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論文

一些教育專家認爲,創新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徵就是不斷地在實踐反思中推陳出新,時時體現出獨特性和新穎性來,讓學生每天能感受到一個新老師的出現,每天都能體味到學習生活的新鮮感,並能減輕學習疲勞,提高學習效率。那麼,從哪些方面去創新課堂教學而達到這一目的呢?

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論文

一、觀念創新。觀念是教學創新的先導和前提。觀念創新的實質就是與時俱進,超越習慣、超越自我,以一種向積習、向自我挑戰的勇氣,自覺接受新觀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在當前的新課改中,最主要的就是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樹立“以人爲本”的教育觀念,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應重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個性的張揚及人文情感的提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時代性的挑戰,教師的角色也要相應地進行重新定位,須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轉變。“教育,說到底就是培養人。”(於漪語)因此,創新課堂教學先要創新觀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人的發展。

二、教態創新。教態的創新是一塊吸引學生的“磁石”,它會使學生興趣盎然,精神振奮,進而富有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的開朗熱情、相容大度、幽默風趣,都會對學生的好惡評價及認知取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語言文明、舉止大方、端莊誠厚,都會對學生的禮儀效仿及思想觀念形成一種無言的教育。因此,教師的面部表情、身姿手勢都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因時因情地進行創新設計,以體現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風采,以通過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積極處世、熱情交往的情感。

三、內容創新。同樣的內容,鑽研的深淺與理解的角度不同,過程的設計與採用的方法不同,其教學效果自然也會不同。於漪老師說:“學生與母語有着天然的千絲萬縷的聯繫,文化的積澱,民俗的生成,生活的環境,使學生在這方面蘊藏着巨大的潛能,良好的教育能開發寶藏,使潛能變成現實。”教師在教材的處理上,首先要認真鑽研,充分挖掘其豐富的內涵,突出知識文化與人文情感的有機統一;更要注重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及認知能力有機結合,去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之在主動參與中學到“活”的知識,學到有用的能力,昇華人文情感。因此,教學內容的創新,既要重視其實用功能,又要重視其發展功能;既要重視其審美功能,又要重視其教育功能,從而達到求知、求真、求新、求發展的教學效果。

四、過程創新。新課程認爲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和共同發展,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課堂教學過程創新,就是要改變以往慣用的舊模式,對每堂課的教學,從頭至尾,都要精心設計,別出心裁,令學生感到新奇獨特,使之真正成爲師生富有個性的創造過程。方式方法上,要強化因材施教,注重靈活多樣,適當採用新科技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結構上,要科學設計各個環節,導入課要富有誘惑性、啓發性和情趣性;結尾課要通過練習強化學以致用,把課內學習擴展到課外,引向現實生活,培養其實踐能力。教學過程的新,能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突破固定不變得框框,做到思想解放,方法靈活,富有創造性。

五、板書創新。板書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對教材概括提煉的精華所在,是體現在黑板上的教學要點,因而,它是一堂課的“眼睛”。教師要善於根據教學內容創新板書設計,對其字詞的選定、線條的勾畫、位置的安排、字體的大小及色彩的搭配等都要反覆推敲,既要體現其實用性,又要體現其悅目性;使其清晰美觀的佈局,工整流利的書寫,脈絡分明的內容,提綱挈領的要點,既給學生一種藝術的享受,又給學生一種創造的啓迪。因此,教師應多研究,多創新,精心畫好每堂課的“眼睛”,爲我們的課堂填上精彩的一筆。

教育工作是創造型的勞動,創新是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教師必須具備創造性的品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