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學質量論文推薦

一、三所院校教學督導工作的做法與經驗

高職教學質量論文推薦

(一)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1.樹立“和諧督導,陽光督導”理念。以“理論講授課-實訓指導課-作業講評課”爲主線,強化基礎理論課和實訓指導課的督導力度,突出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一是隨堂聽課,督查重點是新進教師、青年教師和外聘教師的授課情況。二是非常注重學生作業、作品展評環節的督評及結果運用。三是每兩週舉行一次教學督導列會,小結教學督查整體情況,完善不足之處,並及時反饋給二級院系,限時整改。

2.參加教學質量檢查。參與期初、期中、期末教學常規檢查,檢查結果在世界大學城上公佈;參與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審覈、修定等工作。聘請省內外著名的湘繡專家、湘瓷名師和根雕大師作爲學科帶頭人、督評專家,提升督導隊伍素質。

(二)湖南文理學院

1.成立教學督評專家組。成員由18位專家組成,主要來源於校內退休教授、校外專家學者,分爲文科、理科兩類進行日常教學和專項督導。“督教導教”是重點,實現“抓教風、促學風”之目的。對新進博士生、碩士生進行重點聽課、評教和督查,並通過舉行各種教學競賽、教學比武等系列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2.創新教學督導模式。教學督導模式實施“學校-二級學院-學生教學信息員”三級教學質量監控模式,分值比例分別佔10%、40%、50%,發揮二級學院和學生教學信息員在教學評教中的主體作用。

(三)吉首大學

1.成立教學督導團。督導團由21位專家組成,兩年一聘,分爲文科、理科兩個小組。督導專家每月聽25~40節課,每節課給予一定的津貼補助。督導成員外出學習、考察、調研等活動配備相應經費。

2.教學質量監督制度適用性較強。督導工作在確保教學運行、質量監控以及畢業論文質量把關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主要表現爲:首先,隨堂聽課評教結果權威性高,教師的職稱申報評審與課堂教學質量掛鉤。其次,通過舉行教師課堂教學競賽等系列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再次,參與新進教師面試、試講環節的質量把關和人才培養水平的評估工作,也參加各二級學院教師教學質量的年終考評工作。

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存在的突出問題及策略

(一)存在的突出問題

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比較健全的,教學督導工作有序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無法迴避的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在:

1.教學督導結果運用不明顯。教學質量監控結果不能真正與教職工的績效工資、評先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審相結合,缺乏權威性,督導結果運用不明顯。

2.督導力量亟需加強。督導室在崗人員僅4人,缺乏一支專業的教學督導工作隊伍;且隨着逐年招生規模的擴大,督導工作的任務相應增加,督導人員力不從心。

3.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指導力度不夠。教師是教育教學的關鍵資源,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學院青年教師較多,教學經驗普遍不足,教學文件與教學實際脫節現象較重;隨着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不斷深入,實踐教學指導環節較薄弱,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指導力度不夠。

4.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有待優化。目前,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評價由學校、二級院系和學生評價三部分組成。指標體系的量化考覈主要分值是院系評分和學生評分,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有待優化。

5.世界大學城空間教學資源運用不夠。世界大學空間城以其靈活開放、資源豐富等特點,使其較適合高職教育教學需要。但就教師使用情況來看,利用率、利用層次和點擊率較低,師生互動較少,沒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6.教學激勵力度不夠強。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夠高,激勵力度不夠強,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教師能從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上得到的實惠不夠明顯。

7.教學督導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知識面不夠廣,工作方式方法趨於單一,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二)有效策略

基於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本次調研的思考,結合高職教學督導工作中的實際,着手改進和完善的有效策略有以下八個方面:

1.成立教學督導專家委員會。教學督導專家委員會在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直接領導,成員由校內外相關行業專家、學者、教授組成,分爲理論講授和實訓實習指導兩大類,圍繞日常教學質量監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學院發展決策提供諮詢建議等方面開展工作。

2.教學質量督導結果作爲教師的`績效工資、評先評優、職務升降、職稱申報評審等方面的考覈指標,體現教學督導結果的權威性、針對性和運用力度。

3.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青年教師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僅憑督導室的力量難以有效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需要學校、院系、教研室以及全體教師共同努力、羣策羣力,發揮優勢、克服劣勢和取長補短。加強教學管理,定期開展教學教研活動,對教學存在的問題給予診斷分析,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改進措施,建立健全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和青年教師成長計劃工程,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幫助青年教師儘快成長。

4.優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現有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從三個方面改進:

(1)提高教學督導評價的準確性和比例。一是樹立“以人爲本,服務至上”的督導理念,採取“督、導、評”三者相結合的運行模式,其中“督”和“評”爲手段,“導”爲目的,既注重“督”的方法,更突出“導”的力度。二是增加聽課次數,深入和全面瞭解教師的教學情況,課後及時溝通交流,肯定優點和長處,指出缺點和不足,準確全面評價和提出改進措施。三是增加交叉聽課的比例,爭取做到教師授課由多個督導專家聽課,最終得出綜合評價分數。四是積極參與各二級院系的教學教研活動,瞭解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現場指導和建議。五是提高督導評價分值的比例,由15%提高到20%。

(2)重視和加強二級院系的評價。各教學部門應根據自身情況,完善和細化各項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並嚴格按照評價標準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量化考評,做到公平公正、客觀事實和有據可依。

(3)規範學生評教評分。爲減少學生評教評分的隨意性,一是要提高學生對教師教學評價重要性的認識。二是要正確引導學生評教和打分,杜絕情緒化評教,按照教學實際效果,對授課教師進行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三是適當增加學生評教的次數,提高評教結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5.以制度化促進教師充分利用世界大學城的資源優勢。一方面要加強大學城空間教學的過程管理和跟蹤反饋,建立完善網絡督教評教機制,加強與授課教師的交流和溝通,提高教學督導工作的實際成效;另一方面要提高利用率,課堂教學與大學城空間要緊密結合,提高利用率和教學優質資源共享程度,發揮空間教學優勢。

6.充分運用監控室的輔助作用。監控室是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爲:一是常規教學督查的有力輔助手段。教學督導人員既可深入教室現場進行常規教學質量督查,也可在監控室進行巡查、監控,且在同一時間看到全部教室的教學實況。二是督導工作人員開展聽課評教的主要途徑。聽課人員既可到教室聽課,也可在監控室聽課。同時,通過網絡鏈接,不受空間限制,在辦公室也能進行聽課。三是具有及時監督和儲存作用。通過IP電話,可以直接與授課教師進行對話,促進教師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每兩週對系統自動存儲的聲像記錄進行整理,按時間和類別存檔,作爲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

7.加大提高教學質量的激勵力度。結合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現狀,激勵措施主要是:

(1)積極開展教學水平提升活動。通過積極開展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教學能手、教學新秀等系列活動,對教學水平有明顯進步的教師予以物質和精神獎勵,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營造良好教風,促進學風,提高教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2)加大教學資金投入。爲激勵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在課時津貼、科研經費、職稱申報、評先評優等方面向一線教師傾斜。對教學水平高、教學質量優、教學效果好、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設立特別教學貢獻獎,每年評出3~5人,獎金2~3萬元,鼓勵教師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3)引入競爭激勵機制。施行教師的崗位聘任、績效工資、課時津貼與教學質量掛鉤,對教學成績突出而職稱低的教師,可採取低職高聘,激勵能者;對職稱高而教學效果不佳的教師,可採取高職低聘,處罰庸者,從而鞭策平者,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激勵機制。

8.加強督導隊伍建設。一是教學督導人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二是定期對督導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和派出學習進修,提高業務工作能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督導隊伍。三是加強與國內外高職院校的學習交流,學習先進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提高服務師生本領。加大對教學督導工作的人才和資金投入力度,確保教學督導工作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