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農業科技發展特點與形成原因論文

中國古代農業科技作爲中國古代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業科技的發展對於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國古代農業科技發展特點與形成原因論文

一、我國古代農業科技發展的概述

自古以來,中國的農業在經濟發展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農業生產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農業科技主要表現在農具的製作和耕作栽培技術方面,隨着社會的不斷更進,社會形態的變化也對農業生產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原始社會中,由於受到農業技術發展的限制,農業的耕作水平較低,自從秦漢以來,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小農生產方式對封建經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農業的科技發展在一些古書中都有記載,社會的不斷分工也對農業改變生產方式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原始農業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在以採集業爲主要的農業生產活動的時期,人們在對野生植物的開採的過程中逐漸發現新的栽培方法,原始社會屬於新石器時代,在新石器時代,農業科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新石器初期,人們主要從事採集和漁獵,因此在採集技術和打獵的技術方面取得了相應的進步,這些技術的進步對於後期農耕技術的發明提供了很多經驗,到了原始社會的後期,生產方式的進步促進了農業科技的不斷髮展,在原始畜牧業和原始農業的生產發展過程中,爲了提高農業的生產,農民開始不斷採用新的農耕技術,從而有效提高了原始農業的科技水平,這時候人們主要依靠羣體的力量進行生產,一些簡單的農具的出現主要是通過充分利用自然的有限資源,如一些石器農具和木製農具的出現,這些農具隨着社會的進步也在不斷改進,逐漸發展成爲專門的農具,不同的農具有着不同的功能,到了後期,人們開始利用牲畜來進行農耕,農具的使用結合馴化的動物來進行農業生產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的科技水平。我國古代的農業科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着不同的發展特點,在秦漢時期,中國社會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各民族實現了高度的統一,社會的穩定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這時候農業的發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處於歷史中的一個高峯時期,秦漢時期農業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的發展,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農業技術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耕作技術的進步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進步,農業技術的進步主要表現在土壤、肥料、農具和灌溉技術方面,在這個時期,冶鐵技術的進步使鐵農具開始出現,而鐵農具的出現使農業耕作技術更加精細;在播種方面,糧食的種類不斷增加,人們開始利用節氣和四季的氣候開始播種,在播種的具體操作中,開始注意種植物之間的密度,掌握合理的米制標準有利於節約更多的土地,同時也有利於提高農業的產量。在古代,農業科技還表現在對土壤的分類和處理,春秋戰國時期,農民開始根據土地的質地、色澤以及土壤的肥力來對土壤進行分類,不同性質的土地有着不同的名稱,這些土壤技術的進步爲我國農業技術的進步奠定了理論和技術的基礎,同時也有利於農民更加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在秦漢時期,農業科技的進步主要體現在精耕細作技術上,這種技術的成熟又有效地提高了農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在我國的宋元時期,農業科技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第二個發展高峯,出現了大量專業省力的農具,農田水利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技術,水利技術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的產量。精耕細作是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要特點,我國古代農業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古人的聰明智慧,古人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在農具和耕作栽培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這些農業技術成果對於農業技術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我國古代農業科技發展的特點

(一)重經世致用,超越性與前瞻性不足

中國古代農業科技的發展是和現實中農業的需求密切聯繫的,古代的農業科技像農具和栽培技術的出現都是爲了更好地服務現實中農業生產,當農民在種植的過程中出現一些技術問題而導致農業的生存受到阻礙的時候,人們會根據現實的具體情況加大對農業技術的研究。在南北地區,不同的氣候條件導致已有的農具難以適應不同區域的土壤耕種的需求,前代耕犁對南方的水田耕作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北方的旱田的耕作則很難進行,因此在唐代出現了曲轅犁,這種犁具的獨特構造促進了耕作範圍的擴大,新增的構造增加了它的靈活性,至此,中國的傳統犁具已經開始標準化,在技術上已經處於成熟的水平。農業技術的發展最終要服務於具體的農業生產,現實中的發展需求也爲農業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在我國,實用性的思想對我國的農業技術發展特點也有重要的影響,農業工具的發明很好地體現了中國慣有的現實主義思維。當農業種植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氣候的嚴重製約時,農田水利技術的出現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在歷史的長河中,四川省處於中國的中西部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給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有名的'都江堰地區,肥沃的土壤爲農作物的有效生長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然而該地的河流分佈也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河流的分佈特點在汛期的時候很容易導致洪水氾濫,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因此爲了解決現實中氣候導致的水流的問題,當地的人們開始建築水利工程,從而使得農作物的水量需求在一年四季中能夠得到合理的滿足。農業技術的發展僅僅依靠現實需求的推進難以推進技術取得更大的進步,技術的發明創造需要充分發揮人們的想象力,思維空間的拓寬能夠促進農業科技的長遠發展。中國的農業科技在特定的時期雖然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是由於農業科技的發展受到現實的制約,中國農業科技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嚴重落後於世界農業科技水平,特別在西方國家陸續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科技突飛猛進,自己在加強科技研究的同時還廣泛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而我國在明清時期,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了國家在各個方面的嚴重落後,農業科技的發展空間開始不斷縮小,僅僅依靠現實需求已經難以促進農業科技取得更大的發展,實用性思維過多強調使科技滿足現實的工具性需求,這種科技思維嚴重阻礙了農業科技的進步,因此在發展科技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思維的超越性和預設性,從而促進農業高科技的發展。

(二)重實際實效,邏輯思維難以推進

在中國自古以來農本的思想體系中,發展農業科技主要通過直覺思維來推進,這種思維方式主張強調直覺體驗,與西方的邏輯思維相比,中國的思維體系存在着一些問題,實證方法的運用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科技的發展,古代中國的精細學科的發展也嚴重影響了農業科技的發展。像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導致了中國古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和農學家在發展農業科技的時候忽視了數學的作用。在學科分類方面也受到務實性的思維模式的影響,思想家在學科分類上沒有對學科進行具體的分類,這些學科發展特徵導致了人們在邏輯推理上存在嚴重的不足。

(三)重田園生活,忽視學科基礎研究

在古代,中國的農業科技水平遠遠高於西方國家的農業科技水平,然而到了近代,由於受到科技的影響,西方先進的科技水平爲其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很大的支撐,這導致了西方國家的農業科技水平迅猛發展,極大地加強了農業的基礎地位,而中國自古以來農業的地位遠遠高於其他的行業,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人們更多地遵循自然規律,過着比較安逸的生活,這些生活狀況在一些詩詞著作中有很多的體現。小農經濟嚴重限制了農業的發展,在發展農業科技的過程中缺少對事物的想像,人們通過耕作更多隻是爲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在日常的實際生活中缺少浪漫主義情懷,在發展農業科技的過程中只重視技術的實用性而相對忽視學科的基礎研究,科技的研究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是密切聯繫的,農業科技不僅僅需要實用性思維,而且還需要更新思維方式,不斷的創新,從而有效地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

三、我國古代農業科技發展特點的形成原因

我國古代的農業科技發展有着自己獨特的發展特點,這既與古代人們的思維特點有關,也受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點的影響。古代農業科技的發展缺乏基礎理論研究和分析,大多數的農業科技都是根據農業發展中產生的問題而研製出來的,在技術分析方面缺乏系統的分析,科技成果分佈零散,不利於後世對農業科技發展史進行深入的研究。中國自己歷來經濟的發展都是以農業爲根本,然而農業科技發展的整體水平不高,這種狀況離不開中國古代現實主義的思維方式的影響,儒家思想作爲中國古代的主流思想,主要致力於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種思想體系限制了人們思維的想像空間。

四、結論

通過對中國古代農業科技發展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可以進一步瞭解我國古代農業的發展狀況,從而爲今後農業科技的發展奠定有力的基礎。