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摘要: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日趨明顯, 自閉、焦慮、恐懼、緊張, 有些甚至產生心理障礙, 出現心理疾病。每一位教師都要學習、瞭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使學生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發佈青少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 青少年犯罪數量呈上升趨勢, 由於發育年齡提前和頻繁接受暴力文化影響等原因, 近年來未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危害社會的行爲逐漸增多, 弒父殺母, 殺害教師學生的事件比比皆是, 且年齡之小、手段之惡劣, 令人觸目驚心。每每看到這些血淋淋的事件,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深思:我們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有無欠缺, 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成長?這是擺在我們農村一線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曾對我校初中生進行調查, 發現有心理問題的佔16.2%。筆者認爲這是近幾年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頻頻發生的根本原因。

大家都知道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心理健康, 那麼什麼是心理健康呢?簡單地講, 就是人格健全、智力良好、對各種精神刺激和壓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48年成立的宣言中就明確指出:“健康是指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可是由於當前獨生子女增多, 單親家庭越來越普遍, 而家長和社會對於學生的期望值過高, 在家庭中他們得到四個老人的溺愛和呵護, 導致學生心理壓力很大, 再加上部分學生沉溺網絡, 使得現在的學生心理脆弱, 承受能力差, 一旦遇到挫折和打擊, 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那麼, 在以網絡爲主流的信息化背景下, 如何對農村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強化意識, 明確責任, 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面對越來越多的農村中學生心靈扭曲甚至變態, 我們一線教師雖不能像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那樣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 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否則有朝一日, 心理扭曲學生的砍刀也會架在我們的脖子上, 這就不僅僅是誤人子弟的問題了, 於學生、於家長、於社會, 我們都無顏以對, 更有愧於人民教師這個光榮而神聖的職業。

衆所周知,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 人性生命的綻放, 思想靈魂的碰撞, 情感精神的愉悅。每一位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熱情、真情、豪情、激情去盪滌學生純真的心靈, 激起其情感的漣漪, 使他們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來。我們各科教師和班主任要以教材爲藍本, 以各種活動爲載體,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問題, 及時化解他們心裏的矛盾困惑, 排除心理障礙, 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聯繫一些資深的心理諮詢機構, 經常開展專業性心理健康輔導

現在農村大部分家長都進城務工, 即使是能和父母見上面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只能問一下學習, 對思想、心理問題從不過問, 也意識不到初中生的心理變化, 尤其是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 他們本身文化水平不高, 多數都只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和衣食住行, 而根本沒有意識到學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即使出現問題也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 輕者說說而已, 重者就是一頓拳打腳踢, 而不是對其進行心理指導。因此這項任務全落在了教師身上, 農村教師任重而道遠。但是有些學生基於自尊心, 不願意把心裏話吐露給教師, 總有一種畏懼心理, 怕教師把他的隱私公佈於衆。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只能藉助心理諮詢師, 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進行跟蹤輔導。

三、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陽光向上的心態薰陶學生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要把學生塑造成一種什麼人, 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農村中學生已有了初步的辨別是非的能力, 但畢竟農村學生的閱歷較淺, 接觸的知識較少, 網絡上的明星就成了他們模仿的對象, 結果卻模仿得四不像, 那些酷斃了、帥呆了的“範兒”被他們模仿得面目全非。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審美的角度認識明星, 同時用自己身上的正能量影響他們。而我們一些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心理問題存在的真正癥結, 自己本身心理不健康, 整天怨天尤人、斤斤計較、牢騷滿腹、自私狹隘, 甚至心理陰暗, 與同事、領導鉤心鬥角, 試想這樣的教師能帶出健全向上的學生嗎?“教師就是學生的模板。”這話一點不假,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一句話, 要想教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教師首先要心理健康。班主任更要表現出更多的真誠、平等、寬容、誠信和耐心, 讓學生真正感覺到教師的一片苦心, 教師是在和他共同面對難題和困境, 給學生安全感和歸屬感, 這樣學生內心一定會多一些向上向善, 少一些仇恨抱怨, 營造出信任和融洽的心理氛圍, 從而找到正確的辦法解決問題。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加強資源整合, 營造積極健康、至真至善的育人氛圍

中學生逆反心理強, 一味地說教甚至打罵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 還會適得其反。如果我們組織開展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 營造溫馨和諧的教育氛圍, 在大家的關愛和呵護中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溫暖, 風雨過後一定是彩虹, 他們的審美眼光會向至真至善的方向發展。尤其是語文課和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探究活動, 應高度重視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

五、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家庭、社會要合力, 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開

作爲班主任,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 要與科任教師和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繫, 共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農村家長畢竟文化水平很低, 有些連手機都不會用。班主任要經常與科任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 使家長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外和科任教師及家長共同探討, 摸索出切實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 多方配合共同教育, 從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 “精誠所至, 金石爲開”, 只要我們付出自己的愛心和真心共同努力, 定會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

摘 要:有關研究表明:心理髮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裏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爲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係。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爲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爲重要。

關鍵詞: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當今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身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如今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爲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有關研究表明:心理髮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裏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爲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係。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爲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爲重要。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一)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淨、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裏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曲徑廊亭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二)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爲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爲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爲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爲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爲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裏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睬和踢,隨意採摘踐踏花草等。曾聽過這麼一件事,有一所學校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爲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爲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

(三)開展心理諮詢活動。

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學校應建立心理諮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諮詢師。學生通過諮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諮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爲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爲諮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諮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學校心理諮詢師要給予諮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還要詳細瞭解諮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傾訴的忠實聽衆,又是學生的諮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諮詢室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一)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幾個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教師要本着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改變評價方式。

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後進生全盤否定,出言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被譽爲“德國普通教育之父”19世紀德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嚴厲的面孔和訓斥、咒罵學生是一種惡劣的行徑”。我們應學習借鑑英國教育的優點,英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從不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對學生的讚揚體現在具體細微中,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誇獎一番。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我們教師缺乏這種意識,對學生太求全責備了,我們應學會讚美,讓學生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三)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除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發展。解決辦法通常如下:

①調整學習方法,夯實基礎;

②樹立成功意識,不斷激勵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績;

③調整心態,擺脫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慮成績的名次;

④學會放鬆,到大自然中慢跑,釋放精神壓力,保持輕鬆、精力充沛的良好狀態。

看來,中學生心理失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習造成的心理壓力,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引導學生如何面對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

着素質教育的穩步發展和新課程的全面實施,中學生心理障礙問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但是從目前在學校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來看,部分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甚至是誤區。因此,筆者認爲,當前急切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正確的理論探討。

一些中學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特點和規律還缺乏全面的瞭解和足夠的認識,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以下誤區,這是當前推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展的主要障礙。

一、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

1.就學生來說,認爲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只是個別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學生。誠然,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學生確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於精神醫學診療,前者是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後者只是對精神疾病的治療和糾正。其次,每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生理、心理髮育以及學習、生活和社會活動的挑戰,一些“好”學生也往往因爲學習成績或某一方面“好”掩蓋了其心理髮展中不健康的一面,以至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幫助,甚至因爲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變得非常脆弱。所以,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每一顆心靈都需要教育的陽光和雨露。

2.就教師來說,認爲心理健康教育僅僅屬於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和政教人員、團隊工作者的任務。其實,正是因爲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纔會把學生表面的行爲“上綱上線”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視了行爲背後潛藏的真正原因——學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爲是班主任和政教、團隊工作者的任務。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所有的任課教師都應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擔負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去尋找科學的途徑,並尊重學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建立理解、信任、和諧的師生關係。

3 .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內容來說,認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單純地開設心理課,或開展心理諮詢,或進行心理測驗。誠然,設置心理課程可以使時間、陣地有保證,開展諮詢可以使個別學生可能得到一些幫助,進行心理測試或許能調查到一些數據。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同時注重知識傳授和日常生活的滲透。其次,就目前情況來看,由於受師資的數量、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少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或行同虛設、或事倍功半;而且心理諮詢僅僅面向個別學生,它只是學校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不能成爲健康教育的全部內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更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教育,注重預防。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爲加強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學校首先必須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組,由校長全面負責、分管副校長要具體負責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生處、團委、學生會和年級組等各部門要積極配合;領導組之下應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小組,由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指導班主任和老師開展各項具體工作。領導組每學期要定期聽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的彙報,掌握工作動態,研究制定對策。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建設

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室,以此爲主陣地,負責學生的心理諮詢工作。同時校長室以校長信箱、電子郵箱爲平臺,加強與師生的溝通與交流;學生處以“青春熱線”信箱、迴音壁、校園廣播“心靈驛站”爲載體,負責學生的思想疏導、心理輔導、健康指導和活動滲透;教導處以課堂爲主渠道,負責心理健康課的開設和各學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3.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

受學校人事編制、崗位聘用等客觀因素影響,加上中考這一不可迴避的事實帶來的升學壓力,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足、不專業,課時沒有保證,許多學校也一直是由任課教師在業餘時間開展此項工作。這些問題都嚴重製約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針對這些情況,學校一方面要與人事、教育主管部門積極協調爭取,公開招聘高校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優秀人才擔任專職心理教師。二要加強對班主任和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採取“派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讓班主任和老師通過學習交流,掌握系統的心理輔導知識。

4.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

①學科滲透

在初一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比較系統、全面地向學生介紹心理科學知識,指導學生提高素質,發揮潛能。更重要的是所有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這樣,形成全體教師參與,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品格修養、生活體驗和自我調適的學科滲透全覆蓋模式。

②溝通交流

校長信箱、郵箱的設立,教代會的召開,校務公開、黨務公開等多種形式,既廣開言路,又排憂解難,有利於廣大師生對學校工作的理解、支持;“青春熱線”信箱、迴音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心理不適、矛盾和困惑;校園廣播“心靈驛站”、校園網及黑板報等加強心理健康常識的普及與宣傳;家長課堂重在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③活動體驗

通過組織“初三師生勵志遠足

”活動,“學校田徑運動會”“籃球賽”“足球賽”“藝術節”“朗誦會”“演講賽”等文體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活動,爲學生提供參加創造性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品質,促進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健康發展,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④個案諮詢

心理健康指導小組做好心理諮詢室的值班,每天安排專人負責接待學生來訪,爲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自我意識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以交談、傾聽爲主,讓學生在諮詢中獲得啓發和幫助。

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4

摘要: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的重視。在常規教育活動中融入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健康教育的班級活動,還可在課堂教學中(如語文、體育等課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中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 學習

一、正確認識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真正含義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首先應該是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其次是有較好生活行爲心理,人格個性心理,最後纔是學習心理。具體而言:

(1)正確的價值觀。中學生階段,學生應設定正確的長遠人生規劃,清晰的短期目標,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積極進取,對生活有信心;對既定目標能有積極行動的表現。

(2)生活行爲心理。中學生應當是樂於交友,即使與異性也得得體自然交往;應當愛幻想卻不沉迷其中;敬老,敬母,敬師,愛幼,有同情心;行爲、作風等與其實際年齡相符。

(3)人格個性心理。中學生應有自己的個性,能夠自我肯定,但也有自知之明;有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調節不良情緒的能力;樂於助人,有合作精神;有社會責任心,在陌生環境有自我調節適應能力。

(4)努力學習心理。在學習心理上,對考試成績重視而不依賴,重結果更過程,能針對考試結果制定以後的學習計劃;課堂學習能正面、輕鬆接受,基本掌握所學知識;課外興趣廣泛,且認真對待。

二、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學習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像一般的教學活動一樣,給學生上心理課。生硬的心理課程往往難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反而可能給學生一種逆反心理。因此,應當把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融入到學樣的日常教育中,讓學生在參與活動時,不自覺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心理健康教育過程時,目標要明確,更加註重學生心理的感受,而非教育本身。

(1)積極開展各種活動課。班級集體活動或小團體活動作爲健康教育的形式,實踐證明有較明顯的作用。班級活動主題可以圍繞生理衛生、健康心理兩大展開。生理衛生類的可以組織學生認識青春期生理衛生保健、禽流感的預防、愛眼、愛牙、禁毒、預防艾滋病等方面的活動。健康心理類的活動可以開展我和青春有個約會,我與青春對話、成長中的我等系列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認識青春期心理,還可以開展尋找最佳學習方法、抵抗誘惑、培養良好的心理、正確面對人生挫折、如何交往、如何面對考試等活動,以活動的形式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工作。

(2)把健康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利用有意義的課文實現心理教育。語文課程中有不少的課文本身很有教育意義,這些語文課程如果能夠深化利用,將很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在今年尋找最美的山村教師的評選中,一位手臂殘疾的山村老師沒有手指,他長年用沒有手指的手臂給學生在黑板上寫字,在給學生講到《植物是如何傳播種子的》這篇文章時,老師會說:植物沒有手,沒有腳,是怎麼傳播種子的呢?答案有很多種,雖然種子沒有手沒有腳,但是植物有植物的辦法。老師每次還會拿自己做例子,說:我沒有手,但是,我是怎麼給學生傳播知識的呢?我通過不斷的努力,用我的手臂給大家在黑板上寫字。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退縮,我們要想盡辦法,克服困難。他的每一屆學生在聽到這一課的時候,都會流下眼淚。這一課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時,要想辦法克服困難,提高了學生的意志力。這是一個典型的把課文中內容和老師自我體會融入到教學中去的例子,當然,只要老師細心發現,不斷挖掘,還有很多課文是可以用於心理教育的。

(3)把健康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中,組織有意義的集體性比賽。比如:拔河比賽。這一活動需要學生具有極強的集體意識。我所在的學校就有這樣一個例子。爲準備一次拔河比賽,優先挑選的肯定是有力氣、個子高、結實的女生,其中一個體型較胖的女生在其他學生動員她參加的時候,一直拒絕參加。其實這個女生一直因爲自己的體型問題,比較自卑。最後經過老師的勸說,這個女生最後參加了比賽。經過學生們的努力,也很幸運的是,這個女生所在的隊伍贏得了這次比賽。比賽結束這個女生高興地笑着,特別開心。後來這個女生的性格發生了明顯變化,變得比過去開朗,而且學習也更加積極了,開始喜歡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後來老師找她談話,問及她的改變,她自己坦然回答說,在那次拔河比賽中,她覺得自己是班裏的一員,可以發揮自己作用,也找回了自信。從這一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體育教學中的集體主義教育,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可以經常使用一些集體性的遊戲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多參加集體活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可以增加學生的集體主義,增加責任感;能夠不斷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起到優化教學氣氛的目的,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樂觀、積極、開朗、向上的性格,爲健康的心理打下基礎。而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當中,更是可以學會自我控制和調控能力。

(4)把健康教育融入生活。健康教育還可以在學生的生活中進行,比如老師想改善兩個同學之間的關係,在情況允許時,可以讓兩個人結伴回家,給學生安排一個在回家的路上討論的問題,並且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一起提交一個討論的結果。雖然起初是老師硬性安排的,學生可能會有牴觸情緒,但是學生經過接觸,深入討論之後,很可能會發現對方的優點。這種方法可以增加關係不良的同學之間的交流的機會,讓學生明白自己不喜歡的同學也許有很多優點。可以讓學生學會更客觀的看待別人,學會發現別人的長處,改善同學關係。

因此,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教師自己要有正確的心理健康標準,並且採取多種形式,融健康教育於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受到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