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課堂營造和諧分享快樂的論文

課,是兒童和老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相互關係來決定的。這種關係就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和諧的合作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課堂情況和教學內容等種種矛盾的解決,最佳的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學創造均來自於師生共同營造的和諧的課堂氣氛。要使學生成爲具有創新精神和批判意識的學習者,必須通過創設一種能夠對學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戰的教學環境來完成。那麼,如何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盡情享受學習快樂的過程中自主、積極地學習和成長呢?通過在教學中的嘗試和探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如何在課堂營造和諧分享快樂的論文

一、情感共鳴,產生教學合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學生接受信息的閥門,積極的情感是學生認識活動的“能源”和“發動機”。師生之間沒有心理溝通,缺乏情感共鳴是難以產生“合力效應”的。從一定意義上講,語文課是情感課,語文課堂更是一塊情感共鳴的教育藝術園地。如在教學《泉水》一課時,我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運用飽含深厚情感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對具體詞句進行閱讀、討論,並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自由讚歎。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體會,教師細心點撥,巧妙“移情”,在感受泉水的無私奉獻精神中激發學生對泉水的讚歎之情。課文內容所表達的豐富情感和寓意全都可以通過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藝術地傳遞出來,震撼學生純淨的心靈,產生情感共鳴。當教學充滿活力時,理性的光芒就會在情感共鳴的火花中放射出來,學生的知識“躍遷”也因此有了物質基礎。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積極愉快的進行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這就是說學生的探究慾望一旦被激發出來,就會對學習感興趣,並表現得積極主動,以堅強意志參與自主性學習活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創設情景,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慾望,從而變“接受性學習”爲“探究性學習”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如在學習《日月潭》一課時,學生對臺灣的日月潭十分陌生,我在課下引導學生蒐集這方面的材料,在課上讓大家自由展示日月潭的資料,吸引學生觀察日月潭,喜愛日月潭,從而產生學習日月潭的興趣,引領着學生通過自讀,互讀,美讀來學習課文。學習課文後學生對課文已有了初步得了解,這時,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把已學會的說出來,讓學生感到“我也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自信“我也行”。緊接着,讓學生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小組共同討論,共同研究,共同解決問題。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全班同學和老師共同解決。這樣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慾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自主探究,實施愉快學習。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兒童假設爲無知者,課堂上教師居高臨下地教,學生被動地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把兒童當成知識的探索者,教師應努力喚醒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積極創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輕鬆的.課堂氣氛,使用最佳的教學藝術,創造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去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

如教學《識字4》一課時,我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局面。課前佈置學生做好預習,課中讓學生都來當小老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領大家學習生字,小老師們教學的方法各種各樣,有的先提示大家如何讀準音,再教讀;有的教讀之後,將生字組成詞語,請大家跟着學;還有的把自己編的識記生字的順口溜教給大家,再有的小老師邀請同學做“找朋友”的遊戲……。在小老師的帶領下,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之中,在愉悅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發展了個性。

四、發揚民主,喚起成功慾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識,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爲學生服務的。學習面前人人平等,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教育素質,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有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我在教學二年級《秋天的圖畫》這一課設計了讚美秋天的一項練習,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心中的感受,表達真情實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生有的說:“秋天是涼爽的。”有的說:“這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還有的說:“秋天太美!”而有一個孩子又說:“秋天是多彩的。”我順勢追問原因,他說:“因爲秋天裏有很多節日,人們總是在這時候把到處裝扮得格外美,我看到了一個多彩的秋天。”他的回答很有個性,我給予了充分的表揚並激勵同學們像他學習,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詞語來描述。這時有學生這樣說:“秋天是幸福的。因爲我的生日就在秋天。每到這時,媽媽都要帶我去郊遊,還會送我一份珍貴的禮物,我簡直太幸福了!”多麼稚嫩的話語,多麼真切的感受,學生在學習中用一顆細膩的心感受着生活的甜蜜,讓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情感的交流中發展自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而又生動的擁有獨特個性的生命體。

五、開展活動,增加課堂生趣。

現代課堂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凡應由學生獨立完成的,要留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儘量讓學生獨立表述,多角度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以便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獨立思考、大膽實踐,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精神。進行獨立學習活動的形式應該多樣化、生動有趣,如獨立思考、對話、討論、練習、表演、遊戲等。在教學實踐中,我設計了一些遊戲和競賽,如:找朋友、奪紅旗、對口令、小貓釣魚、小小郵遞員、摘蘋果等遊戲,學生的興趣濃,情緒高,思維活,反應快,這樣學起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時,我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我帶全班學生結合掛圖進行全文的深入朗讀,深化感悟。“荷葉圓圓的,綠綠的。”我手舉着圓綠的“荷葉”(課前畫好的道具),讓學生接讀下文,再一次回顧全文內容後,我請他們自由選擇一段,分成4個組,進行小組賽。每一小組先推選出組長,由組長負責組織同學在組內進行表演朗讀,評出“優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再參與小組間的比賽即一人演,其他同學讀。演完後,學生還饒有興趣,我趁機讓學生當“小詩人”,試着在課本上畫一畫再學着課文編一編。

小鯉魚說:“荷葉是我的遮陽傘。”夏天,小鯉魚在水底下游得很熱了,就躲在荷葉下面乘涼。

蝴蝶說:“荷葉是我的小牀。”蝴蝶飛累了,就在小牀上休息。

小朋友說:“荷葉是我的朋友。”星期六,小朋友就坐在岸上看着荷葉說着心裏話。

……

通過演、讀、說,既讓學生再一次梳理文章的內容,又能再次感受充滿童趣的夏天,觸摸生機勃勃的荷葉,體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的快樂心情,還激起了孩子們當小詩人編詩的慾望。

我認爲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努力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趣味活動,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合作精神,讓他們在合作中擁有發言表現的機會和時間,逐漸體會到在羣體的氛圍中學習的樂趣。在這堂課中的合作表演這一環節,就是在學生理解、熟讀的基礎上,通過美麗的“荷葉”、教師的示範吸引學生,讓他們都有想要展示,願比想試的心情,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精彩。”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個性的核心在於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究學習。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角”,教師是“導演”。幾年來,我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在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課外天地方面進行着積極的探索。我班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個個愛上語文課,人人愛讀課外書。實踐表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和選擇,爲其提供各種各樣的鍛鍊機會,保證充足、自由的鍛鍊時間,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是“主角”,是“主人”,從而更有興趣,更有信心自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營造和諧,分享快樂。師生在經歷學習的過程中一起實現了自我的飛躍和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語文課改實踐中,與時俱進、積極探究,做到常給學生鼓勵和支持,及時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心情舒暢、無拘無束地參與教學活動,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爲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一個和諧的共處氛圍,一個快樂的知識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