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行業論文

隨着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國際貿易行業論文,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國際貿易行業論文

篇一: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運用

摘要

本文針對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運用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了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案例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學生在分析討論案例的過程中,能夠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因此案例教學法能夠滿足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需求。

1、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1.1案例設計與選擇:應用案例教學法的第一步就是要選擇、設計合適的案例。科學合理的案例設計才能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案例可以來源於教材,可以是通過網絡、報紙、雜誌等媒體的相關新聞報道,也可以是教師自己設計的案例。教師在設計和選擇案例時,要注意案例能夠全面體現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與學生職業實踐聯繫密切,能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1.2分析案例,解決問題:教師選擇設計好案例之後,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組織學生圍繞案例,展開討論以分析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根據案例的內容和問題的多少把握好討論案例的時間,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紙張或多媒體展示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擔任指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討論,並控制現場,讓學生在不偏離討論主題的情況下,自由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與其他人進行交流。1.3撰寫案例報告:學生對教師精心選擇設計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總結之後,要把分析的過程、結果通過文字記錄下來。這種方式加深了學生對案例中知識的掌握,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總結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方式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應結合教學實際,選擇合適的案例教學形式進行教學。

2、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對案例教學法不夠重視: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並沒有意識到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教師的課堂教學依然是以教師講授爲主,只有在教學內容過於枯燥、學生難以理解時,纔會引用案例爲教學增加趣味性,方便學生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案例教學只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補充,教師對案例教學環節沒有完整系統的設計,案例也只是隨意選取的。此外,很多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師缺乏案例教學的經驗及國際貿易專業實踐,在組織和引導案例教學時在很多環節都有隨意性,使案例教學法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2.2選取的國際貿易實務案例質量不高:國外關於國際貿易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規與我國有很大的不同,其案例不適用於我國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國內的國際貿易實務案例可選範圍窄、數量少,質量高的案例更是稀少,這些案例大多信息量和涵蓋的知識少,只能作爲課堂教學的補充,難以獨立展開討論。2.3學生缺乏積極性: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在學習上有很大的依賴性而缺乏學習的自主自覺性。他們習慣於教師直接傳授給他們知識,對案例教學法這種需要自主探討的教學方式不習慣。國際貿易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涉及到商業、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對案例中的知識難以理解,從而容易使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和積極性。

3、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3.1精心選擇案例:案例的質量關係到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選擇的案例應該全面深刻的體現教學內容中的知識,具有真實性和時效性。國際貿易相關新聞作爲案例不僅真實經典,而且具有時效性,可以讓學生在通過案例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國際貿易形式、國際慣例法規的變化。同時對海關、銀行、保險公司等工作人員的訪談獲取的案例更符合國際貿易發展形式和學生日後的工作。有的案例不能直接應用於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對案例進行加工,使案例儘可能全面呈現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難易程度容易被學生接受,使學生有進行討論的興趣。選取的案例還應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因爲這樣的案例中有對外貿易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和業務操作技能,促進學生對實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3.2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手段配合:只有將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配合,才能更好的增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可以與多媒體教學法相配合,多媒體可以爲案例教學提供生動的圖片、視頻,使學生可以清晰地瞭解國際貿易中的業務流程和當事人的關係。如託收、信用證支付等章節,裏面的主體衆多、關係複雜、業務流程繁瑣,就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和多媒體展示的圖示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其中主體的權利義務、彼此的關係以及業務流程的具體步驟有清晰的瞭解,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將角色扮演法與案例教學法配合,可以通過讓學生扮演案例中銀行、工廠、買方等角色,加深對案例的理解,熟悉國際貿易中的業務操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3鼓勵學生參與國際貿易實踐:把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實踐工作作爲一個案例來進行教學,因爲學生曾經參與其中,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再以此進行案例教學法時不僅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還會加深學生對其中知識的理解。如銀行審覈信用證的工作流程、企業根據貿易合同審覈由議付行轉遞的國外信用證的工作流程等實踐的參與,都會使學生在接觸相關的案例時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結束語: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提高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效果,但是實施過程中存在着案例質量不高,教師缺乏對案例教學法的重視,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我們在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應注意精心設計選取案例,與其他教學法結合使用,鼓勵學生參與相關實踐,以促進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周璐.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林區教學,2015(12):12-13.

[2]嚴輝.淺論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2):62-63.

[3]崔春曉.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堂教學中的實施與運用[J].高教學刊,2016(22):125-126.

篇二:國際貿易類課程建設規劃

摘要

隨着國際服務貿易比重增加和跨境電商的興起,市場上對國際經濟與貿易的人才需求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文以淮南師範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爲例,在中英合作教學的辦學模式下,該校對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規格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了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國際貿易人才,該校結合本校專業實際,充分利用伍斯特大學和本校的師資力量,對部分課程實行雙語教學,並增設國際服務貿易類課程、跨境電商課程以及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學習興趣選修職業技術性課程和小語種課程,以達到既提高學生專業深度,又擴大學生知識廣度的雙重目的

關鍵詞

國際貿易;課程建設;跨境電商;規劃

1、課程建設規劃背景

淮南師範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普通本科專業於2004年通過省教育廳評審,獲教育部備案並於當年開始招生,2010年成功被評爲省級特色專業,2013年與英國伍斯特大學實行中英合作教學模式,學制爲4年,採用“3+1”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由淮南師範學院與英國伍斯特大學共同擬定人才培養方案,互相認可所學課程學分。前三年在淮南師範學院學習,由伍斯特大學派遣專業教師向本專業學生提供600學時/年的英語課程教學以及1/3以上的專業課程課時教學,第四年根據學生意願可以選擇繼續在本校學習,成績合格可獲得淮南師範學院頒發的畢業證及學位證書;或留學伍斯特大學繼續學習,成績合格後將獲得我校與伍斯特大學各自頒發的畢業及學位證書。該專業目前在校生近360人。

2、國際貿易類課程建設規劃依據

2.1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系統掌握國際貿易所需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政策與法規,具有較強的外貿進出口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開拓創新駕馭市場的能力,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能夠在外資企業、涉外經濟部門、政府機構等從事實際外貿業務、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2人才培養規格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要求學生能夠系統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外貿進出口業務操作的基本技能,準確把握現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特點,熟悉、掌握外貿通用規則、國際貿易慣例以及本國針對對外貿易制定的方針大政,掌握中國主要進出口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具有較高的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

2.3國際貿易人才需求導向的轉變

2.3.1國際貿易人才需求逐漸向服務貿易傾斜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後危機時代,我國對外貿易形式呈出了新特點,傳統貨物貿易的比重不斷降低,服務貿易的比重不斷提高,並在我國對外貿易領域逐步成爲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從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整體規模來看,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始終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相應的人才需求逐年增加。但是我國的服務貿易長期處於逆差,以傳統運輸業和旅遊業爲主,金融保險等服務業的發展還比較落後。我國服務業的鉅額逆差與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低下、缺乏高素質的服務貿易人才密切相關。因此,當前形勢下,儘管我國市場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就業形式不是十分樂觀,但對於高素質的國際服務貿易人才卻供不應求,尤其是金融保險、服務外包、跨境電商類等人才需求旺盛。2.3.2跨境電子商務技能成爲人才市場的新要求隨着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4億萬元,同比增長58.6%,其中跨境電商出口規模達4.49萬億美元,跨境電商進口規模達9072億元。國內傳統企業紛紛佈局出口跨境電商市場,如:跨境通(原百圓褲業)2015年斥巨資收購環球易購、前海帕拓遜、廣州百倫、通拓科技出口跨境電商公司股權,持續加強板塊佈局;卓爾集團於2016年3月宣佈收購蘭亭集勢30%股權,佈局跨境電商業務。跨境電商是“互聯網+外貿”的具體體現,跨境電商新供給創造外貿新需求,提高我國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大提高中國外貿對接“一帶一路”市場,助力“中國製造”向外拓展。隨着跨境電商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開始佈局跨境電商,對跨境電商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強勁。2.3.3外貿人才需求層次多元化近年來,我國的外貿進出口企業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性質多樣規模不同的外貿進出口企業同時並存,因此對外貿行業的人才需求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態勢,不同行業的外貿企業對外貿業務員的具體要求差別很大。如:機械類、技術類產品外貿企業,強調外貿業務人才的技術素質,而日常消費品的外貿企業則更注重外貿人員的營銷能力。再如:規模較大,業務多元化、專業化分工較細的大型外貿企業,對外貿人員的理論水平、操作能力及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同時要求外貿人員對具體業務既專且精。但中小型的民營外貿企業,由於規模小分工單一,對於國際貿易人才的理論水平要求比較低,但是對外貿業務的綜合操作能力要求比較高。2.3.4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要性逐漸凸顯目前,人才市場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崗能力強和適崗速度快。對於缺乏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來說,要想滿足“兩適崗”的要求,就必須通過職業資格證書來顯示自己已經具備相應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對於外貿進出口企業而言,也非常青睞已取得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的應聘人員。國際商務跟單員證書、國際商務單證員證書、外貿業務員資格證書、報檢員資格證書、報關員資格證書、及外銷員從業資格證書等成爲外貿企業人才篩選和錄用機制的新標準。甚至很多外貿企業對學歷要求比較寬鬆,但對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卻較爲嚴格。

3、課程建設規劃具體措施

緊密結合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動態修訂教學計劃,使之與時俱進。

3.1緊隨服務貿易上升趨勢,增加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內容

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講解往往側重於國際商品貿易,忽視了對國際服務貿易理論、政策及實務的講解,爲了適應市場對國際貿易人才需求導向的變化,應增設服務貿易課程或在現有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增加對服務貿易內容的講解。如《國際貿易概論》課程可專設國際服務貿易理論及政策內容;《國際貿易實務》可專設對外服務貿易的實務操作流程講解及仿真模擬;《外貿函電》可增加對外服務貿易的函電寫作課程;以提升學生對服務貿易的認知水平,使其具備對外服務貿易的基本能力。

3.2緊隨跨境電商發展趨勢,增加電子商務課程內容

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人才提出新要求,除了需要具備傳統的外貿業務能力之外,還需要具備:出色的網絡營銷能力;應熟悉國內貿易平臺的操作技能;跨境電商網站的運營能力;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的能力;小語種溝通能力等。所以應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增加電子商務內容。如:《國際貿易實務》可增加跨境電子商務的實務操作,《國際貿易概論》可增加跨境電子商務理論與政策內容,《外貿函電》可增加跨境電子商務的函電內容,《國際經濟合作》可增加跨境電子商務國際經濟合作方式,另外可增設電子商務或網絡營銷、策劃、運營類課程,以提升學生的電子商務及網絡營銷水平,使其具備基本的電子商務及網絡營銷能力。

3.3增設國際貿易系列課程實驗實訓課程

針對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如《國際貿易概論》採取案例教學方式;針對系統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如《國際貿易實務》採取軟件模擬方式;針對職業性較強的課程,如《進出口單證操作》可嘗試採取校內實驗和校外實訓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實踐教學;針對語言溝通性較強的課程,如《外貿函電》課程可嘗試邀請外貿企業參與協助組建校內模擬交易會或外貿公司模式。同時,學校還可開展課內外實驗實訓,如組織學生參加經管類學科比賽,鼓勵學生參加全國組織的專業資格類考試,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期到外貿公司見習或頂崗實習,瞭解工作所需,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學生參加實驗實訓的動力。

3.4部分課程實行雙語教學或外語教學

淮南師範學院2013年與英國伍斯特大學實行中英合作教學模式,通過互相交流合作,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已大幅提升,部分教師已經具備了雙語教學的能力。通過開設雙語教學或外語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外語的能力,更能提升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3.5適當增加選修課的比例

可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社會對外貿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增設選修課,如開設小語種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環.國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羣建設研究[J].山西農經:2016(13):121-122.

[2]陳秀蓮.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難與易———以國際貿易實務類課程爲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4):132-134.

[3]吳敬茹,申麗坤,馮建偉.基於工學結合的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6):141-142.

[4]周佳佳,楊末.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商業經濟,2015(10):155-157.

[5]唐宇.淺析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J].科技信息,2010(15):218.

[6]劉瑞榮,李志強.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思考--以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爲例[J].教育,2014(14):69-70.

[7]劉安華.跨境電商下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31):124.

[8]常超,李玲玲.商務英語專業國際貿易類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研究[J].對外經貿,2015(4):143-144.

[9]卞莉,方羣,周淨.專業導向的應用型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爲例[J].合肥學院學報,2016,33(5):134-139.

[10]金馮怡.跨境電商視角下高職國貿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經貿實踐,2016(8):28-31.

篇三: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教學的思考

摘要

國際商法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其教學存在着學生法律基礎知識薄弱,教師單向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文爲主的教學語言環境,實踐教學環節較爲薄弱等問題。湘南學院國際貿易專業優化課程內容體系,多種教學方法並舉,積極推進高質量雙語教學,加強改進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改革經驗值得借鑑。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

一、引言

應用型本科,是面向區域經濟社會,以學科爲依託,以應用型專業教育爲基礎,以社會人才需求爲導向,以培養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而協調發展,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爲目標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國際商法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下簡稱國際貿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它以國際商事組織法、代理法、合同法、國際貨物買賣法、票據法、產品責任法以及國際商事仲裁法等法律制度爲主要研究內容,具有內容繁雜、多學科交叉、涉外性與實踐性強的特點,是培養國際貿易專業本科學生涉外法律意識、法律知識、法律技能的主要課程。然而,圄於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法學基本概念和法律基礎較薄弱等原因,該課程實際教學中應用型導向未得到充分體現,教學效果欠佳等現實不容忽視。研究如何改進國際商法課程教學,突出應用型本科教學特色,是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學科建設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應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法律基礎知識薄弱,難以適應內容繁雜的國際商法學習

通過查閱地方性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培養方案,大多數高校該專業開設國際商法課程前,並未開設專門的經濟類法學課程,只在大一或大二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課程中稍有接觸,僅有少部分學校另外開設了經濟法等先修課程,且大多僅作爲選修課。以湘南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爲例,該專業第6學期開設了國際商法,此前學生僅在第3學期學習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由於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礎知識,尤其是對大陸法系、英美法系的法律原則異同,國際公約與慣例、國內法的關係及適用性等法學基本理論和概念缺乏瞭解,客觀上造成了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難以適應內容繁雜的國際商法課程學習。

(二)教師單向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於國際商法課程的教學,大多高校都是採用教師向學生單向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即便是採用PPT等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仍以講解法律條文和理論爲主,片面強調掌握法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具有教學的主體地位,倍感枯燥,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強,渠道多樣,網絡學習資源從信息量到呈現形式的生動性均超出一般意義上的傳統課堂教學。如果教師仍單純以國際商法教材爲中心,填鴨式的開展理論教學,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期待,極易造成學生“人在曹營心在漢”的局面,課堂效果較差,不利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三)中文爲主的教學語言環境,難以拓展學生國際化學習視野

國際商法的涉外性強,無論是課程的學習還是今後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學以致用都必須面對多語言國際環境,尤其是英語環境。但據瞭解我國應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的課程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僅採用中文教學。即便是部分高校嘗試中英雙語教學,但受限於高水平的雙語師資較爲匱乏,往往流於形式,造成國際商法的教學變得不倫不類,甚至不如全中文教學效果,許多高校又不得不改回中文授課。然而,無論是國際商法的教學目標還是國際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都要求培養國際化語言環境下懂得運用國際規則和慣例,具備國際商務法律知識和技能的專門人才。如何改變中文爲主的教學語言環境的侷限性,以拓展學生國際化學習視野,已成爲當前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亟需解決的難題。

(四)實踐教學環節較爲薄弱,難以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國際商法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紮實的國際商法基礎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能力利用這些知識分析國際商貿交往中的法律問題及糾紛,做到理論聯繫實際。但當前我國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的國際商法教學中,存在着對實踐教學環節不同程度的忽視,其表現在:一是,實踐教學課時安排不足。有的高校國際商法教學僅安排了理論課時或者僅安排了極少量(不足總課時量的15%)的課內實踐課時。二是,實踐教學方法不全面。部分高校雖然教學計劃中安排了較高比例的課內實踐環節,但受硬件投入不足、場地設施條件限制,往往停留在案例討論層面的實踐教學,而模擬法庭審判、模擬仲裁庭仲裁等更爲逼真的實踐教學方法卻得不到廣泛運用。三是,雙師型教師缺乏。由於某些高校教師自身缺乏國際商務實踐工作經驗,影響了其實踐教學能力。

三、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優化課程內容體系,補齊學生法律基礎知識短板

首先,科學優化國際商法等相關法學課程開設。針對國際商法涉及面廣、內容繁雜的特點,一方面,應適當增加該課程課時量,防止因課時量少,而使法學基礎薄弱的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蜻蜓點水、囫圇吞棗地應付式學習;另一方面,在國際商法課程開設學期之前,應至少開設經濟法等課程,從而爲國際商事合同法、國際商事組織法、國際商事代理法等國際商法內容做好基本知識概念的鋪墊。以湘南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爲例,該專業先後兩次調整培養方案,將國際商法課程課時量由32課時增加至現在的48課時,並在第4學期增設了經濟法限選課。通過授課教師調整前後的對比感受,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有了明顯的提升。其次,選擇符合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需求的國際商法教學內容體系。不同的專業開設國際商法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法學專業強調法理研究,商務英語專業側重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法律文化差異,國際貿易專業則側重國際商貿交往法律關係的國際規則與慣例的運用,在教材選用、教學重點等方面應突出應用性,而不必追求理論前沿深度的探討。

(二)多種教學方法並舉,創建良好的互動教學氛圍

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單純的國際商法法律條文講授,忽略了學生的教學中心地位,不利於實現知識到能力的遷移。爲此,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教學應該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勢,不拘泥於課堂講授這一傳統模式,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性的採用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教學法、比較教學法、當事人主義教學法、案例診斷教學法、世界大學城空間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法等各種教學方法,做到“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以湘南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爲例,國際商法教學不斷得嘗試新型教學方法。對國際商法的基本概念採用結合案例分析開展多媒體教學,對重點知識點採用比較教學法、小組討論教學法,爲加強與學生實時互動開發建設了世界大學城學習空間等,通過這些教學方法創新,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明顯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良性的互動,學生對課程的評價達到了優秀。

(三)積極推進高質量雙語教學,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

國際商法跨文化、涉外性、動態性的特點,對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教學提出了高質量雙語教學語言環境要求。爲此,條件成熟的高校應積極推進國際商法雙語教學的實施。一是,重視對雙語師資的培養,“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既要加大具有留學背景的國際商務與法律專業教師的引進力度,更要加強專業內部人才培養,鼓勵支持相關教師參加國內外雙語教學培訓與進修,加強與國內外商事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切實提高教師雙語授課的水平。二是,重視該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的提升,引導學生重視商務英語口語、外貿函電等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爲國際商法雙語教學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以湘南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爲例,近年來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商法、商務英語口語、外貿函電等課程教師均由具有新西蘭、英國等英語系國家留學歸來教師擔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自身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明顯較經管學院其他專業更加重視,相當一部分同學參加並通過了BEC考試。這些都爲國際商法高質量的雙語教學提供了較好的保障。

(四)加強改進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導向

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的國際商法教學中,亟須加強改進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導向。一是,提高實踐教學課時比重,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以湘南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爲例,通過調整培養方案,國際商法課內實踐課時由8學時增加到16學時,佔總學時的33%,從時間上保證了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二是,加強實驗室建設,豐富實踐教學方法。以湘南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爲例,通過購置相關實驗設備,積極開發國際商務談判實驗室“一室多用”功能,實現了集模擬法庭審判、模擬仲裁庭仲裁、國際商務談判等多功能實踐教學綜合一體化,爲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訓實踐平臺,提高了學生對國際商法課程的認知與學習熱情。三是,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實現與國際商法實踐一線對接。湘南學院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教學中,積極與地方相關法律部門對接,拓展課外實踐基地,組織學生旁聽商事案件審判,邀請商法專家進校進行專題講座。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處理商事法務的能力。

四、結語

國際商法課程作爲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必修課,對新常態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教學中存在着諸多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悖離的問題。作爲湖南省首批湘南應用型轉型試點高校之一的湘南學院,其國際貿易專業近年來不斷探索實踐國際商法教學改革,其優化課程內容體系、多種教學方法並舉、積極推進高質量雙語教學、加強改進實踐教學環節等改革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爲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教學改革及對外貿易人才培養提供了經驗借鑑。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勇於創新,不斷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導向的國際商法教學改革新舉措,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對外經貿人才。

參考文獻

[1]宋科豔.《國際商法》深度教學改革探析[J].經貿實踐,2016,(15):255.

[2]歐陽愛輝.《國際商法》課程的當事人主義教學模式論[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3,(5):83-85.

[3]王愛明.比較教學方法在“國際商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5,(1):436-437.

[4]楊蜜.國際商法課程教學研究與改革[J].亞太教育,2016,(9):69.

篇四:互聯網經濟時代國際貿易創新戰略研析

內容摘要

互聯網經濟時代交織着經濟全球化進程,正推動國際貿易環境與業態發生質變,我國國際貿易戰略需儘快適應並轉向電商主導型國際貿易,以適應互聯網技術條件下的國際市場新需求。本文闡述了互聯網衝擊下我國國際貿易體系變革的意義;從價值研判和環境研判兩個層面解讀互聯網衝擊下的國際貿易戰略創新基礎;給出創新國際貿易電子政務戰略,深挖國際貿易後發優勢戰略和探索國際貿易供給側變革策略等創新路徑。

關鍵詞

互聯網經濟時代;國際貿易戰略;後發優勢;比較優勢

一、互網經濟時代國際貿易戰略創新基礎解讀

(一)國際貿易戰略創新的價值研判

第一,基於互聯網的國際貿易增強我國國際貿易企業市場競爭力。覆蓋全球的互聯網與面向世界的國際貿易之間具有天然契合點,其典型代表是以互聯網技術爲引領的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基於網絡平臺所展開的跨境商貿物流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全球經濟一體化,促進了傳統國際貿易商務活動的信息化和透明化。跨境電商具有面向世界、覆蓋全球、信息高速傳播和運作成本較低等多重優勢,它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國際貿易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大幅擴展了我國實體產業的國際市場營銷新渠道,實現了傳統出口加工型貿易的轉型升級。第二,基於互聯網的國際貿易改變全球貿易價值鏈格局。隨着互聯網國際貿易交易模式的崛起,電商型國際貿易成爲世界貿易市場的主導者。傳統的金字塔型國際貿易分銷結構逐步演變爲扁平化分銷結構乃至直銷結構,中間商在傳統國際貿易結構中的重要地位被逐步削弱甚至被取締。這導致原本被中間商盤剝的產業利潤中的一部分迴流到實體經濟領域,助推我國產業結構變革;另一部分利潤則以廠商讓利的`方式轉移給普通消費者,用以增進消費者的剩餘價值,提升消費者對我國出口商及其產品的認同度。

(二)國際貿易戰略創新的環境研判

互聯網時代國際貿易戰略與國際政治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國際貿易是在國家間展開的商貿經濟活動,其經營成果直接影響參與各方的獲利水平,各國出於維繫本國利益最優化目標而採取的貿易保護政策,勢必影響電子商務型國際貿易戰略的落實。貿易保護政策所保護的對象是那些對維繫本國經濟獨立自主有重要意義的產業,這類產業通常爲幼稚工業或關切民生型產業,其保護手段則爲關稅壁壘或非關稅的綠色壁壘等形式。基於互聯網的國際直銷業務提供了繞開各國關稅壁壘的新銷售渠道,爲此,大力推進“互聯網+國際貿易”戰略有助於我國實體企業通過網絡直銷渠道依法繞開各國不公平的貿易保護政策的規制,有助於爲我國拓展龐大的實體經濟營造良好的國際市場競爭環境。

二、互聯網經濟時代國際貿易戰略創新路徑探索

(一)創新國際貿易領域的電子政務戰略

落實建立國際貿易電商化戰略的電子政務戰略。從新經濟角度來審視,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型公司實質上是異於傳統公司的電子公司,電子公司的功用在於將傳統產業和新興的互聯網產業相融合,運用熟知領域的知識和能力來幫助傳統企業藉助新技術與網絡空間上的其它傳統企業溝通交流。而傳統的政府行政管理機構則習慣於管理傳統領域的產業企業。因此,建立適應互聯網技術的電子政務系統有助於推動電商型國際貿易業務。由於電子政務系統可以藉助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來超越時空侷限性,優化既有政府組織運作結構和政務操作流程,爲跨國電子商務企業提供高效、快捷、公平的政務服務,所以可以有效節約跨國電子商務企業的制度成本,提升其國際競爭力。提升通關環節電子政務運作效能。貨物通關是國際貿易諸環節中業務複雜度較高和運作風險較大的環節,強化該關鍵環節的電子政務運作效能有助於打破國際貿易業務操作過程中的瓶頸制約。比如口岸管理應當借鑑歐美髮達國家口岸電子政務系統的先進經驗,在既有全國性金關工程基礎上繼續推進口岸通信技術升級改造,打造更適合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一站式”通過服務系統和“單服務窗口”式通關平臺,全方位落實無紙化通關戰略,儘快將線下通關業務轉移到網絡平臺上,切實節約國際貿易從業者的通關成本。考慮到電子政務上交易主體更爲龐大和交易者歷史信用信息更模糊的現實問題,通關環節的電子政務系統應建立針對跨境電商企業的風險管控數據庫,深度分析口岸後臺數據並建立信用評級模型,落實對跨境電商企業的分級分類信用管理。通關電子政務系統還應當提高與商務、外管、銀行、工商、稅務、國檢等部門的數據交換強度和頻度,建立跨部門的國際貿易相關政務雲數據平臺,將跨境電商業務相關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整合處理,強化對不良企業偷逃稅行爲的打擊力度,淨化跨境電商市場環境,爲優良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空間。

(二)深挖國際貿易領域的後發優勢戰略

着眼技術突破來落實國際貿易後發優勢戰略。國際貿易的歷史強國雖然依靠其先發優勢地位佔據了國際貿易市場中的較大份額,但在互聯網新技術革命的衝擊下,依託物理性營銷渠道的傳統國際貿易市場分配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依託互聯網營銷渠道的新型國際貿易市場份額分配規則正在確立。部分學者批評了傳統比較優勢理論,將比較優勢視爲比較優勢的“陷阱”,並指出這類比較優勢事實上並無助於促進所有戰略實施國的國家利益最優化目標的實現,而僅有助於那些處於國際分工體系中較高位置的強勢國家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一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劣勢地位實際上是在既定的技術環境下,後發國家與先發國家在既定技術發展水平上的差距所產生的“勢差”,在技術環境變量不改變的情形下,後發國家難以有效超越先發國家。但以互聯網技術爲代表的技術環境變革使得後發國家與先發國家處於同等競爭地位,從根本上消除了先發與後發國家之間的技術“代差”劣勢。在此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應當緊抓互聯網技術發展契機,結合我國國際貿易資源稟賦優勢,及時切入以互聯網技術爲核心的國際貿易新模式。着眼制度突破來落實國際貿易後發優勢戰略。國際貿易制度實質上是一套從事國際貿易商務活動的行動規則。根據新制度經濟學,互聯網技術革命所支持的國際貿易交易新制度的創新有助於降低國際貿易市場中的交易費用,會影響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各類生產要素所有者之間的資源配置效率。從成本軸與收益軸構成的二維結構分析中可知,先發國家在舊國際貿易制度體系中投入巨大的資源,這份資源隨着經濟與技術環境的變化而逐步演變爲沉澱成本,故此先發國家缺乏了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改造現有國際貿易秩序的能動性,而後發國家因其在舊的國際貿易制度體系中所投入的資源遠少於先發國家,使後發國家因率先採用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國際貿易制度體系而額外產生的制度成本遠低於先發國家。這就決定了後發國家較先發國家更有運用互聯網技術改造既有國際貿易制度體系的意願。爲此,我國發展國際貿易應當積極通過放開對互聯網行業管制的策略,來培育互聯網技術內生的制度創新力量,運用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來形成互聯網技術支持的、適合本國資源稟賦優勢的國際貿易新制度體系。

(三)探索國際貿易領域的供給側變革策略

大力培育新型國際貿易商業模式。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和全球經濟緩慢復甦形勢下,作爲驅動我國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國際貿易增長出現下降,國際貿易領域的供給側變革迫在眉睫。推進跨境電商產業的迅速發展有助於在傳統的國際貿易營銷渠道之上培育基於互聯網的新型國際貿易營銷渠道,爲我國多數發達地區經濟健康成長的過剩產能開闢新的路子。考慮到跨境電商產業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態勢迥異於傳統產業,各級監管部門不可運用傳統的監管手段來規範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而是應當結合互聯網產業特徵來制定適合跨境電商產業特徵的行政監管與服務職能,爲跨境電商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環境。工商部門應當摒棄對跨境電商企業經營範圍的嚴格限制,在寬放其業務邊界的同時從財稅優惠政策制定方面來加大對跨境電商的扶持力度。積極推進國際貿易領域的產融聯合體戰略。傳統的國際貿易產業與金融產業彼此獨立運營,二者雖然圍繞具體的國際貿易業務有相互支持的行動,但從系統層面而言缺乏有機整合。隨着國際市場競爭格局的逐步升級,單個企業間的競爭正逐步消失,以企業聯合體爲主要特徵的國際競爭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打造適應當代國際貿易市場競爭格局的產融聯合體正當其時。產融聯合體要求從事國際貿易的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以股權關係爲紐帶,以控股爲形式,以人事參與和核心資產相互支持爲手段來推進二者融合。從發達國家國際貿易市場發展的歷史路徑分析,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因爲這二者的融合是以產融聯合體參與各方的各自利益最優化爲目標,以提升產融聯合體整體資源配置效率爲目標。爲此,金融監管部門應當放開對網絡金融機構或類金融機構的經營牌照發放範圍、提升跨境電商單筆貨款支付限額和交易筆數限制,增強跨境電商系統內部的產供銷系統和金融系統的融合度,以提升其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的整體競爭實力。考慮到國際電商業務中交易各方的信用問題是影響跨境交易的重要障礙,跨境電商在融合實體產業與金融業務的同時,可以建構跨境交易參與各方的歷史交易行爲信用數據庫,憑此來客觀評估交易者的信用水平並給其合理的跨境交易授信額度,切實維護跨境交易金融系統的穩健性,促進電子商務型國際貿易業務的健康與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熊福夢,張義.“互聯網+”時代國際貿易新方向跨境電商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3)

2.鄭建輝.我國外貿企業跨境電商與貿易增長的互動關係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7)

3.楊振華,郭怡君.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展望[J].商業經濟研究,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