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口譯教學模式的探索論文

簡論多媒體口譯教學模式探索

[論文摘要]口譯作爲人類最複雜的思維活動之一,具有很高的學術理論意義和社會實踐意義。文章以口譯教學現狀爲切入點,深入剖析口譯特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探索多媒體口譯教學模式。

多媒體口譯教學模式的探索論文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 口譯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模式

口譯是指通過口頭形式,運用目標語的詞彙和語法體系,在語義與風格方面再現源語信息的一種交際活動。口譯作爲人類最複雜的思維活動之一,具有很高的學術理論意義和社會實踐意義。在信息社會高度發達的今天,口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精通雙語的人無法成爲合格的口譯人員,而精通雙語未必能夠造就優秀的譯員。口譯涉及語言之外的諸多其他因素,科學的口譯教學與強化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口譯涉及諸多因素,需要科學教學與訓練。目前的口譯教學存在諸多誤區,不利於學生口譯能力的提高。因此,探索新型口譯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本文以口譯教學現狀爲切入點,在深入剖析口譯特點的基礎上,着眼於現代化教學技術與口譯教學相結合,積極探索多媒體自學課堂與多媒體面授課堂優化組合的新型口譯教學模式。

 一、口譯教學誤區剖析

我國口譯教學實踐目前主要借鑑筆譯教學方法,涉及翻譯理論、語言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雖然筆譯和口譯均爲源語與目標語相互轉換的過程,但後者是一種“集視、聽、說、寫、讀之大成的綜合性語言操作活動”,屬於立體式、交叉型的信息傳播過程。口譯作爲外語教學的一個分支,既具有外語教學的共同特點,又需要達到獨特的教學目的。如果沒有正確認識口譯作爲一門學科以及一項技能的特殊屬性,就容易在口譯教學過程中產生各類誤區。

教學誤區一:混淆口譯與精讀。口譯具有外語基礎性,外語綜合運用能力是完成口譯活動的關鍵,直接決定口譯的質量。部分教師意識到口譯能力與外語水平緊密相關,外語語言知識和外語語言技能在口譯活動中處於不可替代的基礎性地位。因此,口譯教學誤區之一認爲只要以大量的外語語篇輸入爲教學內容,輔以相關練習強化語言知識,就能有效提高口譯能力。這種教學誤區混淆了口譯與精讀,口譯授課的全過程從詞法、語法、句法入手詳細講授外語語言知識。這種口譯課堂的確能夠提高學生的外語語感,對完成口譯任務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其弊端顯而易見:一方面,由於片面強調外語語言知識,導致學生忽視母語語言知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於弱化了專項口譯技能的培訓,導致學生無法高效能地完成口頭語碼轉換。總之,如果混淆口譯和精讀,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均衡地處理好母語和外語的關係,就很難順利實現口譯教學目標。口譯教學應該在介紹翻譯理論的基礎上,輔以大量口譯現場實踐,循序漸進,不斷完善。

教學誤區二:混淆口譯與筆譯。口譯具有雙語轉化性,筆譯能力對於口譯活動具有基礎性作用。口譯教學誤區之二認爲只要筆譯過關了,自然能夠有效提高口譯能力。這種教學誤區混淆了口譯與筆譯,口譯課堂以講解翻譯技巧爲經線、開展語篇翻譯爲緯線。這種口譯課堂的確有助於加強雙語轉換能力,但筆譯是一個反覆推敲、深入揣摩的思維過程,而口譯講究時效性。“接收清晰完整的書面信息→經過充裕的時間反覆斟酌”這一筆譯任務模式不利於學生完成口譯任務,往往導致輸入信息缺失、思考時間不足、口頭表達遲鈍、輸出信息混亂等現象。可見,忽視口譯所特有的音頻輸入、即時轉換、口語輸出等特點,將其與筆譯混爲一談,不利於學生真正提高口譯能力。

教學誤區三:混淆口譯與聽說。口譯具有瞬時效力性,受制於聽力能力而沒能正確捕捉信息,或者受制於口語能力而沒能順利傳達信息,事後均無法補救。很多口譯現場即重大事件的發生現場,雙方的立場、觀點、意圖等均通過譯員傳遞給對方,雙方基於對方的具體反應制定或調整對策。口譯教學誤區之三認爲只要加強聽說訓練,就能有效提高口譯能力。這種教學誤區混淆了口譯與聽說,將教學重點集中於聽說強化,忽視了語碼轉換訓練。這種口譯課堂的確能夠爲接收音頻信息、完成口語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但由於割裂了源語輸入和目標語輸出,弱化了對雙語在詞彙、句式、語序等層面轉換機制的強化訓練及技巧講解,勢必影響學生口譯能力的有效提高。

其他教學誤區:首先,口譯具有不可預測性。雖然譯員可以事先按照主題做出必要準備,如收集數據、瞭解詞彙、熟悉話題等,但記者招待會、經貿談判、外交會晤等很多口譯現場難免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瞬息萬變,始料不及。加之口譯現場氣氛往往嚴肅、緊張,容易使人措手不及,這提升了口譯的難度。因此,口譯教學應加強針對臨場應對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靈活處理各類問題。其次,口譯具有跨越文化性。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獨特的文化內涵與外延,即特有的思維定式、心理特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如果不深入探究兩大文化體系,就無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產生相同或相近的理解與感悟。可見,口譯超出了單純的語言範疇,具有跨文化性。因此,口譯教學應加強針對跨文化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成功應對跨文化信息轉換。再次,口譯具有信息廣博性。語言所能表達的內容都可能成爲口譯的對象。口譯現場可能涉及任何主題,包羅萬象。從這個意義上講,口譯進入了人類有史以來各個學科領域和社交領域。因此,口譯教學應加強針對擴充背景圖式的訓練,不斷豐富學生的百科知識,幫助學生順利應對口譯現場可能涉及的各類主題。

 二、口譯信息流程對教學的啓示

一方面,只有在科學剖析口譯信息流程的基礎上,仔細探究每一個信息傳遞與加工環節,才能建構值得付諸實踐的口譯教學新模式。口譯信息流程可以概括爲三個方面:源語輸入環節、即時語碼轉換環節和目標語輸出環節。其中,即時語碼轉換環節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心理加工過程,直接影響口譯的速度與精度。通過感覺記憶過濾的語音信息由工作記憶進行處理。Baddeley等人提出工作記憶模型,認爲工作記憶是指對正在被加工的任何領域認知任務信息的暫時存儲,是長時記憶中被激活的部分,是注意的焦點。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相輔相成,是口譯三大環節的重中之重。具體來看,源語輸入經過工作記憶的暫時儲存和加工提取進入長時記憶,激活長時記憶中的相關圖式,從而產生理解。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速記關鍵信息,經由工作記憶的暫時儲存和語碼加工,組織成通順的目標語並表達所理解的內容,完成輸出。至此結束了口譯信息流程與加工的全過程,實現了以目標語口頭再現源語信息的交際目標。可見,如何改善譯者的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容量及效率,如何提高譯者的理解能力和速記水平,是口譯培訓的關鍵。"

三、建構多媒體口譯教學模式

口譯教學對實踐性的要求非常高,除需要講解必要的理論和技巧外,更需要體現“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參與操練。這就需要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優勢,將多媒體網絡與口譯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首先,多媒體具有超越以往任何傳統教學資源的諸多優勢,是實現教學現代化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標誌。機輔教學就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文字、符號、圖形、動畫、音頻和視頻等信息,把多媒體信息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與合理呈現,向學生提供最優化的學習環境。計算機能夠引導和管理整個教學過程,實現個性化學習。多媒體在口譯教學中發揮着特殊作用。爲了實現“信息準確、表達流利、風格一致、交際順暢”的口譯標準與效果,順利完成口譯任務,口譯人員需具備雙語水平高、心理素質好、文化修養高、應變能力強、知識背景廣等素質。多媒體在口譯教學中能夠發揮以下優勢:優勢一,語言傳播形式的多媒體化實現了在音、形、義各個層面的有機結合,能夠通過模擬真實的語言環境,提高學習者的雙語水平;優勢二,多媒體技術能夠逼真地營造口譯現場的氣氛,使學習者切身感受口譯現場的壓力,反覆訓練從而鍛鍊心理素質;優勢三,信息的多元化、形象化傳播有利於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拓展學習者的知識面,靈活地應對口譯現場的各種不可預測的情形;優勢四,多媒體技術能夠生動再現重大時刻與口譯瞬間,使學習者感受口譯的精彩與譯者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

其次,新型多媒體口譯教學適宜採取自學課堂與面授課堂相結合的模式,優勢互補,實現技術資源和教師資源的最優化組合。多媒體自學課堂設計基於人機互動原則,依託多媒體網絡學習軟件的預設程序,主要針對口譯教學的預習及複習階段。自學課堂的優勢在於能夠有效節約教師資源,實現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學習軟件圍繞教材特定的主題分層設定學習區域,針對詞彙、短語、句子、篇章等不同單位,以文字、音頻、動畫、視頻等方式與學生開展互動口譯練習。學生可以根據原有基礎以及現有時間,靈活安排自學。一方面,預習階段旨在激活學生長時記憶中的`相關圖示,激發學生對口譯的學習興趣。該學習軟件能夠引導學生開展熱身訓練,掌握相關的詞彙和語言規則,積累基本功,爲新一輪面授課堂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複習階段旨在強化學生原有圖示節點與新圖示節點之間的激活通道,鞏固面授課堂學習任務,維持學習興趣。面授課堂結束後,學習軟件能夠引導學生參與拓展練習,幫助學生靈活類推、舉一反三,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瞭解學生自學的進度、深度和頻度。這些反饋信息有助於在確保自學課堂學習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節約教師資源。多媒體面授課堂,基於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原則,依託合作和競爭理念,主要針對語碼轉換階段開展引導式學習。面授課堂的優勢在於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作爲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的作用,克服電子學習軟件的弊端,有效開展課堂活動,優化訓練機會。自學課堂節約的教師資源爲小班化面授課堂的實施提供了可行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揣摩,拓展思路,探討最佳譯法。面授課堂可通過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即利用語音實驗室強大的多媒體教學功能,避免傳統課堂“單調的教師朗讀輸入”和“單位時間學生參與率低”等弊端,實現課堂鍛鍊機會最優化。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形式多樣化的音頻、視頻材料營造真實的口譯現場氛圍,分配口譯任務,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小組的現場討論情況均可以通過語音實驗室的攝像功能錄製下來。教師通過總控制檯即時查看每位學生參與組內探討的情況,隨時參與小組討論、及時解答疑惑、監督學習質量。教師可以在討論結束後,有選擇地播放個別小組的活動錄像,然後由教師或由其他組員有針對性地予以點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再次,積極建構多媒體口譯教材。一是教材難度梯度規劃。基礎部分着重詞彙、詞組、句子等單位的口譯訓練;綜合部分着重綜合運用翻譯技巧,開展語篇口譯訓練;拓展部分着重靈活運用所學重點,溫故而知新。二是教材主題多元化設置。口譯教材所選主題的涉及面應儘可能廣泛,幫助學生接觸各類真實的語言材料,開闊視野。口譯教材的主題在語體方面應包括口語(如“會話交談”“採訪接待”等)和書面語(如各類正式語體材料)兩方面內容,在語體文體方面應包括敘述類(如“教育文化”“新聞報道”等)、介紹類(如“旅遊觀光”“禮儀民俗”等)、論證類(如“時事評論”“辯論演說”等)內容,在語域方面應包括科技術語、法律術語、經貿術語、新聞術語、外交術語等內容。教材主題儘可能多元化。

 四、小結

口譯教學基於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是跨語言、跨文化的信息傳遞過程。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爲實現教學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的硬件支持,也必將爲口譯教學搭建一個前所未有的寬廣舞臺。希望通過更多教學工作者對多媒體口譯教學模式的不斷探索,培養優秀的口譯人才,爲中外交流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