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教書育人論文

隨着社會的變革、 經濟 的 發展 ,對於怎樣把孩子們培養成爲有知識、有能力、有覺悟以適應 現代 社會發展需要的下一代,是值得人們重視的一大社會問題。以下是“教師與教書育人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教師與教書育人論文

教師是這一任務的直接承擔者。本文通過對教師的素質與教書育人、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與教學等分析闡述如何做一名現代的合格教師,如何教書育人。

【關鍵詞】教師 教學 教書育人

一、教師的素質與教書育人

一切優秀教師的共同特點,不僅在於他們講授知識本身的 藝術 水平,還在於他們有較高的 教育 意識和較強的控制能力。教育的有效性體現於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控制程度。

教師要成功的有效的傳播人類文化知識,實現教育的目的,必須以控制爲條件,以精通事物和教學方法爲前提,重視個性發展和培養創造力結合。

1.教師應該成爲知識的寶庫,活的教科書,有飽滿熱情和濃厚的興趣,才能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善於 總結 自己和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富有開拓進取精神的教師,才能激勵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刻苦的精神和富有建設性創造性。如果教師本身的覺悟素質不佳,而教學又敷衍了事,毫無熱情,機械重複同樣的工作和教案,沒有探索和創新,那麼學生必然對這門學科冷漠,厭惡,失去信心。

2.教師應作爲有學問的能爲學生所尊敬和效仿的人。教書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教書的育人因素不僅在教材中,在教師行爲和全部活動中,也在教師的人格修養中,因爲最有力量的教育因素,是教師人格的真善美。你有了這種財富,你的課堂就會處處是真誠的信任,親切的支持和積極的配合。因此教書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從而也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啓迪智力,搞好學習。

二、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學生從家庭圈進入到校門,實際上是向社會邁出一大步。他們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但他們逐步意識到父母與教師,兄弟姐妹與同學的區別。在家可以任性則在學校就不允許,要按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教師要求辦事,學生的行爲要受教師的控制,這種控制又與社會家庭學校組成一個系統教育。教師以嚴父慈母的姿態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充當學生家長的代理人,猶如演員演戲一般要扮演得十分 自然 、愉快、逼真。教師不是學生的親生父母,但要勝過親生父母。

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確立學習目標任務和爲此奮鬥的措施。樹立在集體中的威望。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良好的領導作風、品質和才能,並不斷改進領導藝術性,以適應新的變化的環境需要。教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成爲一個嚴格的紀律執行者。否則教和學都會成爲無效的勞動。只有當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的選擇耦合時纔會達到教育的預期目的。這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教師應該注意到,青少年逐步長大但未成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有片面性,熟悉一些情況但不具備淵博知識,容易受誘惑但還可以使其醒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情緒容易波動。因此,對學生的知識領域的開拓,智力的發展,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文明行爲的養成,教師應起主導作用。

青少年在發育成長成熟過程中,教師的行爲影響是十分突出的。師生間感性的作用一直在影響學生對學科和人生道路的選擇。因此,教師要用智慧教育智慧,用良心培養良心,用誠實地爲祖國服務去培養學生忠於祖國。教師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身教重於言教,成爲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楷模。

三、教師與教學

青少年學生的特點是:“易動感情,也重感情”,教師有責任加以保護。通過適當的途徑將感性引導到學習中去,如果教師本身也能以真實的情感,認真的態度鑽研教材,認真備好課,力爭講好每節課,使學生感到上課是一種精神享受,他們才學的主動,輕鬆和愉快。反之就會感到被動,沉悶和枯燥,產生厭學的逆反心理。

學生要學好某一門學科,不僅僅依靠一定的智力水平還要有強烈的情感,濃厚的興趣,堅強的毅力等。不少的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興趣不深,產生厭煩心情,成績不理想時導致不少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和決心。這就要求,教師從熱愛學生的情感來感染學生做到應對每個學生負責,不僅要注意優等生,而且更應該關心差下生。具體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給予查漏補缺,在課堂提問和練習時,一視同仁,只有以這種情感去感染學生才能使他們振作精神,增添信心。

心 理學 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接觸新異刺激時,大腦皮層會出現優勢興奮中心,這是大腦的勞動處於緊張而愉快的狀態。因此,教師應注意到創設新異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緊張而愉快的氣氛中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在創設課堂新異情境時,精心設計課堂導言,也是效果很好的方法之一。所謂課堂導言,往往用一行字幾句話瞬時之間就設立了新異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課堂導言的設計反映了一個教師的教學功力,它不僅要考慮教學情境的基本構思,還要涉及教師的業務素質、導言的簡潔性、 藝術 性等。精心設計不同凡響的導言往往能充分調動學生情境,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於學習中的難點和學生作業中易錯而不易發現的地方,故意設計陷阱,製造驚詫,也往往產生良好的發現情境。這樣做能誘導學生尋源覓錯,從而幡然醒悟。一針見血強化印象,同時也培養了嚴謹細密的學習作風。所以鑑於學生在概念不清思維片面,粗心大意忽視隱含條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編制一些巧妙的練習題。使“吃一塹”的同時也可以“長一智”,使之產生“竟有此事”的情感。從而引以爲戒,對於錯謬之處,只要善於舉出一個反例,便會立即引起驚詫,從而促使學生養成去反思,去探求,去發現的習慣。

思維始於問題,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認識水平,提出恰當的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探求問題的結論,從而使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學與問組成學問:“智能之上,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教師上課要提問,也應激勵學生善於發問,如果提問得當,問在點子上,必然會使得氣氛十分活躍,使課堂教學增色不少。要啓發學生質疑問難,對於學生的發問,不應該停留在“不懂就問”的水平上,而應在獨立思考,反覆鑽研的基礎之上發問才更有收穫。如果教學在一定難度水平上進行,那麼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將始終處於一個興奮狀態中。一堂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慾望或興趣,取決於學生是否處於積極思維狀態,常常由思疑而起,疑必有思,沒有疑作爲學習的先導,那麼聽起課來只有學生接受,不得真諦,做起題來,循規蹈矩,不能創新,教師要善於無疑處設疑,即教師要爲學生質疑創造條件,引起學生的思考和爭議。在學生切磋琢磨中,教師啓發誘導,點燃從已知到未知的導火線,使學生茅塞頓開,精心設計懸念,扣人心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是受黨和人民的重託,以培養學生爲職責的專門的 教育 工作者,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學生個性的塑造者。在社會 發展 中,教師是人類文化 科學 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在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橋樑和紐帶作用,人民教師是辦好社會主義學校的依靠力量,肩負着爲我國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事業培養人才的光榮使命,教師的事業決定着我國青少年一代身心發展的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質提高的程度,並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存亡。

身爲教師,要用心用情地不斷求索。身爲教師,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