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創新論文

導語:科技的創新帶動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下面由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創新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師創新論文

摘要:在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爲特徵的傳統基礎教育,對發展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力還不夠重視,我們現在所處的是創新的世紀,創新的時代是在各個方面需要創新的人才,包括教育,而對於創新教育方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育的核心內容。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科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一項基本任務,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用創新的方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應該是每個教師應該值得思考的,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想通過實際行動提高教學成效,以達到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發展學生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和造就具有創造性個性品質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創新教育;小學語文;學生

創新是什麼?它是指既包括事物發展的過程又包括事物發展的結果,包括新的發現發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學說與技術,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過創新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實現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創新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是一種以人爲本的教育,它屬於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而創新教育核心是創新教學。創新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型教學。同時創新教學他有自己區別以其它教學的特點。

一、改變傳統教育觀念認識創新教育理念

首先,教師應該在實踐創新教育之時,要先明確自己的創新教育觀念,創新的教育觀念主要是指確定正確的“人才觀”和“學生觀”。現在我們思考一下,在教育中究竟是什麼樣的學生是“好學生”?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纔是滿足社會需求呢?在我們面對知識經濟對創新人才所迫切提出新要求,顯然,培養“創新型”的學生應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人士,如何衝破傳統教育中的崇尚經驗和崇尚的舊教育觀念,教師就先要加強對創新重要性的認識,要認識到培養創新型的人才,不僅對學生個人長遠發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提高民族教育的`創新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二、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索

(1)創設學習氛圍

古人智者韓愈在《師說》裏講“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裏說的是能者爲師。往往很多教師就把自己位置至於過高,當作是教育活動的主宰者,學生是受教育的對象,師生關係就演變成了命令和服從關係,無形中就扼殺了學生應有的特點和個性,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能力,學生學習的民主、輕鬆、愉悅氛圍是極爲重要的。曾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中才會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學習,學生的思維纔有可能被激發,纔會知道去探索、去創造。教師也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要在課堂教學中,注意關注和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無論是學生提出的問題還是回答的問題都應給予一定的正面答覆和評價,即使學生互動中出現錯誤,也先要肯定其積極正確的一面,然後再幫學生分析錯誤之處,給予糾正。在努力創建和諧、愉悅的師生關係之時,更要對學生的新想法、新思維營造出敢想、敢問、敢說的和諧氛圍,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2)鼓勵“質疑”激發想象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一切的創造都是從疑問開始的。這讓我明白創新是來自於“質疑”,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在這質疑的過程便蘊含着創新的萌芽和潛在的動力。學生若提出的問題是正確的,那教師要及時的對學生進行表揚,如若是錯誤的,教師也應耐心指導加以糾正,不可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大部分學生對同一個問題上產生質疑時,教師便可利用學生這種好奇心和敢於質疑的心理,組織學生組隊討論,並讓學生講解他們的質疑和討論結果,讓學生在質疑中敢於想象,大膽的說、大膽的問,在質疑中鞏固和深化知識,養成獨立創新的的思考習慣。

(3)在教學中挖掘創造性素材,發展學生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造思維的核心,它對創造力的形成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維,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的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語文教學中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新穎性、獨特性、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1]語文在教學上雖然是要求學生同一,例如拼音、識字、閱讀、作文等都是有一些統一的教學要求,但是從另一方面使得大部分學生市區獨立思考的思維。其實,這就要求教師在統一的教學模式下也鼓勵學生求異思維,達到培養出學生的創造、個性、自學的能力。在我們看來理解課文的中心內容和重要詞句,去概括課文的表達思想和中心等等,都不必要求着學生要一致的答案,鼓勵多種答案的並存,教學中運用“同中求異”的教學方式,是能激發而是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多元化的思維是鼓勵學生在針對同一個問題上,有着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考方式,各抒己見。

三、優化教學方式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

優化教學方式,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是教師提高教學成效的重要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更需要教師教學方式的優化。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要如何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都要是要求教師們教學實踐經驗所獲取的,而作爲我是執教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師,便開始引進多種形式教學,培養學生個性思維和創新思維。例如,很多小學生比較害怕寫作文,而作文教學便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作文的訓練也應該是廣泛的。因此,我大膽的讓學生都寫一寫,用一些課餘時間帶領學生去觀察身邊事物,要求不多的讓學生寫出自己的額親身感受;我會組織某一次小活動,嘗試讓學生寫自己的發言稿、倡議書,在課上利用多媒體放一些有趣的廣告,讓學生自己想象,去嘗試寫一下廣告詞等等,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積極興趣,鞏固了學習的知識,更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的實踐主要體現在教育觀念上,滲透在教育活動中,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的學習態度,爲學生今後的更高層次的獨創水平的發揮,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每一位教師的神聖職責。[2]語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爲根本,既要大膽改革教學方法,爲學生創新提供有利的情境,又要增強教育觀念,樹立人人都能創新的意識,把自主探索問題的權利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語文創新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姜瑋:《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遼寧基礎教育教研網

[2]何曉芳:《新課程與教學改革》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