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狀況論文

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關係着教育部門的決策,也是學生和家長在做教育選擇時的重要參考。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大學生就業狀況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就業狀況論文

摘要:當今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上升,個人素質也在不斷提高,然而大學生失業卻成爲目前社會的主要矛盾之一。本報告結合自身在學校與在實習單位的親身經歷,對大學生在校學習內容和社會需要的具體技能做一個簡單對比,分析了大學生教育與社會本身所需人才的差異,並從個人角度剖析大學生失業的部分原因,並針對該現象對個人、學校以及各企業提出了部分建議,希望當代大學生認清形勢,更好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失業;理論與實踐;高校教育

大學生作爲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不僅擔負着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重擔,更加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接班人。我們更應該“中國夢”爲我們的人生目標,而不應該侷限於自己的夢想。在當代大學生中,大學生理論與實踐的部分分離,加上個人心理的主觀排斥,導致了許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在目前社會社會狀況下,靠個人改變目前的狀況是無法完成的,我們必須依靠學校和社會,儘快融入社會,合理的將自己所學用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夠更好的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一、 目前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

中國社科院藍皮書分析指出,繼201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700萬之後,2015年的畢業生人數持續突破700萬,並超過去年的'727萬達到749萬之多!目前中國待業大學生數量衆多,並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中城市家庭出身的畢業生的就業率(87.7%)與農村家庭出身的畢業生就業率(69.5%),這意味着將要有將有數十萬大學生面臨失業,目前在國家衆多政策支持下,估計在2015年失業大學生也將不少,這個龐大的數字意味着社會上大學生就業狀況的嚴峻形勢。

二、 高校教育與社會所需對比

根據大學生學校、專業不同,可能就業率會有不同,但是在目前大學生就業普遍難的前提下,不僅僅是個別專業就業難,所以我們應當全面地看待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

在大學的學習中,我們雖主要學習的基本課程和本專業的課程,但我在暑假一個月的暑期實習中,也漸漸發現課堂上學的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很難很好的用於實踐中。不僅如此,在實習中,我認識一個剛畢業的學長,他在單位工作一年了,從和他的聊天中,我得知雖然說法律專業相對來說專業較爲對口,但實際上,當你真正離開學校,參加工作時,你會發現學習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是在大三就過了司法考試的學長,到目前我仍然看到他的書桌前堆積的諸多法律書籍,所以目前並只是不是學校教育出現問題,個人也有部分問題值得探討。在實習單位上,他們需要的不只是專業知識,也需要其他各項綜合技能,比如普通話、計算機、人際交流能力等,這些都是你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自己進入社會,瞭解社會所需,並在有限的時間中,學習社會必要技能,這樣以後我們才能更好的就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在本次實習中,我參與了一個案例討論,主要是講10幾年前的法院判決未實施,現當事人要求法院強制執行。案情大致如下A與B是生意關係,A欠B幾萬元人民幣,但A有貨款爲證,證明自己沒有得到產品賣出的錢,這個案子在我看來,A理所應當付給B所欠款,但是在檢察長仔細分析,直接說出A、B之間是否存在職務行爲,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的部分分離。

三、 單位對大學生要求

在本次我實習的單位中,儘管其中大部分人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只是較多,但是在此單位中,依然存在對應聘者要求過高,比如對一個檢察員助理就要求大學本科學位,其實助理主要做的是整理文件,打掃衛生等雜活,並不需要過高的學位,造成了部分人才資源的浪費。

四、 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況剖析

一些研究表明,有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爲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中西部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成爲公務員或者在國有企業就業,更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①而且現象表明有意願的大學生在基層工作時間也不長。對創新創業並沒有多大興趣,導致就業方式單一,待業人員不斷增加。

(一)考慮去基層人數增多。在今年中國社科院的調查中,明確表示不願意去基層等艱苦崗位求職的比例進一步下降,只佔16.5%,“願意”去的爲31.6%;“可以考慮”的比例爲51.8%,相比去年“可以考慮”的比例上升了將近13個百分點。②

儘管考慮去基層的人員在不斷增加,但是實際在崗位上堅持下去的人數畢竟是少數,在基層呆不下去了。有將進入失業大學生行業,整個社會待業大學生人數依舊較高。

(二)對工作要求仍較高,缺乏創新。部分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眼光較高,難以進入企業基層,就算進入基層也無法長久呆下去。面對髒活、累活仍然無法切實的去做。中國大學生普遍缺少敢於創新的精神。中科院風雪中提到,我國畢業生真正創業者不足2%,“對比去年的數據,今年求職者表示想創業和考研的人數比例都有所上升,而選擇直接工作就業的比例有所下降。”在畢業生創業上,熊漢忠表示,連續幾年的調查發現,每年有創業意願的人羣比例都在20%上下,但實際上大學生畢業後每年真正走向創業的人羣比例還不足2%,兩者差距巨大。③

五、 個人、學校、社會結合,共同解決大學生就業

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形勢嚴峻,不是從一個方面努力就能改變的,需要我們整合各部分,共同努力。以學校爲媒介,將個人與社會良好的結合起來,更害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一)個人:端正態度,多去實踐。我們很多青年人在就業無門,創業無經費,要保持平常心,大學生要儘早到社會上去實習,實習期間多參與實踐,多問,從“學生”扮演過渡到“企業職員”,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要再做不理性的經濟犧牲者。自己要好好結合社會特點與形勢,結合自己的特點與優勢,走好自己的就業之路,走好自己的創業之路,爲儘早擁有第一桶金而理性投資、而努力奮鬥!

(二)高校;教學與實踐更緊密的相結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並鼓勵大學生更早參與社會實踐,幫助學生更快適應學校到社會這一過程的轉變。在學生心理素質上,鼓勵、引導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到城鄉基層、到中西部地區持續就業,緩解就業壓力。

(三)企業:合理設置門檻,充分利用人才。一些企業埋怨大學沒有培養出對口的人才,在招聘員工時不從實際出發,對本單位的用人標準盲目的提高,一味的追求高學歷。本來只需要專科生就能完成的工作一定要本科生做,提高了入職的門檻,造成了人才的浪費,因此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了難度。同時,企業應該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不能希望每次引進的人才都能立馬發揮作用,這對應屆畢業大學生來講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必須對他們加強培訓,分擔學校的教育壓力。

結語

首先感謝西南科技大學團委和遊仙區檢察院給我此次實習的機會,有了這次實習的機會我才能對自己未來樹立一個良好的指南,並切實體會到當代大學生就業的困境。再次,感謝遊仙區檢察院的各個人員對我的照顧與講解,讓我更加了解本專業在學習與就業之間的不同。(作者單位:西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2014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報告(發佈時間:2015-05-22 來源:職業規劃網)

[2]《2014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京華時報 作者:陳蕎)

[3]《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