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改革軟件工程實踐教育教學探索論文

摘要:校企合作是學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本文探索校企融合下應用型軟件工程實踐教育模式的改革,尋求通過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訓的相互結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工程型、應用型的高素質軟件專業人才。

校企融合改革軟件工程實踐教育教學探索論文

關鍵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實踐教學;人才培養;軟件工程

一、引言

軟件工程是一個新興專業,主要目標是培養工程型、應用型的專業軟件人才。隨着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軟件工程專業的建設也面臨着全新考驗。軟件工程建設重在實踐,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提升學生的技術和技能,爲社會提供適用的專業軟件人才。本文結合近年來我院軟件工程專業的建設實踐,探討校企融合下應用型軟件工程實踐教育模式的改革,旨在培養具有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很好地適應市場需要的高素質軟件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

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

軟件工程專業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爲基礎,強調軟件開發的工程性,要求學生在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熟練掌握從事軟件需求分析、軟件設計、軟件測試、軟件維護和軟件項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1],使學生成爲能夠從事軟件開發、測試、維護和軟件項目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1.強調專業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高校、企業雙方的合作融合,引入實訓機制,形成以“3+1”模式爲框架、產學一體化爲特色的應用型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平臺,並把在企業培養的1年時間分散在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能不斷接觸軟件行業與企業[2],循序漸進,逐步加深學生對行業的認識與理解。

2.目的是形成“工程化教學—課程實驗教學—基地實習實訓—真實項目開發”的培養過程,建立“課程實踐—項目實訓—項目開發”的教學、實訓模式,引導學生樹立系統、科學的工程項目概念。

3.由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研究制訂實踐教學方案、共同實施,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畢業後能很快適應軟件企業的要求[3]。

4.每學年根據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實施的具體情況,在大一至大三期間,請合作企業選派資深工程師來校開設相關技術講座,並選擇部分專業課程由合作企業選派師資負責課程實踐教學、實訓的具體實施,學生在大四的時候再集中到合作企業進行強化訓練。通過改革軟件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3+1”合作模式,藉助企業的平臺,按學期逐步推進、鍛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鍛鍊學生適應社會的需要,使學生能不斷接觸軟件行業與企業,使其觀念及早融入社會,循序漸進地加深學生對軟件行業的認識與理解[4],逐步形成“課程實踐—項目實訓—項目開發”的教學、實訓模式。

三、實訓體系構建

通過高校、企業雙方合作融合,將實訓引入軟件工程專業的本科教學中,探索校企融合下應用型軟件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以JAVA專業實訓爲例,我們的實訓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畢業後能儘快適應軟件企業的要求。在企業項目經理和學院教師的共同帶領下,通過實訓中的具體項目,將原來分散的專業知識系統化,把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貫穿於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始終[5],使學生獲得綜合性應用鍛鍊,進一步瞭解標準軟件開發過程與規範,掌握軟件開發的基本技能,鍛鍊其團隊協作精神。

1.實訓內容和階段。我們的實訓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的校內專業實訓爲基礎實訓,一般以基礎性的、業務簡單的項目爲案例,訓練重點放在編碼實現上。第二個階段的企業工程實踐爲大中型項目實訓,一般由合作企業從其案例庫中選擇其之前實踐過的真實項目作爲案例,內容涵蓋一個軟件項目開發的整個生命週期,目的是通過項目的強化訓練過程,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礎技術,熟悉企業級的運行環境和框架。兩個階段的實訓都貫穿軟件項目開發的整個生命週期,包括項目管理、需求分析、技術儲備、系統設計、編碼、測試、提交、項目評審等階段,但第一個階段側重於技術儲備,體驗軟件項目的開發過程,培養學生掌握軟件項目的調試方法和技術[6]。以JAVA實訓爲例,在技術儲備階段,第二個階段側重於項目的開發流程和各類項目文檔,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瞭解行業前沿應用狀況和項目開發的業務流程和知識,提高學生的表達、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通過項目的實戰訓練過程,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礎技術,熟悉企業級的運行環境和框架。通過完成案例項目的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集成、測試和項目評審過程的實踐,瞭解軟件項目的開發流程和規範。

2.實訓目標。我們的實訓目標按階段的不同,具體內容也有所區別,要求學生實現的分段目標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1)第一個階段的校內短期實訓:該階段屬於基礎實訓,在實訓過程中引入單元測試技術、軟件工程、質量管理和ISO體系概念,讓學生了解到企業軟件開發對質量的要求和管理方法,提高學員對自己編寫的軟件的測試和調試能力,修正和增強學員對軟件測試和質量的意識。在實訓過程中引入新的Web標準、HTML5、CSS3、Canva、SVG等,爲學生將來進入互聯網或移動開發領域,進行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等的技術儲備。

(2)第二個階段的企業工程實踐:該階段爲大中型項目實訓,在大三第二學期校內短期的基礎實訓、學生技術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按照Java方向、Android和PHP前端開發三個不同的.專業方向,在合作企業實訓基地分組進行項目實訓。期間結合加強項目訓練和創新創業指導,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以及如何把個人價值觀和公司的價值觀進行有效的銜接。以JAVA實訓爲例,該階段的實訓目標如表3所示。

3.預期成效分析。通過校企融合,藉助於校企合作平臺,探索應用型軟件工程實踐教育教學模式:一是能使學生獲得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二是可爲學生提供更多的與企業接觸機會,創造就業機會[7],擴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三是可以爲高校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提供平臺和環境。

(1)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有關統計信息表明:我國軟件專業畢業生,無論是本科軟件工程專業,還是高職軟件專業,其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都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企業又普遍反映找不到合適的軟件人才。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兩難”局面[8],糾其原因在於目前高校軟件專業的培養與企業對軟件人才的需求不對稱,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無法緊跟市場,實踐動手能力方面相對較弱,與企業直接頂崗的要求存在比較大的差距。校企合作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2)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擴大學生的就業渠道。軟件工程的發展與信息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是息息相關的,而目前高校該專業的教育模式仍然集中於過多過泛的基礎教育,教學方式仍然沿襲以理論講授爲主的模式,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理論能力失衡[8]。因此,我們通過校企融合,整合優化培養方案,圍繞培養目標,深化軟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從第二學年開始,每個學年度請合作企業的資深工程師爲同學們進行實踐訓練,通過實訓,使同學們逐步對大型軟件的開發流程和方法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體驗軟件開發的工作氛圍,逐漸樹立基本的職業觀念,以便到畢業時,能很好地適應軟件開發相關技術崗位,提升就業能力,創造就業機會,擴大學生的就業渠道。

(3)培養“雙師型”教師。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選派部分教師到企業參與相關項目開發實踐,培養教師的“雙師”素質,提升教師的工程經歷和軟件項目設計、開發經驗,瞭解大中型軟件項目設計開發過程,提高教師實際工程研發能力,爲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提供平臺和環境,使專業教師得到工程能力的鍛鍊和提高,爲以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培養模式的開展提前做好師資儲備。此外,通過校企融合模式,培養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還可爲企業培養更多優秀的應用型軟件人才。

四、結語

大學培養出來的軟件人才在層次上來說應該是中高級的,他們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和理論教育,但由於傳統的閉門造車式的培養模式,缺少實踐的機會,而且所教授的理論和技術跟不上企業的現實需求,導致傳統學歷教育模式培養出的軟件工程專業學生往往是理論知識有餘而實踐操作經驗不足,畢業生不能夠馬上和完全適應企業的需要。因此,當前高校軟件產業人才培養與實際需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脫節,學歷教育與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的矛盾相當突出。而校企融合模式下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矛盾,爲企業培養更多優秀的應用型軟件人才。

參考文獻:

[1]柳嬋娟,鄒海林.基於校企合作的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24):9-12.

[2]張廣泉,楊季文.面向校企合作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8,(21):29-32.

[3]張麗.軟件工程本科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踐[J].農業網絡信息,2015,(8):137-139.

[4]徐洪智,覃遵躍.校企合作共建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6):128-130,160.

[5]王愛民,谷川.軟件工程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143-145.

[6]範會聯,仲元昌.基於項目驅動的軟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3,(5):147-148.

[7]陽小蘭,錢程,朱福喜.基於校企合作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J].軟件導論,2015,14(7):212-214.

[8]白偉華,李堅,朱嘉賢.軟件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08,(2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