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論文

一、青島市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模式的構建

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論文

(一)要着力加強多種教育載體的教育、孵化、示範功能

1、構築相對完整的機構設置。在重點夯實負責職業農民培訓的專門機構(如青島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青島市農機化學校)的同時,充分挖掘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加強與當地農業推廣等部門和相關農業生產資料生產廠家、經銷商的配合,爭取支持,建立實用技術培訓基地,不斷提高農民培訓針對性、實效性,逐步形成便捷、實用、廣覆蓋的職業農民培訓機構設置。

2、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組織的“孵化”職能。青島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000餘家,社員達到20多萬人。農業合作組織的茁壯成長不斷推動“職業農民”的產生。在農業合作組織中,除了理事長和社員,還有兩大類“職業農民”在不斷“孵化”:一是受聘於合作社,專門從事技術指導服務的植保、農機等技術人員和財務人員以及文祕人員,學歷水平都較高;另一類是服務於合作社生產基地常年領取工資的“非社員農民”,大多擁有專業的農業生產技術。可見,必須重視合作社的“孵化”功能,並有重點地對合作社開展系統的知識培訓。

3、充分發揮先富起來的職業農民的示範帶動功能。在青島農村的不斷改革發展大潮中,已經涌現出像凱玉合作社理事長王玉芹、青島鴻飛大沽河農場的負責人王興遷等新型農民的代表。要充分發揮現有職業農民代表的示範帶動作用,及時總結並積極推廣他們成功的經驗,激發農民紮根於農村增收致富的激情,通過現有職業農民代表的成功經驗帶動附近農民尋找增收致富的門路,在資金、技術、信息和市場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

(二)不斷創新教育培訓手段和形式

1、加強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鑑定工作是培養高素質職業農民的必要手段。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鑑定是指對從事農業行業特有職業(工種)的勞動者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進行考覈與評價,並對通過者頒發國家統一印製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評價活動。高素質的農民職業技能人才必將成爲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的有生力量。開展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鑑定要遵循客觀、公正、科學、規範的原則,積極爭取各級xx支持、安排必要經費並逐步形成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不斷加強鑑定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職業技能鑑定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及基本理論建設,改善鑑定工作條件,加強考評人員隊伍建設,從嚴把關考評機構資質,嚴肅鑑定工作紀律,推動青島市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和鑑定工作健康發展。

2、搭建智能農業信息化網絡平臺,爲農民教育提供重要的.物質輔助平臺。加快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和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建立視頻指揮系統,打造管理高效、服務便捷的網絡服務平臺。加快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成區市級綜合信息服務分控中心,不斷提高綜合服務覆蓋率;全面建成農業技術推廣、植物疫病防控、質量安全監管“三位一體”的鎮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落實基層農機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目前,青島市已經建立起以青島農經網和農機化信息網爲中心,覆蓋市、縣、鎮、村四級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絡;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穩步發展,建成覆蓋全市的衛星網絡教學體系;開通“12316”新農村服務熱線,在全市搭建起科技服務、教育培訓的信息化網絡平臺,爲農民及時獲取農業信息、知識和幫助提供重要的物質輔助平臺。

(三)持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1、着力發展一批理論與實踐都過硬的師資力量。加大與當地青島農大、青島農科院等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聘請一批知名專家教授爲技術顧問,組成專家服務團,定期舉辦農業科技講座,開展農業技術服務,指導農業生產。突破地域限制選拔邀請行業知名學者、首席專家、技術能手、種植明星,參與學校教育計劃的制訂、參與編寫新型農民培訓教材,爲農民集中授課和現場指導,爲農民解惑答疑。逐步培養一批不僅懂得教育理論和方法,而且具有較強的農場經驗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師資力量,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2、定期組織教學競賽、技術能手比賽。一方面,實現激發農業教育者和技術能手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競賽和比賽,優秀的教育成果和經驗得到展示,實現相互切磋、帶動促進的目的。同時,搞好優質課觀摩,以此帶動全市農業教育師資力量建設,整體提高教育水平和質量。

二、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青島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是關鍵。結合我市農業農村農民特點,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載體,不斷創新教育培訓形式,夯實師資力量,逐步構建完整、實用、高效的輻射市縣鄉三級的農業教育培訓工作網絡體系,是引導傳統身份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的必然要求,是解決中國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