理的具體實踐

本次教學實踐針對的教學內容是Excel數據處理模塊。學生在此前已學習了Excel常用函數的應用、圖表類型的插入編輯、數據排序篩選以及透視表等的操作,對Excel數據處理的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如何將學到的知識自主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協作能力如何得到更好的提升是本次項目教學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教學中採用了Excel數據處理:“我的錢包我做主”的項目主題。選擇該項目主題,源於我發現,由於中職學生的特殊性,受家長的約束較普通中學的學生要少些,學生在零花錢的使用也比較不受限制,大部分學生都是荷包滿滿的,甚至擁有自己的銀行卡。因此如何合理消費,如何真正意義上做到自己的錢包自己做主,成爲學生正面臨的一個問題。爲了有效地讓學生了解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我設置了這個項目主題。通過該項目教學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利用Excel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同時也可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心理學傳統的情境學習理論認爲,知識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識的`產生與活動、豐富的情境和文化密不可分,是個體與三者不斷聯繫、互動生成的結果,並不斷被建構、運用,在行動中得以發展[3]。教學情境的創設已越來越受教師的喜愛,是項目教學在呈現項目時不可或缺的。本次項目教學情境的創設使用了物品展示和呈現困境的方式,通過大屏幕展示學生平時喜歡的一些飾物、電子產品、食品、衣服等,創設與這些物品有關的小故事:“小惠因爲這個月的零花錢又花完了而苦惱,不明白零花錢都花到哪去了,看着自己買的東西,陷入了沉思。”通過這個困境的呈現,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強烈的解決問題、擺脫困境的慾望。

教師提出項目主題、目標、內容時,同時對Excel數據處理的知識點做進一步梳理和總結。之後根據項目具體要求和內容,小組進行討論。各小組自行命名和制定項目計劃書是本次項目課堂教學的重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使他們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對自我學習負責的意識。通過小組名字增強小組成員的歸屬感和小組集體意識。完成小組命名後,各小組針對項目目標進行項目計劃書的制定(見表1-1)。這時,教師提供項目準備階段和實踐階段的基本步驟和內容,包括撰寫訪問提綱進行訪問調查、製作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實施、問題記錄彙總、數據整理分析、項目報告書的撰寫以及小組分工等。各小組制定項目計劃書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以保證計劃書的可行性及項目的順利開展。

活動實施過程中,各組利用“過程活動表”對出現的問題及如何解決進行及時的記錄,爲撰寫項目報告書留取資料。

最後,各組基本能順利完成任務,按要求完成項目報告書的撰寫。成品展示階段,對優秀作品進行展示,教師對教學活動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並頒發“優秀項目小組”獎狀,讓這些獲得表揚的學生有自豪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勵其他學生再接再厲。

三、對項目教學活動的觀察與反思

(一)對學生探究活動的觀察和反思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我觀察發現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較順暢,分工較合理,小組協作作用體現得較爲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小組命名給組員帶來了小組集體歸屬感。爲了加強組員對小組集體的理解,提高對小組合作的意識,我建議各小組進行小組命名。在提出這個建議後,學生的興致都很高,議論紛紛,很快就把各組的名字確定了下來。初步可以看出,小組取名能夠給組員帶來一定的歸屬感,提高了小組的凝聚力。

第二,項目計劃書的詳細和規範,帶來了過程實施的順利開展。在項目實施之前,我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項目計劃書的制定上,要求各組充分理解主題和研究內容,做好計劃纔開始實施。項目計劃書重點的主要工作越細化越好,每項工作的具體負責人都能落實到位,完成時間上也根據工作開展難易度和相關度進行安排,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指導和協調。

第三,小組分工需合理化。在小組分工中強調成員之間要溝通,除了工作量的合理分配外,還要根據個人擅長的部分進行分工,達到人力資源的最優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監督和協調。小組的合理分工,可以讓組員變“被動”爲“主動”,主動性得到提高,項目教學的作用才能得到體現。

第四,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鍛鍊。從學生提交的項目報告書中的“問題解決和心得體會”可以看出,學生開始學着主動去探究和完成任務。

(二)對作品成果的觀察和反思

從學生的成果作品上看,作品對Excel的應用基本能夠掌握,包括數據錄入、單元格格式設置、常用函數的使用、圖表類型的選用和編輯等都能較好地運用。

在對項目報告書撰寫情況看,小組如在進行過程中能做好問題的彙總和過程的記錄,基本上最後撰寫項目報告書都很順利,可以說僅僅是過程資料的一個彙總而已,同時也複習了Word文檔處理的操作知識。學生對這次項目成果作品的心得體會,部分摘錄如下。

“我初中時就有學過辦公軟件,不過這次是要自己想着怎麼去用,而不是老師教我們一步一步怎麼做,有挑戰,我也很喜歡,這樣就不用每次都很快做完題目看着別人做好無聊的。”

“學了Excel,我們可以利用Excel對自己的月消費進行記錄,就知道自己的錢花到哪裏了,哪些其實可以少花就一清二楚了。問了老師,我們現在用智能手機也可以下載Excel來記錄。這太有用了!”

四、項目教學活動的總結及建議

(一)總結

本次“我的錢包我做主”的項目教學活動,倡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學生獲得與人交流交往的技巧和經驗,是課堂上無法嘗試到的。學生在開展調查活動過程中,要涉及與人打交道、溝通的技巧,甚至遭遇到被拒絕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慢慢適應並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教師也要及時發現問題,多與各小組溝通、聯繫,第一時間瞭解活動的情況,及時提供協助。在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階段要做好相關的引導和啓發,對學生出現的偏差能及時進行調整,及時做出相應的修改措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自主、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而教師則只起到指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總體上來說,本次項目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不僅運用Excel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培養了對資源的搜索、調查研究、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同時通過合作完成一個項目,學會了團結的意義所在。學生還在活動中認識到“管理好自己的錢包、合理消費”的實際意義。並且,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取長補短,間接解決了學生間計算機水平差異大對教學實施帶來困難的問題。

(二)建議

第一,在學習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能認真積極地參與其中,但也有少數學生顯得不積極主動,小組內部出現個別不合羣的學生,需要教師及時鼓勵和關心,幫助他們融入到學習活動中來。但這點需要教師花費更大的時間和精力。在本輪活動中,因時間的限制,做得不到位。

第二,在中職學校開展項目教學,需要教師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耐心。除了時間上的問題,大部分任課教師不熱衷於改變教學方式更多的原因在於,學生總體基礎較差,學習習慣很難改變,效果不明顯。要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爲日後職業生涯積累經驗,更需要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跨學科的綜合學習能力。這需要基礎課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

第三,中職學校,重在於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需要在課堂上加強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企業文化、企業意識是項目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企業人的重要條件。因此,在項目教學的項目設計上,將企業文化帶入課堂,將課堂變成職場訓練所,將學習小組變爲工作組、項目組,更能鍛鍊學生適應崗位工作要求、受企業歡迎的綜合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彥江.項目教學法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

導刊,2007(4):81.

[2] 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徵及對教師的要求[J].職教

論壇,200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