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教師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論文

摘要: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及個人素養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幾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藉助教師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論文

關鍵詞:教師;人格魅力;學生;學習興趣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素質教育將全面取代傳統的應試教育。新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新型的“師生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教師都必須懂得:今天的學生對於國家來說是未來,對於家庭來說是希望,對於學校來說是財富;每一個教師都必須知道: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好教的教師。

在當今的社會,愛也就是一種教育,用師愛與學生建立起感情,這就不同與傳統的師生關係中教師和學生各自所處的地位;而現在教師和學生所處的是同一地位。學生愛教師,教師也應該愛學生,而且,要關心學生,瞭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公平對待學生。

總之,“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這樣的現代化教育思想,使教師真正成爲即是學生的嚴師,又是學生的益友。這就比傳統的師生關係多了一層關係——朋友關係,在這種確立的關係裏,教師就要充當好一個具有良好素質的交往者,更進一步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與他們始終保持情感的交流、心靈的對話,讓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共鳴;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具備一顆真誠純潔的童心,思學生所思,想學生所想,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溝通,使師生之間能夠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從而更好地方便教學和教育工作的開展。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做到“教人”,“教人”過程中與其說是“言教”,還不如說是“身教”。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爲依據,因爲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爲的機關,無論設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任何教育人格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同時,教師還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這些體現在教師的處世態度、爲人風格、價值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甚至包括教師的言談舉止、儀容服飾等素質外型。教師必須成爲學生可以師從的表率,不斷提高師德認識,培養師德情感,堅定師德信念,塑造師德意志,養成師德習慣,使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將自己置於良好的道德修養之中,從而使教師在人格上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達到真正的“言傳身教”、“不教而教”這樣的境界,使學生真正能夠體會、接受各種正確的除課堂教學以外的教育。

教師是學生的教育者、組織者、領導者,也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學生是否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負有一定的責任。一個班級學生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任課教師的工作態度、教育藝術水平及其自身的品德修養。

學生對所傳授知識的教師的課產生興趣和對該科產生興趣是教師的工作態度、教育藝術水平及其自身的品德修養的綜合體現。學生只有對教師所上的課有興趣,纔會在課堂上全身投入,從而對該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上纔會孜孜不倦,從而有所研究、有所創新。相反,學生每上一節課都如坐鍼氈,對教師所講的知識一點也裝不進去,嘗不到一點點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興趣,成績也就會慢慢退下來。那麼,如何藉助教師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用淵博的知識、紮實的專業水平去吸引學生

教師的專業水平包括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板書、朗讀表演技能等。只要教師這些技能都過硬,再加上淵博的知識,就能在課堂上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取得學生對自己的信賴和敬佩,就能使學生對該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作爲一位教師應該認識到:投入社會工作並不是學業的結束,而是剛剛開始。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教育他們;也因爲社會不斷髮展變化,要適應這個變化,教師只有不斷吸收人類的精華來充實自己、武裝自己,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和適應他們身心的變化。如果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錯漏百出。可以想象的到,他是難以吸引學生去學習的。所以,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紮實的專業水平是必要的。

馬卡連柯說:“假如你的工作、學問和成績都非常出色,那你儘管放心,學生定會站在你一邊——相反的,不論你是多麼親切,你的話說得多麼可愛,但是,假如處處都可以看出你不通業務,那麼,除蔑視之外,你永遠不配得到什麼。這種蔑視,有時是寬大的,含有諷刺的;有時是粗暴的,含有無比憎恨的;有時是執拗的,含有侮辱的。”筆者經常用這句話來鞭策和警告自己。

二、以身作則,表裏如一,用榜樣去影響學生

學生尚處於未定型時期,模仿能力特別強,學生總是“聽其言,觀其行。”教師在工作的時候、平時的行爲和道德修養方面都要嚴以律已,以身作則,在教育學生時纔會理直氣壯,學生纔會臣服於你,你所講的話纔會不容置辯,從而取得學生的信任。也許有人會問:你果真做得這樣好嗎?筆者確實沒有做到最好,但確實是按這些要求去努力的。穿鞋釘掌可以說是件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但與教育有聯繫沒有呢?筆者認爲是有的',筆者穿的鞋從來不釘鐵掌,以免在教室走動時給幽靜的學習環境帶來令人生厭的噪音。進教室、上下課教師回禮,看來也是小事一樁,筆者卻從不馬虎。打了預備鈴就站到教室門口,目光掃視全班以交流和調節情感,打了上課鈴才進教室,既不提前也不遲到;下課不拖堂,回禮規規矩矩九十度鞠躬。筆者十分注意不把煩惱氣悶、私事的不快帶進課堂,更不會向學生撒氣,以免有損自己的形象。

學生會帶着欣賞、崇拜的心理去聽教師的教導,無論多麼深奧的、理性的、教條式的文字也會變得可愛、易懂了。古語云:其身不正難以治人。作爲學生的領導者,只會要求學生不要這樣,不準那樣,而自己卻放任自己,這種“講一套做一套”的人學生會喜歡嗎?學生會喜歡他上的課嗎?學生既然不喜歡這位教師,根本就不會喜歡他上的課。培養學生的興趣又從何談起呢?

三、常保持健康、爽朗的笑容去感染學生

人的情緒會左右人的精神,如果教師經常保持微笑,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增強自信心,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去。相反,教師不苟言笑,從不肯對學生露出嘉許的笑容,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產生敬畏心理,不願與教師接近。這樣,學生還會對教師上的課感興趣嗎?所以,常帶笑容、平易近人的教師形象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着密切的聯繫。

微笑何以能產生如此神奇的魅力?因爲微笑可以美化人的容貌,改變人的形象,有效地改善人際關係,增進友誼。可見,微笑是理解、友誼、讚美、成功。因此,希望教師們能好好地利用微笑,與學生架起友誼的橋樑。這樣,教師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四、用優美的教學語言、態勢語言去陶冶學生

教師的職業道德對教師的語言是有嚴格要求的。比如,要求教師語言準確、生動、幽默、詼諧、富有啓發性、講禮貌、不說髒話等等。筆者雖不能一一做到,但堅持用教師的職業語言普通話講課,在學生面前從不出污言穢語。筆者注意尊重每一個學生,請他們回答問題也好,找他們談話也好,言必稱“請”。教師不是神,也有疏忽、馬虎、犯糊塗的時候,一旦發覺就要公開向學生認錯、道歉。這樣,不但不會損害自己的形象,而且有利於維護自己的形象。一次改選班幹部,班上有位臨時班幹部表現不錯,筆者本作爲候選人把該生的名字寫在小本上了,但抄到黑板上時卻給漏掉了。結果同學們還是選了這個學生,筆者發覺自己的疏忽後,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誠懇地向她道了歉。

教師不但要有廣博的知識、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還要求會使用優美的教學語言和態勢語言。教師的內在意向和廣博的知識,是通過語言呈現給學生的。學生只有理解了教師的語言,才能領會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並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說:“語言素養本來是教師手裏的重要工具。”優美的教學語言可以起到娛目、動情、激思、勵志的作用。態勢語言在一堂課裏面也是必不少的,它是輔助語言的重要手段。適當的姿勢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直觀性,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那些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內容。例如,當講到一般性敘述性教材內容時,教師語氣應該平緩,姿態應該自然大方、平靜而安詳;當講到重要而關鍵的地方,語氣和手勢應該加重,以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加深理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優美的教學語言再配以適當的輔助姿態,能增強表達能力和感染力,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學生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人格魅力以及形象。爲了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自身修養及形象的塑造上多作努力。

參考文獻:

[1]吳麗萍.淺談教師的人格魅力[j].中等職業教育,2005(4).

[2]李慧.教學提高的動力和源泉——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j].文教資料,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