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論文

摘要:該文分析了動手能力在社會體育專業中的現實價值,探討了設置多維度、多層面的課堂教學實踐鍛鍊內容,培養專業人才;增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運用多元化的見習形式,增加社會適應性鍛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打造多樣化畢業實習模式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途徑,從課堂教學、見習、實習三個角度總結了的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動手能力管理方式,爲更好地培養該專業學生動手能力服務。

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論文

關鍵詞:社會體育專業;動手能力;培養;管理

大腦和雙手在人體中發揮重要作用,二者相互促進。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指出[1]:“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類型不僅僅是紮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理論來源於實踐,實踐也在驗證着與再生着理論。社會體育專業學生未來就業的崗位更是如此,它離不開動手實踐、管理操作、組織協調、策劃編排等綜合能力。

1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動手能力培養途徑

1.1設置多維度、多層面的課堂教學實踐鍛鍊內容,培養專業人才

1.1.1按照學期採用逐級遞進的方式設置該專業課程實踐內容,形成“點—線—面”課程實踐技能體系鏈依據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按照不同學期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和已有的基礎,考慮課程實踐操作的難易程度,設定相應學期階段的課程,而隨着學生學期的變化、學生基礎專業知識的增長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等設定高一層次的課程實踐目標與專業課程,形成課程與課程實踐一條線,把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與技巧相互融合,構建“點(單門課程動手能力技能培養)——線(課程與課程銜接的實踐技能培養)——面(所有課程的實踐技能綜合運用)”的課程技能體系鏈。

1.1.2設置社會體育專業課程實踐模塊,構建實踐技能鍛鍊的教學體系

依據社會體育專業課程的特點,分析課程的重點、難點和可操作環節,據此構建課程實踐動手環節模塊和相聯繫的課程綜合實踐動手環節模塊並設計出實踐操作流程[2],該設計本着“服務於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形成課程、實踐、實習三位一體的培養意識”的原則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學。教學中需要分清實踐動手環節側重培養與突破培養的實踐技能,所有實踐環節結合到一起最終要綜合達到的實踐技能培養目標是什麼,學生在此過程中如何參與並鍛鍊。圍繞此建立起“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樹形圖。

1.1.3建立不同學期不同階段社會體育專業課程實踐環節結果考覈制度,形成“一報告二監督三檢驗”的實踐技能考覈模式

該部分一改以往課程考覈單科單考的形式,分學期分階段按照學生掌握知識的面與深入情況、已經具備的實踐技能等開展大一、大二單門課程實踐技能考覈,大三、大四時學科融合考綜合實踐能力。另外同一知識低高年級考覈的深入程度要有區別。建立“一報告二監督三檢驗”的課程實踐技能結果考覈制度。一報告指任課教師上交課程實踐考覈方式報告;二監督是相關任課教師與領導共同監督;三檢驗主要檢驗學生動手技能提升程度、同類學科教師評價情況、領導抽檢結果。

1.2運用多元化的見習形式,增加社會適應性鍛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1.2.1課程見習

所謂課程見習指代依據社會體育專業的某一課程的具體內容需要,提出見習的計劃與具體要求,集中組織學生到指定的地點進行實地觀察、訪問、記錄、體驗等,並要求學生寫出見習總結的一種見習形式。該種見習形式利於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相結合,進而形成從瞭解到理解,從表層到深層,從理論到實踐的觀念意識。

1.2.2專業見習

專業見習是根據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組織學生按專業需求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內容的進行見習的形式。這種見習形式可以選在節假日進行,要求學生要有體驗的經歷、觀察的記錄、實踐的分析。該種見習形式有利於讓學生對該專業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明確該專業的就業方向、專業就業時人才需求的能力傾向、現代社會此專業發展的程度、自我目標定位等。

1.2.3就業見習

就業見習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需要,按照學生的就業意向,學校組織相關指導教師或指導人員協助其適應就業崗位的一種見習形式。該就業崗位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延伸到校外(校外選擇在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基地),提倡見習三步驟:一看;二練;三做。比如:到帝豪斯、巴斯特等俱樂部擔任健身私人教練、健身巡場教練等。

1.3打造多樣化畢業實習模式,加深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切實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

1.3.1輪動實習

借鑑雲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田應福[3]等人對輪動實習的.研究,依據社會體育專業需求,設計多個不同的實習崗位,以學生體驗不同實習崗位爲鍛鍊過程,來拓寬學生的就業崗位,力求與時俱進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1.3.2委託實習與頂崗實習

委託實習是將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託給某一健身俱樂部進行管理。藉此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適應社會性,同時也利於學生接受不同教育管理的模式,加速學生適應工作崗位。頂崗實習是學生到社會體育專業就業現場直接參加實習鍛鍊過程,使所學習的專業知識與操作實踐相結合,是見習與課堂教學的延續。

1.3.3集中實習

集中實習是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將整個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送到某個健身俱樂部或健身行業進行實習的一種模式,此種方式便於學校、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也便於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進行指導。

1.3.4分散實習

分散實習是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根據社會上不同健身行業接收能力的不同、學校教學需要不同或學生個體需要不同而安排的實習模式,該種實習方式既便於實現接收單位本體發展需要,又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個性發展。

1.3.5集中與分散實習相結合

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實習方式是根據學生的需要,將學生分爲兩個羣體:一個羣體是統一被送到某個單位進行實習;另一個羣體是根據個體需要或實習單位需要等進行分散實習,這種實習模式既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又能滿足學校的組織管理。

2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動手能力管理方式

2.1課堂教學

第一,課堂教學管理本着明確目標以生動手操作爲主,教師引導分析爲輔的原則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動手操作的步驟,要圍繞着“目的”“意義”“做法”“效果”爲中心,教師多引導並巧妙糾正,學生多動手實踐建立獨立解決問題意識、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第二,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創新性、有效性爲主,教師引導性、組織性爲輔[4]。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伴隨着教學內容的新舊而發生一定的變化。學生知識的牢固與靈活離不開實踐的探索,正確的引導來源於教師,實踐平臺的搭建需要教師給予,創造性思維的形成需要教師的啓發。第三,教師也要是時代的“弄潮兒”。教師要經常參加學科會議掌握時代前言,經常參加專業培訓接受新信息、新理念,經常觀摩學習緊靠社會崗位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將新興運動在學生中推廣已延伸與社會,服務於社會健身人士的運動需求。

2.2見習管理

首先,建立見習管理制度。明確課程見習、專業見習和就業見習的任務、要求,正確選擇相應見習場所,落實見習指導教師,按照課程、專業和就業需求有的放矢的設置見習崗位,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與社會相結合,學生與單位相結合。其次,加強調研工作,廣開渠道,建立見習基地。通過各種媒體,發揮網絡作用,藉助轄區資源,廣聚單位,瞭解市場需求,建立見習基地,爲學生構建切實有效的見習平臺。最後,引導學生見習思想,打造見習品牌。讓學生明確見習的重要作用與價值,感受見習在“育人”與“用人”之間的溝通,適應工作崗位對人才的需求,激發學生目標的確立與見習的積極性,積累見習的經驗,增強學生見習工作的社會責任感,增進見習學生與見習單位的聯繫,打造見習品牌。

2.3實習管理

首先,學校與實習單位密切結合。學校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搖籃,實習單位是鍛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造就社會實用性人才。同時,學生也能爲實習單位創造更多的價值。其次,建立健全實習管理規定,完善學生實習考覈方式。建立和健全實習管理規定是保證畢業實習順利進行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證[5]。針對學生所選擇實習方式,加強實習學生管理,制定實習流程,增加指導教師或委託單位的管理職權,共同督導學生。再次,加強學生就業指導,調節學生就業心理。學校需要多層面重視學生的就業指導,端正學生就業態度,調整就業心態[6]。從招生—入學—課堂教學與實踐—專業見習—實習—就業等建立多點一線指導模式,調節學生的就業心理,緩解就業壓力。最後,學校做好檢查督導工作。學校或學校實習管理教師要積極配合實習單位,建立常聯繫常溝通機制,共同做好學生實習工作的督導與管理。

參考文獻:

[1]矯禎玉.社會體育(運動與休閒)專業課程教學中動手能力操作方式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4):65-67.

[2]矯禎玉.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課程學習中社會實踐”的系統化培養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12):67-68.

[3]田應福,張麗芳,李會明.“輪動實習”法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與提高的研究[J].雲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67-71.

[4]矯禎玉.社會體育專業運動與休閒類“課程學習中社會實踐”的教學方式研究[J].赤峯學院學報,2011(6):184-185.

[5]於芳.普通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畢業實習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搏擊武術科學,2009(6):82-84.

[6]王彬彬,徐桂蘭.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5(2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