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管理育人論文

關鍵詞:特殊性 途徑 素質 德育

淺談高校管理育人論文

論文摘要:能否充分實現管理育人的職能,關鍵就在於一所高校的德育管理水平的高低。一所高校只有德育管理水平達到了較高水平,才能大興管理育人之風,管理育人的職能才能得到充分實現。

衆所周知,管理育人是高校德育的一條重要途徑。目前。無論德育研究領域還是高校管理工作研究領域,對管理的德育職能都已給予一定的關注。但是,在高校管理實踐中,如何最充分地實現這種育人職能,卻仍值得我們作更深入地探討。

一、高校管理育人的特殊性與重要意義

《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隊伍素質,同時,要從政策和制度上保證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落實。”由此看來,管理育人作爲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德育的重要環節,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

然而,高校管理育人也有其特殊性。這首先表現在,與其他類型學校相比,它與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有更直接的關涉性。高校管理育人的客體主要是大學生,他們對社會已有較多的關注和評價,對管理者及其管理工作的形象十分敏感,管理中的不足常被其視爲社會的陰暗面並因其思維方式方法的侷限而被不適當地放大,以致形成不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另一方面,大學生即將進入職業及更廣泛的社會領域,會將所接受的管理的影響帶到其職業行爲和社會活動中,管理者及其管理工作的思想道德影響無論積極還是消極,都會輻射到較大的範圍,由此,管理育人的結果也由大學生傳遞至整個社會。

高校管理育人的特殊性還表現爲,在高校德育工作系統中,管理育人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德育工作作爲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有兩層含義:一是學校德育系統工程,這是指校內的德育工作;二是社會德育系統工程,這是指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內的更大範圍的德育工作。”在校內,管理育人會通過對德育各渠道的組織、協調、指導和控制,保障其德育效能的充分發揮,還直接參與德育活動,它在學校德育工作系統中既具有統率和保證職能也作爲一個重要環節而存在。而就整個社會德育工作系統來說,管理工作在調動家庭教育、社會力量方面則有着校內其他部門所不具備的財力、人員組織與信息溝通網絡等方面的優勢。

高校管理育人的特殊性更集中地體現在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意義上。第一,管理育人可以保障高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管理者及其管理活動對學生的德育影響主要集中於三個領域:校務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後勤管理。它通過制定並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直接引導、協調、規範和約束學生的思想行爲,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生活秩序,並對專門德育工作部門及人員的工作及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實施起到支持、促進和監督作用從而保證了德育的正確方向和德育在高校工作中的主導地位。管理過程中針對具體問題的個別性德育活動,則會直接促進學生政治素質、思想道德品質得到提高,從而促進高校德育的全面實施和德育目標的實現。第二,管理之德育職能的充分實現可以促進管理工作的完善。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的思想政治素質,這既包括管理者自身素質,也包括管理者對管理對象素質的促進。因此,育人是管理的內在要求,管理育人能使管理的職能更完整地得到實現。從一定意義上說,管理育人的實現程度是衡量一所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此外,強調管理育人,會促進管理者深人瞭解教育對象,更新管理觀念,遵循管理道德,改進管理態度、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風,提高管理質量,併爲管理工作塑造起一個良好的形象。這更是對管理工作的實際促進。第三,管理育人工作的大力開展有利於高校塑造良好的辦學形象,也能保證辦學目標的實現。辦學形象是高校辦學力量、辦學水平和畢業生素質的綜合體現,它既會作爲學生選擇報考學校的重要依據影響學校的未來發展,還標誌着高校培養目標也即辦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學校的其他各項德育工作需要管理來保證、支持、促進和監督,舍此,德育可能會軟弱無力;相反地,也不能將管理的育人職能剝離出去,進行所謂單純的管理,因爲那樣並不能使管理對象自覺地接受和踐履各種行爲準則與規章制度,不能達到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的目的,會導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缺陷並由次影響其知識、能力等素質的發展。可見,“社會主義大學的行政管理離開了思想教育,既失去了管理的目的,也不能真正實現管理的效能”,其管理水平維持在較低水平,學生也無法達到全面發展,高校自然也無法真正地實現辦學目標,更不能侈談進一步發展了。

二、高校管理育人的主要途徑

關於高校管理育人的途徑,通常認爲是“在行政管理中育人,在教學管理中育人,在生活管理中育人”。但筆者認爲,這些只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具體範圍,是體現育人職能的管理工作領域,管理育人的具體途則蘊含於其中。管理育人要求每個管理者立足於本職工作,通過以下途徑對學生施加德育影響。

(一)制度育人。在學校管理的任一方面,都需要根據法律法規,認真制定出各項具體的規章制度,確定學生應遵守的校紀校規;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細緻地宣講,使學生對其重要性及內容充分理解,並確立遵紀守法觀念;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利用獎懲手段,使學生的優秀行爲得到正向強化而繼續保持和發揚,而不良行爲則因懲罰的負強化作用而逐漸消退。只要制度的制定、宣講與貫徹執行是適當的,定會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生活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制度的育人作用有時是間接的,通過它對教師、後勤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自身的規範發揮出來。而總的來說,制度育人應當是管理育人最主要的途徑。

(二)環境育人。德育工作者必須善於利用、改造環境甚至創造有利的德育環境。管理育人正是這樣一個營造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產生影響的環境的過程。管理營造出的育人環境可分兩類: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前者由校園衛生管理、建築與綠化管理、景點規劃與設置、教寢室佈置的設計與管理等所營造,整潔美麗的校容校貌與清新雅緻的班級陳設會因環境美直接使學生的性情受到陶冶,並養成珍惜他人勞動成果、遵守校園生活秩序和社會公德的習慣。管理育人更重要的是通過營造精神環境來實現。在物質環境中,標語牌、校園雕塑、宣傳欄等會讓人直接感受到美,但從本質上說,它們更是精神環境的物質載體,所蘊含或傳導的是學校的教風、學風、道德風尚和整體風貌,其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努力與合作精神更是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制度的嚴格執行也會促進校內各部門同心協力,創建與管理導向相一致的精神氛圍。一旦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環境營造出來生存於其中的人們自然會受其薰陶而潛移默化,育人的職能也就體現出來了。

(三)活動鍛鍊育人。在這方面,管理育人有着較爲明顯的優勢。它既有較充足的財力,較易協調各部門間的關係,能直接對學生產生正向影響的活動也較多。這類活動包括建校勞動、社會服務活動、文體活動等,公益性與集體精神是活動設計的兩大主旨。通過活動的實踐鍛鍊,學生在所習得的正確的思想觀念指導下,反覆運用所習得的社會規範處理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德育成果即得到鞏固和強化,愛校如家、樂於助人、熱愛集體團結協作、吃苦耐勞、公平競爭、積極進取、艱苦奮鬥等優秀品質也由此養成。

(四)人格育人。管理者的自我形象與道德人格是一種德育力量,管理者會成爲學生模仿的對象甚或學習的榜樣,其思想行爲會對學生的德育接受與踐行產生很大影響。管理者的人格育人可分爲兩個層次:一是基本的自律層次,要求每個管理者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認真、努力地完成本職工作,以此爲人民服務、爲社會做出貢獻;與同事間密切協作;對管理對象包括學生要熱情、真誠。二是提高性的先進層次,即管理者具有質量管理意識,能做到忘我工作、大公無私,並能以其優秀行爲影響和帶動他人共同前進。目前,要求所有管理者在人格育人都達到先進性的'水平是不現實的,但廣泛性上的自律層次則必須做到。

人格育人實際上不僅表現在管理者的管理活動及日常行爲中。管理者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一部好教材,它可以向學生傳導對社會的感受、人生體驗、治學態度與奮鬥精神,並作爲實際範例爲學生提供啓示和借鑑。當然,在這方面必須嚴防管理者人生歷程的消極面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

(五)行爲干預育人。管理育人也需要一般性教育與個別性教育相結合。這種個別性教育是偶然的、不繫統的,它主要針對個別學生的個別行爲,且以對其消極行爲的干預爲主。一旦發現學生有某種不良行爲或行爲傾向,管理者有責任也有權力予以制止、批評與說服教育;每當察覺學生處於道德選擇的十字路口時,也就有義務給予指導和幫助。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行爲干預,能及時預防或糾正錯誤,這種德育更具有針對性、現實性,效果也十分明顯。

關於行爲干預人,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其一,必須消除以“不屬於自己的管轄範圍”爲藉口推誘育人責任的現象,強化德育的全局觀念;其二,行爲干預不能是簡單地制止或懲罰,而應以育人爲目的,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力戒急躁行事、簡單粗暴。

(六)管理方式育人。雖然受管理方式影響的主要是管理績效,但管理方式的某些方面不僅影響學生對學校、社會的看法,而且在其行爲的方式上也會烙上很深的印記。這從以下方面可以明顯看出:首先,以關心人、愛護人爲核心的人本管理觀念已日益深人人心並被運用於實踐,它會讓學生較多地感受到來自學校、社會的關懷與愛,對社會的看法趨於積極,並會將人本原則接受爲自己的行爲準則;其次,管理的日益科學化、現代化會引導學生注重科學精神和現代意識的培養;第三,管理作風的民主化會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及其行爲的民主化傾向。與此相反,管理方式中的陳舊觀念、錯誤方法與不良作風則會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與行爲方式產生負面影響。

三、高校管理育人對管理者素質的要求

目前,高校有不少管理者尚缺乏應有的德育意識,因此管理育人首先要求管理着的德育意識的樹立與強化。德育意識是基於對學生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的教育觀,它要求管理者必須認識到,德育不只是專職德育工作者的事,每一教職工都應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有責任,主動地利用各種德育時機,適時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品德養成施加積極影響。

高校管理育人更對管理者的業務素質尤其是管理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中,管理行爲的規範化、科學化與執紀嚴明尤爲重要。管理的育人職能實際上是滲透於對人、財、物、時間、信息的組織、處理和運用的管理活動之中而得以發揮作用的。很難想象,一個業務素質不高、連本職工作都很難勝任的管理者能結合業務活動做好德育工作。更何況,其業務素質不佳本身即對學生產生負向的示範作用,怎麼可能成功地擔負起育人職責呢?

然而,並非一個具有較好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德育意識的管理者,就肯定能夠勝任德育工作。決定他能否適當、有效地對學生施加德育影響的,是他的德育能力的高低。“德育能力包括管理者自身的思想道德認識能力與踐行能力、把握德育內容的能力、掌握德育規律並據此選用適當的德育方法的能力、德育信息的蒐集與處理能力、瞭解並正確評價德育對象的心理品質和操行的能力、控制德育環境的能力、德育語言的表達能力等方面”,且以管理者自身的道德認識能力與踐行能力最爲重要。這些能力是對一個管理者履行其德育職責的全方位的素質要求,要具備這種素質當然不能一域而就,只有憑藉管理者在較強的管理者育人意識的基礎上,長期不懈地進行品德修養、理論學習和管理實踐的鍛鍊才能達到。

管理育人中直接的德育活動多是偶然性的,常是針對正在進行或剛剛發生的某些突然性事件的正確處理本身就會直接起德育作用。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握德育時機,運用適當的德育方法,還需要足夠的德育機智。這種機智既源自個人的察賦,更需要通過長期的管理育人實踐中的摸索、鍛鍊方可形成。

四、作爲管理的特殊領域的高校德育管理

由我國高校的社會主義性質所決定,德育管理是高校順利實施德育工作、完成學校各項工作任務的重要保證。通過對高校德育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德育管理也體現出了宏觀上的較強的德育功能。

(一)高校德育管理體制的建立。爲使高校的專職德育工作以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形成德育合力,實現以上方面的最佳組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德育效能,高校必須以黨委爲領導核心建立和完善校長及行政系統爲主實施的德育管理體制。其管理機構由校長及各部門負責人尤其是分管德育工作的負責人組成,在黨委的領導和支持下,具體實施德育管理工作,要求職責明確,分工合理,上下暢通,左右協調,指揮有力。

(二)德育目標的確立、分解與德育工作計劃的制定。這是高校德育管理的最重要的環節。高校德育的方向已由教育方針所既定,德育目標的確立則要由高校德育管理機構採取民主討論的形式集思廣益,遵循先進性、時代性、層次性等原則,具體規定大學生在政治觀念、政治理論水平、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與道德品質方面應達到的水平。目標確定後,就要合理規劃,統籌安排,將之分解爲各部門、個人的子目標或具體任務,並要求各部門乃至個人制定各自爲達到目標而進行德育工作的計劃,包括學期計劃、年度計劃等,由學校德育管理機構審批,加強各方面的銜接、配合,並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然後交付具體工作部門實施。

(三)德育過程的組織、協調與控制。這是高校德育管理的主要部分,持續作用於整個德育過程。其工作包括:爲計劃的實施配備人員,確定組織系統,並適應情況變化調整安排;加強關係協調與信息溝通,以保證各自系統的協同性;進行人員的指導與培訓,增強其德育意識,提高其德育能力;瞭解和掌握德育進展狀況及學生對其德育效果的反饋信息,對照目標進行檢查,針對出現的問題設計應急方案,及時糾正錯誤、彌補缺陷,修正計劃與實施方案;促進德育行爲的規範化、科學化和德育效益的提高;根據各部門、人員的努力程度與德育績效分別給予表揚、獎勵或批評、處分;等等。以上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直接決定德育目標能否實現,也直接決定着高校德育管理之育人職能的實現程度。

(四)對專門德育工作隊伍的管理。高校必須建立起一支數量滿足需要、人員精良、結構合理且能同心同德的特別能戰鬥的專職德育工作隊伍,這是高校德育的主力軍。對其人員的選拔、任用、考覈、培訓與獎懲等是十分重要的德育管理內容,只有做到高標準、嚴要求、管理到位,才能保證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的開展。

高校德育管理通過確立德育目標、制定德育計劃、規範德育行爲、組織和激勵德育力量等工作,最終促進德育合力的形成和德育過程的優化。因此,作爲學校管理的特殊領域,德育管理的順利開展本身就意味着其德育價值的實現。這也從側面揭示了一個道理:能否充分實現管理的育人職能,關鍵就在於一所高校的德育管理水平的高低。一所高校只有其德育管理達到較高水平,才能大興管理育人之風,管理的育人職能也才能得到充分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