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大賽教學設計項目的實踐論文

摘要: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是信息化教學領域唯一由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性教師教學比賽,在促進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理解、開發與應用,促進學校對信息技術的接受與推廣,促進信息化教學的普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文章以2015年國賽一等獎作品《食全食美》爲例,探討如何開發優秀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大賽教學設計項目的實踐論文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設計;食品專業;中職組;

一、引言

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自2010年開始舉辦至今,賽項幾經更迭,唯一沒有發生改變的是信息化教學設計項目,該項目強調設計理念。魯中中等專業學校自2011年參加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至今共有18名教師進入國賽,其中教學設計賽項獲得國賽一等獎4個,國賽二等獎7個,積累了豐富的參賽經驗和信息化教學推廣經驗。筆者2015年作品《食全食美》於獲得中職組國賽一等獎,輕紡食品類組內第一的成績。現以該作品爲例,探討如何開發優秀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二、選題是關鍵

食品專業課程很多,選題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專業基礎課中的《食品營養與衛生》和專業技能課中的工藝類、檢驗類方向。考慮到當前居民膳食營養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如何做到科學合理調配飲食以促進身體健康,減少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是目前擺在人們面前的實際問題,關注度高,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因此我選擇了《食品營養與衛生》中第二部分食品營養與健康的開篇之作《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該課題中營養配餐過程數據處理過程複雜,傳統教學中學生難以掌握,正是信息化手段的着力點。同時,課題的名稱很重要,要一下引起聽者的興趣。推敲課題的名稱的時候,團隊成員推敲了很多,如《舌尖上的營養》、《舌尖上的健康》《食全食美》……,最後大家一致認爲《食全食美》最能凸顯營養配餐的目的,營養素全面、適量,食物搭配合理,才能既美味又健康。

三、設計是靈魂

第一,教學目標是整個課堂教學的脈絡,其確定要有理有據。中職學校培養目標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懂知識、會操作。因此本課結合課程內容、公共營養師崗位要求和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確定本課知識目標①:瞭解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知識目標②:掌握能量、營養與搭配的相關知識。

而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的典型標誌就是能編制食譜,營養配餐,因此,確定能力目標①:利用配餐軟件,靈活編制食譜;進行公衆營養改善,是公共營養師的崗位職責,是食品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素養,因此,確定能力目標②:利用營養APP軟件,助力公衆營養改善。在情感目標的設計上,從學生必須具備的素養入手,情感目標①:關愛父母,提高家庭素養;讓孩子利用所學,爲父母制定食譜。這樣,孩子們在與父母交流,觀察記錄父母生活習慣的過程中,能深刻體味父母的節儉、辛苦以及對自己的無私付出。

情感目標②:利用“微時代”工具,增強參與公衆營養改善活動的意識,提高社會素養。引導學生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傳播營養知識,時刻培養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意識。而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學生在配餐時對於“食物到底應該如何搭配才能保證能量攝入均衡、改變營養不足或過剩的問題”難以掌握,因此將“把握食物的搭配與平衡”其確定爲本課重點。而營養素的計算繁瑣,學生即使掌握了知識也難以編制出合理的食譜,因此將“編制營養食譜”確定爲本課難點。

第二,教學策略要符合我國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習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真正運用和實施。本課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法,針對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不知如何做到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結合學校學生集體用餐的情況,與學校膳食科合作,設置真實工作任務“爲學校餐廳編制一週營養食譜”,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通過配餐軟件進行練習、操作,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第三,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是實現了課堂的延伸,其教學過程一般分爲課前、課中、課後三部分。根據上述課前準備。課前,結合中職學生特點,動員學生參加社會調查,在活動中加深對專業的認識;或者通過平臺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微課,並完成在線測試,從而掌握學生知識能力上的薄弱環節,爲課堂教學做準備。

本課的課前準備爲:①信息準備平臺任務——蒐集社會公衆關注的營養問題,加強職業崗位認知。平臺任務——通過校園網發佈調查問卷,獲取我校學生羣體信息。②知識準備平臺任務——蒐集我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平衡膳食”的記載,並嘗試用現代營養學知識對照解說。課堂教學。信息化教學比賽中,載體和手段要突出“信息化”,圖片、視頻、FLASH動畫、微課、課程網站、虛擬仿真等都是信息化的體現,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要遵循兩個原則:①必不可少;②合適使用,切勿“堆砌”。

本課的課堂教學分爲三個部分:①學營養理論:本部分由三個環節組成——探能量、論營養、習搭配,通過FLASH動畫和視頻交互學習軟件,場景串聯,讓學生興致盎然地學習能量、營養與搭配的基本知識並通過平臺在線測試,及時掌握了學生學習情況,達成知識目標。所用信息化手段:FLASH動畫、視頻交互學習軟件必要性:場景串聯、寓問題於情景,使學生靈活掌握三餐搭配要點,突破重點。

②配平衡膳食:本部分由四個環節組成——探需求、選食材、列食譜、做調整,引導學生根據服務對象的能量需求狀況,利用食材手冊APP挑選食材,利用配餐軟件列出食譜,並通過量的調整和類的更換,對營養素過量或不足情況進行調整。所用信息化手段:營養配餐軟件(食材手冊APP輔助)必要性:營養配餐軟件是本課核心的信息化手段,它依據服務羣體身體狀況,確定其營養素需求量。之後學生選擇食物,餐品的營養素含量會以柱形圖的形式直觀顯示,其中藍色代表營養素含量過高、橙色代表過低、綠色代表正常。學生通過更換食物的質量或者種類,實現營養素含量與推薦攝入量之間的平衡。這有效的解決的營養素種類繁多,計算繁雜的'問題,輕鬆化解難點。

③評一週食譜:本部分主要由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組成。課後,將學生編制的食譜交由膳食科工作人員評價。而對於學生的綜合評價,以學生的參與度作爲評定基礎,不僅關注到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效果,更多的關注到自我能力的獲得與提升。所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教學平臺。必要性:實時記錄學生的參與情況和掌握情況,實現過程性評價。課後拓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庭素養和社會素養。

四、見解是境界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展示時間只有10分鐘,讓外行聽懂作品中講授的知識,讓內行認同作品中的教學組織形式,參賽教師必須對知識點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對信息化手段有靈活的運用技巧,達到“深入淺出”的境界。具體地說,在選題確定以後,一方面,教師在授課經驗基礎上,要藉助網絡,查閱他人的博客、論文,瞭解其他人的經驗以及當今社會對該方面知識的研究進展情況,集衆家之長而深化認識,形成對知識獨到的見解;另一方面,要觀摩各種信息化賽事,揣摩信息化手段應用技巧,提升眼界。

2012年—2013年,微信發佈任務,QQ羣的交流互動,還會被認爲是一種信息化手段。2014年,專家目光就開始關注教學平臺對學生的時時監控、對教學結果的及時反饋,以及教師利用教學平臺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2015年的《童言語技》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校企合作同步課堂”,利用信息化通道,將教室與幼兒園實時同步連接,教學效果的優劣,學習結果的好壞由幼兒園老師與孩子們進行評價,是將“傳感網、物聯網和互聯網”結合的優秀作品。

《單嵌錢袋的縫製》是以產品生產爲紐帶,以模擬生產活動爲目標,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作品的同時,又利用信息化手段線上銷售,爲“互聯網+教學”模式提供了啓示。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教育需要教師高度的專業和情感投入、智慧投入,中國教育信息化變的永遠是技術,不變的永遠是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柏景嵐.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解析——以高職組教學設計分賽項爲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6(12):43-46.

[2]蘭益,劉勇,申曉萍.高職插花技藝實訓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以全國一等獎課件爲例,廣西農學報,2016(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