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初中語文論文

導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爲論文。下面由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杭州市初中語文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杭州市初中語文論文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其次提出了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原則,最後從營造學習氛圍、備課、改變教學理念、作業設計的角度分析了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教學理念

新課改要求初中語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語文素養。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也直接關係到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因此,探究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一)教學理念有待轉變

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但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與時俱進,跟不上新課標和新時代的步伐,導致教學有效性下降。

(二)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入

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教材,但是許多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並不是很理想,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廣度都不夠,而且初中語文教學壓力大,備課時間有限等因素也會造成課堂教學不理想。

(三)語文課堂教學氣氛不活躍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但語文教師受制於教學壓力,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尊重學生的多元化思維和個性特點,課堂教學僵化、氣氛不活躍等,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一般表現爲語文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

二、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原則

在對語文教學有效性探究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①以生爲本原則。在當前教學環境下,要着重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②包容性原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承認差異、比較差異[1],並制定有效的差異化教學體系,實現分層教學,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③聯繫性原則。教師要認識到知識與應用之間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而教師的作用在於在二者之間搭起一座橋樑,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化知識,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④開放性原則。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活動的時間,通過與其他學科、與探究性活動結合的`方式,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並進一步提高其學習能力。

三、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通過情境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情境教學模式是近年來較爲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其通過將知識融入生動的情境中的方式,實現知識的具體化和形象化,爲學生提供更好的、更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從而改變學生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調動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2]。例如,對於一些對話較多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的話語體會其性格特點及文章的主旨思想。教師也可以作爲“羣演”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營造出和諧的教學環境和師生關係。

(二)教師要鑽研教材,做好備課工作

教材是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主要“武器”,教師要仔細、深入地研究教材內容,發掘其中的知識點,而不要僅僅侷限於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適當地拓展教學內容,例如,在講魯迅、老舍等的作品時,教師可以穿插將一些作者的軼事,調動學生聽課的熱情,然後再漸漸地轉入課堂教學內容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另外,教師應接受系統化的教育心理學培訓,對學生的心理特徵、教學的本質、教學組織形式、教育理念等都有所瞭解,用理論指導備課、作業設計等工作。

(三)改變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爲目的開展教學

學校、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是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過去的課堂教學過於凸顯教師的作用,而在新課標下,則提出“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將課堂的發言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中秋詠月》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背誦學過的描寫月亮的詩詞,或者是現代作品,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四)進行多元化的作業設計

課下作業是語文教學的第二課堂,教師要進行多元化的作業設計,讓語文學習變成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鞏固課堂知識的作業外,語文作業還應包括閱讀作業、朗讀作業等,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也使學生對標點符號、生僻字詞等有所掌握,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總之,課堂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陣地,教師要堅守這一主戰場,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和多元化的教學組織形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芳.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析[J].學週刊,2017(7):50-51.

[2]黃建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