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不同性別幼兒爭搶玩具的特點論文

【摘要】玩具爲幼兒的人際交往提供了良好條件的同時也增加了幼兒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文章通過調查探究幼兒園中班幼兒爭搶玩具的特點發現:中班幼兒爭搶玩具時出現反抗行爲,並且不同性別的幼兒攻擊反應形式不同;同性別之間幼兒爭搶玩具的次數比異性別的次數多;不同性別幼兒在不同時間段爭搶玩具的次數不同。

幼兒園中班不同性別幼兒爭搶玩具的特點論文

【關鍵詞】幼兒園;中班幼兒;爭搶玩具;攻擊性行爲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爭搶玩具行爲是幼兒攻擊性行爲的表現。攻擊性行爲又叫侵犯行爲,是指針對他人的敵視、傷害或破壞性行爲。國內外研究表明,嬰幼兒期的攻擊性行爲是侵犯、欺負,乃至傷害的最早雛形,這些行爲不僅會對被侵犯者的自尊、情緒、學業等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傷害,而且可能導致侵犯者日後產生行爲失調或暴力犯罪的行爲。幼兒爭搶玩具是指幼兒在幼兒園中爭相搶佔玩具,競爭拼搶玩具的一種行爲。爭搶玩具的標準爲幼兒在幼兒園中一天內爭搶玩具的次數爲三次及三次以上。

中班幼兒爭搶玩具的現象在幼兒園中非常普遍,這一現象一直都是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特別關注的問題。但是國內外的學者卻集中於對幼兒攻擊性行爲的探討,針對其表現——爭搶玩具行爲的研究較少,且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實證研究較少。然而,性別因素對中班幼兒的影響又是不容忽視的。性別角色認同理論認爲,中班時期是幼兒性別認同發展的關鍵時期,對男性和女性有一些獨有的看法,但這些想法又可能是錯誤的或者是過於簡單化的,具有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從而影響幼兒的同伴交往和爭搶玩具行爲。因此,本研究採用定量的方法對中班不同性別幼兒爭搶玩具的特點進行探究,以解決同伴交往中出現的爭搶玩具事件,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提高幼兒的分享合作水平。

二、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

對內蒙古某市的一所公辦幼兒園的中班採用整羣抽樣的方法抽取了55名幼兒進行調查,年齡階段均在4—5週歲,其中包括29名男生、26名女生。

(二)調查工具

調查工具爲觀察記錄表。觀察記錄表是依據中班幼兒的活動時間進行編制的,記錄幼兒在玩玩具活動時間內爭搶玩具的表現和攻擊反應形式、不同性別幼兒爭搶玩具的次數、同性別和不同性別的幼兒交往時爭搶玩具的次數、不同時間段幼兒爭搶玩具的次數。

(三)調查過程

對幼兒園的中班幼兒進行調查。根據觀察記錄表,收集並整理中班幼兒相應的爭搶玩具行爲。調查場所爲幼兒玩玩具活動的場所,主要分爲室內和室外。在室內主要收集幼兒在入園後、室內區角活動和離園前三個時間段內出現的爭搶玩具行爲;在室外主要收集幼兒在戶外區角活動中出現的爭搶玩具行爲。

(四)數據處理

本研究採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中班不同性別幼兒的攻擊反應形式的特點

調查發現,中班幼兒爭搶玩具時出現反抗行爲,並且不同性別幼兒的攻擊反應形式不同(結果見表1)。對不同性別的幼兒在攻擊反應形式中的具體表現,利用Pearson卡方檢驗做了精確性的統計檢驗。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幼兒與攻擊反應形式之間存在關聯[,],關聯的程度爲中等,即男女幼兒的攻擊反應形式不同,男幼兒的攻擊反應形式以身體攻擊和告狀爲主,女幼兒的攻擊反應形式以哭和告狀爲主,攻擊反應形式中的14%是由性別變量可以說明的。其中認爲男幼兒比女幼兒身體攻擊較多的研究結果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性別認同理論認爲,中班幼兒的性別認同具有明顯的刻板印象,幼兒認爲男生應該是勇敢、剛強的形象,女生應該是溫柔的形象。當幼兒得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或利益受到侵害時,男幼兒傾向採用身體攻擊和告狀的形式,認爲這是一種勇敢、剛強的表現,而女幼兒傾向採用哭和告狀的形式,認爲哭是女孩溫柔的表現。此外,男女幼兒均具有高的告狀行爲傾向。根據科爾博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中班幼兒處於前習俗水平階段,出自對規則的維護和獲得教師的讚揚的目的,幼兒會在同伴觸犯規則的時候向老師告狀,這也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特有的行爲方式。

(二)同性別幼兒與異性別幼兒爭搶玩具的.比較

調查發現,中班幼兒同性別發生爭搶玩具的次數比異性別幼兒之間發生的次數多(結果見表2)。對觀察結果進行卡方擬合度檢驗,結果顯示,中班幼兒同性別發生爭搶玩具的次數比異性別幼兒性別之間發生的次數多,統計檢驗結果爲[]。這一研究結果與鞠路寧(2014)的研究結果一致。中班幼兒正處於性別認同的穩定性和堅定性階段,對性別獲得了穩定和恆常性的認識,但是具有明顯的刻板印象,比如幼兒認爲女孩不打架,喜歡玩娃娃,男孩喜歡開汽車,戰鬥,建房子,這種認知必然會影響他們的行爲和同伴的選擇,他們一旦把某件東西或事情看成男孩或女孩專屬的,那麼就會盡量選擇同性的活動而避免異性的活動。此外,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開始更多地以同性別同伴作爲活動和社會交往的對象,更喜歡與同性別幼兒接觸和交往。再加上,幼兒園玩具材料有限和空間較爲擁擠,因此同性別幼兒之間比異性別幼兒之間更容易發生爭搶玩具的行爲。

(三)不同性別幼兒在不同時間段爭搶玩具的特點

調查發現,不同性別幼兒在不同時間段爭搶玩具的特點是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爭搶玩具的次數明顯多於入園後和離園前爭搶玩具的次數,並且男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爭搶玩具的次數多,而女幼兒在區角活動和離園前爭搶玩具的次數多(結果如表3)。對不同性別幼兒在不同時間段爭搶玩具的情況,利用Pearson卡方檢驗做了精確性的統計檢驗。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幼兒與不同時間段爭搶玩具的次數存在關聯,關聯的程度爲中等,即男女幼兒在不同時間段爭搶玩具的次數不同,男幼兒在入園後和區角活動中的爭搶玩具次數最多,女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和離園前的爭搶玩具次數最多,幼兒爭搶玩具的次數的12%是由性別變量可以說明的。性別角色認同理論認爲,女幼兒的適應性比男幼兒更穩定,在離園前時間內女幼兒還沒有意識到離園,處在玩玩具的興奮過程中,玩玩具的人數較多,而男幼兒在離園前玩玩具的人數少,所以爭搶玩具的現象較少。此外,還與幼兒的玩玩具的興趣相關。幼兒入園後,精神狀態不佳,在這個時間段對玩具也沒有強烈慾望,並且入園後的幼兒玩玩具的人數也少,所以在入園後男女幼兒爭搶玩具的次數較少且不存在差異。但是在區角活動的時間段,幼兒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班內生活,所以會開心地投入到玩玩具的遊戲中,自然而然爭搶玩具的次數也增加了。此外,遊戲理論也影響幼兒喜歡的玩具類型和玩玩具的方式,男幼兒喜歡車等數量有限的玩具,喜歡與一羣小朋友在一起熱鬧地玩玩具,而女幼兒喜歡美工區等數量相對較多的玩具,喜歡安靜地玩玩具,因此男幼兒在區角活動時爭搶玩具的次數比女幼兒多。

四、結論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得出的如下結論。

1。中班幼兒爭搶玩具時出現反抗行爲,並且不同性別的幼兒攻擊反應形式不同。男幼兒與女幼兒都具有高的攻擊性傾向,但表現的方式不同,男幼兒傾向於採用身體攻擊和告狀的方式,而女幼兒傾向於哭和告狀的形式。

2。同性別之間幼兒爭搶玩具的次數比異性別的次數多。

3。不同性別幼兒在不同時間段爭搶玩具的次數不同。不同性別幼兒在不同時間段爭搶玩具的特點是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爭搶玩具的次數明顯多於入園後和離園前爭搶玩具的次數,並且男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爭搶玩具的次數多,而女幼兒在區角活動和離園前爭搶玩具的次數多。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5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