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校優秀舉重運動員抓舉動作的運動學分析論文

1研究對象與方法

競技體校優秀舉重運動員抓舉動作的運動學分析論文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爲我國競技體校兩名優秀舉重運動員(在實驗測試中我們選取兩人舉起130kg動作並作爲論文要研究的對象)。其基本情況見表1.

1.2研究方法

三維攝影方法儀器採用2臺日本產的JVC-9800攝影機(拍攝的頻率採用50幀/秒)定點拍攝,兩機高度爲1.5米,後通過埃立爾運動圖像解析系統對三維錄像進行解析,解析頻率50fps,在此過程中獲得了動作空間點座標、速度、關節角度和槓鈴重心軌跡等參數[1].採集的數據進行了數字濾波平滑處理,截斷頻率爲6赫茲。實驗過程中拍攝2名男子舉重運動員的抓舉技術。所攝錄象在錄象分析系統上進行分析,並採用三維分析法,所得的數據均經計算機處理。

2結果與分析

爲了討論研究問題的方便,根據抓舉動作結構特徵,我們把抓舉劃分爲五個時相(開始提鈴時相,開始發力時相、槓鈴慣性上升到最高點時相,下蹲至最低點時相,上舉至最高點時相),四個階段(提鈴階段、發力階段、下蹲支撐階段和上舉階段)。

抓舉的第一步就是姿勢要正確。根據計算機所得出的數據表明2名運動員在抓舉預備階段採用了比較合理的寬握距[2].從力學角度來看採用寬握距可以縮短槓鈴上舉的距離,便於迅速伸臂支撐,下蹲重心較低容易維持平衡,寬握距時兩臂夾角大於90度,因此延長了上體運動落線,可增大上體前傾度,上體伸展的幅度也增大。另外從運動員預備提鈴的影片可以看出:運動員在做預備姿勢時均表現出頭部稍後仰,挺胸、小腿緊貼橫槓,兩腿自然張開的技術動作,其作用在於提鈴時能使內收大腿的肌肉參加工作,使槓鈴重心更接近身體重心。

2.1提鈴階段

從研究結果來看,可以把提鈴過程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時間0~0.4s)膝關節與髖關節同時伸展,利用伸髖力量和伸膝力量是槓鈴幾乎眼垂直的方向上升(。有數據表明槓鈴前後移動小)。從槓鈴的軌跡上看:有一個向身體方向靠近的很小的橫向運動。膝關節一直伸展到131°±55°即達到本階段的最大值時,即進入下一個階段。在膝髖並伸的過程中,膝關節和髖關節伸展的程度差不多,變化方向也一致。具體伸展的範圍則因人而異與運動員的身體和技術有關;第二階段時間(0.4~0.7s),膝關節由大變小至左膝爲112°±9.8°,表現爲屈,而髖關節繼續伸展到一個合適的角度。這個階段槓鈴在上升的同時仍然有一個向身體方向的橫向運動[3].

整個過程中,槓鈴運動平均速度不快,但有隨時間明顯增加的趨勢。主要表現在提鈴階段末,發力階段前,其槓鈴速度由初速爲0增爲1.15±0.21m/s,槓鈴位移0.37±0.61m.從這些數據表明;2名運動員在提鈴過程中稍有用力不均的現象。

2.2發力階段

發力是提鈴中的最後用力,作用是把槓鈴提到下蹲支撐所需要的高度和達到必需的速度[4].下面就發力這一過程中膝角、髖骨、速度及其重心距離等進行分析。

提鈴動作開始時,膝關節和髖關節角度幾乎同時增大;在發力階段髖關節角度最大值爲161°±5.3°。上臂與軀幹在矢狀面上的角度發生逆轉,(由減小轉爲增大),即開始提肘。在開始發力這一瞬間,槓鈴速度既明顯加快,達到最大值1.5±0.21m/s.提鈴動作技術發力前,人體重心高度爲0.62±0.17m左右,到發力末爲下蹲支撐前,重心高度達到這一階段的最大值爲0.70±0.14m.

2.3下蹲支撐階段

槓鈴舉過頭頂後兩腿屈曲,兩腳着地,身體重心降至最低位置,臀部及大腿"坐"在小腿上,同時兩臂在頭上伸直支撐槓鈴。下蹲支撐時,人鈴先後下落,最後合在一起對地面產生很大的'衝擊力。要在瞬間大壓力下穩固的支撐,必需在下蹲中有一個穩固的支撐,既在正確的支撐結構中肌肉突然緊張,"鎖緊"各個關節[5].這一階段中人體重心迅速下降,而當槓鈴速度幾乎爲0時,身體重心速度達到最大值爲-1.7±0.10m/s.

重心急劇下降。表明這2名運動員在這個階段以最快速度降低身體重心,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下蹲支撐過程,並能穩穩的支撐住槓鈴。

2.4上舉階段

當下蹲快結束時,兩前臂甩直的一瞬,既"鎖肩",就是兩前臂在頭頂向外翻轉(解剖學叫內旋)甩直,同時使兩個肩胛骨向脊柱收緊。有資料表明,鎖肩的好處直接影響上舉動作[6].

當下蹲完成後,利用下蹲反彈力迅速起立。從下蹲時身體重心在y軸上下波動,膝關節角度的大小變化可以知道運動員在這一階段中充分利用反彈力迅速起立。重心由原來的0.38±0.07m/s增加到上舉穩定後的0.71±0.06m,其位移值0.51±0.08m.膝角由下蹲時的40.1°±5.2°上升到上舉穩定時的174.1°±3.3°;髖關節角度也由原來的53.2°±2.8°上升到舉穩時的166.2°±3.4°分析在這個階段各個關節的技術可以得知上舉時必須要使上體和臂部起靜力支撐作用,上體挺直,腰部肌肉收緊並鎖肩。

3結論與分析

3.1提鈴時,槓鈴有一個很小的橫向運動,表明在提槓鈴時緊貼身體,槓鈴重心與人體重心位移小,便於槓鈴與人的整體運動。鄭志盛比張平預蹲的深度大,但鄭志盛預蹲太深,因此在開始提鈴時相張平的膝關節把握更好一些;在開始提鈴時相鄭志盛能夠更好的調整好髖關節角度,並積極地伸髖展體依靠大肌羣的肌力克服槓鈴的重量。

3.2引膝發力時,膝關節與髖關節的角度變化方向不大,通過制動的方式將人體內力有下肢上傳至手臂從而爲翻腕做準備。

3.3下蹲支撐時,翻腕上舉一氣合成,重心下降快,做支撐工作時的肌肉緊張起到"鎖肩"作用。

3.4下蹲結束時利用下蹲反彈力迅速起立,兩前臂甩直的一瞬間既"鎖肩",一形成穩固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劉卉。三維攝影解析中人體關節角度的計算方法。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6):27.

〔2〕王宗勇。對抓舉預備提鈴的動作與分析。上海體育學院院報,1996(4)。

〔3〕章旌紅。舉重提鈴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武漢體育學院報,1999(4)。

〔4〕章旌紅。舉重發力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浙江體育科學,2000(6)。

〔5〕王向東,等。運動生物力學方法學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中國體育科技,2003(2)。

〔6〕秦西。從力學角度看抓舉運動的"近"、"快"、"低"三原則。體育與科學,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