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現代水利發展戰略思考論文

摘要:涪陵地處三峽庫區和重慶市的腹心地帶,近年來水利電力事業蓬勃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區城市化、工業化、農業產業化進程,爲建設重慶市一流強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涪陵社會、經濟飛速向前發展的今天,認真審視和總結涪陵水利電力事業的發展歷程,根據國家和重慶市新的治水思路,思考全區現代水利發展策略,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涪陵現代水利發展戰略思考論文

關鍵詞:涪陵現代水利發展戰略

一、歷年建設成就回顧

建國以來,尤其是重慶直轄以來,我區水利電力事業在上級主管部門直接關心下,在全區水電系統廣大職工奮力拼搏下,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狠抓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強化水電管理,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是水利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目前,全區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12776處,工程蓄引提水能力3.08億立方米,供水量6.75億立方米。建成水庫143座,其中大中型水庫5座,水庫蓄水總量2.52億立方米。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積46.14萬畝,保證灌溉面積29.15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7.03萬畝。

二是地方電力發展較快。已建成水、火電站68處,裝機容量25.37萬千瓦,年發電量達10億千瓦時。其中骨幹電站有石板水電廠(4臺/11.5萬千瓦)、龍橋電廠(3臺/5.6萬千瓦)、青煙洞水電廠(12臺/1.996萬千瓦)、土坎電廠(12臺/1.875萬千瓦),其裝機容量佔總裝機容量的83%。地方電網逐步配套完善,建成110千伏等級變電站5處33.5萬千伏安,形成了以110千伏線路爲骨架,以35千伏、10千伏線路爲主要配電網絡的區域性地方電網。涪陵電網與周邊區縣小網連接並以110千伏線路與重慶大網聯網運行,餘缺電量與大網相互調劑。全區已實現農村初級電氣化,2001年鄉、村、戶通電率分別爲100%、100%和99.72%,人均用電量939千瓦時/年,戶均生活用電量684千瓦時/年。

三是水土保持取得長足進步。已完成25條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初步治理,累計治理面積748.7平方公里。涪陵城市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試點工作於2000年3月順利通過了水利部的驗收,並被水利部、財務部聯合命名爲十個“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城市”之一。

四是農村人畜飲水困難逐步得到緩解。至2001年底,累計興建農村人畜飲水工程3396處,場鎮集中供水工程50處,解決了24.15萬人、24.5萬頭牲畜飲水困難。

五是水電系統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目前全區擁有水利電力資產23億元,其中電力資產21億元,水利資產2億元。水電局所屬企事業單位69個,從業人員5000餘人。2001年,全系統實現水利經濟總收入6.28億元,創利潤366萬元,上交稅金5243萬元。

二、當前面臨的形勢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影響,投入不足,重建輕管,涪陵水利電力事業尚未形成良性運行機制,水利電力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薄弱,還處於傳統水利階段。

一是水利化程度低,保障能力不強。全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僅爲38.6%,蓄水保水能力差,廣大鄉鎮缺水嚴重,農業人均灌溉面積僅0.53畝,還有4.56萬人飲水困難。全區起調控作用的中型水庫僅有3座(含在建的天寶寺水利工程),尚有50座病險水庫未得到整治,江河防洪標準低,抗災能力弱,安全隱患突出。

二是水環境惡化,治理任務繁重。全區水土流失面積1986平方公里,按以前每年治理25平方公里計算,需要80年方能完成治理任務,而且預防監督力度不夠,人爲造成水土流失現象呈加劇趨勢。區境內的長、烏江段正處於三峽水庫尾水端,隨着2003年三峽水庫下閘蓄水發電後,涪陵水域污染將更加嚴重,沿江城鎮飲水水質堪憂。

三是區內電源點基本開發完畢,用電形勢日趨緊張。目前涪陵沒有大的電源點可供建設,如不尋找和開發區外電源,到2002年全區電力供需差將達到2.5億千瓦時。

四是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影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水利工程效益發揮。

(二)優勢和機遇

涪陵建設現代水利主要優勢有:一是有較雄厚的`水利電力基礎設施,全區有已成水庫143座,電力總裝機容量達25.3萬千瓦;二是有較強大的系統經濟實力;三是系統內人才濟濟,職工隊伍素質較高,有中級職稱401人,高級職稱134人;四是發展後勁較強,以堤防工程、龍潭水利工程、龍河流域梯級開發工程爲代表的一大批水利電力工程正在建設或即將開工建設,我區水利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將進入一個高潮時期;五是涪陵水電事業的發展已經引起了區四大班子的高度重視,贏得了重慶市水利局、國家水利部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具有較好的環境優勢。

其主要機遇有:一是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二是三峽移民遷建及對口扶貧機遇;三是國家繼續實行擴大內需的機遇;四是中央加大對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資金、政策支持力度的機遇。

三、現代水利發展思路

(一)基本思路

認真貫徹中央和重慶市的治水思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針,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統攬全局,圍繞全區“三化一強”目標,堅持治水興涪不動搖,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加大投入力度,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強化管理,完善機制,提高效率,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通過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有效保護,綜合治理,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爲涪陵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二)發展目標

涪陵現代水利發展的目標是:壯大水利電力資產,構築四大保障體系,建設科學合理的現代水管理機制。到2010年,現代水利發展要初見成效。

1.壯大水利電力資產。加快水利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強化水利電力企事業單位管理,不斷提高行業自我發展能力和經濟效益。2010年,全區水利電力資產要達到60億元,在現有基礎上翻一倍多。

2.構築四大保障體系。一是建立起較爲完善的防洪抗旱保安保障體系。加強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設,使全區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到2010年主城區達到50年一遇,沿江鄉鎮達到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完成全區59座病險水庫的整治銷號任務,進一步完善抗旱服務體系建設。二是建立起水資源供給與保護的保障體系。形成水資源合理配置的格局,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水的需求;建立起區鄉水保防治體系、水質監督檢測體系,有效遏制水域污染,初步改善水環境狀況。到2010年,全區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168平方公里;達到有效灌面65萬畝,保證灌面45萬畝,水利化程度達到80%;基本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鄉鎮自來水覆蓋率達100%,確保城區清潔優質用水。三是建立、完善電力供應保障體系。加強電源建設,完成農網城網改造,實現農村水電電氣化,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的需求。四是建立、完善水利電力國有資產經營管理保障體系。組建區水利電力資產經營機構,實行水利電力國有資產統一監督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3.建設科學合理的現代水管理機制。成立水務機構,加強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管理,建立權威、高效、協調的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機制。

(三)主要措施

1.加強現代水利宣傳,樹立現代水利意識。水利宣傳要圍繞中心工作開展,靈活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現代水利的意義,定期向社會發布水資源公報、水質公報、水情公報,同時組織現代水利知識講座,讓公衆積極參與現代水利建設。同時,要創新思想觀念,強化五個意識。一是強化開放意識,把涪陵水利的發展與全區經濟建設和各行各業的發展聯繫起來,從全國水利事業的發展中吸取經驗,發現不足,更好地改進工作。二是強化市場意識。水利雖然是一項公益性很強的事業,但同樣存在進入市場、適應市場的問題,在全面推進水利現代化進程中,要以市場爲導向,強化市場意識,競爭意識。三是強化經濟意識。即堅持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提高建設、管理等各項行爲的投入產出比。四是強化環境意識。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創造一種水質良好、環境優美的自然氛圍。五是強化法制意識。一方面通過加強自身建設,從嚴治政,規範行爲;另一方面通過完善水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水。

2.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建設一批骨幹工程。發展現代水利,必須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作爲保障,爲此,要狠抓水利電力建設。一要集中技術力量,增加資金投入,趕搶時間,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搞好項目儲備。二要上下銜接,各方協調,加強彙報,爭資立項,力爭多上項目。三要嚴格執行“三制”,加強工程建設管理,強化質量監督,確保建一項工程成一項工程,以一流的工作業績贏得上級的肯定和傾斜扶持。四要建管並重,加強管理,確保最大限度發揮工程效益。

當前,要以水電系統爲主體組建業主單位,建設十大骨幹工程,並實現建設、管理、開發一體化。十大骨幹工程指的是:天寶寺水利工程、濱江路堤工程、立交橋工程、龍潭水利工程、地質災害整治工程、城鄉電網改造工程、農村人畜飲水工程、病害水庫整治工程、水土保持及節水灌溉工程、火電擴建工程。

3.改革現有水資源體制,着力推進水務一體化進程。強化地方水法規建設,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水事違法行爲,維護正常的水事秩序。按照城鄉水務統一管理的要求和政事、政企、政資分開的原則,改革水務管理模式,改革水務企、事業單位。龍潭水利工程上馬後,要以坤源水利開發公司爲主體,對城鄉供、排水資產進行重組,成立區水務集團。

4.深化改革,注重效益,推進水利產業化進程。改革能出生產力,依靠改革提高效益,是涪陵實現水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樹立“水土資源是商品,水利工程是企業”的觀點,改革水費、電費、水利規費徵收政策,建設科學合理的水利價格體系。在爭取上級投入的同時,增強地方配套能力,鼓勵社會多方面投資水利電力建設,逐步形成以國家爲主體的多元化投資體系。深化產權制度改革與國企改革,盤活水電存量,走以電養電,以水養水,水電互補的道路。堅持獨立調度,開闢電力市場,鞏固發展地方電網,抓緊電力股份公司上市工作,積極探索區域地方電力大集團的建立和營運。進一步落實水利工程分級管理責任制,明確工程養護、安全、防汛、水質保護職責,引導和幫助水管單位開展多種經營,提高自我維持和自我發展能力。

5.重視科技,培養人才,保障水利現代化順利進行。大力研究和推廣河道整治、清淤疏浚、節約用水、水土保持、水文測報、電網運行和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等方面的實用技術和裝備,廣泛採用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提高水利電力建設和管理的科技含量。採用最新科研成果改造傳統產業,不斷開發新產品,挖潛降耗,提高行業競爭能力。加大在職職工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培養學術帶頭人,提高水利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爲建設現代水利提供高素質的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