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影響因子的五大看點

國際社會一而再呼籲弱化影響因子,建議採用論文引用次數、同行評議等來作爲新的指標。但現階段,影響因子還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中國,SCI已成爲國人之痛,甚至有些專家戲稱SCI爲StupidChinesEidea(SCI),但是短期我們仍然不得不重視影響因子(IF)。

SCI論文影響因子的五大看點

1、CNS座次與學術地位。CNS(Cell,Nature,Science)作爲老牌三大刊,學術地位,公認爲第一位。但是就影響因子而言,卻早有很多雜誌已經超過了CNS。雖然說影響因子不代表影響力,但是面對IF勢頭猛烈的刊物來說,CNS真不心慌嗎?CNS曾經一度影響因子接近20,後來好不容易又漲了一些,但Cell還能回到原來40分的光景嗎?Nature能超30分嗎?

2、PlosOne,引來無數口水的雜誌,有多達500多位用戶在打口水仗。去年終於首次有了影響因子4.350,今年呢?是漲或是跌,衆說紛芸,但是它狂收錄國人文章,就註定明後年,還是焦點!

3、敵視中國,IF真能漲嗎?N多據稱被中國人灌水灌死的雜誌,如BBRC,LifeScience,AFRJBIOTECHNOL,他們對中國人文章把控嚴格後,IF真能漲嗎?看看BBRC能突破3分?國際上,如果將IF分爲兩個級別的.話,3分是一個檻,BBRC從未邁過!

4、中國本土SCI期刊,能更上一層樓嗎?去年中國本土影響因子超過3的期刊有CellResearch(IF=8.151),NanoResearch(IF=4.370),FungalDiversity(IF=3.803),今年CellResearch和NanoResearch能否更上一層樓?CellResearch有沒有可能接近10分?NanoResearch能不能突破5?當然還有老牌的中華醫學雜誌,中國藥理學雜誌,能否再上升一點點?

5、熱門領域,是否更替?記得早幾年基因組熱,出現了一堆與之相關高分雜誌,後來蛋白質組熱,生物信息學熱,一堆雜誌分數也屢創新高。最近呢幹細胞熱,幾個幹細胞相關雜誌,火得一塌糊塗!今年呢?預計納米,幹細胞,仍然是高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